故事:孝順小夥遇仙姑,送他一個寶葫蘆,要啥有啥

2020-09-04 酒歌說文

從前,一個瞎眼老媽含辛茹苦把兩個兒子養大,可不想老大有財是個不孝子,剛娶了老婆就忘了老娘,霸佔了家裡所有的財產,把弟弟來福和老媽趕出了大門。

來福無可奈何,只好扶著哭哭啼啼的瞎眼老媽在山裡搭了一個窩棚,整日砍柴割草,以此維持生活。

這天,來福正在砍柴,突然聽見一聲大喝:「住手,是哪個小子竟敢到我的山上來砍柴?」

來福抬頭一看,只見一位模樣俊俏的小娘子,叉著腰瞪著眼,怒氣衝衝。

來福連忙放下手中的柴火,向小娘子訴說了自己的艱難情況,請求她高抬貴手。

姑娘聽完捂著嘴巴轉怒為笑,對來福說:「沒看出來,你還是一個善良孝順的好人。我送你一個葫蘆,如果你有什麼困難,需要什麼東西,就找它要。」

說完,小娘子不由分說給了來福一個葫蘆,而後轉身消失得無影無蹤。

看著手裡的葫蘆,來福半信半疑,回到家裡試著對葫蘆說:「葫蘆葫蘆,我要吃飯。」

眨眼的功夫,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出現在面前。

來福高興壞了,連忙招呼老媽來吃飯。吃完飯以後,來福說:「我們還要一些什麼呢?」

老媽笑眯眯地說:「兒啊,要不咱們想換個寬敞的房子吧?」

來福覺得有道理,對著寶葫蘆說:「葫蘆葫蘆,請給我來棟房子。」

又是一眨眼的功夫,一棟漂亮的房屋平地而起,房裡還有桌子、椅子、床、櫃等家具。

從此以後,母子倆衣食住用都不用愁了。

都說兒是媽心頭一塊肉,老大有財雖然不孝,但瞎眼老媽還是對他放心不下,對來福說:「兒呀,我們的日子是好了,但不知道你哥哥嫂子的日子過得怎麼樣?明天你去看看,把他們接到山上來吃頓好的吧!」

來福雖說心裡不太樂意,但他是個孝子,第二天還是下山去了。

哥嫂聽說來福接他們上山去吃大餐,說什麼也不相信,還譏笑他說:

「不曉得你們躺在哪個破茅屋,居然還發癲要請我們吃飯?罷罷罷,且讓我們看看什麼好吃的,若是野菜草根的,別怪我們翻臉不認親!」

哥嫂來到弟弟的家,只見新房子新家具,頓時傻了眼,心裡又納悶又嫉妒。到了吃中午飯的時候,發現家裡的廚房沒開火,更是奇怪。

只聽來福說:「我們吃飯,不需要動手。」說完,拿出寶葫蘆,要了一桌各樣的好菜美酒。

哥哥嫂子一陣狼吞虎咽,吃飽喝足之後向來福打聽葫蘆的來歷。

來福是個老實人,一五一十說出了真相。哥哥嫂子頓時起了貪心,抓起寶葫蘆就往山下跑。

兩人跑到半路,突然被一個怒氣衝衝的姑娘攔住。姑娘什麼話也沒說,一把揪住了哥哥有財的鼻子使勁往外扯,扯出了二尺多長方才罷手。

有財拖著長鼻子模樣嚇人,媳婦連忙又跑來求來福幫忙想辦法。

來福本不想救貪心的哥哥,可轉念一想這事畢竟和自己有關,心裡不忍,到處尋找那位姑娘,求她出面解決。

很快,漂亮的姑娘找上門來,告訴來福治長鼻子的方法:用寶葫蘆往長鼻子上撞,撞一下,縮一點,撞足十二下,長鼻子就消了。

來福謝了老和尚,急忙趕到哥哥嫂子的家,取出寶葫蘆,一下一下往哥哥的鼻子上撞,果然撞一下,縮一點。

嫂子嫌弟弟笨手笨腳的,她一把奪過寶葫蘆,直往丈夫的長鼻子撞。撞著撞著,有財的長鼻子是消了,可原來的鼻子也撞沒了,成了一個塌鼻子,醜陋極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關注「酒歌說文」,了解更多有趣的民俗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看一點。

相關焦點

  • 小小說 老爸葫蘆裡賣啥藥
    老爸的葫蘆裡裝啥藥 文/紫荊花開 爸爸今年八十四歲了,耳不聾,眼不花,身子骨硬朗。自老媽去世後,他就一個人單過。 我們幾個兒女都要養他,可他誰家都不去。 哥說,我家有空房間,你想幹啥就幹啥,方便。 老爸說,不去,樓上憋屈。 姐說,我家平房,寬敞又亮堂,還有菜地,你想活動筋骨,還能侍弄菜園。
  • 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寶葫蘆篇
    老三兢兢業業,勤勞認真的工作地主看在眼裡,除了工作以外還經常幫地主洗洗衣服做做飯,照顧地主的大多數生活日常,地主心生感激,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一樣,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年頭老三因為要娶妻也要走了,地主再也不舍也得和她分別了,這天他把老三叫到身邊對他說:「三年了,你把我如親生父親般照顧我看在眼裡,你要走了我不知道該送你點什麼,你看家裡有什麼看得上眼的你就帶走吧。」
  • 民間故事:寶葫蘆
    她說:「多謝恩人關照,阿爸、阿媽和鄉親們還在家等我,我不能留下呀」老婦人十分稱讚瑪萊娜對父母和鄉親們一片深情厚誼,笑呵呵地說道:「好姑娘,你一定要回去,我就不強留了。我送你一樣東西。」她叫女兒取來一個葫蘆,送給了瑪萊娜。
  • 故事:小燕報恩送葫蘆,小夥山中取寶貝
    在湖北南漳有一座大山,名叫金牛山,來過這裡的人大多會產生疑問,這座山外形不像牛,為什麼叫做金牛山呢?各位看客別驚訝,金牛山雖然看起來不像牛,但流傳著一個與金牛有關的民間故事。很久以前,這座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嶺,名叫小青山。當地住著一戶人家,家裡只有孤兒寡母兩個人,兒子名叫王富貴,以砍柴為生。
  • 中華神話——寶葫蘆
    有一天,他挑著貨郎擔,來到一個村裡子,見一群孩子正拿著一隻小鳥玩,眼看小鳥快被擺弄死了,貨郎心裡很可憐它「缺啥要啥!」它去青峰山傳送旨意,回來時誤墜人間,不幸被幾個調皮的小孩捉住了,幾乎喪了命,多虧貨郎搭救才脫離危險,它為了報答貨郎的恩情,就送了個寶葫蘆。貨郎哪裡知道,他站在那裡發楞。忽然,他想起小鳥臨飛走時的叫聲,就說:「我缺啥呢?就缺個伺侯母親的人。」話音剛落,就從葫蘆裡地走出個漂亮的大姑娘。貨郎驚呆了,還沒弄清是咋回來,姑娘就拉著他的手,往屋裡見婆婆去了。
  • 8旬老人一個電話,在外的兒子兒媳火速趕回家,看看老人要幹啥
    冬日裡的一個下午,驅車來到中條山腳下一個比較偏僻小山村,村裡的年輕人基本都搬出村子,現在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在農村住了一輩子,捨不得離開,農村的空氣好,適合養老的好地方,我們進村看到一位大叔急急忙忙從車上下來,看樣子應該是有啥急事
  • 送菜的小夥
    我的眼光從大蔥移到辣菜上,個大又均勻,菜好買,關鍵沒車,我問,給送嗎?那女的說,送,有車,在哪住。新區。十元送到家。我暗自歡喜,在外面二十元都打不著,這可解決了我沒車之急,那男的覺得車費要少了,十元送到新區,是不是少了點。那女的乾脆,行了,他不是買咱家菜了嗎?我連忙說,是呀,買兩樣呢。那女的吆喝一邊的高個胖小夥,去開車去。
  • 飢餓的故事與童謠
    ,和動畫片的《葫蘆娃娃》絕非一個版本。完全與飢餓有關聯,想必餓了只會想到吃。故事說的是一個苦命孩子,他從小失去父母,跟著哥嫂一起生活,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幹繁重的農活,稍不留心還會遭到嫂嫂的毒打。一天,這個可憐的孩子在山中打柴時,無意中摘到一個葫蘆,那可是寶葫蘆!他飢餓的時候拿一根小棍兒「噹噹」一敲,裡邊會跳出一個小人。小人畢恭畢敬地問:「老爺老爺您吃啥飯?」
  • 「八本量大又題材滿滿的完本小說67彈」各種種類齊全,要啥有啥
    「八本量大又題材滿滿的完本小說67彈」各種種類齊全,要啥有啥你好,歡迎光臨老弟書屋,關注老弟不書荒盛世大唐多了一個鄉野小民,一個讓世界顫抖的小民。唐的文明與太陽一樣照耀每一片陽光之下的土地。精彩回顧:李世民又準備關心一下秦瓊的身體,最近秦瓊身體不好,而且天氣涼了全身都不舒服,正準備開口問的時候,秦瓊卻先一步說道。「這個送你。女子用的香洗,極佳。」秦瓊把兩隻盒子往李世民手中一塞。
  • 故事:孟姜女是如何出生的?民間每個版本都很經典,有啥不一樣?
    孟姜女下生人說早日裡,有一個莊住著姓孟的和姓姜的兩家,是一牆之隔的鄰居。姓孟的牆東,姓姜的牆西。一年春天,姓孟的在牆根下種了一棵葫蘆,葫蘆一出苗,那葉子就胖乎乎、油嫩嫩的,長得很旺。後來葫蘆秧順牆爬上了屋頂,由孟家屋頂又爬到了姜家屋頂,在姜家屋頂上開花結了個大葫蘆,自結了這個葫蘆後,再也沒結第二個。
  • 貴的爺爺快過生日了,給爺爺送了啥禮物,爺爺高興的像個孩子
    貴說:爺爺,給你買了一身衣服,爺爺說:哎呀,你給我買衣服幹啥?貴說:你不是快過生日了。奶奶說,快生日了,還給你爺爺買一身新衣服。奶奶說:歲數大了,穿啥也好看,乾乾淨淨就行了。貴說:我買這個顏色,讓我爺爺試試。
  • 葫蘆的故事
    /01/記得有一個關於葫蘆的寓言故事——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苗從一棵小芽開始,慢慢長大,爬滿了瓜棚,還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等到花謝以後,葫蘆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有拇指般大小,可愛極了!那人見了很歡喜,每天都要去看好幾次。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想,有幾個小蟲子怕什麼。
  • 本是同根生,姐姐孝順的無人能比,妹妹不孝的有點逆天
    大伯家二哥身體也不好,出不了力,幹不了重活也沒辦法為他嶽父做什麼,好多農活和照顧父親的力氣活都落在了鳳子的身上,鳳子長得不好看,當年有人說媒的時候,大伯家的二哥還不中意,現在可證實了醜妻家中寶的這一句話的道理。鳳子對自己父親孝順,力活髒活都能幹,對公公婆婆也孝順。什麼好吃的都緊著公公婆和父親吃,是一個難得的能幹孝順女人。
  • 我有神經病,我怕啥
    亮亮比我晚一年也上高中了,他生日小,從上小學一年級就比我晚一級,這很正常。我們上高中的時候村裡人只是誇讚,但是亮亮上高中的時候村裡簡直炸開了鍋。因為他的家庭條件不怎麼好,他的媽媽神經兮兮的,從來都不出門的。我們村的門診在哪她都不知道。而且她在我們村屬於黑戶口。之前她應該是嫁到黃河以南的一個村子,但是他生了個孩子有神經病,那男的對她不好,經常家暴她。
  • 故事:滿洲小夥救了大樹一命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做小買賣的,他結婚剛十幾天,還沒過完蜜月。有別人叫他一起出去做買賣,他就走了。一晃三年,他感覺有心裡有什麼事,想家了。大錢沒掙到,小錢也掙了不少。他就開始回家,曉行夜宿,歸心似箭,他就往家趕。到了最後一個堡子,如果過了堡子,過一條河,再走五六裡就到家了。以前沒仔細看過這地,這次到這,他見到一顆老榆樹,就感覺這老榆樹吸引他,這榆樹好像有話要跟他說,好像眼淚汪汪的。他也心說,我這眼睛怎麼了?
  • 故事:老人昏倒,窮小夥好心送醫,隔日有人找上門:救活你養
    一日阿達進山砍柴,突然發現路邊的灌木叢裡有個黑影,好奇走近一看,阿達愣住了,那竟然是個衣衫破爛的老人,已經昏迷了過去。伸手一探,老人還有呼吸,阿達儘管貧窮,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當下他柴也不砍了,背起老人,就往鎮上衛生院裡送。由於送醫及時,在醫生的搶救下,老人很快甦醒了過來。老人醒過來後,要到他家人的電話,打電話通知了老人的家人,阿達回了家。
  • 江城子.送寒衣——記北方古歷十月初一寒衣節,這個節的起源是啥
    在農村,到了十月初一,家家戶戶要用紙製作成棉衣棉褲,晚上在自家門前,夾著紙錢和糊成的棉衣一併燒去,意思為冬天到了,給逝去的先人們送棉衣,叫他們在冬天也有棉衣穿,好過冬。不知道這個節日的出處,但意思就是這麼個。
  • 暖床丫鬟到底幹些啥
    暖床一開始是一種孝順行為。《三字經》裡就有「香九齡,能溫席」,講的是黃香給爸爸暖床的事情。 受此啟發,老爺們冬天睡覺前,都叫人把床給暖了。這一進去,舒服的很。 再到後來,大戶人家這個活,就有專門的丫鬟負責了。這些孩子就叫「暖床丫頭」。 相比較其他工種,暖床算是清閒的活了,是個好差事,但也不是躺在床上享清福。而是啥活都幹,鋪床疊被拿夜壺,捶背揉肩扇扇子,忙活的很。
  • 故事:男子夜裡歸來,把一葫蘆放屋裡,次日葫蘆裡傳出呼救聲
    (原創民間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小雲嫁給大川後,夫妻倆在街面上開了家飯館,由於夫妻倆待人熱情,飯菜量大味道好,所以生意一直很紅火。到了夜裡,哥哥回來了,哥哥是個道士,手裡拎著一個葫蘆,急匆匆走進屋裡。小雲也想隨著哥哥進去,卻被哥哥攔在了外面,隨即叮囑小雲道:「你千萬不能進屋,以後誰都不能進我這屋啊!」說著,哥哥「砰」一聲關上了門。
  • 惠子精心種植的葫蘆,為什麼要打碎它
    道教的《南華經》中有一篇講葫蘆的故事。大意為: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顆大葫蘆種子,我用它種植出來的葫蘆有五石的容量。用它盛水,它的堅強程度不夠而難以承受,將它拋開做成瓢,瓢也太大沒地方放它。這種東西雖然很大,但我因為它沒有用處打碎了」。莊子道「你太不善於用大東西了!宋國有一個人,善於製造防手凍裂的藥膏,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