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金庸武俠,就一定要提到一個人,他便是武當派掌門張三丰,此人不但正氣凜然,寬和大度,更是天賦異稟,算得上是金庸武俠世界裡排行前三的武學奇才,他憑藉一己之力將武當派發揚光大,成為頂級門派。
無論從功夫還是資歷上,張三丰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恐怕就是他終身不娶吧,其實當年武當派是允許娶妻生子的,比如武當七俠裡的張翠山、殷梨亭,都娶了妻子。那麼張三丰為何選擇孤獨終老呢?這還要從一個叫郭襄的女子身上說起。
那時候的張三丰,還是個叫做張君寶的小夥子,在少林寺藏金閣裡負責打雜,名不見經傳,所幸被掌管藏經閣的覺遠發現,收他為徒,還教授他《九陽真經》,不過後來,瀟湘子和尹克西偷走《九陽真經》,張君寶立馬跑去追,得到楊過的幫助後,順利打敗尹克西,不過自己也受了傷。
在楊過旁邊的郭襄看到張君寶頭上在流血,便拿出自己的手帕,給他包紮,看著美麗溫柔的小姐姐郭襄,動作輕柔地給自己包紮,一瞬間,張君寶臉紅了,這是少年第一次情竇初開,只可惜當時的郭襄,心裡只有楊過,根本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和尚,很快便跟著楊過離去了,而郭襄的倩影,也永遠留在了張君寶的心中。
也許是心誠則靈,2年後,郭襄為尋找楊過和小龍女,來到了少林寺,並再次與張君寶相遇,兩人互相認出了彼此,都有些激動,臨走之前,郭襄還把自己收到的生日禮物「鐵羅漢」送給了張君寶,張君寶激動極了,從此這個「鐵羅漢」,被他貼身收藏100多年。
張君寶雖然喜歡郭襄,但他清楚地知道兩人的身份差距,也知道郭襄心系楊過,故而只能將其深埋於心底,後來與郭襄再次分手後,他便來到了武當山,並在此處專心修煉,自號為「三豐」,開創武當派,並將此幫派發揚光大,而郭襄,則出家為尼,不再過問塵世。
由此,二人的緣分走到盡頭,但張三丰又如何放得下郭襄?於是他把自己的思念,灌注在自己弟子的名字中,他們乃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武當七俠」,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
若是把他們7人的名字連起來,便可發現張三丰的用意:遠橋之下泛蓮舟,岱巖石上溪松流。萬仞翠山梨亭在,莫問聲谷空悠悠。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由山水橋亭等構成,十分唯美,而這些地方,都是當年郭襄和少年張三丰走過的地方,或許當張三丰叫到徒弟的名字時,心中便會浮現出那位溫柔小姐姐的模樣吧。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那麼不如歸去罷。
在《倚天屠龍記》的結尾處,金庸先生寫了這樣一句話: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真是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