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年)》(附PDF下載)

2021-02-23 軍鷹資訊

《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年)》重磅發布

2018年6月30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上,《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白皮書》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組織相關單位,通過大量的調研和專題討論,編制而成。

  《白皮書》首次摸清了北京人工智慧產業底數。綜合清科、WIND、IT桔子、藍海巨浪等公開數據及投資機構定向採集數據,由課題組整理,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人工智慧企業4040家,北京市人工智慧企業1070家,佔比26% ;全國拿過風險投資的人工智慧公司合計1237家,北京市拿過風險投資的人工智慧企業431家,佔比35%。從融資階段看,北京人工智慧企業一半以上仍處於初創期,在A輪之前的企業佔比達56.97%,具有創新發展潛力。從企業成立時間看,北京人工智慧企業2015-2016年呈現出爆發性增長,人工智慧快速增長特徵明顯。從區域看,60.96%的人工智慧企業註冊在海澱區。中關村成為我國人工智慧創新高地。

  同時,《白皮書》不僅繪製了北京人工智慧全產業鏈圖,而且針對智慧醫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和無人駕駛等5個特色鮮明的領域繪製了分領域產業鏈圖。《白皮書》總結了北京人工智慧產業在政策、人才、創新、軟體研發、專利等5個方面的優勢,以及在原始創新、高端晶片等4個方面面臨的挑戰,並給出了大力發展核心技術、超前布局原始創新等6項策略。

  北京將以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為契機,抓住新機遇,施展新作為,將北京打造成引領全球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高地。

本文從幾個角度介紹這部白皮書:

北京AI企業數量佔全國近三成,60%聚集在海澱

在數量上,北京作為AI第一城,其實是從2014年開始迎來人工智慧創新企業的高速增長期,2015到 2016年進入爆發式增長,2017年有所回落。

北京的1070家人工智慧企業,有明顯的聚集特點。從北京人工智慧企業區域分布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工智慧企業60.96%聚集在海澱區,海澱區又以中關村為核心,聚集了眾多優質人工智慧企業。

有諸多高校、研究機構加持的海澱區、中關村,為北京奠定中國AI第一城的基石。

北大、清華、中科院……超半數AI研究骨幹機構在北京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中科院計算所等全國過半數人工智慧骨幹研究單位都聚集在北京,擁有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10 餘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除高校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之外,一批科技企業也紛紛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或研究院。

在人工智慧專項領域,目前我國人工智慧人才最集中的 Top10 僱主排名中,高等院校佔據四席, 分別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和浙江大學,北京獨佔 3 席。

在融資上,全國拿過風險投資的人工智慧公司合計 1237 家 (含 31 家已上市公司),北京市拿過風險投資的人工智慧企業 431 家(含 12 家已上市公 司),佔比35%。

根據北京人工智慧企業融資階段比例圖顯示,北京市人工智慧企業大多處於A 輪,佔比達 29.09%,Pre-A 輪企業佔比 6.67%,天使輪企業佔比 18.48%,種子輪企業佔比 2.73%。

綜上所述,融資階段在 A 輪之前的企業總佔比達 56.97%,因此北京市人工智慧企業一半以上仍處於初創期,具有創新發展潛力。

智慧醫療行業準獨角獸猛增,無人駕駛走在全國前列

根據白皮書,北京人工智慧重點應用領域包括:智慧醫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新零售和無人駕駛等。

截止 2018 年 5 月 8 日,北京醫療人工智慧企業融資 A 輪以上的代表性企業 33 家,在 成立年份上,其中 2013 年之後成立的企業達 18 家,比例為 55%。在融資方面,上市 2 家、 併購 1 家,新三板 4 家、C 輪 9 家、B 輪 5 家、A+ 輪 6 家、A 輪 5 家。融資到 C 輪的精準基因科技、推想科技、泛生子生物、匯醫匯影、思派網絡等 5 家企業均在 2013年之後成立, 企業成立 2-3 年迅速成為行業準獨角獸企業。

據相關統計北京有 414 家智能家居企業,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截至 2018 年 5 月,北京智能家居行業 A 輪及 A 輪以上的融資企 業 63 家。其中 A 輪融資企業居多,有 27 家,包括源碼智能、廚芯等;A+ 輪企業 3 家, 包括極路由、小焙科技等;B 輪企業 10 家,包括果加、Rockrobo 等;C 輪企業 2 家,包 括邦天科技、三個爸爸等;C+ 輪企業 1 家,包括雲丁等;E 輪及以後 2 家,包括小米科技、 錘子科技等;新三板企業 13 家,包括小狗電器、利仁科技等;併購企業 2 家,包括辰天 科技、渡鴉科技等;上市企業 3 家,包括京東、邦訊物聯等。

白皮書沒有公布無人駕駛產業的數據,不過,北京的無人駕駛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去年底發布兩個文件,規範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實際道路測試,還在順義規劃了全市首個無人駕駛試運營基地。今年1月北京亦莊出現第一條無人駕駛試點道路。

北京市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城市之一,也要解決的「首堵」問題。白皮書顯示,目前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基本形成,例如:建設「北京通」、「北京大數據平臺」、「助力交通無人駕駛」、「智慧物業,堅持以人為本」等重點項目。

北京的下一步:依靠硬核技術,超前布局高端產業鏈

作為中國AI第一城,北京對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有幾大策略:

一、布局前沿技術。重點布局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類腦智能計算、深度機器學習等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推動人工智慧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量子科學、心理學、數學、經濟學、社會學等跨學科交叉融合。 

在北京具有優勢的語音識別、視覺識別、人工智慧 晶片、傳感器、算法、應用場景等領域持續取得技術突破,形成核心技術優勢。

二、形成產業集群。圍繞海澱中關村核心區域、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等重點地區,匯聚國際水平的人工智慧示範企業和項目,建設人工智慧產業園區,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培養和扶持產業鏈各層關鍵領域重點企業,拓展人工智慧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產業邊界。

三、最重要的是人才。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發展人工智慧核心目標。完善人工智慧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慧專業,推動人工智慧一級學科建設。加強國際教育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人工智慧人 才。

四、應用到社會。支持與首都功能匹配的人工智慧技術廣泛應用,以應用促發展,以市場帶動產業,建設智慧社會和智慧城市。加快推動人工智慧與各行業的融合創新。支持人工智慧賦能傳統產業。

國際巨頭全產業鏈布局,BAT在原始創新技術、晶片等底層技術存在差距

白皮書還介紹了國內外人工智慧行業發展概況。

國際方面,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先後發布一系列人工智慧戰略,推進人工智慧向前發展。

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2015 年後密集發布人工智慧相關政策和規劃。

目前,蘋果、谷歌、微軟、IBM、英偉達五大巨頭都在人工智慧領域部署更多的資源。 國際巨頭呈現出全產業鏈布局的特徵,包括基礎層、應用層均有布局。國際巨頭收購公司、 拼搶人才、強化技術儲備,構建生態;人工智慧的平臺化、雲端化將成為全球發展的潮流。 

國內網際網路巨頭 BAT 積極布局人工智慧。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憑藉場景和數據優勢,利用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深度學習等技術,在應用層的創新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在核心技術層,特別是原始創新技術、晶片等底層技術方面和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中,數量排名前三名的是計算機視覺、智慧機器人和自然語 言處理公司。投資融資額度最高的前三名是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和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已滲透到各行各業,改變現有行業模式。人工智慧賦能傳統行業主要包括醫療、家居、 駕駛、零售、城市、教育、金融、交通等。

附錄:

一、北京部分重點領域人工智慧企業名單

二、人工智慧重點投資機構名單

附白皮書目錄:

。。。。。。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子學會發布《2018新一代人工智慧白皮書:產業增長點研判》(附白皮書下載)
    【導讀】近日,中國電子學會在「2018數字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上發布人工智慧領域研究報告《2018新一代人工智慧白皮書
  • 【報告】2018中國人工智慧AI發展報告(附PDF下載)
    《2018中國人工智慧AI發展報告》(完整版.pdf )
  • ICT產業創新發展白皮書(2020年)附下載
    2020年10月20日,在上海第十七屆上海智慧財產權國際論壇(國家知識產權局、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國際新形勢下智慧財產權的產業轉化與運用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發展白皮書(2018)
    來源:走向智能論壇摘要:近日,在「2018年產業網際網路與數據經濟大會——首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發展暨兩化融合推進會
  • 【聯合首發】2020年中國線上高增長消費市場白皮書-魔鏡市場情報.pdf(附下載連結)
    2021年2月4日,魔鏡市場情報聯合省時查報告等首發《2020年中國線上高增長消費市場白皮書.pdf》,在本白皮書中,魔鏡市場情報在
  • 《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產業應用篇(2018年)》發布:八大應用領域完全拆解
    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從 2016 年起已有《「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等多個國家層面的政策出臺,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我國逐漸形成了涵蓋計算晶片、開源平臺、基礎應用、行業應用及產品等環節較完善的人工智慧產業鏈
  • 2022年5G產業全景圖譜報告(附下載)
    從2019年中國5G牌照發放開始,基礎設施建設期將持續3-4年。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5G網絡建設、用戶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延緩,5G用戶增長有所放緩,5G產業鏈也受到一定衝擊。但5G在疫情防控中的創新應用,同時也加速了5G應用場景的落地,5G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步伐反而進一步加速。進入2021年,5G產業加速發展。
  • 一文讓你看懂區塊鏈行業的市場應用前景和案例 附全套PPT PDF下載地址
    納斯達克的目標是在這一轉折點式的發展機遇中,充當重要角色。——納斯達克執行長Bob Greifeld2018 年,區塊鏈及相關行業加速發展,全球正在跑步進入「區塊鏈經濟時代」。在全球 範圍內,會出現更多的成熟應用。此時此刻,中國面臨重大機遇。再不整點區塊鏈研究,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話了?!
  • 權威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2017),附下載
    >」發送,可免費下載《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2017) 》PDF顧  問    潘雲鶴     中國工程院院士指導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 指導委員會    謝少鋒   針對於此,有必要研究編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明確人工智慧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技術框架、關鍵環節、應用前景,為推動人工智慧關鍵技術進步和產業化應用推廣提供措施建議,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相關的前沿新興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有力支撐我國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邁上新臺階。
  • 《 百度大腦AI技術成果白皮書》,介紹百度大腦5.0,附48頁PDF下載
    百度發布《 百度大腦AI技術成果白皮書》,詳細介紹了百度大腦5.0在基礎層、感知層、認知層、平臺層和安全方面的技術成果。百度大腦是百度AI集大成者:自2010年起開始積累基礎能力,後逐步完善。2016年,百度大腦1.0完成了部分基礎能力和核心技術對外開放。
  • 中國未來50年:產業趨勢洞察白皮書(附網盤)
    近日,沙利文聯合頭豹研究院發布《中國未來50年產業趨勢洞察白皮書》,共150頁。
  •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2017年)》重磅發布(100頁完整版PPT)
    近日,中國電子學會/CIE智庫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2017年)》。本白皮書重點圍繞新一代人工智慧面臨的新形勢、驅動的新因素、呈現的新特徵,詳細介紹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特徵、技術框架及產業化應用,展望了新一人工智慧中長期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了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融資特徵及趨勢,最後,提出了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措施建議。詳情參看下方白皮書完整版PPT!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發展白皮書(2018)(原文及PPT解讀)
    年產業互聯與數字經濟大會——首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發展暨兩化融合推進會昨日在京舉行。會上發布了《2018年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發展白皮書》,梳理總結了工業網際網路在電力、石化、鋼鐵、交通、機械、家電、服裝和電子等八大重點製造業的應用實踐和成效。
  • 《5G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可下載
    《5g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來源於賽迪顧問,是目前最新的5G行業發展報告,共40頁,文末提供PDF下載方式。白皮書的核心觀點為以下幾點:我國積極推動5G網絡建設,5G基站部署日趨加速。2020年,我國5G通信產業規模將達到5036億元,同比增長128%,未來三年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 清華大學&中國工程院: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1-2020)(附下載)
    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微信:18769443936),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本公眾號並回復「A10」獲取本報告下載連結,回復「A」獲取更多人工智慧相關報告下載過去十年裡,人工智慧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生產,重塑傳統行業模式、引領未來的價值已經凸顯,並為全球經濟和社會活動做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
  • 2018全球半導體才智大會將於8月16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發布
    「2018全球半導體才智大會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
  • 四網四流融合產業白皮書(推薦,文末附下載連結)​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等發布《四網四流融合產業白皮書》(推薦,文末附下載連結)ERR能研微訊(左)丨ERR
  • 2020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報告(附下載)
    2020年,企業數位化意識被疫情激醒,產業網際網路理論落地為應用場景,湧現出一批行業特徵明顯的商業模式,全社會開始正視產業網際網路,各方視角下產生諸多新的理性判斷
  • 智源研究院發布《2020北京人工智慧發展報告》,剖析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一」
    《報告》從政策支持、科技資源、人才發展、科技成果、服務平臺、倫理安全、場景開放、產業生態等十餘個維度,系統分析了北京成為中國AI領頭羊的內在動因和發展成效,刻畫了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一」。(報告全文下載方式參見文末)《報告》顯示,近年來,北京依託獨特的AI科技資源優勢,市區兩級聯動,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的創新發展。
  • 人工智慧發展白皮書:2025年核心產業規模將超4000億,近六成企業未來會部署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人工智慧行業核心產業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預計在2025年將超過4000億元,未來中國有望發展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市場。人工智慧是推動人類社會進入智能時代的決定性力量,是下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環節。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加速融合,完善了人工智慧的技術生態,推動其在垂直細分場景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