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魚,學名:Xiphophorusmaculatus,屬於觀賞魚品種中的小型觀賞魚,原產自墨西哥、瓜地馬拉等江河流域,後逐步流入市場,因其小巧的體型和五光十色的色彩而受到人們的喜愛,適應能力強,異養活,是很多處養魚者不錯的選擇。
月光魚體型小巧,雄性月光魚可長到5-6釐米,而雌性月光魚可長到6-9釐米,月光魚體型似紡錘形,頭小眼大,吻尖,胸腹部較圓,近尾部漸趨側扁,尾柄寬闊,尾鰭圓弧形,背鰭位於身體中部偏後,外緣圓弧形。性情溫順,可與大部分同體型小型熱帶魚混養,而且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和劍尾魚繁殖。
月光魚品種
月光魚能與劍尾魚相交,通過人工飼養繁殖,以有不同顏色表現型的月光魚:
紅月光魚:該品種最常見的月光魚,在水族店肯定能看到。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很多月光魚的原種就具有這種紅色。如圖片中的雌性個體那樣,體型圓乎乎的,煞是可愛。
日落月光魚:該品種因擁有如夕陽那樣美的體色而得名,是常見月光魚的品種之一。因體色發亮,在水草水族箱內尤為顯眼。讓這種魚成批的群遊的話,更能增添水族箱的魅力。
金黃日落月光魚:該品種擁有淡淡的色彩,是極具魅力的日落月光魚金黃型品種,在深色調的水草布景水族箱內反而更醒目。乍一看似乎很纖弱,其實其飼養和其他月光魚一樣飼養。
藍月光魚高鰭紅月光魚:這是將紅月光魚的背鰭改良為高鰭型的品種。大大的背鰭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比紅月光魚更具存在感。在購買時最好選擇背鰭漂亮的個體。
針尾紅月光魚:本品種是將紅月光魚的尾鰭改良成針尾型的品種。雖然沒有高鰭紅月光魚那樣的存在感,但也是一種纖細,招人喜愛的品種。儘量避免將之與啃魚鰭的魚混養在一起。
藍月光魚:藍色系月光魚的代表種類,是給人以最自然感覺的月光魚。這種月光魚還給人一種清涼感,煞是可愛。遺憾的是由於其人氣被體色豔麗的品種壓倒,因此最近看到這種魚的機會不太多。
藍胡椒高鰭月光魚:本品種是藍月光魚的胡椒型,而且是高鰭品種,溜圓的體型很可愛,與體形不相稱的大背鰭實在是很有趣。看到這種品種的機會不很多。
鋼盔月光魚黒鰭紅月光魚:像這樣各個鰭呈黑色的品種被稱為黒鰭型,該品種是紅月光魚的黒鰭品種。各個鰭由於有黑色,給人以優雅的印象,其飼養與紅月光魚等其他月光魚一樣容易。
黒鰭紅太陽月光魚:這種魚是紅太陽月光魚的黒鰭品種,是非常常見的月光魚。明朗的體色與黑色的鰭形成強烈的對比,在水族箱內極具魅力。在購買時,以選擇鰭呈現明朗黑色的個體為佳。
鋼盔月光魚:該品種因全身除頭部之外都有色彩,看起來象是戴著鋼盔一樣而得名。乍一看可能會給人一種質樸的感覺,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黑色的部分如金屬那樣閃閃發亮,非常漂亮。
薄荷米老鼠月光魚:該魚尾鰭所帶的花紋被戲稱為米老鼠,非常招人喜愛,特別在小孩子中很受歡迎。在購買時,以選擇尾鰭花紋清晰的個體為佳。
紅十字魚,屬於脂鯉科,為小型觀賞魚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也是很多觀賞魚新手的首選,很容易飼養,紅十字魚雖然為小型魚的一種,但是性情兇猛,並不適合同其他小型魚混養。
紅十字魚在背鰭與尾鰭之間有一個小脂鰭,口中具有牙齒。魚鰭呈紅色,尾鰭的基部有一紅色十字花疑義,故得名紅十字魚。在水族市場或是小型魚市都可見到,價錢便宜。
紅十字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飼養容易,飼養水質的PH值是在6.0-7.2 之間,水質硬度是5-8°DH這個範圍內的硬水,最為適合飼養黑十字魚的水溫是23-28℃之間。在餵食方面應根據魚體大小和數量多少來決定,一般飼養紅十字魚,一般每天只需投餌1—2次,其投餌量以5—10分鐘內吃完為宜。紅十字魚活動水層是在水族箱的中層,飼養時要進行混合的,因該要格外注意活動水層這點,但是不可混養比紅十字魚小的觀賞魚。
紅十字魚繁殖並不難,不過在進行繁殖時要將雌雄紅十字魚分缸飼養,因為性成熟時期的紅十字雌魚的性情特別兇暴,常會發生攻擊並咬傷紅十字雄魚的情況,交配時將紅十字魚雌雄放在一起,至紅十字雙親交配產卵結束以後,需要再將紅十字雌雄魚繼續分缸飼養,雌魚每次產卵800-1000粒,受精卵經24小時孵化為仔魚。仔魚破膜後,再經過3-5天的發育,仔魚即能平遊,開始向外界攝食。最好的開口餌料為輪蟲。煮透的蛋黃經60目篩絹搓濾後的蛋黃也可投喂,每次量不宜太多以免敗壞水質。
紅劍魚屬於熱帶觀賞魚中的一種,性情溫和,最大的特點就是渾身紅通通的,十分可愛,而且寓意吉祥,很多人都樂意於養紅劍魚,故而紅劍魚的養殖市場並不冷清,是十分受歡迎的熱帶觀賞魚品種,發展到至今,紅劍魚的繁殖成功率已經很高了。
紅劍魚原產於墨西哥、瓜地馬拉等地,後逐步流入市場,紅劍魚體型呈紡錘形,體型強壯,很容易飼養,而且性情溫和,體色最多見的就是紅色,十分美麗,有的品種甚至眼睛也是紅色的,而且紅劍魚發展至今,經過人工飼養繁殖,已經有不少的品種,像是高鰭紅劍魚,是現在十分受歡迎的觀賞魚。
紅劍魚的飼養
剛買來的紅劍魚,在習慣新的環境之後,可以開始餵食,一般把紅劍魚放在水缸半天后,若發現魚開始啄食缸壁或缸底所鋪的沙粒,即說明可以開始餵食了。
有的魚在轉變環境時,拒絕進食,因此要餵養魚喜歡的飼料,可均衡餵食人工飼料和生活飼料。要注意分量,避免出現吃剩的殘渣,因為殘渣會腐敗,破壞水質。飼主可以用專業的魚飼料來餵養紅劍魚,但麵包渣也可以來餵養紅劍魚,因為紅劍魚不怎麼挑飼料。
因為紅劍魚性情溫和,所以可以和大部分的同體型的魚類混養,像是月光魚、紅十字魚之類的一起飼養。
紅劍魚繁殖
紅劍魚繁殖時要選擇一個較大的水族缸,水溫保持在24-26攝氏度。pH8,然後按1公配1-3母的比例放入種魚。待魚發情後,雌魚腹部逐漸膨大,雄魚此時不斷追逐雌魚,雄魚的交接器插入雌魚的洩殖孔時排出精子,進行體內受精。當雌魚胎斑變得大而黑、肛門突出時,可撈入另一水族箱內待產。雌魚產仔後,要立即將其撈出,以免吃掉仔魚。或者要塑料片圍成漏鬥狀隔離牆,侵入水中,將產仔雌魚放在漏鬥中,使仔魚產出後從漏鬥下空洞掉入漏鬥外水體,雌魚就吃不到仔魚了。
母紅劍魚4-6周生產一次,授雌魚大小年齡,和配種公魚的比例影響。每次可產30-300尾仔魚,繁殖時應注意,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二代,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背鰭變短變窄。最好引進同品種魚進行有目的遠緣雜交,以防次品種退化,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但紅劍魚壽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
紅劍魚在新買回來的時候,身上很容易攜帶病菌之類的,如果直接進缸很容易會感染其他魚類,所以買回來紅劍魚首先要做好消毒準備。
斑馬魚是相當常見的一種熱帶觀賞魚,因其體型苗條,身上分布有美麗的條紋,在10個飼養觀賞魚的人中,大概就有6-7人有飼養過斑馬魚,足可見斑馬魚的受歡迎程度。斑馬魚原產自南亞印度,分布於緬甸、孟加拉、新加坡。 後來被發現斑馬魚可用於醫學研究,對治癒人類耳聾和失明有明顯的作用,而被廣泛應用於醫學研究。
斑馬魚體型小巧,呈紡錘形,大概有4-6釐米左右,身上從鰓蓋後到身體尾部會有數條橫紋分布,尾鰭長而呈叉形,有時尾巴部分也會有橫紋分布。本種最初的顏色是深藍色的縱紋與銀白色縱紋相分布,後來隨著人工飼養繁殖,也許也跟科學研究有關吧,斑馬魚的顏色變得五顏六色,綠色、紅色、豹紋的都有。
斑馬魚飼養
斑馬魚的飼養水溫保持在20~23℃即可,不過在水溫11~15℃時仍能生存,對水質的要求不高,飼養水質呈中性即可,但喜偏軟性水。在飼養時,最好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鵝卵石,可以使水質比較清澈,更有助於觀賞,而且斑馬魚的為雜食性,不論是天然的餌料,還是人工配合飼料它都可以接受。同時斑馬魚的性情溫和,可以與大部分同體型的魚類混養,像是麗麗魚、紅劍魚都可以,斑馬魚幾乎終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遊動。
斑馬魚繁殖
斑馬魚的繁殖比較簡單,在繁殖時最好是保持好合適的水溫及準備好繁殖水族箱,步驟如下:
斑馬魚要求繁殖用水pH值是6.5-7.5,繁殖水質的硬度6-8,繁殖水溫25-26攝氏度。在25釐米X25釐米X25釐米的方形缸底鋪一層尼龍網板,或鋪些鵝卵石。
選取2~3對斑馬魚之親魚,同時放入繁殖水族缸中,斑馬魚喜歡在水族箱底部產卵,繁殖時產出後即落入網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時左右產卵結束。
等斑馬魚之親魚產卵結束後,將斑馬魚之親魚撈出。其卵無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時左右,沒有受精的魚卵發白,可用吸管吸出。
孵出水溫24℃時,受精卵經2~3天孵出仔魚;水溫28℃時,受精卵經36小時孵出仔魚。雌魚每次產卵300餘枚,最多可達上千枚。
繁殖仔魚的水溫約為25℃左右,仔魚孵出後7~8天,仔魚才會開始進食,此時投餵蛋黃灰水,以後再投餵小魚蟲。
麗麗魚屬於小型觀賞魚中的一種,體型較小,顏色豔麗,又會在水面吐泡泡,受到不少魚友的喜愛。
麗麗魚原產自亞洲的印度東北部,中文名又叫拉利毛足鱸,別名電光麗麗、桃核魚、小麗麗魚、蜜鱸、加拉米魚,麗麗魚體型很小,只有5釐米左右,體型很像橢圓形,或是梭子的形狀,身體較扁,相比虎皮魚,頭部比較大,眼睛也大,嘴巴向上翹起,身體顏色豔麗,身體腹部有縱橫的條紋整齊排列,胸鰭,尾鰭布滿圓形斑點,鑲紅色邊,腹部下方有兩根絲鰭。除了最初的品種,現在也有不同的品種,像是紅麗麗魚,紫麗麗魚、灰麗麗魚、金麗麗魚、藍麗麗魚等,只是顏色發生變化,體型沒有多大的變化。
麗麗魚飼養環境及餵食
很多人問麗麗魚怎麼養,麗麗魚性情溫和,喜歡溫度在23-30℃之間,最適宜的溫度在23-26℃之間,水質PH6.0-8.0之間,水質硬度4.0-12dGH之間,並不是要求很嚴格,喜歡清澈的老水,所以不必要太過勤的換水,比較膽小,所以缸中最好放些水草給它以安全感。
麗麗魚對餌料並沒有特別的要求,平時餵食多以飼料為主就好,因為比較膽小,可以少量多次餵食,偶爾餵食一些活餌也行,像是紅蟲之類的。
麗麗魚繁殖
麗麗魚屬於卵生魚類,繁殖較簡單,需要繁殖的時候將選好的麗麗魚按1:1的比例放入繁殖缸中,這是溫度要比平時的提高1-2°,同時在水面放一些浮性水草,一邊麗麗魚築巢。當築好巢之後,雄性麗麗魚會追逐雌性麗麗魚,然後進入繁殖階段,產卵完成後要把雌魚撈出去,因為有時雌性麗麗魚會攻擊雄性麗麗魚。
虎皮魚在觀賞魚品種中屬於小型觀賞魚的一種,以它小巧的體型和容易飼養的特點而受到一些魚友的喜愛。
虎皮魚又名四間魚,四間鯽魚,身體很像菱形,身體較寬,從頭至尾有四條垂直的黑色條紋,一般是眼睛部位一條,腹部兩條,尾部一條,背鰭較高,尾柄較短,尾鰭呈深叉形。腹鰭可以說是淺黃色或是銀灰色,腹鰭顏色多為紅色,很鮮豔,同時也讓虎皮魚顯得更漂亮。現在虎皮魚已經演變有綠虎皮魚,金虎皮魚,顏色發生了改變,但是體型沒有變。
虎皮魚飼養環境及餵食
虎皮魚適宜溫度為20-27℃,最佳飼養溫度為24-26℃,喜歡PH6.0-7.0的中性水質,水質硬度4.0-12dGH的水質,喜歡含氧量高的水質,容易飼養,可長至6-7釐米,屬於中層觀賞魚,性情活潑,喜歡互相追趕,不適合和其他條狀的魚類一起混養,像是神仙魚之類的,比較適合多數量群養。
虎皮魚屬於雜食性,喜歡吃活餌,象是魚蟲、水蚯蚓等活餌料,但是也可以接受飼料,對吃食不是很挑剔,很容易餵養,但是比較貪食,餵得多吃的也多,與麗麗魚不一樣,所以餵得時候最好把握好分量,別一次性餵太多。
虎皮魚繁殖
虎皮魚屬於卵生魚類,繁殖比較容易。虎皮魚大概在6個月左右進入繁殖期,當要繁殖的時候可以把虎皮魚按照1:1的比例放入缸中,在缸中先鋪設一層莫絲草或經過熱水高溫消毒過的棕絲,作為魚卵的附著物和保護物。在安靜的環境中,雄性虎皮魚很快會進入狀態,呈現一種「婚姻色」,此後雄魚會對雌魚進行激烈的追逐,隨後雌魚會將卵產在水草上,雄魚會同時使之受精。產卵大概在200粒以上,完了之後要把種魚撈出去,以免吞食魚卵。
接吻魚在觀賞魚品種中屬於小型觀賞魚的一種,因為其兩條魚互相接吻而得名接吻魚並受到不少魚友的喜愛,意喻自己的愛情長久。而至於接吻魚為什麼接吻,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接吻魚主要的原產地為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後隨著觀賞魚的交易而流入到國內並受到廣大魚友的喜愛,接吻魚又叫又叫親嘴魚、吻魚、桃花魚、吻嘴魚、香吻魚、接吻鬥魚等。接吻魚體型呈長圓形,可長至20-30釐米,頭大、最大、眼睛大,嘴唇比較厚實,眼睛周圍會有一圈黃色,同時背鰭和臀鰭很長,可到達尾柄處。
接吻魚為什麼接吻
一開始人們看到兩條魚親在一起,以為是在接吻,其實究其真正的原因並不是,這是他們為守護地盤而進行的一種爭鬥,它們親在一起更多的可以說是誰更有耐性,他們親在一起必有一方的先放棄,要不它們有可能一下午甚至一天都不分開,直至有一方先認輸,完了之後互不幹涉,繼續自己的清潔工作。
接吻魚的飼養
接吻魚喜歡的環境,溫度在23.0 - 27.0 ℃之間,水質PH 6.0 - 7.5之間, 硬度(dGH)在4.0 - 18.0 之間,喜歡在上層遊動,比較貪吃,喜歡吃冷凍滷蟲,蚯蚓,對鮭鱒魚卵尤其喜歡。食性雜,一點也不挑食,麵包蟲、碎蚯蚓、人工飼料,主人餵什麼,它就吃什麼。不但個頭生長快,抵抗力也不錯,很少生病。
接吻魚的繁殖
接吻魚的繁殖並沒有固定的季節,一年可以繁殖多次,當想要繁殖的時候可以把雌雄接吻魚按照1:1的比例放入缸中,可在水面放一些浮性水草,避免雌雄吞噬魚卵,同時兌進一些蒸餾水,可以刺激雄魚進入繁殖期。每次可產卵1000-2000顆左右。
同時接吻魚性情溫和,很適合和其他魚一起混養,同月光魚不一樣,接吻魚遊動起來很緩慢,,顯得儀態萬千,非常好看,是既具有觀賞價值又具有經濟價值的觀賞魚。
熱帶魚出生於熱帶水域,熱帶魚分為淡水熱帶魚和海水熱帶魚。但在近熱帶和與之交界處的南北溫帶水域,有觀賞價值的魚類品種,也歸入了熱帶魚,所以,其分布還包括部分亞熱帶地區。我們在這裡所介紹的是生活於淡水中的熱帶觀賞魚品種。
熱帶魚,實際上是養魚愛好者為區別於其他觀賞魚類,將熱帶、亞熱帶等地特有的這部分觀賞魚類統稱為熱帶魚。它們生活在江河、溪流、湖沼等淡水水域中。熱帶魚的老家,主要在東南亞、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其中,以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系出產的種類最多、形態最美,如被譽為熱帶魚中的皇后棗神仙魚,就出生在那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泰國、緬甸等國家,熱帶魚的種類也很多。在我國的廣東、雲南等省的南部,也有很漂亮的觀賞魚類,如攀鱸魚、白雲金絲魚、西雙版納的藍星魚等。
但在近熱帶和與之交界處的南北溫帶水域,凡有觀賞價值的魚類品種,也歸入了熱帶魚,所以,其分布還包括部分亞熱帶地區。我們在這裡所介紹的是生活於淡水中的熱帶觀賞魚品種。熱帶魚,實際上是養魚愛好者為區別於其他觀賞魚類,將熱帶、亞熱帶等地特有的這部分觀賞魚類統稱為熱帶魚。它們生活在江河、溪流、湖沼等淡水水域中。熱帶魚的老家,主要在東南亞,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系出產的種類最多、形態最美,如被譽為熱帶魚中的皇后棗神仙魚。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