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哪顆行星是地球的過去,哪顆又是地球的未來?

2021-02-08 學海題舟

太陽系從內向外一共八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屬於類地行星。因此,地球是太陽系的第三顆行星,而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天體,除了火星之外,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的星球是金星。

有科學家說,如果金星是地球的過去,那麼火星就是地球的未來,為什麼呢?

從上個世紀的前蘇聯開始,就發射到了多顆探測器到達火星之上,通過這些探測器傳回的照片,我們也對金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這些照片中,科學家發現了金星的地表上,有非常多靈靈散散的突起物,和地球上的建築群非常相似,而這些突起物之間還有非常密集的道路,就像是地球上一個廢棄很久的文明城市。在深入的研究下,科學家發現在它的表面,除了那些奇奇怪怪的突起物,還有一些類似於宮殿的富麗堂皇的建築物,越發得像現在我們生活的地球。

隨後就有科學家做出了大膽的假設,或許在金星上真的存在過高級文明,後來由於某些自然災害或者是外力的影響,導致金星上的文明毀於一旦。科學家認為導致金星毀於一旦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人類的活動,因為金星雖然是一顆類地行星,但是它的環境卻非常的惡劣。

金星雖然距離太陽極遠,但是上面的溫度卻非常的高,可以達到500攝氏度左右,同時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這也就導致金星上經常會受到酸雨的侵襲,可想而知金星上面的氣候有多麼惡劣,所以科學家認為金星上的環境之所以如此惡劣,是由於曾經金星上存在文明,後來由於氣候的變化所導致精神上的文明毀滅,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模樣。

而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相近,公轉一周則花兩倍時間。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通俗地講就是火星有一年四季,一天大約也是24小時,雖然體積只有地球一半,但已經是太陽系內和地球最相似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從理論上講,火星有能力造就生命。但是目前的科學研究還沒找到最為有利的證據,證明火星生命的存在。儘管如此,全世界科學家、研究機構對於火星的探索沒有停歇。並且不斷提出新的假設猜想又為之找到證據佐證。

如今太空專家研究指出火星地下存在著巨大的冰凍水,火星有可能成為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個地球。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哪顆行星距離地球最近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它們都在圍繞著太陽旋轉。從太陽系內側開始數起,第三顆行星就是地球。
  • ​太陽系中哪顆行星距離地球最近?不是金星也不是火星,而是水星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它們都在圍繞著太陽旋轉。從太陽系內側開始數起,第三顆行星就是地球。
  • 哪顆行星距離地球最近?最新答案竟是水星!
    3月12日《今日物理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稱,雖然在軌道運行時金星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但是水星卻是與地球保持最近距離時間最長的行星。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博士生湯姆·斯託克曼、美國陸軍工程研究與發展中心機械工程師加布裡埃爾·門羅和美國宇航局機械工程師塞繆爾·科德納爾在評論共同指出,由於一些粗心大意、模稜兩可或者團體迷思現象,科學普及者傳播信息基於行星之間平均距離的錯誤假設,他們對太陽系內距離地球最近行星產生偏差認識。
  • 八大行星中最亮的是哪顆 排列順序是怎麼樣的
    這八大行星中最亮的是那顆,最大的是哪顆呢?這八大行星排列順序是怎麼樣的呢?虎視探秘為你揭秘這八大行星從質量大小到亮度大小的具體排列順序。八大行星排列順序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有八個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具體數據如下:水星:水星在九大行星中,他的體積排列倒數第二,但是它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 到底哪顆行星才是「第二個地球」?距離我們有多遠呢?
    NASA(美國宇航局)所屬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Mission)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於探測太陽系以外類地行星(類地行星:指的是跟地球一樣以碳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的太空望遠鏡。計劃使用壽命至少3.5年,在2009年3月發射,首要探測任務為發現並跟蹤類地行星,它發射成功以後對著天鵝座和天琴座中大約10萬個恆星系統做相關觀測。在成功鎖定行星後以克卜勒-1、克卜勒-2….的方式來命名它所發現的恆星,並以ABCDE來命名其捕獲的行星。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用時9年多,歷經多次故障,發現了2600多顆系外行星,於2018年10月正式宣布燃料耗盡,並正式退役。
  • 發現十個類地行星 其中幾顆恆星跟地球相似或存在生命
    據美國媒體6月19日報導,NASA的行星探測望遠鏡在太陽系外找到了10顆體積和地表溫度與地球接近的行星,或許適合人類居住。根據NASA的數據統計,目前克卜勒共篩選出了4034顆候選行星,其中2335顆已經被確認為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探測到了大約50個位於宜居帶的行星,其中已有30個以上得到了確認。在新發現的10顆可能宜居的星球中,其中幾顆圍繞公轉的恆星跟地球所圍繞的太陽體積十分接近。NASA表示,測定類地宜居星球在星系中的出現頻率十分必要,因為這將有助於NASA未來尋找「另一個地球」的戰略任務制定。
  • 地球不再完美?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更宜居
    我們之所以選擇探索火星,是因為火星是一顆與地球存在很多相似之處的類地行星,它也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很多科學家認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甚至認為火星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的第二家園。不過,火星的環境比較荒涼,並不是我們人類最理想的棲息地。所以科學家也致力於尋找那些更適宜我們生存的系外行星。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太陽系還有第十顆行星?NASA也站出來說話了…
    雖然這項研究的最終成果及相關結論,並未呈現在新聞報導中。但很多科學和天文愛好者猜測,可能是迫於某些壓力,NASA才不得不將此消息公之於眾。2、第十顆行星Planet  X的由來同樣引起天文愛好者們高度關注的另一話題,是「太陽系第十顆行星的存在」。所謂第十顆行星,在科學界被稱為「Planet X」。
  • NASA發現三顆系外新行星,或將有助於找到另一顆「地球」
    ——其中一個略大於地球,另兩個是太陽系中沒有發現過的環繞附近恆星運行的行星。它們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小、距離我們最近的太陽系系外行星之一。這三顆行星圍繞一顆恆星運行,距離地球只有 73 光年,它們有望成為對外太空研究中最為奇特的目標之一。
  • 太陽系八大行星,有的行星沒有衛星,最多的行星擁有超過69顆衛星
    太陽系衛星家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衛星們,所謂的衛星就是指圍繞著一顆行星做周期性沿封閉軌道運動的天體,可以分為天然衛星和人造衛星,當然我們討論的主要是指天然衛星。目前,人類所發現的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衛星,總數量超過175顆,但是這些衛星並不是八大行星均勻分布的,他們彼此擁有衛星的數目差異極大。
  • 天文學家發現三顆宜居行星:和地球差不多大溫度適中
    科學家認為,這三顆宜居行星中,也許至少有一顆滿足生命形成的條件,讓我們對外星生命的搜索工作向前躍進一大步。該恆星距離我們約40光年,而相比之下,光線從地球到火星平均只要12.5分鐘。該研究團隊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組成。
  • 39倍大的地球長什麼樣?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一個比地球大39倍的行星核根據《新華社》7月3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們竟然找到了一個巨大的行星核,這個行星核足足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一開始,天文學家們認為它只是一顆行星,它距離母星非常近,公轉的周期僅有10多個小時,表面的溫度更是超過了1500攝氏度。
  • 「另一個地球」到底有幾顆?
    最後一個是我們的地球。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體積比地球大60%,壽命60億年(太陽壽命45億年),圍繞一顆恆星旋轉,公轉周期為385天。它和繞轉的母星之間的距離和日地距離差不多,它的母星和太陽也差不多,它從母星接收到的能量比地球從太陽接受到的能量多10%。
  • 發現「迷你」太陽系第8顆行星,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
    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北京時間周五(15日)凌晨2時宣布,谷歌人工智慧對克卜勒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做出重大發現,圍繞恆星Kepler-90旋轉的第8顆行星Kepler-90i被找到,使Kepler-90實現重大「逆襲」,與太陽並駕齊驅,成為目前擁有最多已知行星(8顆)的恆星系統。
  • 太陽系「多餘」的一顆氣態行星去哪了?
    太陽系可能還曾存在過一顆氣態行星科學家的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太陽系很可能還存在過第5顆氣態行星。美國的天文學家將太陽系的誕生演算6000次後得出了一個結果:太陽系最初擁有5顆氣態行星,但由於木星的巨大引力,這第5顆氣態行星最終被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被踢出星系本是宇宙中的常態,可木星也比較特殊,木星強大的引力甚至差點讓初期的地球和火星陷入危險之中。曾經的第5顆氣態行星就是個例子,它已經被木星「欺負」到宇宙的更深處了。
  • 39倍大的地球長什麼樣?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一個比地球大39倍的行星核根據《新華社》7月3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們竟然找到了一個巨大的行星核,這個行星核足足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
  • 土星新添二十顆新衛星,超越木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
    在太陽系中最為常見的天體有三類,分別是恆星、行星和衛星,太陽系中恆星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內部核聚變反應不斷向外釋放能量的「太陽」。
  •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顆?
    ,質量是太陽的265倍左右,都稱得上是恆星中的巨無霸,那麼行星中的體積和質量巨無霸都是哪個呢?
  • 科學家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不計其數的恆星。其實你無法數清它們的數量,每顆恆星附近都可能有一顆行星,它們被稱為系外行星,其中一些的系外行星或許位於適居帶之內,並且擁有形成生命體所需的一切條件。在四千五百個已知的系外行星之中,科學家們確定了24顆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這類行星的質量必須是地球的兩倍。而且還要比地球大上1.3倍。行星越大,意味著重力越強,環境更加溫暖。這些條件可以增強行星生命體的多樣性。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超適居行星繞著旋轉的宿主恆星,在理想情況之下的行星應該比太陽小壽命至少在150到300億年,太陽的壽命為不到100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