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機作為智能家居系統的一部分,能為管理者提供最直觀的視覺場景,並因其可獨立布建自成一體,廣受年輕一代消費者青睞。不過我們也發現,市面上的家庭攝像機品牌眾多、產品類型多樣,價格也從幾十到1000多元不等,究竟如何選擇?下面a&s結合多年經驗及行業大咖走訪,總結出如下建議供大家參考。
家庭安防攝像機可默默無聞地固定在某一角落中,作為居家監看使用,這種情況下,攝像機固定後基本不會再做拆卸,對這類需求,只需要產品的底座結構便於安裝即可;而目前的結構設計,基本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無需特別注意。但如果要求攝像機可移動,甚至是作為雙向音視頻互動探頭使用,則需要對攝像機的安裝有較高要求。一般來說,要求攝像機「可移動」時,底座結構不應為螺絲固定方式,而是吸附式、夾扣式或是平放型,便於即移即用(部分攝像機自帶大容量電池,支持獨立供電),如設計有磁石的底座,攝像機可任意吸附於鐵金屬表面,省去安裝環節。
而入網方式上,建議首選WiFi型產品,畢竟專門為攝像機拉網線是相當麻煩和不美觀的。聯網也是攝像機安裝的重要環節,目前主要是通過APP聯網或是依附於QQ、微信等平臺來聯網。為便於客戶將設備接入操控終端,一般都是在區域網內通過二維碼掃描快速接入,延續傻瓜式操作,如漢邦高科的物聯網攝像機,通過QQ中的「我的設備」自動搜索區域網內的設備,然後掃碼一鍵添加。
安裝及聯網便捷,是家庭攝像機選型的第一步,如果做不到簡便易用,建議考慮換個品牌了。不過我們相信,發展到現階段,還做不到快速安裝、組網的品牌產品也不多了。
選攝像機時,畫質肯定居首位,但a&s告訴大家,監控行業已經進入高清時代好幾年了,現在基本上看不到標清網絡型監控探頭;與此同時,超高像素技術也鮮少會應用在家庭網絡監控攝像機上,可以這麼說,現在我們看到的家庭監控IPC,其解析度不是130萬就是200萬的,而這兩者在手機、平板電腦上的監看效果相差不大,因此沒必要在清晰度上糾結。
但畫質的效果卻是考驗產品質量的重要一環。首先是畫面矯正,為了獲得更寬的監控視野,目前的家庭攝像機基本都採用了130°左右的廣角鏡頭,所以在攝像機的圖形處理上,必須具備圖像矯正功能,不然我們得到的將是弧形圖像。其次是碼流處理,依目前的4G網絡帶寬情況,觀看終端(如手機)要保持流暢的視頻效果,解析度以D1甚至CIF為好,幀率也不宜超過25fps。因此要求家庭攝像機必須具備至少雙碼流輸出,一路為正常視頻,用於日常存儲,一路為遠程下載瀏覽。第三是編碼技術,目前主流技術仍為H.264,如有支持Smart264或H.265編碼的攝像機為最佳。其他還有寬動態、背光補償等等,不過普通消費者很難判斷,以看參數為準,如寬動態要達到100dB以上為佳。由於目前應用到家庭的安防技術很成熟,各家相差不大,做到以上幾點就差不多了。
當然,想看更大角度,可選雲臺型產品,目前家庭雲臺攝像機可支持360°視角,可滿足室內的基本監看要求。在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攝像機的安裝可能為吊裝,也可能是座裝,因此要求產品必須支持鏡像翻轉功能。
家庭攝像機的感光靶面都比較小,一般為1/3",較專業攝像機的大靶面來說,感光能力要差些許,其直接影響就是夜視能力的下降。因此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家庭攝像機都配備了紅外補光功能。主流技術水平中,可做到照度為0.1Lux時(大約3米外火柴亮度),畫面仍為彩色,且畫質噪點較少,而這也成為攝像機彩色轉黑白畫面的臨界點,照度再低則為乾淨的黑白圖像。從成本角度來說,短期內星光級乃至超星光技術很難應用到家庭攝像機中;因此要採購全彩攝像機的朋友可以放棄這一要求了。
從夜視效果上看,由於家庭所需的監控景深較小,一般為10m左右,因此當前的夜視補光技術基本都可滿足。需要注意的是,夜間成像中,以補光均勻(無手電筒效應——中間亮、四周暗)、不過曝為佳。
出於隱蔽性保護,可選購不可見光的940nm紅外補光技術,不過成本要較850nm技術高些,這類產品一般為防盜監控需求使用。
如果家裡已有智能家居系統,再選購監控系統時,最好是諮詢原品牌是否提供有監控裝備,以防後期無法做同一平臺接入。
如果布建了多支攝像機,需要做本地集中存儲,那麼前後端相同品牌選購將成為不二之選,不然由於協議的不兼容,尤其家庭安防攝像機供應商中,不乏小品牌,彼此之間的產品互不兼容,極易出現前端攝像機無法接入後端NVR的情況。當然,採購多支攝像機也應遵循同一品牌原則。
另外,監控系統要與報警套裝聯動,更不可多品牌混雜,甚至是只可以選擇同一品牌中同系列的配套產品;除了協議兼容要求外,產品功能的差異也是排他性選購的重要原因。
安防人都知道,這兩年基於視頻內容分析的人工智慧技術一躍千裡,終於不再是水中花、鏡中月,如人臉識別、數據分析等;但a&s要告訴你的是,一兩百塊錢的家庭攝像機,就不要想智能分析了,能看才是王道!
那麼家庭攝像機有智能分析功能嗎?小編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幾乎每一款攝像機,無論是專業類還是消費類,都具備移動偵測功能,只是在檢測靈敏度上各品牌存在差異。除此之外,少部分機型可基於絆線技術實現入侵報警、跨線報警、人數統計等;但也僅此而已,想要再多,比如人臉識別、數據分析這些是沒有的。需要說明的是,移動偵測、絆線檢測功能對安裝位置、光線、視角、景深、絆線劃設都有較大要求;其中移動偵測的應用最為簡單,因此也被廠家宣傳最多,甚至有廠家將該應用設計為「離家模式」一鍵開啟,如螢石。
若要實現數據分析,往往都要配合雲技術,其前提需要對應機型,並且要購買雲服務,如熱點分析等;但這並不是攝像機的功能,而是廠家提供的雲平臺功能。
就目前來說,安防雲服務還是高大上的東西,能提供雲服務的企業也都是行業翹楚,如螢石、樂橙、天地偉業、愛耳目等,而大部分的中小品牌中能提供雲服務的並不多見。
雲服務的類型主要包括三大類,一是雲存儲,其好處是監控前端被破壞,存儲數據不會受影響;二是大數據服務,可周期性分析視頻內容或多個攝像機關聯分析,能給經營者提供參考數據;三是雲直播,足不出戶就可身臨其境,或是危險區域的監視用。
目前阻礙雲服務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價格,攝像機的壽命約為3-5年,而一兩百元的攝像機,幾年的雲服務費就高達數千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其次是除了雲存儲外,其他雲服務比較虛化,能滿足剛需的可落地方案很少,難以為大眾所接受。
基於監控技術發展水平和產品的整體價格水平,a&s分析認為,家庭攝像機的差異並不是很大,如果僅僅是選擇監控系統,那麼對品牌就沒有太大的局限性,只要能滿足聯網和音視頻傳輸需求就可以了,甚至不排除山寨品牌也有不亞於主流企業的技術水平。
但若是作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或是需要優良的服務,比如雲服務,那麼品牌的選擇則不可避免。
如果不想購買家庭監控產品,卻又偶有家庭監看需求時怎麼辦?
其實這並不難解決,相信很多家庭都有舊智慧型手機,只需要在廢舊智慧型手機和查看端手機中都下載「掌上看家」軟體即可,將廢舊手機作為採集端(家庭攝像機),關聯也很簡單,通過二維碼掃碼即可。而功能上,雙向對講、運動報警、定時錄製、本地錄製、截屏等功能一應俱全;另外,功耗上較家庭攝像機還要低些。這對要求不是很高的消費者來說,不失為最經濟方式。當然,低照度的成像能力是無法與監控攝像機比擬的,哪怕你用的是蘋果的最新一代產品。
從你的世界路過
「智裝小站」為您定製
智能化家居全面解決方案
展會時間:2020年10月10日-10月13日
展會地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A區
主辦方: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
同期舉辦: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
廣州國際建築電氣技術及智能家居展覽會
與您不見不散!
本素材由智裝小站老樹整理
掃一掃,添加小編微信
全國300+智裝小站門店有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