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縉雲發現我國最早鳥蛋化石,它竟然長這樣,太神奇了......

2021-02-08 麗水在線

  記者15日從浙江自然博物館獲悉,該館研究員金幸生博士與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縉雲共同發現了一件早白堊世鳥蛋化石標本:縉雲厚盔蛋。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鳥蛋化石,也是迄今為止在我省發現的第一顆鳥蛋化石。

▲化石外形

  這枚縉雲厚盔蛋呈長形,長約5釐米、寬3.2釐米,蛋殼厚度為0.17毫米,因其獨特的蛋殼微觀特徵,代表了一個全新的蛋化石科——厚盔蛋科,但鳥蛋屬於哪種鳥類尚無定論。該合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古脊椎動物學雜誌》的電子版上。

▲蛋殼縱切面顯微照片

▲ML為乳突層、CL為連續層、EL為外部層

  記者從金幸生博士處得到證實,這枚鳥蛋化石是幾年前在縉雲的一個採石場裡發現的,當時他正和蒙大拿州立大學及縉雲縣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一起開展野外調查。

  這枚鳥蛋化石的特殊性在哪裡?金幸生博士表示,鳥蛋蛋殼在徑切面上一般有3層結構,分別是乳突層、連續層和外部層,因為蛋殼的外部層所佔蛋殼的比率特別高,佔據將近一半的蛋殼厚度,就像蛋殼外部的厚厚盔甲,所以命名為厚盔蛋。

  縉雲厚盔蛋屬於早白堊世時期,之前發現的鳥類化石都屬於晚白堊世時期,所以它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我省早白堊世鳥類化石的空白,而且將鳥蛋化石的出現時間向前推至早白堊世時期。厚盔蛋蛋殼奇特的3層結構也將進一步豐富鳥類蛋化石演化模型。

據專家介紹,在古鳥類和今鳥類中,發現蛋殼外部層大於或等於連續層厚度的鳥類蛋非常少,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僅紅腳鷸、鳳頭麥雞、西綠霸鶲、以利亞日鳽等少數幾種鳥蛋蛋殼有類似的結構,因這些現生的鳥類分屬於不同的演化支,可以推測這種特殊的蛋殼結構可能是趨同演化的結果。

  據了解,我省中生代沉積廣泛,化石豐富,鳥類化石卻非常罕見。迄今為止,我省發現的鳥類化石主要是足跡化石和疑似鳥類骨骼化石:足跡化石發現於東陽,時代與縉雲厚盔蛋相同;骨骼化石出土於雁蕩山東北部,被命名為長尾雁蕩鳥,曾被認為是與始祖鳥相近的一種長尾基幹鳥類,但此後有學者認為是一種非鳥獸腳類恐龍。

  鳥蛋化石為何如此稀少?金幸生博士表示,不同於恐龍蛋常常是整窩發現,鳥蛋化石數量少,且大都體積較小,不容易留存。

  此外,縉雲厚盔蛋屬於早白堊世時期,之前發現的鳥類化石都屬於晚白堊世時期,所以,它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浙江省早白堊世鳥類化石的種類,更將鳥蛋化石的出現時間向前推至早白堊世時期,厚盔蛋蛋殼奇特的三層結構也將為未來蛋化石演化模型提供證據。

相關焦點

  • 縉雲恐龍館真面目被揭開!原來館裡有...
    目前確認最早的甲龍類化石。發現於晚侏羅世(距今1.5億多年前)。而有尾錘的甲龍化石,此前只發現於晚白堊世末的坎潘期和馬斯垂克期(距今約8360-6600萬年前)。  浙江,可以說是「恐龍之鄉」。麗水縉雲縣,是浙江恐龍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據《浙江省區域地質志》記載,縉雲縣壺鎮在20世紀70年代,就發現了甲龍化石,但大部分丟失,也沒進行科學研究。
  • 縉雲恐龍博物館開館啦!一起走進侏羅紀的世界吧!
    目前確認最早的甲龍類化石。發現於晚侏羅世(距今1.5億多年前)。而有尾錘的甲龍化石,此前只發現於晚白堊世末的坎潘期和馬斯垂克期(距今約8360-6600萬年前)。浙江,可以說是「恐龍之鄉」。麗水縉雲縣,是浙江恐龍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
  • 從蜥蜴、恐龍到鳥類,蛋發生了這些變化~
    最早生蛋的脊椎動物是什麼動物呢?目前已知最早的羊膜動物是生活在距今3.4億年前石炭紀早期的齊斯蜥(Casineria),它也是最早生蛋的動物,屬於爬行類。許多爬行類的蛋並沒有堅固的鈣質外殼,而是一層柔軟具有韌性的角質殼,也就是軟蛋,最早的蛋就是軟蛋。
  • 浙江發現最古老的長有尾錘的甲龍
    >圖註:縉雲甲龍復原圖,作者:張宗達  2018年2月27日,英國《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報導了來自中國浙江省的甲龍類化石,這種恐龍被命名為縉雲甲龍,它是已知最早長有尾錘的甲龍類恐龍。
  • 恐龍蛋化石發現與研究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中亞考察團」在我國的內蒙古二連地區也發現了恐龍蛋化石。除此之外,1921年,日本人修建「南滿鐵路」過程中,在遼寧省昌圖地區的泉頭和雙廟子之間上白堊統泉頭組發現了一枚圓形的蛋化石,在隨後於1928年由設在大連的「南滿鐵路公司」屬下的「地質研究所」的學者在泉頭火車站西南一公裡處又發現了幾枚同樣大小的圓形蛋化石(這些標本現存放在大連自然博物館中)。
  • 恐龍蛋化石裡,竟然藏著這麼多恐龍的秘密!
    龍蛋做首飾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已經在草原上發現了暴露在地表的恐龍蛋化石。但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只是單純地以為是某種礦物。部落裡的工匠會將恐龍蛋化石製成精巧的首飾。在北美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納瓦霍人部落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他們的祖先曾經偷走了怪物的蛋,所以怪物化身為巨大的骸骨追逐人類。怪物骸骨可能就是美國西部常見的恐龍化石,而怪物的蛋無疑就是恐龍蛋。
  • 河南發現全球最小恐龍化石 僅長60釐米
    打開石膏包後,就要一點一點地剔,把巖石剔掉,留下化石,直到化石露出全貌。「天啊,竟然是塊完整的骨骼化石!從頭到腳,一塊骨頭也沒少,都非常清晰。」賈松海不禁感慨道。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研究員呂君昌測得的數據更是令人震驚,這塊完整的恐龍化石竟然只有60釐米長。   地質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這個呆萌的「小寶貝」呵護有加。
  • 永康縉雲交界處藏著一個恐龍樂園,還有你所未見的龍
    恐龍化石2013年,浙江自然博物館聯合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縉雲縣博物館進行搶救性挖掘,終於讓「中國縉雲甲龍」大白於天下。王瓊瑛說,縉雲甲龍是目前中國發現的保存最好的甲龍化石之一,是在中國南方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甲龍類化石。
  • 【新知】我國發現全球首個3D翼龍胚胎化石標本!探秘「翼龍公園」
    翼龍有兩大類,早期的喙嘴龍類比較原始,主要生活在侏羅紀,有一條很長的尾巴;晚期的翼手龍類主要生活在白堊紀,尾巴很短甚至消失。翼龍屬於爬行動物,並具有獨特的骨骼構造特徵。早在1784年,義大利古生物學家科利尼在德國發現第一塊翼龍化石時,甚至不能確定它屬於哪一類動物。有人認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認為它是鳥和蝙蝠的過渡類型,等等。
  • 古生物化石雜談
    在石灰巖層裡有保存非常完好的動植物化石資源,最早發現的鳥類化石「始祖鳥」就產丁這裡。中國遼寧北票也發現了原始的鳥化石「聖賢孔子鳥」,同地質時期的兩隻「鳥」,將兩地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        1.4億年前的遼寧北票的佔地理環境與德國的索倫霍芬有許多相似之處,湖泊遍地、動植物繁盛,因此,這裡的化石非常豐富,甚至發現了爬行類的皮膚、恐龍的羽毛、昆蟲的翼模等。
  • 草叢裡面發現一窩藍色的鳥蛋,北方人很少見過
    農村孩子最愛幹的就是背著家長去河裡面遊泳、小山上摘野果子,還有就是上樹掏鳥蛋了,雖然簡簡單單但也從來不會無聊。最近在草叢裡面發現了一窩藍色的鳥蛋,勾起了兒時美好的回憶。藍色的鳥蛋還是比較少見的,大多數的鳥蛋都是白色或者灰色的。這種藍色的鳥蛋就是歌聲很美妙的畫眉鳥的鳥蛋。畫眉鳥全長約23釐米。全身大部棕褐色。
  • 竊蛋龍不偷蛋?反而是合格父母?
    在恐龍家族中,有一個類群叫做竊蛋龍科,光聽名字的話,大部分人都會想當然的認為它們是「偷蛋賊」,這屬實冤枉它們了。竊蛋龍其實不偷蛋圖源:網絡最早的竊蛋龍化石是1923年由美國中亞考察隊在蒙古高原發現的,發現時,它附近有「原角龍蛋」化石,而且這隻恐龍的屍骨恰好「躺」在一窩恐龍蛋中間。
  • 近鳥龍:是龍還是鳥?
    赫氏近鳥龍是處於恐龍向鳥演化重要過渡階段的恐龍,屬於近鳥龍科,這是與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一類恐龍。近鳥龍的身材小型(大小如烏鴉),兩足行走,有三個帶爪子的手指,骨骼結構顯示它可能更善於奔跑而不是飛行。它的體表被羽毛覆蓋,四肢較長且具有片狀的長羽毛,中央羽軸的兩側對稱,同樣說明飛行功能較差,好似恐龍界的「跑地雞」。它的化石收藏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遼寧古生物博物館等單位。
  • 藍色鳥蛋,你見過嗎?陽江一市民在屋背山偶遇了……
    譚女士拍下鳥蛋的照片上傳到網絡上,引發不少人對鳥類品種的關注▼當日上午,譚女士回到陽東區東城鎮石侖村南嶽自然村掃墓,與親戚們一同來到位於屋背山的墓地。由於墓碑附近長有雜草和荊棘,家中長輩拿著鐮刀一路快速地進行清理,其他人則在一旁等候。這時,隨著雜草散去,半人高的荊棘叢深處突然出現了一個精巧的鳥窩,裡面裝有三顆藍色鳥蛋,均為大拇指般大小,讓人眼前一亮。
  • BBC這部科普大片,超應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的福建人,這個寒假和孩子就看它!
    就在上周二,不知道你們有沒被這條重磅新聞給轟炸了,福建省首次發現240餘枚恐龍化石,距今已有8000萬年..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激動激動,還是激動,有木有!!!▲ 貫穿整個劇情的除了主人公安迪,還有這神奇的老式鍾。劇中的主人公—安迪是博物館中的一位工作人員,每次總是在展覽前,不是弄壞展品就是丟失道具,於是一臺神奇的老式時鐘就扮演著類似時光穿越的工具,幫助安迪穿越到恐龍時代,尋找他想要的物品。這對於孩子來說太有吸引力了,就像哆唻A夢的時光穿梭機。
  • 中國發現類雞飛行恐龍化石可了解鳥類進化
    Aurornis xui化石是在遼寧的一個採石場發現的。這種飛行恐龍與已知最早飛行鳥類始祖鳥存在血緣關係。Aurornis xui身長20英寸(約合50釐米),長有微小的三角形牙齒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中國遼寧省的一個採石場,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體型與雞相當的飛行恐龍化石。這種恐龍被稱之為「Aurornis xui」,身長20英寸(約合50釐米),長有微小的三角形牙齒,從頭到腳趾幾乎完全被原始的羽毛覆蓋。科學家表示發現這具保存完整的化石有助於了解鳥類的進化。
  • 古生物學家發現詭異恐龍琥珀化石 竟長滿羽毛?
    ,竟長滿羽毛?近日,古生物學家在加拿大發現了一塊恐龍琥珀化石,但令人驚訝的是在琥珀中竟然能夠清晰的看到美麗的羽毛,恐龍化石長羽毛這太詭異了,下面小編帶你看詭異的琥珀化石。  古生物學家發現的這顆恐龍琥珀化石,已經有8500萬年的歷史了,科學家稱這是因為有琥珀的保護恐龍化石才會保護的這麼完整,根據恐龍化石身上的羽毛,專家推測這恐龍化石誕生於非鳥恐龍滅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