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國產播放器就一定體積大,一定醜得不忍直視麼?我想並不是這個樣子的。有的國磚能漂亮到拿紅點獎,有的國磚自然也可以小而精緻,山靈M1就是後者之一。
作為一款主打小體積便攜的播放器,山靈M1把體積做到了極致,卻又保證了不錯的聲音,對於只尋求超越智慧型手機素質的聲音的用戶來說相當具有實際意義。畢竟絕大部分人是不願意拿著炸彈一樣的捆綁系統出街的,填補出街空缺的只有小而優質的機器,山靈M1正是瞄準這一點誕生的。
作為智慧型手機的互補品,智慧型手機能做到的山靈M1必須更好,智慧型手機做不到的,山靈也要有能力做到。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互補的地位將不復存在,不過山靈M1在這一點上做的非常優秀,而有了這一點便也就足夠了。
其實說句公道話,這兩年的國磚已經沒有塑料機身且按起來嘎吱作響的情況了。全金屬機身、安卓系統、繁複的輸入輸出接口成為了現在的主流。但類似於記憶中「MP3」這樣隨身便攜的小播放器一直不多,即使有,大多也是聲音和設計用料做工都不怎麼上心的低端產品。
不過低端不一定代表低質,低端產品同樣可以找到價格與質量的平衡,山靈M1就像是踩著雞蛋跳舞,努力在實現定位於質量的平衡。
全金屬機身,玻璃背板,正面2.5D屏幕,這可不是在形容手機,而是在講山靈M1這個播放器。作為一款不支持觸屏的播放器,乍看之下擁有著高端安卓播放器也不曾擁有的2.5D屏幕似乎是一件很多餘的事情。可實則不然,這麼小的機器在使用中觸碰到屏幕的概率其實不低,要是正面有稜有角,真舒服不到哪裡去。
全金屬機身算是潮流了,山靈M1自然也搭上了這班車。全金屬側邊手感極佳,表面的磨砂處理能夠提供一定的防滑性,配合騷氣的皮套也非常漂亮,無論在實用性還是在顏值上都非常優秀。
山靈M1的機身左側有後退鍵和上下鍵,而右側則是電源鍵以及金屬撥輪,下方依次排開的則是儲存卡槽、USU-Type C數據接口和3.5mm耳機接孔。值得注意的是,山靈M1並沒有機身內存,必須插入儲存卡才能使用。
山靈M1的屏幕解析度為360×400,D/A轉換晶片為AK4452,而耳放晶片則是MAX97220。山靈M1支持APE, FLAC, ALAC, WMA, AAC, OGG, MP3, WAV, AIFF, DSF, DIFF等格式的音頻播放,以及DSD回放和帶支持APT-X的藍牙4.0,更可以山靈 M1 還可以通過數據線連接電腦與手機實現外置解碼的功能。
在這個小小的機身當中實現如此多的功能,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山靈M1卻著實做的不錯。
這次到我手上的的山靈M1還是山靈X1MORE藍牙套裝,除了山靈M1之外還有1MORE iBFree耳機,二者的搭配可以很好地發揮山靈M1的藍牙能力。不過如果有餘錢的話,上一個好點的耳機自然更好。
山靈M1的操作邏輯非常不國磚,反而像是一臺相機。有撥輪的國產播放器我們確實見得多了,但這類播放器的撥輪要麼只能用來調整音量,要麼只是沿襲iPod的操作邏輯,確實沒有什麼新鮮感。
不過山靈M1的這套操作邏輯就完全不一樣,右上角的撥輪除了能夠調節音量之外更能夠在菜單當中進行選擇與確認的操作。也就是說這個波輪是可以像相機撥輪一樣按下去的,這和不支持觸屏功能的相機進入菜單和在拍攝界面調整參數的那套操作邏輯實際上非常接近。
要知道,專業相機的那一套操作邏輯所遵循的是一個快字,對於相機的用戶來說能用最快的速度的速度獲得合適的參數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並且針對複雜的環境還要注重盲操作的效果。
山靈M1在這點上做得非常棒,只要能夠熟悉並記住所有的鍵位,那麼在屏幕鎖定時調節音量和切換歌曲都可以在褲子口袋裡完成。並且尋找鍵位並不需要花很多的時間,畢竟這臺播放器並不是對稱設計啊。
作為一臺與手機平行使用並替代手機部分功能的播放器,山靈M1的設計實際上更偏向於用左手操作。放在右邊的撥輪必須要有靈活的手指來撥動,而右手貼近這個撥輪的是不甚靈活大拇指;不過把山靈M1放在左手的話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接近波輪的是更加靈活的四根手指,大拇指只有按下去這一件事要做。
講到這裡,山靈M1補位手機音樂播放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畢竟在切歌的時候,如果必須要把手機放進口袋再掏出播放器操作非常麻煩,但如果右手可以照常使用手機,左手同時掏出播放器就能夠方便地切換歌曲是非常具有實際意義的。
發燒友級別的播放器購買者畢竟是不如普羅大眾那麼多的,而發燒友那種捆綁成炸彈一般的隨身音頻解決方案用起來真的麻煩又累心,一個能夠和手機同時操作互不幹擾的播放器無論是對於發燒友還是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其無以倫比的方便帶來的意義都不言而喻。
所以說,對於播放器來講,參數與性能的堆疊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需要找對用戶的痛點,才能讓播放器的定位得到充分的發揮。
絕大多數時候,在一臺售價並不高的播放器上使用大氣這個詞是很不政治正確的,但我思前想後卻又想不到哪個詞能夠更好的形容山靈M1的聲音特點。山靈M1的素質不算非常高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畢竟價位就決定了它的用料和設計能夠達到怎樣的水平。
硬要越級比較是耍流氓,可如果在平級的水準上來看,山靈M1的素質水準完全可以凌駕於部分競爭對手之上。但這並沒有解答山靈M1為什麼在有限的素質下可以實現大氣的聽感,硬素質和聽感是兩者的關係也不甚緊密。不過這個問題也很好理解,山靈M1的推力夠足、聲場夠大,瞬態也不錯,聽起來自然會給人大氣的感覺了。
山靈M1的聲場出乎意料地大,和再高一個檔次的機器比起來都不會太吃虧,然而山靈M1畢竟受限於它解析與分離度的不足,沒能充分地把聲場的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山靈M1的推力相對於它的體積來說真的不錯,我手上包括SE425、EXK在內的幾條耳機都能餵得不錯,推力不足還是有,出惡聲的情況始終並沒有出現。
至於瞬態方面,山靈M1做的比較不錯,不會有明顯的拖沓感,應付小編制什麼的算是夠了,但山靈M1最適合的還是流行雜食而不是器樂。至於結像就一般般了,但對於一個售價不到一千的機器來說,要求那麼多著實有點苛刻了。
山靈M1三頻值得詳細的說一說,總的來說,山靈M1是一款略偏下盤的機器。山靈M1的低頻毫無疑問是亮點,富有彈性且質感十足的同時量感也較為合適,既不轟頭也不會敲鐵皮,作為節奏感的擔當恰到好處。至於中頻方面,山靈M1沒有什麼染色,聲音還是比較中正的。這點和飛傲的X5III有點類似,這種中頻帶來的人聲雖然不抓耳卻也不會有緊逼耳道的濃鬱,走的時候久聽不累的路線。山靈M1的高頻就有些差強人意了,雖然算不上有缺失,但延伸與順滑度確實不算非常好,所幸銜接沒問題。
雖然山靈M1不難聽,但是還不夠完美。山靈M1的味道很清爽,絲毫不會有讓你聽久了就膩的傾向,簡直是旅途好伴侶。但要說起硬素質,聽慣高端播放器的人自然不會覺得厲害。可總的來說,在如此小的機身下做出了比較中正大氣的聲音,三頻也不錯,那還要啥自行車呢?
如果再和手機比較一下,投入大概七章毛爺爺,就能獲得高了一整個檔次的聲音素質與聽感。而且這臺機器還可以左手盲操,右手拿著手機也毫不累贅,拿山靈M1來對手機進行互補再合適不過。
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來概括山靈M1的特點,那我必然會選擇澄澈這個詞。不像流水一般清脆,也沒有狂風的氣勢,但澄澈的聲音卻總能讓你忘記音樂與現實的界限。
我之前曾經說過,而現在也不得不再次強調的就是:曾經的國磚只知道堆料,也就是說除了聲音之外,這臺播放器便什麼都沒有了,做工粗糙外形醜陋操作反人類的播放器,真的是一個完整的產品嗎?
一個好的播放器,除了聲音素質不低、調音舒服而有特點之外,更要有著優秀的設計做工和良好的操作交互邏輯。而山靈M1在做到這些的同時,還把2.5D屏幕這種看似不需要但對於提升觀感很有意義的部分給了你,所以依然是那句老話:還要什麼自行車呢?
山靈M1作為一款入門級播放器,自身的定位非常準確,而且還在操作和聲音上做得非常有意思,可玩性非常高。要知道的是,這個價位的播放器,如果能讓老燒覺得有意義,讓初燒覺得想掏腰包,基本就算成功了啊。
國磚的進步大家都看得見,從幾年前除了聲音之外只能說粗製濫造的產品,變成了在聲音、顏值和操作上都很有特色的新時代播放器。山靈M1出現在這之中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不過未來的播放器或許會擁有更加難以想像的便利與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