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貿易爭端,讓價格持續3個季度下滑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內存晶片市場迎來了久違的漲價。
集邦科技旗下的半導體研究中心DRAMeXchange數據顯示,截止7月23日,8Gb DDR4顆粒的現貨價格上周末(20日)收盤時為3.74美元,比上上周的價格漲了14%,比7月5日的價格漲了23%。
內存價格上漲的原因在於,被日本制裁的韓國企業三星電子(KR-005930)和SK海力士(KR-000660)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二大DRAM製造商,其中三星的市場份額為43.90%,位列全球第一。
受日韓貿易爭端影響的不僅有內存價格,還有DRAM供應鏈,近期A股市場不時傳出三星將引入中國供應商以代替日本供應商的傳聞,相關概念股股價也普遍上漲。不過市場可能是多情了:三星早有遠見,早已投資了其DRAM業務在中國的最重要的供應商——即全球第二大內存接口晶片製造商瀾起科技(688008.SH)。
2016 年4 月,瀾起科技通過發行優先股的方式引入Intel、三星成為新的戰略投資人,2018 年12 月Intel、三星再次增資。招商證券研報顯示,在瀾起科技上市前,英特爾(INTC.O)持有10%的瀾起科技股份,三星持有的瀾起科技股份合計約1.11%。
瀾起科技獲得三星投資的原因在於,該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內存接口晶片製造商,僅次於IDT。瀾起科技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內存接口晶片、津逮®伺服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目前內存接口晶片是瀾起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該業務營收17.49億元,約佔公司總營收的99.49%。
雖然瀾起科技暫時位居第二,但瀾起科技的增速遠高於主要競爭對手IDT。數據顯示,2017 年和2018 年,IDT的內存接口晶片的營收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8.08%和22.48%,增速相對平緩。而瀾起科技2017 年和2018 年內存接口晶片銷售收入增長率分別為67.41%和87.09%,相比IDT增速更快。
目前DRAM內存接口晶片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狀態,招商證券預計,2019 年內存接口晶片佔伺服器DRAM市場的比例將提升至2.5%-3%。其市場規模相應地位於5.53-6.63 億之間。同比增長-3.01%~16.39%。
另一方面,據IHS數統計,2019 年DDR4的銷售額預計將佔DRAM市場收入的77%,到了2021年,全新的DDR5內存預計將於推向市場。而內存技術的更新換代,無疑將推動整個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2018年,瀾起科技啟動了 DDR5 內存接口晶片的工程版晶片研發,目前已經完成工程版晶片流片及功能驗證,各項指標和功能符合預期。瀾起科技預計, 2020年底前將完成第一代 DDR5內存接口晶片量產版的研發工作,預計量產時間為2021-2022年。
5.7億美元是個大市場,但對於一家市值一度到達千億的大公司來說顯然不夠。好在在內存接口晶片之外,另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X86晶片市場,正在等待著瀾起科技。
由於由於歷史、專利布局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國企業要合法地發展X86處理器業務就必須得到英特爾、AMD(AMD.O)或者威盛電子(2388.TW)的授權。但顯然,英特爾和AMD不會輕易將其授權給中國公司。
唯一的機會在威盛電子身上。
威盛電子由HTC創始人王雪紅在1992年創立,在上世紀90年代末,威盛電子通過收購獲得了部分X86專利授權。此後,經過與英特爾的數次專利大戰,威盛電子成為了唯一一家掌握X86構架CPU核心技術的華人公司。
2013年,上海市國資委、臺灣威盛電子合資成立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簡稱「兆芯」),其中上海市國資委出資2億美元,佔股80%,威盛電子出資4975萬美元,佔20%。2019年6月,上海兆芯發布開先KX-6000和開勝KH-30000系列處理器,據悉開先KX-6000在性能上與英特爾的I7-5400相當。
以此為契機,此後我國企業先後與英特爾和AMD達成協議,獲得其專利授權。目前我國已有三家企業獲得了相關授權,他們分別是瀾起科技、海光信息和上海兆芯。
2016年1月,英特爾、清華大學、瀾起科技在北京正式籤署協議,宣布聯手研發基於融合可重構計算模塊和Intel x86架構技術的新型通用CPU,以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其中,Intel將提供資金及其它重要資源支持。
2018年底,經過三年研發,瀾起科技推出第一代津逮®伺服器 CPU 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現已進入市場推廣階段,已初步具備拓展至伺服器平臺的能力。2019年5月,瀾起科技宣布,其X86 CPU已具備大批量供貨能力。
目前,瀾起科技正積極推進「Gen2.0 津逮®處理器」的研發項目落地。據悉,該產品基於瀾起科技的內存監控技術,清華大學的動態安全監控與可重構計算架構,以及英特爾的CPU技術,此產品現階段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將逐步替代Gen 1.0產品。預計量產時間為2021-2022年。
國產X86晶片推出後到底能不能得到市場的支持呢?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妨看一看中科曙光(603019.SH)旗下的海光信息近年來的發展狀況。
中科曙光系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6.44%。2016年初,AMD宣布與中國天津海光先進技術投資有限公司(後更名為海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將Zen架構處理器授權給了海光信息。
中科曙光表示,海光信息2018年營業收入為1.13億元,相較2017年的1357.88萬大幅度提高。根據EETOP電子網報導,海光基於X86結構代號為「禪定」的國產CPU已正式開始量產,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於中科曙光的伺服器配套,推動中科曙光毛利率穩步提升。
相比於中科曙光,瀾起科技的優勢在於其X86授權來自於英特爾。目前,英特爾佔據伺服器CPU市場超90%以上的份額。
瀾起科技表示,目前第一代津逮®伺服器平臺已具備量產能力,將根據客戶訂單安排生產及銷售。國內知名伺服器廠商如聯想、新華三、長城、寶德等均已推出支持津逮 ® CPU 的伺服器產品。截至目前,公司已有一定數量的在手訂單。
另一方面,受「中興事件」、「華為事件」影響,國產晶片迎來了全新的市場機遇。
「這兩年明顯感覺到我們的整機廠對國產的東西都感興趣了,主動跟你接觸了,以前我們晶片廠家要去接近他們實際業務部門的人都很難,要通過各種關係,現在他們主動來找我們。」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於燮康表示。
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鄭震湘表示:「如果我們從2018年下半年看到整個國產化替代的情況,很多都是零;如果到今年(2019年)年底,至少會提到個位數,今年下半年導入速度會相當快。同時大基金也在密集推進,已經看到國內一些部分在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