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要跑了,郭臺銘僅留下40條經典語錄.

2021-03-01 模具智造注塑世界


我曾在富士康工作近10年,不管你是否為富士康工作或服務,喜不喜歡富士康,都值得一看。不論富士康公司在社會上的口碑如何,它確實是一個成功的企業,郭臺銘的管理心得,凝聚在他的語錄中,收集40句經典言論,方便需要的朋友們借鑑。


01 公司經營理念 ·愛心、信心、決心
02 公司的工作精神 ·融合﹑責任﹑進步
03 全球化思考邏輯 ·客戶→產品→功能(即系統)→地理位置
04 策略是什麼? ·方向﹑時機﹑程度
05 競爭導向贏的策略·生意型態→經營的策略→建立系統→建立組織→找對人才
06 開發新產品五大策略·(1)工業標準 (2)業界標準 (3)競爭對手的暢銷產品 (4)產品趨勢 (5)業界領導

07 品質是什麼? ·就是客戶願意用兩倍的價格來跟你買, 而且還很高興.
08 成功三部曲 ·策略、決心、方法, 再加上有好的人才與組織去執行.
09 成功的途徑 ·(1)抄 (2)研究 (3)創造 (4)發明
10 成功與失敗的分野·成功的人找方法, 失敗的人找理由.
11 錯誤的省思 ·錯誤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12 經驗只有4個字·時間 + 金錢
13 籤 字 ·就是「牽制」
14 成長來自什麼? ·胸懷千萬裡, 心思細如絲.
15 工廠管理的理念 ·走出實驗室, 沒有高科技, 只有執行的紀律.
16 三 局 ·(1)格局 (2)布局 (3)步局

17 三 理 ·人的道理事的道理 物的道理

18 三 對 ·入對產業選對公司 跟對主管

19 三 合 ·集合→整合→融合

20 三 助 ·自助 人助天助

21 執行力是什麼? ·速度 + 準度 + 精度.

22 關 鍵 ·魔鬼都藏在細節裡

23 桌子的顏色 ·桌子的表面是我們所看到的顏色﹐如果想要知道裡面的顏色﹐只有把桌子拆解才知道.

24 顧問的省思 ·您問他「現在幾點鐘?」他借用您所戴的手錶然後告訴您 「現在幾點鐘?」

25 專家的省思 ·他用美麗的詞語以您聽不懂的項目朮語來說明項目.

26 英雄的省思 ·真正的英雄﹐是戰死在沙場上的人﹐而不是來領勳章的人.

27 企業人生三部曲 ·人材→人才→人財

28 富士康的品牌 ·沒有品牌﹐品質是我們的品牌﹐科技是我們的品牌﹐人才是我們的品牌.

29 接班人三條件 ·一是品德, 二是責任心, 三是要有工作意願; 至於太聰明的人, 則婉拒.

30 主管每天要做的四件事·一是定策略, 二是建組織, 三是布人力, 四是置系統.

31 人才從哪裡來? ·人才是歷練出來的,而非天生的;人才是機會創造出來的,而非刻意培育的.

32 自 問 ·「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尤其是在未來5年到10年,到底掌握了哪些優勢?

33 座右銘 ·努力, 努力, 再努力不為物慾, 不為虛名享受工作,享受挑戰.

34 創新人才的基本要件·負「責任」肯學習,勤「動手」不怕錯,守「紀律」重團結.

35 雄 心 ·除非太陽不再升起,否則不能不達到目標.

36 決 策 ·決策是領導的要務;決策的價值在於前瞻、務實、效率;民主,是最沒有效率的辦事方式.

37 領 導 ·任何一個組織重要的不是管理,而是領導。領導, 須有獨裁為公的決斷勇氣.

38 技術應用舞臺在現場·沒有現場這個技術應用的舞臺, 任何技術的發展都將止步於實驗室, 都將胎死腹中.

39 鴻海是什麼? ·打不死的蟑螂, 刻苦樸實的水牛, 貧瘠土壤中紮根的葡萄藤, 振翅奮飛的孤雁, 寂寞長大的地瓜

40 成功的省思 ·成功是一名差勁的導師, 它給你的是無知與膽識, 不能給的是下次成功必備的經驗與智慧.

郭臺銘簡介:

20年前在臺灣,他名不見經傳,所屬企業規模連臺灣一千大製造業都夠不上;但如今卻是叱吒風雲、縱橫四海的臺灣科技首富,麾下企業遍及歐美。他就是臺灣最大科技企業集團——鴻海集團的老總郭臺銘。


英雄莫問出身低 黑手雄心與天齊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臺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臺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箇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臺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臺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臺銘進入臺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臺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元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臺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地區興起,郭臺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臺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臺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臺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衝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臺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臺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臺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白手起家目標大 雷厲風行明賞罰

自初創鴻海,郭臺銘的奮鬥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臺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臺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IBM、英特爾、康柏、戴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臺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係,郭臺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臺電腦中就有一臺裝有鴻海的產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臺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臺銘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5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臺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製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準、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業管理方面,郭臺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臺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臺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臺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新臺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臺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臺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臺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為一名世界級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縷縷鄉情不絕,赤心依舊。為了改變家鄉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後為家鄉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範園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父老鄉親無不拍手讚譽。 

郭先生從徒手創業至今40載,企業資產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00億元(新臺幣),增長了百萬倍,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並以"摳"聞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興趣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幾年來,郭先生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築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鄉一位詩人所賦:"煌煌驕子乃家鄉榮耀,巍巍豐功令海嶽流芳。


相關焦點

  • 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語錄精選,太精彩了!
    不論富士康公司在社會上的口碑如何,它確實是一個成功的企業,郭臺銘的管理心得,凝聚在他的語錄中,收集了40句經典言論,方便我個人和需要的朋友們借鑑。10.競爭導向,競爭什麼——資源→時間 人才 技術 資金 政治 土地/廠房/設備 礦產11.系統的分類——集合系統,主系統,次系統,支系統,子系統,細系統,微系統12.系統的要項——策略,目的,指導原則,法條,流程,表單13.高階主管最重要的事——1 選客戶,2 選產品,3 選技術,4 選人才,5 選系統,6 選夥伴,7 選股東
  • 霸道總裁郭臺銘經典語錄和個人簡介
    霸道總裁郭臺銘經典語錄和個人簡介積極心態管理
  • 郭臺銘經典語錄全集(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
    6.富士康成長經驗——富士康是在「壓力」中被迫創新,在「成長中」勉強傳承,在「運氣」中連番躍升;在變動中勇於創新,在開創中積極傳承,並在成就中持續躍升(躍升就跟打麻將一樣,還沒下桌,誰輸誰贏還未定)。 (郭臺銘認為,在競爭的環境下,沒有人能保證成功。) 7.富士康是什麼——打不死的蟑螂/刻苦樸實的臺灣水牛/貧瘠土壤中紮根的葡萄藤/振翅欲飛的孤雁/寂寞長大的地瓜。
  • 富士康這次真的要跑?
    川普上臺僅半年,就為美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筆外資投資。
  • 不要讓富士康跑了
    日本的老孫要砸500億美元(臺灣老郭還不確定所以先不發:)一年前,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就透露:已有一批約30人的團隊在美國考察,準備布局與集團領域有關的人工智慧技術。富士康在5年前員工總數超過百萬人,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家百萬員工的工業企業,工業流水線登峰造極的產物。郭臺銘吐槽「想到每天要管理一百萬人就頭痛」。但還是把管理做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牛掰狀態。反應速度、效率,都不亞於小企業。連續十幾年裡,富士康霸佔中國出口第一(佔出口總額約5%),旗下企業分居粵、魯、豫、晉等五六個大省出口第一。
  • 郭臺銘要「狙擊」的立訊精密:來自「打工人」的突襲,曾是富士康代工廠
    一位立訊精密前高管在接受採訪時也證實,「工廠的東西都是從富士康學的。工廠的一切,包括標語,都是郭董(指郭臺銘)語錄,寫得跟富士康一模一樣。」立訊精密學到的,不止是富士康的管理理念。從一家主營電視機的後殼、電線插板等業務的小公司起步,立訊後期的突飛發展,離不開富士康大量的訂單支持。
  • 富士康郭臺銘的30年
    實際上,這並不是郭臺銘第一次成為館前路上的紅人。上世紀70年代,郭臺銘在臺灣前三強的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每天他都穿襯衫打領帶,就走在這條被稱為「臺灣華爾街」的路上。於是他樂呵呵的帶著王傳福去參觀了富士康工廠。第二年郭臺銘笑不出來了:400多名員工「跳槽」去了比亞迪,今天人還在富士康廠子裡,結果第二天全跑比亞迪去了,其中像柳相軍這樣處於主管高位的人還帶著保密文件一起前去。當年去過比亞迪工廠的人出來後都說有一種身在富士康的錯覺,在業界,比亞迪還多了個「小鴻海」的稱號。
  • 郭臺銘經典語錄
    郭臺銘,鴻海精密創始人,臺灣著名企業家,祖籍山西省晉城市。
  • 郭臺銘後悔?晚了!又一手機拒絕富士康,這就是「跪舔」的代價!
    郭臺銘後悔?晚了!又一手機拒絕富士康,這就是「跪舔」的代價!
  • 郭臺銘後悔?晚了!又一手機拒絕富士康,這就是「跪舔」的代價
    但因為這些負面影響,富士康承擔的可不僅僅是企業形象的受損。前段時間,富士康聲稱要終止為華為代工,而現在,郭臺銘後悔也晚了!又一手機品牌拒絕了富士康,這就是富士康「跪舔」美國的代價!平心而論,在正常的發展情況下,即使沒有國產手機的代工訂單,富士康依舊可以保證比較可觀的利潤,因為它是蘋果手機最主要的代工廠,蘋果的利潤空間本身就大,而富士康也會從中獲得更可觀的收益。
  • 富士康"跑了"?!
    裁員完成後,上述工廠仍將繼續運營,但工廠方面並沒有詳細透露會有多少員工留下。路透社指出,根據富士康的年報,截至2017年底,該企業全球員工總數為98.8萬人,155個工作崗位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美國裁員的同時,富士康還「失約」為美國創造上萬個就業機會。
  • 富士康郭臺銘:代工皇帝想轉型高科技
    儘管人們看到的不盡然是「鴻海」與「富士康」的本來面目,儘管從創業伊始,郭臺銘就把創新、專利放在頭等位置,儘管早在幾年之前,鴻海已經進軍半導體、面板、晶片、機器人甚至雲端、大數據等更為科技創新的領域,但留在人們腦海中最深刻的印象,依然是2010年發生在深圳富士康龍華園區的「13連跳」,一連串不能完全歸責於郭臺銘的悲劇,成了日後難以甩開的魔咒。
  • 富士康營收再創新高,郭臺銘卻規劃搬廠,未雨綢繆還是真的要走?
    一大堆的PPT和會議要開,當然也少不了尾牙和聚餐,之前效益好的時候這樣的聚餐不僅有專門的部門經費還有各種各樣的年終摸彩活動,而現在的摸彩大部分都取消了,年終聚餐還要員工自己湊份子出錢,可以說也算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 郭臺銘清楚的很,富士康離不開蘋果,富士康的苦日子在後頭?
    最近幾年的例子大家都看到了,蘋果把大部分訂單給了郭臺銘的富士康,結果富士康就成為了全球最有實力的代工廠,而最近2年,蘋果又開始加大對立訊精密的扶持,結果還是一樣,目前立訊精密的市值超過了3524億元,不得不說,蘋果的造富能力確實很強!富士康為何要去印度建廠?郭臺銘這個人太狂妄了!
  • 「打臉」世界首富,富士康要造車!郭臺銘的鴻海系日增百億市值
    也就是說,僅一天時間,上述4家鴻海系上市公司,市值增長共超120億人民幣。鴻海系是郭臺銘耗時40餘年打造而成,在臺交所等地還有多家上市企業。就在前一天,吉利控股宣布,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包括但不限於涉及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業務。
  • 蘋果代工陰影下的富士康:郭臺銘如何讓這家公司煥發新生?
    現在,即便在很多工作崗位上採用了機器人,富士康在中國也還有約70萬員工。富士康把主要的 iPhone 生產線放在了河南鄭州。因此,鄭州也被一些人稱為「iPhone 之城」。根據澳大利亞投資銀行麥格理(Macquarie)的計算,富士康在鄭州的工廠有90條生產線,35萬名工人,每天可以生產出50萬臺 iPhone。
  • 曾經是富士康的打工妹,如今趕超前老闆郭臺銘
    王來春屬於前者,曾經的她只不過是富士康的平凡打工妹,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郭臺銘的幫助下,如今的王來春已經是富士康最大的合作夥伴,每年雙方有幾十億的生意往來,可謂是一舉雙得。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西鄉建立了在大陸的第一家加工廠,第一組招募了150名員工,其中一名21歲的農村女孩王來春成為富士康的員工之一。
  • 郭臺銘慌了!從流水線工人到身價580億,成了富士康最大威脅!
    這一點,王來春清楚,郭臺銘更清楚。郭老闆沒有做過多挽留,表示支持她出去創業,他知道眼前這個姑娘決心已定。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經典臺詞:「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王來春就是那隻註定不會關在籠子裡的鳥。多年後,王來春說過一句話:「與鳳凰同飛的,必是俊鳥。」如果沒有當初飛出富士康的決定,等待王來春的也許又會是另外一種人生。
  • 富士康不會都跑了:美國工資太高不加班真心用不起
    富士康實現「美國製造」當日,美國總統川普和富士康創始人兼總裁郭臺銘在白宮東區舉辦的儀式上共同宣告這一投資項目。富士康稱,此舉將成為富士康未來數年投資美國的標誌性事件。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說。面板在富士康事業版圖中的重要性,在富士康此前的投資計劃中就已顯露。去年底富士康在廣州宣布,將在廣州增城投資610億元建立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主要生產大尺寸8K超高精細影像液晶顯示屏幕,量產後年產值將高達920億元。液晶面板主要集中在亞洲,韓國、日本、中國大陸以及中國臺灣,相關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
  • 郭臺銘慌了:大陸農村廠妹,成為富士康最大威脅
    不過,曾經的夥伴變成敵人、曾經的合作方變成了競爭方,這也許是郭臺銘不曾料到、也無法忽視的事。 電視劇《打工妹》中的一個場景曾讓許多人印象深刻: 模範女工趙小雲要離開康樂廠。離職時,她的香港老闆林生彎下腰,深深地鞠了一個躬:「小雲小姐,你在康樂廠辛苦了,謝謝你。什麼時候想回來了,我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