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引擎百度已死》| 我們為何而憤怒?

2021-02-15 知著網

三天前,前南周記者方可成在公號「新聞實驗室」上發了一篇題為《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短短幾天內閱讀量已經超過了一百萬。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指責了百度存在流量分配不公的問題,認為百家號上良莠不齊的內容與各式各樣的營銷廣告佔據了用戶的眼球,增加了有效信息的搜尋難度。

作者點明了當前中國網際網路環境越發封閉、割裂的趨勢。各網絡巨頭間互設內容壁壘,搶奪優質內容和流量,使得用戶從搜尋引擎那裡得到的信息本就是殘缺的,更遑論信息的質量了。

在他看來,百度還在,但作為搜尋引擎的百度已經死了。

(摘錄自《搜尋引擎百度已死》原文)

這篇文章使得百度再次陷入輿論危機,網友們紛紛譴責百度在歷經魏則西事件後仍然不知悔改,指出谷歌、微軟必應乃至國內的微信公號搜索和360搜索都比百度好用。

就是在文章推出的當天晚上,包括百度、新浪和騰訊微信在內的一眾網際網路企業股價跌超6%。

23日下午,作為百度競爭對手之一的必應搜索的中國區官網就出現了大規模無法訪問故障。目前已陸續恢復,微軟稱具體原因尚無法斷定,目前還在調查中。

這一系列與百度相關的事件集中性地爆發,這或許只是巧合,卻無法不令看客們想入非非。隨後,百度官方迅速作出了回應,然而網友卻並不買帳。從一家獨大到聲名狼藉,百度究竟做錯了什麼屢屢淪為了眾矢之的?

在這篇說明中,百度努力為百家號澄清,只為了證明百家號是一個使用便捷、內容優質、鼓勵原創的平臺。可百度在說明中避而不談百家號上充斥著大量劣質、營銷內容,之前便飽受詬病的虛假廣告、信息檢索困難等問題更是隻字未提,只是末了出現短短四字「堅決打擊」。因而在大多數網友眼中,這篇說明不過是一則無關痛癢的洗地。

(來自百度聲明截圖)

聲明開頭第一句「百家號內容全站佔比小於10%」,更是招致了網友群嘲,就連方可成本人也站出來指責百度不該將「首頁佔比」偷換概念成「全網佔比」,何況就全網範圍而言,10%的佔比也已經是一個驚人的比例了。

(來自百度聲明截圖)

百度顧左右而言他,只為了掩蓋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事實:流量分配不公。

搜尋引擎不同於高度依賴粉絲黏度的社交媒體,它根據特定的算法抓取信息,在經過處理後將相關的信息呈現給需要它們的公眾。它能夠將用戶的注意力引向不同的信息平臺,從而搭建起一個穩定的流量池。尤其是在流量為王的數字時代,扮演著「流量入口」的百度,等於掐住了網際網路的咽喉。

(方可成本人的視頻回應)

如果流量分配不均,就意味著用戶很難借這個入口搜尋到真正想要的信息。網絡信息越是海量,它便越容易被各種汙垢所堵塞。而用戶進入網際網路的通道,則越來越狹窄。如此帶來的一個嚴峻後果就是我們的信息權無法得到保障,甚至可以說是被剝奪了。

在談到信息權時,知著君想用「信息自主」這個概念來解釋它。信息自主包括信息自主表達和傳播的權利,也包括信息自主獲得的權利,二者構成了用戶的信息權。以前我們討論大數據,討論算法推送造成的信息繭房,今天我們討論百度搜索,討論流量分配,其實本質上都是在圍繞一個問題:「權力並不掌握在有決策權的人手中,而是在有信息權的人手中。」

(百度旗下的諸多產品)

現在,這項權利正被牢牢掌握在操控流量入口的百度手裡。

似多樣化的百家號構成,實則充斥著大量同質化的內容,並逐漸形成同行爭相仿效的「百家體」。與此同時,為了吸引流量賺取收益,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變現規則。甚至在百度經驗中還有一則「百家號賺錢攻略」,從標題樣式到發文時間,分析了該如何形成爆款獲取廣告的具體步驟。

如果說「今日頭條」的算法尚且遵循了一定的用戶需求,而百度的強制置頂百家號的行為,則剝奪了用戶搜尋信息的主動權。

也有人借百度的商業性為其鳴不平,百度搜索歸根結底只是百度的盈利產品,我們該賦予它如此沉重的社會責任嗎?

首先要明確,搜尋引擎是否如方可成所言是一種基礎設置?它提供的是公共服務還是商業業務?

百度搜索作為百度公司的主打業務,其本質還是逐利的。然而,百度搜索佔據了中國70%的用戶市場,網際網路本身又具有開放程度高和信息公共性等特點,這意味著,與其他網際網路產品相比,百度搜尋引擎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其實不單單百度,谷歌也常因商業性侵害公共性而備受指摘。

谷歌曾在2000年推出了一款名為「Google Ads」的廣告服務業務,谷歌會根據本網站廣告的點擊率向廣告商抽取佣金。然而這種競價排名也會幹預谷歌本身的算法結果。因為廣告商會通過向谷歌付費或者保持長期合作等方式,使本企業的推廣信息長期保留在搜索排名的前列。看似免費的搜尋引擎實際上在通過有意識的導流來賺取廣告費,這是搜尋引擎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來自公眾號「麻省理工科技評論app」)

但是在谷歌的競價排名中,最終的排名結果並非是付費越多越靠前,而會考慮點擊成本和廣告質量。因為谷歌明白,搜尋引擎之所以如此重要,正是因為它所帶來的公共而有用的信息。商業邏輯是建立在公共服務的基礎上的,即使要賺錢,也需讓它看起來不那麼「商業」。

用戶雖然反感廣告營銷,但並非全然不能接受。可是很多情況下,百度將廣告與內容的重要性完全本末倒置了。

(來自知乎答主Jarod Zhang)

由於搜尋引擎聚合了大量的流量資源,而中國的搜尋引擎市場又長期維持著一家獨大的局面,因而在用戶為導向的時代,百度依然還在固守著流量導向的思維。甚至當競爭對手都紛紛開始認識到雲計算對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了,百度卻無動於衷,也難怪會有人感嘆百度是「破罐子破摔」了。

如果說搜尋引擎是一種基礎設施,那基礎設施的管理者又去了哪裡?如果僅僅靠企業的自我淨化,恐怕無法走出這個惡性循環,只能助長搜尋引擎市場的寡頭壟斷。可是一旦監管力量的介入,是否又會使信息呈現走向另一個極端?具有了基礎設施的屬性,卻難以適用基礎設施的公共管理方式。這或許就是存在於搜尋引擎的二元悖論吧。

方可成的文章寫出了網友的心聲,他點破了用戶們正在被掌握信息權的百度強行灌輸垃圾食品的真相。正如美國技術員JP Rangaswami在演講《信息與食物》中所言:「如果從食物的角度思考,信息的問題不在於生產;沒有人會說食物過剩。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個攝入的問題。」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方可成和百度副總裁沈抖都提到了一個事實,網際網路世界正在走向分離和割裂。當我們在談論BAT的時候,便已經迎來了一個跑馬圈地的時代。

對於已經牢牢掌控了流量入口半壁江山的百度而言,這次輿論風波或許與以往應對的任何一次公關不會有任何不同,因為在罵過之後,我們中的大多數還是會乖乖使用百度搜索。

不過一家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又能走多久呢?在網絡的一片罵聲中,又有多少人會毅然棄百度而去呢?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新聞實驗室:搜尋引擎百度已死

扯氮集:重病患者百度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app:搜尋引擎谷歌為什麼沒死

木子:如何把握我們自己的「信息權」

知乎:如何看待《搜尋引擎百度已死》一文?百度淪為百家號的引流工具這一描述是否準確?百度的「護城河」是什麼?

相關焦點

  • 搜尋引擎百度已死
    一夜之間,百度又上熱搜了。昨晚,一篇由自媒體「新聞實驗室」發布的《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刷屏。
  • 百度回應後,「搜尋引擎百度已死」作者再懟!
    百度回應後,「搜尋引擎百度已死」文章作者方可成認為:全站比例沒有太多意義,大家搜索一般只看前兩頁,如果能給出第一頁的結果佔比會更有說服力。
  • 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為什麼百度要給百家號引流
    2015年之後,隨著今日頭條的迅猛發展,做搜尋引擎的百度也慌了。1月22日,一篇名為《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指責作為搜尋引擎的百度將搜索結果一半以上指向百度自家產品,尤其是百家號。這導致了作為搜尋引擎的百度營銷成分越來越多,而搜索結果的內容質量卻大幅下降。很明顯,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夠刷頻朋友圈。一個極其簡單的原因就是:天下苦百度久矣!
  • 搜尋引擎百度已死?搜索結果大量指向百家號?百度和作者回應了
    文章指責百度搜索結果一半以上會指向百度自家產品,尤其是百家號,而百家號充斥著大量營銷和質量低劣的內容,也導致百度搜索結果的內容質量大幅下滑。對此,百度回應稱,百家號內容佔比小於10%。百度回應後,「搜尋引擎百度已死」文章作者方可成認為:全站比例沒有太多意義,大家搜索一般只看前兩頁,如果能給出第一頁的結果佔比會更有說服力。
  • 《搜尋引擎百度已死》刷屏!網友齊呼:坐等谷歌 百度這樣回應……
    也許,百度還沒死,但百度的搜尋引擎,真的如刷屏文章作者方可成所言,已經死了。 《搜尋引擎百度已死》 昨晚,自媒體新聞實驗室發表了一篇名為《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文章通過舉例,展示了百度在搜索上的各種「貓膩」。
  • 「百度搜尋引擎已死」刷屏引爭議!百度如此回應,網友認為沒有說服力!
    1月22日晚,一篇名為《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刷屏。文章指責百度搜索結果一半以上會指向百度自家產品,尤其是百家號,而百家號充斥著大量營銷和質量低劣的內容,也導致百度搜索結果的內容質量大幅下滑。文章劃重點:①百度搜索中有大量的百家號內容;②百家號是一個以營銷號為主體的內容平臺,質量堪憂;③百度成為百家號站內搜尋引擎,再也不能幫網民找到答案;④百度作為一個搜尋引擎已死;⑤偌大的中文網際網路連一個搜尋引擎都沒有,即中文搜尋引擎已死。
  • 搜尋引擎百度已死?一起來搜一搜,你就知道答案了
    昨日,一篇題為《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章指出百度搜索結果一半以上會指向自家產品,尤其是百家號,充斥著大量營銷和質量低劣的內容,也導致百度搜索結果的內容質量大幅下滑。文章以「英國脫歐」為例指出,百度搜索的第一頁會出現7條結果,第1條是百度百科,第2、4、5、7條全是百家號的文章,只有兩條導向百度以外的網站:第3條是和訊,第6條是新浪。
  • 搜尋引擎百度已死?搜索結果內容低俗、大量指向百家號?百度回應,作者也回應了
    一名中小資訊網站從業者透露,2017年開始,網站來自百度的流量開始出現下滑的跡象,2018年可謂慘烈,其網站來自百度的流量同比下降50%~60%。這名從業者表示,2016年網站通過百度聯盟廣告,一天可獲得2萬元以上的收入,但目前來自百度聯盟廣告的收入一個月僅有1萬元左右,這主要是百度調整算法之後流量下滑導致的。
  • 百度已死,谷歌在哪裡?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傳播學博士候選人方可成發表的文章《搜尋引擎百度已死》在中國社會引起了極大反響。
  • 搜尋引擎百度又活了?
    自《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發布後,百度終於對自己動刀了。01身為內容生產者,我對百家號的好感度實在不高。其一,百家號並不是個理想的平臺,權重小,無法得知用戶畫像,和讀者的互動幾乎為零,他的存在更多時候是和甲方介紹自由平臺數量時可以拿來湊個數(當然大部分內容平臺都是如此)。
  • 百度搜狗360搜尋引擎首頁測評:夾帶私貨 百度最多
    1月22日  一篇名為《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在網絡刷屏。文章指出,百度首頁搜索結果顯示過半會指向百度自家產品,尤其是「百家號」,作者認為搜索內容質量大幅下滑,質疑百度作為搜尋引擎的作用。  1月23日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分別聯繫當事雙方。
  • AI一周熱聞:百度回應「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特斯拉裁員3000人;任正非坦承AI可能是泡沫
    AI 前線導讀:- 百度回應《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百家號內容全站佔比小於 10%- 清華成立知識智能研究中心,發布四大知識平臺- 谷歌發布 TensorFlow Lite 預覽版,推理速度提升 4 到 6 倍- 任正非:人工智慧可能是泡沫,但別怕泡沫破裂- 特斯拉裁員 3000 人,為削減員工成本支出-
  • "百度已死"刷屏!一夜蒸發260億,百度回應再遭懟!李彥宏被打臉?
    22日晚,一篇名為《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刷屏。文章指責百度搜索結果一半以上會指向百度自家產品,尤其是百家號,而百家號充斥著大量營銷和質量低劣的內容,也導致百度搜索結果的內容質量大幅下滑。23日午間,百度發布回應,稱目前百度搜索結果中,百家號內容全站佔比小於10%。不過,文章作者卻再度指責:全站比例沒都多大意義。
  • Bing 後,我們還能用什麼搜尋引擎?
    點擊上方「列文虎克網」訂閱我們!乾貨 | 神器 | 問答 |資訊前兩天,bing搜索突然打不開了!
  • 百度「真香」
    10w+閱讀量刷屏的一篇《搜尋引擎百度已死》,和後續到達的作戰大隊《百度搜尋引擎死了嗎?》《誰殺死了百度搜索?》《百度雙手一攤》,又開啟了一次人人都要踩百度一腳的媒體狂歡節。這不是第一次媒體集體抨擊百度搜索了,但每次狂歡之後,都只剩紙屑滿地。這些關於百度的檄文,即將被下沉至搜尋引擎內那些再也不會被檢索到的角落裡。
  • 致百度、西部數碼一封憤怒的信
    致百度、西部數碼一封憤怒的信我們是一個初創的小公司,團隊十幾個人辛苦了一年三個月,
  • 除了百度,我們還有哪些搜尋引擎可用?
    毫無疑問,百度是國內最大的搜尋引擎,其速度和穩定性也沒得說,但是廣告比較多。那麼除了百度,還有哪些好用的搜尋引擎呢?谷歌雖然很強大,但是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後,需要科學上網才能使用谷歌搜索,一般用戶用不了。
  • 百度、神馬、搜狗、360搜索份額多少?2019中國搜尋引擎排名!
    近日,自媒體文章「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甚至上了熱搜。
  • 四大搜尋引擎橫評:微信、頭條、百度、Google 到底誰更好用
    ▲ 頭條頁面和 Google 相似,簡潔明確;百度有信息流推薦內容,微信搜索有微信熱點相關搜索推薦為了對比頭條搜索和其他搜尋引擎的不同,我們搜索了電影、藝人、服務、病症等十個不同類型的詞彙,對這四個搜索平臺的搜索結果進行了一個整理。我們首先搜索了最近正在熱映的電影「哪吒」。
  • 必應搜尋引擎怎麼了?
    昨天,我們的朋友圈裡都在追責「搜尋引擎百度已死」,一個國民級的搜尋引擎,被自家廣告和產品佔滿,看看國際主流搜尋引擎 Google,是不是該自慚形穢。天下苦百度久矣,卻沒有一款好使的搜尋引擎上位,這是我們面臨的痛點。而就大家爭議討伐百度之時,一直啟用著「國內版」和「國際版」的微軟搜尋引擎 Bing(必應)卻突然訪問不了了。通過瀏覽器訪問 https://cn.bing.com/ 站點,頁面顯示「無法訪問此網站」,但通過終端 ping bing.com 卻顯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