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對蘋果新聞說「不」 | 雙語閱讀

2021-02-15 財經十一人

紐約時報希望通過平臺的影響力增加自己的訂戶數量,但蘋果新聞卻不給讀者提供新聞的原始連結

  

By Zacks Equity Research

  

Apple AAPL News services has lost a major publisher as the New York Times NYT abandon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Phone maker.

 

隨著紐約時報終止了它和蘋果之間的一部分合作關係,蘋果新聞服務失去了一家重要的新聞出版機構。

 

Effective Monday, stories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will no longer appear in the curated feed of the Apple News app that has roughly 125 million monthly readers.

 

從周一(7月6日)開始,來自紐約時報的報導將再也不會出現在以編輯新聞為主的Apple News應用裡。這一應用擁有約1.25億月均讀者。

 

The NY Times is prioritizing adding new subscribers and said the Apple partnership did not give it enough of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subscribers to justify continuing relationship. As far as sending readers to its site is concerned, Apple News does not redirect users to publishers』 site where the original article is hosted. Instead, the entire piece is read through Apple’s app within the iPhone, iPad, or Mac app.

 

紐約時報將吸引新的訂閱讀者作為首要目標,並且聲言與蘋果的合作關係沒有帶來足夠的訂閱讀者來證明維持這段關係的必要性。就輸送讀者到新聞的原網站而言,蘋果新聞的確沒有將讀者重新導向文章的原載網頁上去。相反,完整文章都是通過在蘋果的硬體設備-iPhone, iPad, 和Mac上的蘋果公司app來閱讀的。

 

The New York Times also cited that advertising on the Apple News app did not generate expected revenues for the news organization. Nonetheless, the newspaper will continue to work with Apple on podcasts and other apps.

 

紐約時報同時宣稱在蘋果新聞上投放廣告沒有為這家新聞機構提供預期中的回報。儘管如此,這家報社仍會與蘋果在播客和其他應用上保持合作關係。

 

Apple News Services Struggles With Publishers 

蘋果新聞服務與出版機構之間的衝突

 

The New York Times started pulling back on the number of articles it was serving to readers through the News app last year.

 

去年,紐約時報就已經開始將一些自己平臺的文章從蘋果新聞應用上撤出了。

 

While the New York Times only offered a few free articles to Apple News, its departure still makes it one of the biggest names to abandon Apple’s service since The Guardian left in 2017 only to rejoin the service in March this year.

 

即使紐約時報只提供給蘋果新聞少數免費文章,它的出走仍然是繼2017年衛報之後又一摒棄蘋果服務的重大合作夥伴。不過,衛報已經在今年3月重新加入了蘋果新聞服務。

 

It is not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New York Times has turned its back on Apple News. Times had previously declined to join Apple News+ — the paid tier of the service that bundles access to a range of 300 publishers, includi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Conde Nast and Vanity Fair, in a single $9.99 per month subscription.

 

其實這並不是紐約時報第一次拒絕蘋果新聞了。它此前就拒絕過加入Apple News+。這是一種將300多家出版機構的服務打包在一起的付費服務-包涵華爾街日報,康泰納仕集團和名利場的報導,而每個月只需支付9.99美元的訂閱費。

 

Apple News+ is a hard sell when there are other news sources available for free on the web but may be worth it if you want unlimited access to digital magazines. The New York Times skipped out on joining the service, mostly because Apple takes 50% of the revenues from Apple News+, leaving the remaining 50% to be distributed among all its news partners.

 

當網絡上有很多免費新聞資源的時候,想把Apple News+賣出去的難度很大,但是如果有人想無限次地閱讀電子雜誌,這或許是一個物有所值的選擇。紐約時報拒絕加入這項服務計劃,大部分因素來自於蘋果從Apple News+的利潤中提取50%,只把剩下的50%給它的新聞出版合伙人分享。

 

Tech Giants Step Up Efforts to Support News Publishers

科技巨頭們強化支持新聞出版商的力度

 

Apple's cut of transactions in the App Store, and proprietary apps such as Apple News, have come under scrutiny in recent weeks. Developers have long complained that the fees are excessive, and various courts and regulators are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whether Apple's fee and terms amount to monopolistic conduct.

 

蘋果在App Store裡的交易服務以及蘋果新聞等應用裡收取過高比例的費用,這在最近幾個星期內遭到了外界的批評。程序開發者們已經抱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他們認為蘋果收取的費用是過度的,不同的法庭和監管者們都在對蘋果的費用和條款進行評估,審視其是否觸犯了壟斷行為的法規。

 

It is noteworthy that Apple takes a 30% cut for any subscriptions originated on its app, cutting heavily into the publisher's take.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從任意一項源於自己應用軟體的訂閱中都要抽取30%的費用,嚴重的削減了歸屬於出版商們的份額。

 

Earlier this month, the European Union announced two separate investigations of Apple's terms, conditions and other measures relating to the App Store and Apple Pay.

 

本月初,歐盟就發起了兩起獨立的調查,它們針對的是蘋果的條款,應用條件和其他與蘋果商店和蘋果支付有關的措施。

 

The New York Times』 exit from Apple News comes as news publications are increasingly at odds with the tech giants that seek to profit off the news that others create through their more expansive delivery platforms.

 

紐約時報的退出剛好在新聞出版商們與科技巨頭們的爭執不斷升級的時候,雙方爭執的焦點在於科技巨頭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平臺費用,利用別人創作的內容為自己謀取利潤。

 

In the recent months, Facebook FB and Alphabet’s GOOGL Google have stepped up efforts to help news organizations, following criticism that their dominance of online advertising has made it difficult for media to profit from digital operations.

 

就在最近幾個月內,Facebook和谷歌就在被詬病它們在網絡廣告中的主導地位使得媒體從數位化運營中很難獲取利潤。遭到批評之後,這兩家公司都加強了對新聞機構的幫助。

 

Google will provide $340 million in Google ad credits to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es active on its platform and $250 million in ad grants fo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many government agencies.

 

谷歌將會提供給在自身平臺上活躍的中小型企業3.4億美元和廣告積分的激勵,還將為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其他的政府機構提供2.5億美元的廣告額度的支持。

 

New York Times articles will continue to appear in Google News, which sends users to its website, and Facebook's News tab, with the social network paying the publisher to feature its articles there.

 

紐約時報的報導會繼續出現在谷歌新聞之上,後者一直會把讀者直接輸送到紐約時報的連結上。同時,紐約時報也將繼續在Facebook's News tab上發布新聞,因為這家社交媒體為紐約時報在這裡刊載文章支付了費用。

 

Moreover, Facebook is investing $25 million in grants for local news organizations via the Facebook Journalism Project. The first round of grants went to 50 local newsrooms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 company is also offering $75 million in marketing spend so money is moved to news organizations across the globe.

 

在此之上,Facebook還通過Facebook新聞計劃投資2500萬美元給地方新聞機構。第一輪的投資款項分配給了50家美國和加拿大的地方新聞編輯部。這家公司同時也提供7500萬美元的市場營銷費用,讓全球範圍內的新聞機構都能得到資金。

 

Meanwhile, Apple has been rumored to bundle its services together before, with a Bloomberg report claiming that the company was negotiating deals with publishers and music producers to bring a suite of content into a single monthly cost.

 

與此同時,傳言說蘋果將會把所有的服務打包起來,彭博社報導說這家公司正在與出版社和音樂製作人磋商,希望可以將所有內容放入到一個單月付費的套餐之中。

 

Moreover, a new Apple News+ Audio feature will be added to the existing Apple News application soon. The new Audio tab will provide News users with access to recorded versions of news stories through an interface that will be similar to that of Apple News.

 

除此之外,新的Apple News+音頻功能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添加進蘋果新聞手機端應用中。這項新的音頻服務將給用戶們提供錄音新聞,此服務將通過一個類似於蘋果新聞的界面來傳送給讀者。

 

We believe that this Zacks Rank #2 (Buy) company’s bundled services offering in an affordable package could boost subscriber growth and the appeal of its upcoming iPhone 12.

 

我們認為,這家在我們的評級中排名第二(買入)的公司所提供的這項打包服務,對讀者來說價格是可以負擔的,因此會吸引更多訂戶,並且為蘋果公司即將面世的新機iPhone 12增加了吸引力。

原載:2020年6月30日 Yahoo finance;翻譯:楊賽

相關焦點

  • 1號風向 | 蘋果新聞失去《紐約時報》後……
    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希望將讀者直接導流到自己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上,以便「為高質量的新聞報導提供回報資金」。它在這方面做得越來越好。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分銷合作夥伴。雖然《紐約時報》沒有切斷與所有平臺的關係,但這也是一個小的「震動」。《紐約時報》為何退出蘋果新聞?
  • (紐約時報中英對照)蘋果中國區商店下架《紐約時報》新聞應用
    上個月底,蘋果依照所謂中國當局的要求,從中國區的應用商店下架了《紐約時報》開發的新聞應用。    此舉限制了中國大陸的讀者在不使用特殊軟體的情況下,閱讀時報內容僅有的幾個渠道之一。2012年,因為時報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時任總理溫家寶的家族財富的文章,政府開始屏蔽時報網站。而在最近幾個月,政府又努力阻撓讀者使用時報的中文應用。
  • 《紐約時報》退出蘋果新聞,媒體和平臺如何在博弈中共贏?|德外視窗
    自《紐約時報》宣布和蘋果新聞不歡而散之後,新聞媒體和蘋果之間的關係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紐約時報》營運長Meredith Levie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是時候重新審視新聞媒體和平臺的關係了。為此,《紐約時報》正在從三個維度重新評估平臺的價值:《紐約時報》據此判斷應終止與蘋果的合作。
  • 新聞行業進入AR時代?《紐約時報》和BBC推AR新聞應用
    與早期AR在新聞的應用中出現的錯誤不同,這些最新的應用程式表明:媒體們開始明白如何正確地運用AR。早在2015年9月,《紐約客》就發布了一段很有趣的視頻,視頻中介紹了一款「VR應用」,用戶可以在VR中閱讀基於紙質版再創建的數位化雜誌。這簡直太新奇了!同時,也使我們意識到,科技不應該僅僅為我們所用,應該更好地為用戶服務。
  • 《紐約時報》:好媒體 壞生意
    於是它們決定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一個有追求的媒體不可能看著自己走向窮途卻什麼都不做。2014年年初,《紐約時報》網站進行了七年以來的最大改版。隨後他們不斷拋出一系列新的收入提升方案,比如嘗試新的廣告形態,推廣新的數字內容收費產品……但努力和努力的效果常常不成正比,從最新季度財報來看,有一部分利好趨勢,但總體成效仍不明顯。
  • 閱讀:關於《紐約時報》內部解密與新聞業的未來
    如果每個人都在從數十甚至數百個不同來源獲得新聞,人們就會缺乏一個共同的參照物——我不是在煽情——而這個參照物正是民主與群體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P6       相關電影《頭版:<紐約時報>生命中的一年》本書將利用電影《頭版》的能量,使讀者一窺美國新聞編輯室的當下與未來。它不僅談焦慮,更富激情。
  • 紐約時報悄悄開微信了,默多克悄悄開微博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默多克開通微博的前兩天,《紐約時報》也開始在亞洲尋找新的目標受眾——微信上的用戶:為了進入社交平臺,《紐約時報》也開通了一個中英雙語的微信帳號,每日推送資訊,旨在吸引微信上遍布世界的數百萬用戶。
  • 《紐約時報》遭群嘲,網友整出個《新豬肉時報》
    與此同時,網友們也「不甘示弱」,按照「模板」創作起「招駐美記者"的廣告,還將《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York」改成「Pork」(豬肉),給這家媒體取了個聽起來「挺好吃」的新名字:《新豬肉時報》(New Pork Times)。簡單回顧一下《紐約時報》的招聘廣告:「誠招」駐俄記者,前線報導「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等等。
  • 【雙語閱讀】財經新聞《科技巨擘為新聞業帶來轉機》(有點長,看中文)
    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服務已與9家出版商達成合作。目前Instant Articles已在美國以有限形式推出,內容來自BuzzFeed、《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Facebook計劃儘快在歐洲推出該服務。
  • 紐約時報被華春瑩嘲諷後,發了這么篇文章
    被華春瑩嘲諷後,《紐約時報》的回應竟然是這樣的……文 |  lanlan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時報英文版」(ID:gtmetroshanghai),原文首發於2018年10月28日,原標題為《全對於還不清楚相關情況的朋友,我們再把事情簡單介紹一下:前幾天,《紐約時報》刊登文章,說中國和俄羅斯在竊聽川普的手機。
  • 雙語 | ​紐約時報:生活在一個網紅驅動的世界
    一、雙語讀生活在一個網紅驅動的世界I think my Klout score helped me get my first job working with Nicholas Kristof.我的分數對一個不出名的記者來說算高的,而他又是社交媒體上的名人,於是在朋友的建議下,我把我的分數寫在了簡歷上。他注意到了,我們現在是《紐約時報》的同事。Now I cringe at the thought. It’s like bragging about my high school G.P.A.
  • 胡泳 | 徹底改造《紐約時報》——紙媒未死,創新為魂
    向個性化驅動的個人服務的轉變呼應了《紐約時報》歷史上的前一章,即在1970年代,該報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吸引廣告客戶的版塊,例如Weekend (周末),Home(家居)和 Living《生活》。今天,《紐約時報》重新強調「讀者可以使用的新聞」,相信讀者閱讀該報不僅僅是為了新聞和娛樂,也希望報紙能夠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決定。
  • 紐約時報CEO:預計紙質報紙20年後消失
    湯普森說,超過90萬人訂閱了印刷版報紙。他說,按照目前的訂閱水平,報紙可以每周印刷七天,而無需任何廣告就能盈利。但是,隨著讀者越來越習慣於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上閱讀《紐約時報》,印刷版報紙顯然是一種即將滅亡的形式。紐約時報公司上一季度數字總收入首次超過印刷版收入。 受長期下降趨勢和新冠肺炎大流行雙重影響,印刷廣告較上一季度同比下降超過50%。
  • 新口味《紐約時報》開啟VR閱讀時代,大疆為無人機裝上「大腦」
    11月6日,《紐約時報》推出一款名為NYT VR的虛擬實境App,讓超過100萬的讀者可以通過谷歌紙盒子這款廉價的VR產品閱讀內容
  • 2018年經濟學人、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時代周刊、紐約時報、彭博社合集
    而且於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這本雜誌也是目前市面上公認的練習英文閱讀和寫作模仿的最好素材,不管是國內的四六級,專四,專八,考研英語,還是出國考試託福雅思等等,很多閱讀文章都摘自這本雜誌。2、時代周刊3、紐約客4、人物5、自然6、紐約時報書評7、彭博商業周刊8、北京周報
  • 譯 |《紐約時報》2020年度圖片
    我的翻譯水平很一般,只做到不影響理解,想要更沉浸的看圖體驗和更暢快的閱讀感受可以直接點擊「閱讀原文」(需要科學上網工具)。Retamal說,在距一家醫院不遠的地上看見一個人的軀體是令人震驚的。場面十分混亂。「我很奇怪他在那裡做什麼,」Retamal說, 「他沒有動,我心裡一驚,他死了嗎?我舉起相機開始拍照,因為這很奇怪。就在那一刻,一個女人開始尖叫,說:『』不,不,不。'然後她叫我們離開這個地方,她很生氣。
  • 譯 App 推薦|iOS Gear 瀏覽器解鎖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紐約客會員
    眾所周知,閱讀符合英專、翻碩、考研需求的外刊文章的確需要掌握一些「極客般」的計算機軟體技能。Gear 瀏覽器 正是一款能夠讓您免費閱讀外刊「會員」文章的 App。幹擾元素:屏蔽彈出窗口(如註冊、訂閱、應用下載)、社交按鈕、隱私提示等幹擾閱讀的內容。其次,訪問外刊官網,閱讀任一篇會員收費文章,戳地址欄最後邊的閱讀模式按鈕
  • 紅包+CATTI 官方資料掃碼下載+資源匯總+經濟學人商論雙語 App
    >密碼1229關注公眾號譯觀獲取資源匯總後臺私信相應資源微信群微信群二維碼iOS蘋>蘋果梯子iOS 免費梯子資訊安卓安卓梯子梯子下載連結商論經濟學人商論英漢雙語濃咖啡經濟學人濃咖啡版經濟學人英語原版經濟學人(全年期刊免費) 雅虎新聞雅虎新聞(免梯子紐時)紐約時報紐約時報英漢雙語對照版1117紐約時報英語原版
  • 紐約時報又黑中國,但這回卻被這個美國人啪啪打臉!
    Emmmmm....對於《紐約時報》各種無中生有、抹黑中國的德性,咱們都快見怪不怪了。但小哥對這「套路」毫不客氣地打臉了:不富裕的重症患者在中國或許不好過,但在美國難道就好過嗎?!來一串新聞標題……(感興趣的可戳文後「閱讀原文」瀏覽該視頻)他在視頻介紹裡說,他的團隊「做了大量功課全方位反駁他們不堪一擊的謊言」。有的放矢,有理有據。
  • 【媒體風向】看《衛報》《紐約時報》、CNN新媒體轉型
    「開放」戰略不僅重建了媒體平臺上的傳受關係,而且使《衛報》成了數據新聞的先驅者。2009年,《衛報》就開創了「數據博客」,採取圖表、地圖和各種互動效果圖來報導各個領域的新聞。2011年的倫敦騷亂系列報導更是開放新聞和數據新聞結合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