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豐巢可真是風波不斷啊。先是打賞功能被輿論質疑,後是刷臉功能被破解,現在註冊資本也減少了。
在接連成為輿論焦點後,旁觀群眾紛紛質疑,豐巢是不是窮瘋了?
2015年6月6日,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宣布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其中,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各持股20%,普洛斯持股5%。
快遞櫃的出現,對於廣大居民來說很方便,尤其是上班族,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快遞到了也沒法接收,有的時候只能放到門口的電錶箱,所以出現能寄存的快遞櫃,簡直安全又便捷。
對於快遞員來說,快遞櫃的出現也減少了他們的配送工作量。
但在智能櫃風行之時,隨之而來也出現了一些亂象,比如快遞員「不告而投」、「未經允許投遞」等等。
為提升快遞服務水平,今年10月《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條例正式實施,要求「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即快遞公司、快遞員投遞快件前要徵得收件人的同意 。」
這對於快遞櫃頭部公司豐巢來說無疑是一個大的挑戰。而以豐巢為代表的快遞櫃運營平臺,在向快遞員收取「保管費」(豐巢大格每次收費為0.4元,中格和小格每次收費0.35元)的同時又把手伸向用戶——取件時誘導打賞。
2019年10月9日,成都的周女士自己下班取快遞員暫放在豐巢快遞櫃的包裹時,發現該件已保管7小時,需要支付1元錢讚賞才能開櫃。付款後回家上網搜索,才發現支付步驟是可以跳過的。與周女士一樣誤付款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在消費者投訴平臺上,很多網友也稱遇到了這種誘導性讚賞的問題。「以前也有超過24小時取件的情況,但是下面都有『跳過讚賞』這一個按鈕。 但是這一次『跳過讚賞』的按鈕變成灰色,無法選擇跳過讚賞功能,只能付款1元才能開櫃。」
豐巢這種「心機勃勃」的做法,也被認為是「吃相過於難看」和「窮瘋了」。
除此之後,後來上線的人臉識別也受到了大家的質疑。浙江嘉興某學校的小學生向媒體爆料:他們在一次課外科學實驗中發現,只要用一張列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騙過小區裡的豐巢智能櫃,取出父母們的貨件。
技術漏洞事件,暴露了豐巢在技術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也讓大家對快遞櫃的安全性產生了懷疑。
就在前段時間,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又發生了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原來約24.50億變更為約11.67億,減少幅度約52%。
誘導打賞、利潤率巨降、現金流轉負、全員營銷……凡此種種都屬「敗相」。
市場覆蓋面這麼大的豐巢,為什麼會走入如此境地?
首先對於快遞員來說,送1個包裹只能拿到1元多錢,租快遞櫃要花0.35元以上。雖然力氣是省了,收入卻少了三分之一。
其次,對於用戶來說,快遞員攬件時進行清點,快遞櫃難以完美解決,跑到地庫操作一番至少花半小時,打個電話順豐小哥1小時內上門,用戶還是傾向於選擇後者。
快遞櫃平臺的初衷是方便快遞員和用戶,但按照現有思路,快遞櫃沒有未來,智能櫃之路仍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