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說點悄悄話——經管君每天與大家相約,但最近微信調整了發布規則,很多小夥伴發現有時中午的內容要到晚上才能看到哦。如果不想錯過或漏掉我們的重要內容,請點擊本文末尾的「在看」,或者點擊右上角「…」界面設置我們為「星標」,也可以多給我們的文章評論留言,用這三種方式共赴我們的經管之約吧!
經管之家長期徵稿!投稿郵箱:jg@pinggu.org
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ID:new-weekly)。《新周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誌到新媒體,《新周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周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矯枉過正的「學歷神話」開始讓碌碌無為的基層白領成了新的「淺藍領」,到頭來,技術工作領域卻提供了更多施展能力和才華的空間。
一位埋頭為網際網路大廠開疆擴土的年輕姑娘,猝死在新年前夜。然而,為此反思了兩秒之後,我們卻不得不再次投入「硬核拼搏」的福報中。
從小到大,這屆打工人對「以命相搏」並不陌生,只不過,原本我們僅僅把它當作一個逼你奮鬥的形容詞,沒想到在殘酷資本世界的字典裡,這就是一個毫無感情色彩的事實陳述。
從被「雞」的娃開始,我們在小鎮做題,在985失意,通過付費實習,一路內卷到了逼仄的工位上。做一個普通人的要求太高了,除了把生命卷進去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或許,是時候離開格子間了。去年第三季度,中國人民大學的報告顯示,中國藍領市場的景氣指數達到歷史新高的3.00,不少藍領工種的平均月薪已大幅超過本科生。
舊的人生公式不好用了。一輪輪裁員潮中,常青藤的MBA和律師都未能倖免,而「卑微的」藍領,理療師、月嫂、汽車修理工不僅月入數萬,還供不應求。
矯枉過正的「學歷神話」開始讓碌碌無為的基層白領成了新的「淺藍領」,到頭來,技術工作領域卻提供了更多施展能力和才華的空間。
實現價值的途徑已經越來越多樣,白領或者藍領的割裂定義早該過時。
誰能說,每天重複錄入的數據民工不是體力勞動者,而用個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水管工不是創意工作者呢?
這點錢僱不到藍領
只能僱個大學生
看到藍領的工資單之後,格子間民工們都哭了。
根據大小周的不同,已經在辦公桌前蜷了六七天的打工人,都成了惠特曼筆下「腿細、面色蒼白、胸部凹陷」的模樣。這時候,能暫時讓他們恢復「人形」的,只有理療師。
「我這是以9000月薪找2萬月薪的為我服務啊。」從去年起,在遊戲行業工作的小原每個月都會跑一到兩次理療店。據小原了解,她的理療師時薪在200-300元之間,「還有人會要求上門理療,訂單量高的(理療師)月入可能有3萬多」。
技術藍領的收入遠超他們的服務對象,從身邊零星的案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事實。
剛生了孩子的朋友痛心地表示,月嫂每月一萬三,要不是家裡幫襯自己的薪資根本付不起;還有遠近聞名的新東方,做到主廚之後,不僅月入幾萬,而且永不失業;央視新聞甚至告訴你,新興工作「空間整理師」普遍月入過萬,行業佼佼者日薪過千都不是問題……
可憐的基層白領工作者們,長期把上班稱為「搬磚」聊以自憐,卻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搬磚人」到底能賺多少錢。相關行業的葛先生表示,在工地上,技工的收入能有9小時800元。如此一來,多少格子間打字工發現,連自嘲「搬磚」都配不上了。
財經作者吳曉波曾公開表示,從1978年到2019年,中國藍領工人的年薪資收入增長了150倍。這與供需之間的落差是分不開的。不是有這樣一個段子麼,「三千塊你僱不到一個農民工,只能僱一個大學生」。
根據央視財經2019年的報導,我國高級技工的缺口達到2200萬人。這種用工荒是結構性的,高職生源下降、技校辦學萎縮,都來自對職業教育的不認同。甚至當某省提出計劃增加普高名額,減少中職招生時,還得到家長的一致追捧。
「沒有人想去職校,」一位職校畢業生在自媒體文章裡說,「去職校就意味著墮落的開始……最後去東莞打工,然後消失在某個地方。」
技校更被認為低人一等。從技校畢業的作家路內曾經寫道,「所有的中專生都是我們的死敵」。因為技校生是工人編制,而多念一年書的中專生則是幹部編制。這便是被再次「剩下的」。
這樣的自我定位,或許會慢慢留在歷史裡了。公開數據顯示,2017屆、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均高於同屆本科生。同時,從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看,藍領人群對工作感到「滿意」和「比較滿意」的達到46%,高於白領人群的38%。
掌握一門技術才是就業秘方。
經驗和過去已經不能教會我們什麼了,在碩博士滿地跑的今天,擁有一技之長理所應當地會比只有學歷更管用。
讓水電工成為「夢中工作」
還差哪幾步
「我有一個碩士學位,打兩份工,一份是在大學教寫作,另一份是在超市做兼職……我每小時為商品裝袋比教寫作技巧賺錢多,儘管人們不相信。」生活在美國紐約的作家帕特理夏·帕克無奈地寫道。
但如今,人們不得不相信,是主流的成功學狹隘了。在經濟發展放緩和人口紅利減少的背景下,工資「腦體倒掛」在中國越來越常見。然而收入的提高是最容易被看見的,藍領人群實際上面對的身份和遭遇困境,要隱形和複雜得多。
不久前博主@徐佳傑Pierre的一則微博引起熱議,一位媽媽看到外賣員在商場裡演奏公用鋼琴,眼前的場景讓她重新思考,如果孩子長大只能成為一個打工人,還是否要花大力氣培養藝術愛好。
那麼一位大學教授在午休時候坐到學校琴房彈兩句李斯特,是不是就會覺得順理成章;一位商業精英在晚宴酒會上拉一段德彪西,還能讓合作意向更加堅定,怎麼外賣員彈琴就會引起雞娃父母們的各種反思和浮想聯翩呢?
雖然一些技術藍領工種的技能要求和收入水平已經超過一般白領,但在「白領至上」的幻象中生活了太久的人們,依然極力通過給藍領以「卑微」「愚鈍」「沒修養」的標籤,試圖維護自己被威脅到的社會價值。
這種落差從表面上看最明顯。每天做「重複錄入」工作的基層白領,只要你西裝筆挺,就會得到隱形的尊重,而即便是修理精密儀器的高級技術工種,即便身穿乾淨的工作服,去買杯咖啡都會受到白眼。
更別提白領相對優越的工作環境,CBD樓下就是便利店和地鐵口,過條馬路就是吃喝玩一站式的商場;對比特定技術工種,機械修理、高級鉗工,越是稀缺越在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廠區,專心修煉。
社會偏見和生活環境的差異還能忍受,真正嚴峻的是看似收入體面的藍領們,還面對著各種制度保障上的危機,時刻裸露在可能的職業風險和傷害中。
在《經濟參考報》的報導中,足浴行業的李維因為技術不錯,回頭客多,所以工資尚可,但社保和公積金卻一分都沒有。甚至在某次國內TOP2高校的後勤工人調研中也發現,當時36%的受訪工友入職以來,單位根本沒有與他們籤訂勞動合同,全額購買社保的更是不到10%。
技術藍領的經濟地位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還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平等就業。育嬰師、高級護工、美容師等職業的熱門,讓這些女性的獨立意識、就業機會和可支配收入都有所提高。
然而要讓藍領工種真正成為夢想中的好工作,要消除的偏見,要健全的制度仍然不少。
領子是什麼顏色
早就不重要了
一段時間裡,金領、白領、粉領、藍領、灰領之分深得人心,以至於小朋友在說長大了要當白領時,根本不在意穿上白襯衣後,想面對的到底是什麼工作內容。
白領一詞最早出現在上世紀20年代初,指代範圍包括一切受僱於人領取薪水的非體力勞動者。我們用到這個詞的時候,多數透著福利好、收入高、職業穩定、令人羨慕的潛臺詞。
然而對於一般辦公室打工人來說,看到以上哪條能夠對號入座?無薪加班、白菜價工資、35歲失業的現實,早就從定義上摧毀了白領這個詞的價值。
2018年,前程無憂甚至提出了「淺藍領」的概念,收容了我們這些配不上白領內核的小職員們。基礎白領、城市服務業的基層管理人員和藍領技術人員被一同納入「淺藍領」麾下。
傳統意義上藍襯衣的商務司機和快遞員,攜手白襯衣的跟單文員和公司銷售,共享了這種體力與腦力結合,每周工作時長超過70小時(17.7%的淺藍領)的重複性福報生活。
當外賣員被困在系統裡的時候,所有佝僂在屏幕前的格子間民工們都在與之共情。可見,集體打工人都在用無盡的自我消耗來換取生存資源,領子早就不能解釋任何事情。
是時候換一種思路了。美國人貢獻了一句新的調侃,「許多人的夢中情人不是歐巴馬,而是社區的水電工」。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環境,或許探索一種含金量隨資歷上升的藍領技術工作,比再念一個學位靠譜得多。
德國職業教育的成熟範本早就是老生常談,日本高級技工的職業素質支撐著矚目的製造業,而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到2022年,新增的工作崗位中有三分之一將來自建築、醫療保健和個人護理等行業。
歐美的經驗已經證明,藍領工作中分化出的那些真正具有技術和創造性的工種,比如從事稀缺技術工作的「深藍」,和受教育程度高、勞動技能豐富的「銳藍」,都有轉化成專家和領袖的潛能。
藍領工作的技術能力和創意魅力必然會吸引這一批和下一批年輕人,就像更多人被手工耿的天馬行空和動手能力傾倒,越來越多的時尚品牌把工裝潮流作為吸引顧客的元素……去了解一種其他的選項,從來都是利大於弊的事情。
《全國藍領平均復工56%,薪資較去年四季度漲近17%》界面新聞2020-02-21
《中國製造開啟缺工模式 部分藍領月薪高過大學生》第一財經2020-10-28
《民間調研:藍領比白領就業滿意度高 女性認為更容易找到工作》第一財經2016-07-06
《2018淺藍領白皮書》前程無憂2019-11-01
《藍領有錢有閒,「腦體倒掛」成發達國家大趨勢》環球觀察2014-02-16
《他們|北大後勤工人調研報告——被忽略的群體》蚍蜉種樹2016-05-06
5年,經管之家公眾號6500篇文章,
這裡是豐富而全面的經管知識庫+財經百寶箱
金融系列:學習書目 | 金融體系 | 書單 | 投資思維 | 估值 | 銀行 | 資產配置 | 投行 | 量化投資 | 建模 | 研究員 | 對衝基金 | 股市交易 | 行為金融 | 宏觀分析 | 盡職調查 | 研究 | 金融讀博
管理系列:企業案例 | 精選書單 | 公司治理 | 諮詢模型 | 行業乾貨 | 商業分析 | 管理聖經 | 營銷
財經系列:中產階級 | 愛情經濟學 | 奢侈品 | 有錢人 | 月餅證券化 | 屌絲值 | 選老公 | 雍正行長
學習資源:搜索技巧 | 頂尖課程 | 名牌大學課件 | 商業圖書 | 文獻管理 | 原始數據 | 金融網站 | 內部培訓 | 投行併購 | 行研清單 | 國外學習APP | 英文文獻 | 金融電影 | 工具包 | 免費資源
爆款文章:房價 | 一線城市 | 二胎 | 收入 | 80後 | 移民爸爸 | 學歷 | 中產生存 | 花錢 | 求職機會 | 沒背景 | 北京摺疊 | 有多拼 | 世相繪 | 賺錢領域 | 勵志青年 | 頂尖名校 | 城市 | 農村 | 寒門
讀研讀博:投稿經驗 | 寫論文 | 學術牛人 | 論文工具 | 科研工具 | 學術資源 | 讀研 | 讀博 | 找工作
統計系列:學習心得 | 推薦書目 | 實證分析 | 大師之見 | 計量之路 | 常見問題 | 必讀 | 統計數據
名家之聲:吳敬璉 | 張五常 | 李稻葵 | 許小年 | 汪丁丁 | 陳志武 | 林毅夫 | 錢穎一 | 陸銘
經管幹貨:經管俱樂部 | 經管之家學院 | 從零開始學統計 | 每天一個SPSS技能 | 事件分析法與Eviews應用 | CSSCI論文復刻:宏觀經濟學 | 性價比超高的stata課 | 學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