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緊張!這是真的牛逼!用生命在拍攝: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

2021-02-15 正商參考

點擊上面藍字,收閱正商參考

By正商參考 (微信最好的財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經信息,深度解讀財經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

本文轉自公眾號:愛天涯(ID:ai_tianya)

北京時間2月25日

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

45歲華裔攝影師金國威

(Jimmy Chin)

與妻子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

共同拍攝的《徒手攀巖》

獲得最佳紀錄片獎

而這部作品也被譽為史上最棒的攀巖電影


2018|美國|金國威 / 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 |97'


豆瓣評分高達9.1

在國外電影專業網站上

IMDb8.5分

Metascore83分

爛番茄98%新鮮度

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紀錄片

現在又勇奪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這部《國家地理》出品的紀錄片背後

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震撼故事?


先看下這部電影的預告片:

(完整攀登視頻在文末...)


01. The Film


電影《徒手攀登》(Free Solo)記錄了美國攀巖大師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2017年6月3日無輔助徒手攻克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約914米)高的酋長石(El Capitan)的全過程。



此次攀爬用時3小時56分鐘

酋長巖西南面的Freerider路線

難度定級5.13A

是酋長巖上50多條攀巖路線中最難的路線之一


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 Freerider 路線


本片的拍攝地——酋長巖

又名酋長巨石,EL Caption

聳立於美國加州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片中主人公稱之為地球上最美的山谷


約塞米蒂之春


它在群峰之中兀自突出

高聳入雲  壯闊偉岸

像個高居發號施令的印第安酋長

因此而得名


約塞米蒂之夏


經歷了 5700 萬年的自然作用

形成的海拔 1100 米的一整塊花崗巖


約塞米蒂之秋


酋長巖近975米高

是全球最大的花崗巖巨型獨石

巖壁呈90度的花崗巖山體

也是全世界攀巖愛好者都想徵服的聖地


約塞米蒂之冬


是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標誌性的地貌

它曾經出現在無數照片,電影,紀錄片中.


約塞米蒂之夜


是的,前兩天刷屏的「火瀑布」

也叫馬尾瀑布(Horsetail Fall)

就位於酋長巖東面花崗巖石壁

每年2月下旬的某天

在特定天氣狀況下會映出耀眼的橘紅色

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一般


本圖攝影:SANGEETA DEY


本片的導演——

金國威和瓦沙瑞莉夫婦



一個是世界知名的紀錄片製作人

一個是美籍華裔登山家及國家地理攝影師

他們曾一起拍攝《攀登梅魯峰(Meru)》

這部電影也獲獎無數



本片的主角——Alex Honnold

一位徒手攀巖的大神


亞歷克斯·杭諾爾德(Alex Honnold)


拍片計劃始於 2015 年 10 月,

到 2016 年春正式拍攝,

最終花了約三年半才完成。

電影上映後,口碑好到驚人



光看畫面就知道,

拍出這樣真實的紀錄片,

難度極高。



垂直90度的花崗巖山上,

寸草不生。

在這樣野草都很難生存的巖壁上,

出現了一個小紅點。



慢慢地,這個小紅點逐漸變大,

原來,這是一個人。

他在斧劈刀削般的光滑巖壁上艱難地攀登著,



幾乎不用任何裝備,

也沒有任何安全保護措施。

全程只帶一個鎂粉袋,

裡面的鎂粉用來增加摩擦力。



這一路唯一能用、

也是最有用的裝備,

就是雙手和雙腳。



一旦出現失誤,

哪怕最微小的錯誤,

結果只有一個,

死亡。



而這次挑戰,

也被認為是攀巖史上最偉大的嘗試之一。

因為即使酋長巖被攀爬過無數次,

但是卻從未被無保護攀登過,

如果成功,

他將是第一個無保護攀登酋長巖的人


02.  The Man


Alex Honnold——

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徒手攀巖大師

或許有之一

或許沒之一



你在百度輸入「Alex Honnold」,

便會自動彈出「Alex Honnold死了沒?」

為什麼這麼多人關注他死了沒?

他是否還活著?

答案是肯定的:他現在很好的活著!



Free Solo Climbing

也被稱為 Free Solo

是一種沒有使用任何繩索、

保護帶或者其他保護設備,

完全靠整個身體完成的單人徒手攀巖!


這種攀巖,

通常攀爬的高度超過安全限定,

一旦跌落,非死即殘。

它是一項極限運動,

位居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首!



徒手攀巖沒有第二次機會,

它不允許任何失誤。

一旦失誤,

懲罰就是攀爬者的生命。


徒手攀巖不允許後退,

因為後退的難度遠遠大於繼續向上。

一旦攀上巖壁,

便無法再回頭。



攀巖界中有人視徒手攀登為不該做的事,

認為此舉無異是魯莽炫技;

太多人因這項瘋狂運動而喪命;

讓攀巖運動蒙上惡名。


僅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1955年以來已經有83位攀巖者葬身絕壁,

其中包括曾被稱為最好的徒手攀登者:

英國人Derek Hersey,

1993年從溫賽拉瑟巖壁墜落,

和美國人John Bachar,

2009年在猛獁湖附近掉崖。



Alex 出生於1985年,

從小就是一個好學生,

17歲就進入美國頂級名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9歲決定退學,全職徒手攀巖。


2008年,23歲的Alex只用了4個小時,

就登上了著名的Half Dome巖壁,

其他攀巖者花2天時間才能上去。



酋長巖的「The Nose路線」在1958年

由沃倫J.哈丁(Warren J Harding)

韋恩·梅裡(Wayne Merry) 

和喬治·惠特莫爾( George Whitmore) 

三位攀登者採用圍攻的方式,

總計用時47天,

歷經18個月完成。

Alex Honnold僅用2小時23分鐘

就爬上了「The Nose路線」


酋長巖的「The Nose路線」


2012年,在《紐約時報》的見證下

Alex更是實現了一個瘋狂的計劃:

在24小時內連爬了約塞米蒂的三大巖壁:

The Watkins、El Cap 和 Half Dome


沃特金斯山(The Watkins)


半圓頂(Half Dome)


酋長巖(EL Cpation)


這三塊巖壁加起來一共有7000英尺高

「無輔助、無保護、單人徒手」

 Alex攀爬總共用時18小時50分鐘



Alex就這樣創下許多驚人的世界紀錄

看過他的攀登視頻

相信你會隱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他仿佛就是為Free Solo而生


▌Alex Honnold驚險攀登視頻


在而立之年已經功成名就

這個過著遊牧民族生活般的世界級大師

遊走在世界各地尋找挑戰的懸崖巖壁

他的生活極為環保簡潔

生活在自製的小房車裡

只攜帶生活的必須品

保持素食的習慣

一個塑料瓶都會用上很多年


Alex在自己的房車裡做引體向上


他將一些贊助收益專門成立了「Honnold基金」

用於偏遠地區清潔能源的項目

讓可持續能源給當地生活和教育帶來改變

大神還出了一本自傳

《孤身絕壁 / Alone on the Wall 》

今年新出了中文版

想了解這位超凡的大神的話

不妨買來看看



03.  The Climbing


在專業攀巖者看來

徒手攀登酋長巖基本上都跟送命差不多

用安全繩攀巖都九死一生

在完全沒有保護措施的狀況下攀巖

那就是十死無生


攀巖示意圖 @National Geographic


Alex 要挑戰這個不可能

此後嘗試了1000多次,

為了實現自己的 「終極目標」

他準備了一年半的時間

藉助繩索攀爬過近60次酋長巖

反覆嘗試不同的巖點

研究攻克最難的區域


身上繫著繩索的杭諾爾德在練習攀爬酋長巖


經過兩個季節的努力

他終於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

他知道這條路線上的每一個手點和腳點

他也知道該怎麼做

他已經準備好了

是時候出發了



2016年寒冷的11月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清晨4點54分

皎潔的滿月在酋長巖的西南壁映照出詭秘的光芒

他僅靠雙手十指,

僅靠穿著橡膠鞋的雙腳,

便抓附於近乎垂直的花崗巖壁,

嘗試專業攀巖者長久以來認為不可行之事——



他抬頭看著巖壁 信心十足

然後 開始爬山



「一旦上路了就回不了頭,

必須一口氣攀爬到山頂,

不能說中途沒力氣了,狀態不好,

或者感到恐懼就算了,

這樣的話,基本就和死神見面了!」



離地數百米,獨對堅硬巖壁。

一般人僅僅想一想,都會兩股戰慄。

但Alex卻能在攀爬中無比淡定,

有時還會綻放羞澀而燦爛的笑容。

好似在陽光燦爛的午後,

閒庭信步在自家花園裡。



「在攀爬中,我能將精神封裝保護起來,

形成獨立精神領域,防止多想別的東西。」

職業運動員有多恐怖?

就是這麼恐怖這麼牛。


▲ Alex Honnold選擇的,都是這樣高難度的巖壁  


他說:這裡,是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地方。



破曉前,

灰濛濛的高草上覆著露水,

我透過望遠鏡眯著眼看:

亞歷克斯就在那兒,距離谷底180米,

他正又一次往「自由爆破」進發——

那處像玻璃一樣光滑的巖壁折磨了他快十年了。


圖片來自Jimmy Chin的Instagram


連平時非常流暢的動作,

這時也顯得有些磕磕絆絆,

令人憂心極了。


然而一轉眼,

亞歷克斯已經更上一片巖架!

告別下方一米處困擾他多年的「自由爆破」!


花崗巖在經歷過幾萬年時光的衝刷已經無比光滑,幾乎不存在任何手點。


亞歷克斯說:

「在這裡,

就像沿著玻璃表面往上走一樣。」


我長舒一口氣

雖然後面還有數千個動作,

教人生畏的「抱石難題」也還在遙遠的上方,

但這次他不會再回頭、不會再下撤。

此時,他已經朝著完成史上最偉大的攀巖壯舉穩穩邁進。

淡定 純粹的笑容


卸下盔甲的武士。



亞歷克斯這次登頂酋長巖之後

同年10月

又以2小時19分44秒,

徒手攀爬成功

2018年6月6日

亞歷克斯·杭諾爾德和湯米·考德威爾

成功打破紀錄,

以1小時58分零7秒

世界最快速度登頂優勝美地酋長巖




《徒手攀巖》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

沒有預演,沒有重拍,

Alex Honnold唯一使用的「裝備」,

就是他自己的身體和頭腦。


 導演 Jimmy Chin 是一位職業運動員、登山家、冒險家 


導演金國威曾在採訪中說:

「我們為此準備了數個月,

雖然保證安全,

但如果有一點差錯,

就可能有人喪命,

可謂「用生命在拍戲」。



要拍攝到最真實的畫面,

攝影師需要全程跟蹤,

在危險的巖壁上作業。

所以,參與拍攝的攝影師幾乎個個都是

飛簷走壁的攀巖高手。


攝影師之一,Tommy,

也是資深攀巖家,他說,

「我用了20年的時間才敢爬酋長巖,

最後登上山頂,

我也從來沒想過徒手攀登這座高山,

因為沒有絲毫誤差的餘地,

就像在奧運會中拿不到金牌就得死一樣。」


高空拍攝需要非常嚴密複雜的準備


他們不僅有豐富的經驗,

設備也非常專業,

對地形了如指掌



拍攝的機位,

是攝製組和亞歷克斯商討之後確定的,

主要有三種:

遠距離跟蹤拍攝、

固定點安全繩近距離拍攝,

以及航拍。

航拍鏡頭非常少,

都是為了保證主角的安全。


最常用的方法,

是在山下固定機位遠程拍攝,

所以經常會出現跟丟,

導演要用對講機找人的「尷尬」狀況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因為最重要的事,

是要優先保障主角亞歷克斯的安全,

在拍攝時不能對他有任何的幹擾和影響。



攝影師們比攀巖的亞歷克斯都要緊張,

他們必須小心翼翼,

以免對亞歷克斯造成幹擾。


因為看著這樣無保護的攀登,

真是心驚肉跳,還完全無能為力。

片中的一位攝影師就說,

「以後我再也不拍這個了」。


感謝這些出色的攝影師,

讓我們知道地球上還有這樣的人,

還有這樣過自己人生的人。


徒手攀巖酋長巖程完整視頻:


「Free Solo對我來說,

是一種人生的巔峰體驗,

是一種我很享受的、美好的人生經歷,

為之冒險,我甘之如飴。」

——Alex Honnold

本文轉自公眾號:愛天涯(ID:ai_tianya)

相關焦點

  • 徒手攀巖的8個技巧
  • 2019奧斯卡誰是贏家:這裡有一份來自AI的預測名單
    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當參與者看到冰球朝著某個特定的方向移動時,他們會觸發心理反應,繼而重新調整他們的想法,因為團隊需要建立了一個大致的共識,這就是一種人工智慧,由人類的大腦產生,作為一個群體進行工作,這就類似於一群蜜蜂共同選擇為蜂巢選擇一個完美的位置。
  • 專業剪輯流程詳解——想知道每一部提名2020奧斯卡最佳剪輯和最佳影片的電影是如何製作的?收藏這篇就夠了!
    主要拍攝結束後,用了十周的後期製作時間供導演粗剪,再三周的時間來精剪,再加五周的時間合成、定剪、輸出和發送影片。結果如何?它已經獲得了 BAFTA 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在奧斯卡上成績如何值得期待。在好萊塢,也有人會用「looping」或者 「post-sync」來指對白的補錄。無所謂名字怎麼說,這個流程就是指用後來在錄音棚裡補錄的臺詞替換掉同期所錄得臺詞。Ramirez 沒有提到 Gerwig 懷孕的事,這進一步壓縮了剪輯時間,又是另一個難題。但是一口氣奪得了6項奧斯卡提名,其中還包括最佳女主女配,剪輯團隊可以喘口氣了,他們戰勝了這些困難。
  • 奧斯卡攝影指導手把手傳授攝影經驗
    新片場學院聯手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攝影指導Eric Zimmerman傾力打造為期5天的好萊塢攝影實訓營。Eric將從燈光架構、電影級別畫面構圖、鏡頭運動三大模塊進行授課,並結合好萊塢電影案例分析講解,配合學員實操演練,最後一天學員將在Eric現場指導下進行實戰拍攝訓練。Eric從業38年期間,作為攝影指導拍攝的《戰爭迷霧》曾獲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擁有豐富的好萊塢一線實戰經驗。
  • 影展 | 上海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展映單元
    這三大板塊集結了三類紀錄片內容。大師之作:向大家展現本屆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評委主席維克多·科薩科夫斯基的作品;女性力量:聚焦世界各國女性的生存環境和現世境地;藝語瘋魔,搜羅了不同時期的藝術畫家、電影巨擘、鋼琴家、建築師,甚至還有對於整個藝術界的鑑賞考量。
  • BBC紀錄片:《生命》
    :)《生命》是由BBC製作的十集系列紀錄片,從2009年10月12日開始在BBC電視臺播出。本片製作共耗時四年,全部以高清方式攝製。每集50分鐘,外加10分鐘的拍攝花絮,總共60分鐘。根據《泰晤士報》報導,本系列片耗資一千萬英鎊,不過BBC官方並未證實這一數字。
  • 他雙目失明,卻是攀巖高手,還成了專業攝影師
    我還掌握了一個叫「540 Cab」 的高難度技術,裡面包括了一個後輪落地和空中360º旋轉的動作,我敢說,真的是帥呆了。 而我要學習的攀巖又是徒手攀巖,沒有連著繩子的腰帶背心什麼的。於是,我們在地上墊了一個墊子,多少能起到些緩衝的左右。
  • 平凡中的非凡——六集人文紀錄片《生命之鹽》即將播出
    衣索比亞七彩硫磺鹽湖歷經五年的精心打磨和調製,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出品,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北京發現紀實公司承制的六集人文紀錄片《生命之鹽》,將於今年4 月強勢登陸央視紀錄頻道天空之鏡與傳統紀錄片的製作理念不同,本片突破了以往的地域和觀念制約,用一種開放而包容的普世價值來審視人與鹽的故事。
  • 奧斯卡最佳剪輯獎影片用的是什麼剪輯軟體?
    奧斯卡2020最佳剪輯獎作品背後:非線性剪輯軟體統計頂尖剪輯師大多喜歡用Avid,這也使Avid成為好萊塢電影常用的剪輯軟體。但是,我們統計了2020年奧斯卡最佳剪輯獎的各個提名作品,發現一些有趣的結論。
  • 這些照片太變態了…… 這才叫真的膽顫心驚!
    這才叫參天大樹▼徒手攀巖,手真的不疼嗎?這才叫極限運動▼這才是世界級的跳水▼再來一張,畫面太震撼了!
  • 適用於電影長片製作的4個紀錄片拍攝原則
    事實上,我們經常還能在其他拍攝領域找到更多有趣且利潤豐厚的工作項目,比如商業廣告或紀錄片攝影。 而對於剛涉足影視行業,或在紀錄片及其他拍攝領域工作多年的人士來說,下面這些紀錄片拍攝原則,也完全適用於故事長片的製作。 使用全能型攝影機
  • 50+部動物題材紀錄片推薦:遠離疫情,從敬畏生命開始
    精選出數十部與動物相關的紀錄片推薦給各位,讓我們宅家的這段時間,從認識這些生命開始,學會敬畏它們,也敬畏我們自己。1968年,美國製作的紀錄片《動物世界》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被引進中國大陸,趙忠祥磁性的聲音想起,觀眾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被喚醒,《動物世界》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更成為眾多國人認識動物世界的開始。透過螢屏向觀眾介紹大自然中的種種動植物,使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和認識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命,認識自然對人類的影響。
  • HBO為矽谷史上最大騙局拍攝紀錄片 講述女賈伯斯興衰始末
    、極具諷刺意味的場景之一,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她如今聲名狼藉初創企業的騙局始末。HBO拍攝的紀錄片《發明家:矽谷大放血》(The Inventor:Out forBlood in Silicon Valley)即於3月18日上映,該電影講述了這家總部位於矽谷、旨在改革血液檢測的一家初創企業的興衰始末。Theranos成立於2003年,公司全盛時期市值一度高達90億美元。
  • 豆瓣9.9,三億爆擊的《藍色星球II》,珍藏一堂震撼心靈的科幻課
    ,遍及全球各地125次探險水下拍攝時數長達6000多個小時拍攝了這部震撼全球的海洋紀錄片其實,很多人看紀錄片完全不過癮,所以現在,我們為大家奉上這本原汁原味的同期書:《 BBC全新4K海洋百科:藍色星球Ⅱ 》如果全家看紀錄片完全不過癮,非它莫屬!如果你想把大海的故事講給孩子聽,非它莫屬!
  • 2020,我的十佳紀錄片推薦(四)
    國際方面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美國工廠》引發廣泛討論;關於喬丹的系列紀錄片《最後之舞》讓全民再次懷念「籃球之神」;懷斯曼的《波士頓市政廳》 被評為法國《電影手冊》2020年度十佳電影第一名;繼《日本國vs泉南石棉村》後,原一男再次推出《水俁曼荼羅》。按照慣例,凹凸鏡DOC邀請了多位影評人,梳理各自的2020年十佳紀錄片。這是瘟疫肆虐的一年。
  • 3部紀錄片,帶你去探索生命進化的奧秘~
    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後人研究生命起源開啟了明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各種生物演變上得到了印證,自然環境也是新物種產生、舊物種滅亡的關鍵因素。因此,生物進化是自然界的必然趨勢,它代表著萬物的優勝劣汰。物種進化是探究生命奧秘不得不談的一個話題。學家們長久以來一直致力於研究這一領域,他們的具體實驗過程收錄於紀錄片中,被世人熟知。
  • 長期主義者,都有這5個特質
    再看「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如今已95歲,而紀錄片《壽司之神》拍攝於2011年,那時的他已經86歲了。 「願者上鉤」的姜太公成名時已72歲。 ……在時間的刻度上,人生最大的瓶頸,不是能力也不是思維,而是健康,是生命。
  • 被這部豆瓣9.7分的紀錄片笑cry,看完又一陣心疼…
    年BBC的紀錄片。還不帶半點羞澀地用屁股觀摩。老娘就要讓你們啪不成。它們是攀巖健將。每年同一時間,在650公裡以外的捕魚場,遊了五個月的跳巖企鵝,會回到出生地——築巢生產。這下倒好,攝製組意外收穫到史上第一段,由動物拍攝的企鵝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