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能聽到「機器取代人力」、「無人工廠」等話題。
你想像過這樣的場景嗎?車間沒有開燈,流水線空無一人,機器孤獨運轉。聽起來是不是很科幻?這種場景已是現實。
最近,富士康高管陳冠棋在一次科技論壇上,向外界展示他們的「熄燈工廠」。
富士康這種「熄燈工廠」的背後是智能製造在發揮作用,即通過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來控制產品生產。
可以看出,富士康正在發展其製造業的自動化上下了很大功夫,據富士康集團官方宣布,將在人工智慧領域投資大約3.4億美元。
「熄燈工廠」是富士康的必然選擇
富士康的「機器換人」其實規劃已久,早在 幾年前就開始年宣布投入「百萬機器人」計劃,並有意識培養員工轉型。
富士康開啟「機器人換人」,崑山廠區員工減少6萬!
「機器換人」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首先是針對過於危險的崗位或員工不願從事的工作設置自動化工作站。
第二階段:實現整個生產線的自動化。
第三階段:實現整個工廠的自動化,只保留少數人類員工負責監督、測試及視覺檢查工作。
現在看來,富士康機器換人已進入第三階段,並仍在穩步推進,富士康的機器人時代指日可待。
自2010年以來,富士康公司的勞動力成本增長超過一倍,員工人數曾一度達到130萬,是全球員工人數最多的公司之一。
在2003年到2012年期間,由於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迅猛發展,富士康公司的營業收入的漲幅比較穩定,一直維持在兩位數。
但是自2013年開始,智慧型手機與PC市場的表現並不樂觀,電子產品的訂單及價格逐步縮水,富士康公司難以維持從前輝煌的收入漲幅。
因此,一方面,在勞動力短缺和工人成本上漲等壓力下,富士康希望通過機器人來減少員工數量或彌補用工空缺,擺脫對不可持續的廉價勞動力的依賴,目的就是減少公司開支,提高公司利潤。
機器人與人類「爭搶」飯碗?實際上是解放了人類的生產力
不可否認的是,機器人時代的逼近意味著大量勞動力的失業,特別是從事偏機械性勞動(即簡單重複勞動)的低學歷勞動者,但是,沒有必要對此產生過度恐慌。
因為,機器人替代的是簡單重複勞動,這種替代對人類總體來說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以人才為重的21世紀。
在勞動力數量正在逐漸減少時,如何提高勞動力整體質量變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礎的崗位被人工智慧替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卻是解放了一部分生產力。
雖然短期來看的結果是一些員工被迫失業,但是人工智慧的興起必然會創造出一些新的崗位,相比之前,這是更加蘊含技術,需要能力的崗位。
雖然人工智慧正在滲入人類工作領域並與人類「爭搶」飯碗,但是,不要低估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即使真到了機器人取代普通工人的時候,社會上肯定會有更多依舊依賴於人力的工作。
人工智慧的發展,必然會湧現新興的行業和與之配套的新興的職位。畢竟,技術發展的作用是解放生產力,讓勞動力去從事更加高效的工作。
我的打工網
免費照相複印辦資料
免費專車接送
當天面試當天安置
推薦好友入職返100元現金紅包
戳這裡,找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