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間,片方開始尋求電影網絡首映,《囧媽》《肥龍過江》《大贏家》先後轉網,免費與付費超前點映模式並行。不過,這到底是特殊時期的應對方式還是未來持續可行的新趨勢,仍待觀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在談及《囧媽》網絡首映時就表示,目前該模式不會是常態,但新的傳播技術和能力必然會對影院產生越來越大的衝擊,服務和體驗必須升級。
國內國際的多個電影節也被迫推遲。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年一直舉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春季在線影展獲得了更多關注——這依然是一種線上化。聯合主辦方愛奇藝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向新浪科技透露,活動的正式啟動在3月20日左右。
新浪科技觀看了開幕影片《婚姻故事》,彈幕中很多用戶詢問是否只能在手機上觀看、如何進行投屏。宋佳解釋,出於版權保護的考量,《婚姻故事》《一百零八》《春潮》3部限量展映影片僅支持手機端觀影,其餘29部影片可在多終端觀看。當然,這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觀影體驗。
何況電影節線下觀影早已成為具有情懷和意義的保留節目,線上化是否會破壞其儀式感?或者說,流媒體和網際網路對於電影本身,是否代表著一種摧毀後者的力量?宋佳認為,網際網路與電影產業是相互融合、合作共贏的關係。「在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過程裡,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基礎的工具,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稱,便利了觀眾,不斷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各環節發展和進步,帶來了增量。」他說道。
不過,對很多觀眾而言,電影最適配的場景依然是電影院。「我期待著再次走進電影院的那一天。」在前述指導意見發布後,一位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