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大圖↑↑
立即購買!
本周iPhone 12開始發售,這是蘋果第一款支持5G信號的手機。而安卓平臺,像華為、三星、小米、OPPO、vivo等等品牌早在2019年就已經開始大量發售5G手機了。
面對新技術,尤其是通信領域的新技術,蘋果一直非常保守。推出3G手機是2008年,4G手機是2012年,一般都比安卓平臺慢上個1-2年。
策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蘋果和高通因為專利費用問題關係鬧僵,鐵桿小夥伴英特爾在網絡信號方面的技術又實在一般。
這就導致和大量採用高通晶片的安卓手機相比,蘋果手機的信號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在5G網絡方面更是一籌莫展。
在和高通冰釋前嫌之後,蘋果終於得以讓自家的iPhone支持5G網絡。
就紙面參數而言,這一次蘋果發布的iPhone 12在5G頻段上確實支持得相當全面:從n1,n2,n3,n5,n7,n8……一直到n71,n77,n78,n79,以及毫米波頻段的n260和n261。
圖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頻段號是什麼意思?毫米波又是什麼意思?聽說毫米波更厲害,那為什麼我們國行版的iPhone 12不支持毫米波呢?
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從5G網絡信號的基本原理說起。
當我們談到5G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它顯著的特徵是快,網速快,響應快,延遲低。
這背後是由一個簡單的物理公式做支撐的:c=λv。
光速=波長×頻率。
光速是恆定的,所以波長和頻率就成反比關係。5G之所以速度快,是因為作為一種電磁波,它的頻率比4G網絡的更高。相應的,它的波長就更短。
我們用於無線通信的電磁波總體上處在一個低於人眼可見光波段的低頻波段。這個波段看上去十分寬廣,但是資源十分有限。因為我們利用這個波段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想想看,公共機構發射的廣播、電視訊號、手機信號、Wi-Fi信號、藍牙信號……都在這個波段裡。
但只要是波,就會相互衝突和幹擾,就好像我們往水池子裡扔好幾顆石子一樣,它們濺起的水波會相互疊加或者抵消。如果不加規劃,大家隨便扔石子相互影響,最後誰的波都沒法傳遞出去。
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切割劃分,大家商定好,某個波長和頻率的波,只能做某件事情。就像在公路上劃分行車道一樣,誰都別壓線。這樣行人、自行車、汽車,大家各行其道,雖然各自速度快慢不一,但也不會相互影響。
圖源網絡
在無線通信領域,比如30-300千赫茲的低頻段,主要用作跨海通信。因為它們的波長很長,更容易繞開障礙物,更適合長距離通信。
而我們手機通信使用的頻段是無線電波波段的中頻到超高頻。
比如,2G時代所謂的GSM900,就是工作頻段在900MHz左右的GSM網絡,GSM1800就是工作在1800MHz左右的GSM網絡,那會兒所謂的雙頻手機,就是同時支持這兩個頻段的2G手機。
圖源網絡
到了3G時代,所謂的CDMA2000,就是頻段在2000MHz左右的CDMA網絡。4G時代的LTE,就是頻段在2500MHz左右LTE網絡。
你會發現,隨著通信網絡的升級,就是所謂2G、3G、4G的升級,我們使用的電波頻率越來越高,通信的速度也就越來越快。
如今,5G時代,5G的頻率又是多少呢?
5G的頻率範圍,分為兩段:
一段是頻率在6GHz以下的部分,也就是專業術語說的Sub-6GHz。
按照這個定義,回顧一下剛才我們說到的2G、3G、4G網絡,其實也都在這個頻段內,只不過5G比它們的頻率還要再高一些。
比如,中國聯通獲得的5G頻段範圍是3.4G-3.5GHz,這個頻段號叫n78,中國電信獲得頻段範圍是3.5G-3.6GHz的頻段,頻段號也是n78。
中國移動稍微複雜一點,獲得了兩個頻段,分別是2.5G-2.6GHz左右的n41頻段,和4.8G-4.9GHz的n79頻段。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的n79和中國廣電的n79在頻段號上雖然一樣。但中國廣電的n79比中國移動的頻率還要再高一點,中國移動是4.8G-4.9GHz,而中國廣電是4.9G-4.96GHz。
中國三大運營商5G頻段
在理解了這些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市面上5G手機的詳細參數。在支持5G頻段一欄裡一般都會有,「支持n41、n78」頻段這樣的說明。
對應剛才的內容,就會發現,只要支持了n78頻段,就意味著這部手機同時支持了中國聯通和電信的5G。而只要支持了n41,就意味著支持了中國移動的其中一部分的頻段。
所以換句話說,一部所謂的「三網通」5G手機,只要支持n41和n78兩個頻段就夠了。
如果還能支持n79頻段,就意味著它也同時支持了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的高頻5G信號部分,在能夠接收到這個頻段信號的地方,網速也就更快。
當然這個「更快」是相對的,只是在Sub-6GHz這個範圍裡的更快。
5G網絡最讓人期待的是頻率在24GHz以上的頻段。5G早前試驗的部分是28GHz,用光速每秒3億米除以這個頻率,你會發現這個頻率的5G信號的波長只有10毫米左右。
5G網絡頻段
這就是5G信號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毫米波。
它的傳輸速度當然是最快的,但與此同時的缺點就是,因為波長只有10毫米,所以傳輸距離很短。
「閃開!你擋著我的5G信號了!」在毫米波這裡可能真不是一句玩笑話。
數碼博主Linus在紐約街頭測試毫米波
作為對比,2G信號的波長長達1米左右,可以更輕鬆地繞開障礙物。
我之前看過高通的毫米波演示,要保證一個地鐵站裡5G毫米波無死角,都需要好幾個基站配合,因為一根柱子就可能擋住毫米波信號。
一場雨就能擋住毫米波
所以毫米波雖然更厲害,但是在5G處於普及階段的初期,肯定不是一個好選擇。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Sub-6GHz和毫米波作為5G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是一個互補的關係。我們國家的策略是先發展Sub-6GHz,先解決信號覆蓋問題,讓大家先用上5G。同時,毫米波部署也沒停下腳步,也在推進。
全球60多家進行5G商用的運營商當中,幾乎95%採用了這種方案。換句話說在全球絕大多數地方,毫米波在短期內都沒有任何可普及的應用場景。
全球63家商用5G運營商只有它們採用了毫米波
而美國正相反,是優先部署毫米波。因為在美國,大量的可分配Sub-6GHz頻段已經被佔用,沒有足夠的頻寬分配給運營商使用。
可想而知毫米波推廣的進展更加緩慢,體驗也很差。導致很多消費者抱怨:美國的Sub-6GHz本來就覆蓋不全,毫米波還不如Sub-6GHz,買了5G產品也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即便相比其他地區額外支持毫米波,蘋果首款支持5G網絡的iPhone 12在美國本土市場依然可能遭遇滑鐵盧。原因很簡單,美國三大運營商,至今也沒有推出真正可靠、廣泛覆蓋的5G網絡。
因此與其說蘋果是在其他市場「閹割」了毫米波,不如說在美國版當中增加毫米波,是為了拯救美國市場的無奈之舉。
畢竟,這是新iPhone最大的賣點,沒有之一。
使勁罵 拼命搶 中國消費者送iPhone12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