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晶片危機讓我們再次意識到了在半導體領域存在的差距,而這種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趕超的。尤其在晶片製造領域,光刻機的發展成為了我國晶片的一大阻礙。白宮的禁令讓華為失去了最重要的晶片來源,而國內尚且無法彌補這種差距。
雖然中科院和華為宣布入局光刻機,將卡脖子難題變成科研任務,但是想要研發一個高性能的光刻機,簡直難上加難。就算能夠掌握光刻機的核心技術,想要實現商用也是遙遙無期。但是,對於華為來說,等不了國產光 刻機救火,只能另闢蹊徑。
在光刻機市場上,荷蘭ASML是國際公認的光刻機巨頭,很多核心技術都掌握在這一家公司手裡,如果能夠得到荷蘭的光刻機或者技術支持,那麼華為的斷芯之痛就可以解決。但是偏偏這家公司對於中國市場基本處於封禁狀態,而臺積電也尚未獲得許可,以華為的晶片存量來看,很難撐到晶片解封。
但是最近,荷蘭ASML一反常態,表示願意出口DUV光刻機到中國,即使白宮阻攔也無濟於事,也就是說荷蘭這次是鐵了心要向中國出口光刻機的。
對於一向對中國市場抗拒的荷蘭為什麼此時要無限量供應光刻機呢?
對於荷蘭的態度,任正非一語道破天機。目前來說,一方面,中科院以及華為都已經宣布入局光刻機,不出意外的話,以國家意志來看,不出幾年,光刻機的研發工作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一旦突破技術鉗制,那麼中國市場就可以完全斷絕與荷蘭的合作,那麼荷蘭將損失中國這個超級大市場。
其次,荷蘭向中國提供的光刻機屬於DUV光刻機,並非最先進的EUV光刻機,而這種光刻機只能解決14nm晶片工藝的製程,顯然,目前華為並不需要14nm晶片。荷蘭在穩住中國市場,減緩中國研發工作的同時還能不得罪美國,可謂一箭三雕。
而對於荷蘭的「雪中送炭」,任正非早已看穿。中國不會停止研發光刻機的步伐,只有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解決晶片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