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許迎果.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PVE虛擬平臺上創建虛擬機時的一些注意事項.
通常在創建虛擬機之前,我們需要先準備好安裝鏡像,並上傳或導入到PVE的存儲目錄下.
安裝鏡像常見的有兩種格式:
一種是.ISO後綴的是真正的系統安裝鏡像文件,另一種.img後綴格式的是磁碟鏡像文件.
Iso鏡像可以加載到虛擬CD上進行安裝,img鏡像一般不可以這樣,而是需要用命令進行轉換.
當然有的時候你下載的鏡像可能是.gz.rar.zip等格式的壓縮包,這時需要先解壓縮出來鏡像再上傳,不要上傳壓縮包.
上傳鏡像的步驟如下:在PVE平臺的web管理界面,依次點擊local-內容-上傳-選擇文件,找到想要上傳的Iso或img鏡像文件,點擊確定並耐心等待上傳完成.
安裝鏡像上傳完成後,我們接下來就可以在PVE的web管理界面,點擊右上角的創建虛擬機開啟創建引導,或者也可以在節點上右鍵點擊創建虛擬機開啟創建引導.
在創建虛擬機引導內一共八個頁面需要設置,它們分別是一般,作業系統,系統,硬碟,CPU,內存,網絡和確認.
在一般設置頁面,通常普通用戶家裡只有一臺PVE伺服器,不存在其他節點,所以節點和資源池保持默認即可.vm ID就是虛擬機的代號,後續使用命令行對虛擬機進行操作時,就會使用這個數字代指對應的虛擬機.名稱相當於備註,可以根據虛擬機的類型填寫,如果是建openwrt軟路由用,這裡可以輸入openwrt,注意這裡是不支持中文字符的.
如果勾選高級複選框,會顯示更多內容的設置,通常PVE啟動或重啟後,虛擬機並不會跟著啟動,但是勾選了開機自啟動,對應的虛擬機以後會隨著PVE一起啟動,通常一直要運行的軟路由和NAS可以勾選該項目,普通虛擬機不必勾選,啟動關機順序,延遲等內容不需要設置.
在作業系統設置頁面,是設定安裝鏡像用的,如果是用到ISO格式的安裝鏡像,就在ISO鏡像列表中選擇對應的鏡像,類別和版本只有安裝Windows平臺的虛擬機時需要修改,其他軟路由,NAS,linux發行版通常不需要修改,保持默認即可.
如果用到的是img格式的鏡像文件,此處點擊不使用任何介質就可以了.等虛擬機創建好之後,我們可以在pve的shell內,使用qm importdisk命令將img鏡像轉化為虛擬磁碟文件.
qm importdisk 1xx /var/lib/vz/template/iso/synoboot.img local
該命令一共五段,中間都有空格隔開,qm是虛擬機, importdisk是鏡像轉虛擬磁碟,1XX是虛擬機的代號,再往後是img鏡像文件的完整存儲路徑,最後是轉換後的虛擬磁碟所存儲的分區.
該命令可以轉換絕大多數的img文件,個別轉換不了的需要用第三方軟體轉換,以後再細聊.
在系統設置頁面,一般情況下全部保持默認值即可.
如果該虛擬機需要直通顯卡,可以把BIOS改成OVMF(UEFI),存儲選擇local,機器改成Q35.
在硬碟設置頁面,總線/設備如果沒有特殊需求,不論何種虛擬機,一律建議設置為SATA,兼容性最好, VirtIO Block儘管性能會稍好一些,但很可能大多數虛擬機沒有集成驅動不支持啟動.
磁碟大小可以根據你的需要進行調整,如果你的PVE存儲空間大,虛擬機少,可以多給一點,反之就少給一點,其他項目建議保持默認即可.
好了,親愛的小夥伴們,關於PVE平臺創建虛擬機的注意事項上篇,就先聊這麼多,剩餘的部分在下篇裡面在介紹,歡迎你關注我的頻道,收看後續的精彩節目.
OK,我是許迎果,一個熱愛折騰的胖子,如果本期內容對你有幫助,請點讚投幣收藏留言評論支持我一下,謝謝諸位了,咱們下期再見嘍,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