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1024,程式設計師們終於能如願以償在今天放個假了。
昨天有個 98 年的讀者加我微信,說自己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馬上要找工作,如今在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這兩個崗位間糾結。
他有過兩段實習經歷,一段是在中型公司做技術,一段是在大廠做產品,按他自己的描述,這兩個職業他都喜歡,沒有特別傾向性。
後來,他說自己也問了一圈,發現程式設計師的工資普遍比產品經理要高,所以他動了之後做技術的念頭。
當然,這事兒我不會給他特別多的建議,完全取決於他的個人選擇。
不過,話說程式設計師工資比產品經理高,這得相對來看。
應屆畢業做技術的同學,大部分都是本科學計算機或者軟體工程專業,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和實踐,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實踐還是有一定基礎的。
而且,做技術的專業門檻較高、前期的投入較大、優秀的技術人員稀缺、加上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熱錢湧入,所以起步工資比一般職業會高一點。
相反,產品經理沒有對口專業,大部分都是基於自己的興趣從其他專業背景過來的,起步門檻相對技術要低,薪資也略低,這是事實。
所以,如果按照入門起步階段來看,程式設計師的工資比產品經理高屬於正常現象。
凡事都處於發展變化中,工作幾年後,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的薪資會發生變化,這取決於能力、經驗、機遇以及個人努力。
同等工作年限下,產品經理的工資比程式設計師高的也有不少,反之亦然。
直接對比兩個職業的薪資高低,沒有可比性,還得看個體差異。
不過,要說大幅漲薪,其實很多人都是通過跳槽完成的,在同一家公司裡出現崗位職級和薪資倒掛的現象也很普遍。
在我看來,工作的前三年,薪資不是第一參考因素。
相比之下,機遇(行業趨勢)、項目(實踐環境)、領導(能指導你)、團隊(共事的人)要更重要。
老讀者知道,我是從程式設計師轉型產品經理的,而且是在同一家公司同一個項目上轉的,這也是我建議所有要轉崗做產品的同學的基本路線。
為什麼呢?
直白地說,薪資不變的前提下,轉崗門檻更低、環境沒有變化、團隊包容性更強。
要說做程式設計師和做產品經理哪個更好,我認為這是無解的。
我很喜歡技術,至今也是,覺得空虛的時候也會上手寫幾個程序玩玩,偶爾也會翻看之前的項目代碼。
我也很喜歡產品,尤其喜歡體驗新產品,然後找其中的不足,再思考要是自己做,會如何改進。
在我看來,技術和產品本是一家,包括設計和運營,鑽一個領域的同時擴充多領域知識和技能,你會發現自己做事會輕鬆從容很多。
最後,應個景,說下 1024。
很多人不知道 1024 的來歷,其實 1024 是二進位的一個結果,代表 2 的十次方。與此對應的還有 256、512 等。
在俄羅斯,每年的 9 月 13 號是專門的「程式設計師節」,這是由總統籤字生效的固定節日。
也有人好奇,為什麼是 9 月 13 號?
因為 9 月 13 是每一年的第 256 天,而 256 在技術中也是一個特殊的數字。
按這個邏輯,其實每年的 5 月 12 號也可以作為程式設計師日,不過在我們國家,512 有它特殊的意義。
所以,10 月 24 號就成了網際網路圈裡一個默認的節日,在這一天,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會為程式設計師舉辦一些活動。
從昨天開始我朋友圈裡就特別熱鬧,能看到各種網際網路公司慶祝 1024 的一些活動,還是挺有意思的。
看了一圈,發現有家公司在 1024 這天搞交友活動,貌似程式設計師的響應度和歡迎度非常高,場面一度擁擠。
我就在想,我能為你們做點什麼呢?
算了,不說了,說多了就有嫌疑了,懂的人評論區自行留言吧。
PS:2020 - 1024 = 996,這是今天最扎心的算術題。
·················END·················
北漂十年,寫過代碼、做過產品、出過一本書,在創業公司奮鬥過,也在大廠服役過,如今是一個自由職業者。用產品視角觀察世界,用產品思維解決難題,在這裡記錄自己想表達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