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大戰正酣,BAT也在印度市場開戰了

2022-01-10 財經國家周刊

財經決策第一號ENNweekly«長按可複製)

來源:模切圈、信息時報、懂懂筆記、柏銘科技、竺道

中國智慧型手機軍團2017年將在印度市場展開一場「百團大戰」並瓜分三星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不僅僅是手機行業,包括BAT在內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都紛紛於近兩年內在印度建立橋頭堡。而專注於科技產業的國內投資機構,更是不約而同將重金「押注」印度。

截至2016年,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金立等十多家中國手機品牌,均在印度市場打下了一片天地。

  

而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前不久發布的報告也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已經佔據了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蠶食了三星的市場份額」。

    

3月底,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曾披露小米在印度2016年全年收入「已經超過10億美元」,目前小米在印度創造了超過7500個就業崗位,預計3年內將總計創造就業崗位2萬個。此外,雷軍還表示,小米今後在印度會繼續擴大製造生產,以解決當地供應短缺問題。

  

同樣,在印度獲得巨大市場發展機遇的還有vivo和OPPO。有媒體記者在印度幾大城市隨手拍攝了街景後表示,這裡掛著OPPO和vivo品牌的手機零售店,與在國內二三線城市的「比比皆是」幾乎沒有差別。據悉,僅vivo在印度就擁有約15000家零售店。

而聯想手機在印度市場的表現也令人欣慰。根據IDC的報告顯示,以出貨金額排名,聯想目前已超越蘋果、Micromax等競爭對手,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第二大品牌,市場份額達到9.6%。

2016年第二季度,受到聯想、vivo、OPPO、小米和樂視等品牌在印度市場的推動,中國品牌奪得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27%的份額。到2016年第四季度,國產品牌已經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絕對主角。來自第三方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印度手機市場出貨總量中國品牌有明顯增長,vivo的市場份額達到10%,小米與聯想均為9%左右,而OPPO也達到8%。第四季度市場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中,國產品牌佔據4席。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近兩年在印度表現搶眼。據不完全統計,2015-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印度市場完成18筆交易,涉及金額超過40億美金,範圍涵蓋戰略投資、財務投資和跨境併購。在產品和服務層面,專業數據分析平臺AppAnnie的數據顯示,有超過50%的印度網際網路用戶曾經或正在使用來自中國的網際網路產品和服務。

    

據印度《經濟時報》2015年12月的報導,印度已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報導稱,阿里巴巴在印度有450萬註冊用戶。2015年9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還聯合投資了印度最大行動支付服務公司PayTM。除了投資外,阿里還在大力布局直接運營。目前,阿里在印度直接運營的業務主要是Alibaba.comB2B平臺,並與印度物流公司Mypacco達成戰略合作。

騰訊作為進軍印度最早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早在2008年就以750萬美元的價錢收購了印度MIH環球網絡公司。據公告披露,MIH環球網絡公司擁有全資附屬公司Ibibo Web Private Limited,該子公司的主要業務為印度境內用戶提供網絡服務,擁有三個核心網際網路門戶網站。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稱,「印度版京東」Flipkart新一輪融資已經敲定:騰訊將是投資方之一。這不是騰訊第一次投資印度創業公司。雷鋒網查詢公開資料獲悉,騰訊在印度已經先後投資了醫療信息平臺Practo、在線旅遊公司Ibibo、以及「印度版微信」Hike。

    

在BAT三家中,百度較晚進入印度,其在印度的發展方向是聚焦在核心業務移動軟體和商務領域。目前,百度已在新德裡設立辦事處,負責產品支持、業務銷售、尋求投資項目等業務。這也和百度打造全球通用產品,實現技術儲備,進行國際化營銷的戰略相符。

    

在移動軟體方面,百度的工具類軟體如DU Battery Saver、DU Speed Booster、DU Cleaner在印度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此外,百度自己的應用商店Mobomarket已經在印度開展了完全的本地化運營,使其適用於不同的印度地區性語言,如孟加拉語以及印地語。據悉,Mobomarket是谷歌安卓市場的一款替代品,覆蓋了接近90%的印度市場。

皮尤斯數據報告在2015年曾統計過「全球智慧型手機擁有率」。印度只有17%的人口用的是智慧型手機。雖然絕大部分人有手機用,但為非智能機,另有 22% 的人沒有手機。從經濟消費結構層級來看,印度也是跟中國最貼近的國家。

    

潛在的巨大市場紅利成為了印度境外手機廠商眼中的一塊「肥肉」。而國產手機廠商由於中國智能機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紛紛出境尋找新的商機。

    

此外,相比較發達國家市場中具有的「專利壁壘」,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門檻要低一些,這對於起步較晚的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機遇是明顯的。

    

沒有了嚴苛的監管,為國產手機的滲透也提供了絕佳環境。同時國產手機近年來在中低端市場以性價比著稱,對於印度的消費者來說,可謂是極具吸引力。據調研公司數據統計,在印度市場當中,4000-8000盧比(約合400-800元人民幣)機型佔據70%左右的市場份額,在這個區間範圍內,是具備高性價比國內手機品牌的主戰場。

    

儘管印度的文化跟中國天壤之別,但商業邏輯卻是一樣的,這給了中國企業家施展拳腳的機會。印度市場規模龐大,起點低、層次多、增長快,跟中國市場完全類似,為中國企業家所熟悉;其次則是規模效應。不論是手機還是網際網路企業,都講究規模效應,中國科技企業有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基地去攻打印度市場自然容易得多;再次,中國企業,不論是阿里、小米,還是騰訊,在全球稱得上是領先,甚至特定領域中數一數二的企業,功夫絕對過硬,因此他們攻打印度市場時,幾乎沒有碰到太大阻力。

    

如今,印度業界已認識到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在世界競爭格局中的地位。在阿里和騰訊等一系列大的戰略投資事件之後,中國網際網路的成功經驗不但成為印度創業者的談資,甚至直接寫進商業計劃書進行類比,拷貝「中國模式」、尋求中國投資成為最新熱潮。

任何事宜請後臺留言

或發郵件至mickeywang555@163.com

喜歡的朋友請多多分享

長按指紋自動識別二維碼即刻關注

相關焦點

  • 小米、聯想、華為等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究竟怎樣
    印度智慧型手機大戰,最終將會變成一場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之間的對壘。而這一次,小米的競爭對手們,已經不像幾年前在中國首次面對這個異類時那樣茫然。
  • 中國手機子品牌大戰
    除此之外的手機子品牌仍未真正獨立,而未能獨立的子品牌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都不能稱之為「子品牌」,而是「子系列」。子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協同作戰,是中國手機品牌獨有的風格。手機廠商們為何爭先恐後地加入這場戰爭?這場子品牌大戰究竟為了什麼?在5G時代下,它們能否成為手機廠商手中的新籌碼?「從手機型號戰到子品牌戰只用了五年時間。」
  • Tizen Z1 VS Android One,印度廉價手機大戰開打
    2015年開年魅族就平價手機和小米鬥的不可開交,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今年將下探500檔。遠在一山之隔的印度智能機市場因為三星Tizen Z1的入局針尖對麥芒,挑戰Android One,零售價都不到100美元的印度廉價智慧型手機大戰開打。
  • 萬元豪禮等你來搶,《全民星際大戰》全渠道火爆開戰!
    著名遊戲發行商RuiGame續千萬大作《萌殭屍大戰2》之後,將於12月4日聯合安卓各大渠道重磅推出最新科幻大作《全民星際大戰》!
  • 神奇的印度手機市場~~~
    (「 你可以不用他的手機,但是一定不能錯過他的歌 」。。。)呃,當然,今天要講的不是雷布斯的音樂天賦,而是這個神奇的印度手機市場。是不是覺得印度手機市場像極了幾年前的中國!一大波功能機需要更換為智能機,這可都是滿滿的機會和誘惑啊,哪個手機廠商肯放過。。。但是連傲嬌的蘋果,遇到這個開掛的民族也特麼吃不消。
  • 印度餐飲O2O會重走中國式道路嗎?
    但是這依然不妨礙印度這個潛藏下一個「中國式奇蹟」的市場,包藏眾多企業開啟事業「第二春」的野心,尤其是對我國網際網路企業來講,進入冗長的緩慢增長期是目前面臨的統一局面,因而印度市場尤為重要。不過我國與印度之間的商業聯繫因為兩者本身更多的相似,而並不僅僅呈現出強制的單向性,在接受資本或企業的輸入之餘,我國已經走過的移動網際網路路途,也許恰好是印度的前車之鑑。
  • 財經 外媒:中國智慧型手機銷售市場龐大 印度望塵莫及
    據印度《經濟時報》網站6月7日報導,印度的智慧型手機銷量增長速度或許已超過中國,但要取代其亞洲對手成為全球手機產業的增長推動力似乎不大可能,因為它的市場規模要小得多,而且以農村人口為主的用戶群體帶來的收入遠遠更低。報導稱,印度一年的手機銷量還只相當於中國一個季度的銷量。
  • 三星手機為什麼又丟了印度市場?
    還有行業人士認為,雖然三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之一,但在中國和印度市場,三星手機的份額和影響力將繼續下滑。在本世紀初,三星進入印度市場。剛開始只是按部就班地發展。大約2012年左右,三星手機抓住了諾基亞倒臺留下的市場空當,一舉成為了印度手機市場的領導者。它還效仿諾基亞的戰略,重點關注線下分銷渠道。
  • 中國手機再戰印度
    經歷國內市場的激烈廝殺後,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再度交手,是狹路相逢還是同舟共濟?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梁睿瑤編輯 | 尹一傑8月初,一加科技創始人、CEO劉作虎飛往印度海得拉巴。一落地,他環顧機場,發了條微博:「印度機場隨時可見一加用戶,原來高端40%份額都在這裡啊。」2018年第二季度,在整個印度市場,中國智慧型手機在市場份額前五名中奪得四個席位,幾乎佔據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2/3。
  • 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已統治印度市場
    作為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可謂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前景。因此,近幾年來包括國產手機品牌在內的諸多廠商都相繼進軍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並且經過長時間的布局和發展,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近日,根據印度《金融快報》報導稱,在2020年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產手機品牌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佔據印度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77%,可以說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基本被國產手機品牌統治。
  • 中國手機工廠在印度
    Counterpoint甚至預測,功能機市場將在未來五年持續增長。 發展中國家的強勁市場需求,為功能手機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窗口。數據顯示,iTel和HMD同時以14%的份額領跑全球功能機市場,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Jio佔11%,三星佔8%。這些廠商正在印度和非洲等新興市場推出廉價並可以連接4G網絡的功能手機。
  • Uber 不僅輸掉了中國,或許還會輸掉印度 | 印度創投周報
    在印度,優步最大對手是軟銀集團和其他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投資支持的Ola。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優步和Ola也展開了收購交易的談判。不過在印度市場,優步和Ola的市場份額均比較高,兩家公司的收購或合併將面臨印度政府的反壟斷審核。在軟銀入股優步之後,印度一些網約車人士已經表達了類似的擔心,即軟銀投資的網約車公司可能達成幕後合作,損害市場競爭,影響其他網約車公司。
  • 盲眼預言家:美國第45任總統染疫 印度神童:中印若開戰 將在12月
    保加利亞已故盲眼預言家巴巴•萬加和印度神童阿南德的預言大部分已成事實。此外,她還預言巴基斯坦、中國、日本等國將遭海嘯襲擊、地震造成亞洲數百人死亡、歐洲遭極端主義穆斯林以化學武器攻擊等還未實現。巴巴·萬加的支持者表示,她的預言準確度為80%,她的預言中也有不少失敗例子和令人質疑的地方。另一位是印度男孩阿比吉亞.阿南德。
  • 心有餘而力不足 宏碁華碩轉戰印度手機市場
    眾所周知的是,電腦已成夕陽產業,智慧型手機成為電腦大廠轉型方向之一。騰訊科技注意到,面對中國內地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華碩和宏碁兩家臺灣電腦大廠,轉而尋求靠印度市場進行手機的轉型。據外媒報導,最近宏碁開始大舉進入印度手機市場,不僅發布了多款新手機,同時宣布將會在今年12月,在印度本地的工廠製造宏碁手機。
  • 國產手機憑什麼拿下印度市場半壁江山?
    為什麼國產手機能夠佔據印度市場半壁江山呢?國產智慧型手機在印度市場爆發的重要原因,是印度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逐漸升級。1991年印度開啟電信市場化改革,十幾家電信運營商公司崛起,激烈的市場競爭倒逼運營商大力投資網絡建設。2016 年印度城鎮網絡3G覆蓋率達到35%。同一年運營商開始提供 4G 網絡,被稱作是印度的「4G元年」。
  • 印度製造潰不成軍,中國手機就這樣一步步佔領印度......
    可是,在矽谷風光無限的印度人卻在國內連一部像樣的手機都造不出來。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手機品牌已經佔據了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一半以上。中國手機佔據印度半壁江山7月26日,調查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最新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首次出現了縮小的現象,出貨量不到2700萬部,同比減少了4%。
  • 華碩印度開造手機 中國軍團要在印度掀翻三星
    據報導,華碩在印度製造的手機首先是Zenfone 2 Laser,隨後將安排Zenfone Go,到本財年結束時,華碩計劃每月在印度製造15萬部手機。屆時,華碩在印度製造的手機,將會佔到印度所銷售華碩手機的八成。根據媒體之前公開報導,富士康集團已經在印度開始為中國內地的小米公司、一加公司製造手機,華碩成為富士康在印度的手機新代工客戶。
  • 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佔據印度市場半邊天,國產機憑啥那麼強?
    日前,據外媒報導,2016年10月份,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最主要的30個城市拿下了40%的市場份額,幾近於佔了印度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就連三星也只佔了26.1%的份額,國產手機這是要稱霸印度的節奏啊。2.符合印度人民的剛需根據印度政府在2015年2月設定的經濟目標,印度的GDP增長率應在未來十年維持在9%-10%的增長水平。有數據表明,印度2016~2017財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達7.9%,領跑全球市場。而與印度GDP的相同步的,同樣是印度智慧型手機的增速。截至Q3季度,印度前30大城市市場環比增長幅度達到20.4%。
  • 印度打擊中國市場,UC瀏覽器躺槍
    中印洞朗對峙將近70天尚無轉機之際,印度政府日前又將矛頭指向中國科技公司。
  • 轉移印度市場後,韓國手機巨頭再次敗給了中國品牌?
    除此之外,三星在今年4月開始就暫停了印度市場的招聘。由此看來,三星在印度市場的確遇到了問題。三星在印度市場的問題始於2017至2018年間,財報數據顯示,2018財年三星在印度市場的總收入增速與上一年相近,但淨利潤卻出現了高達10.7%的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