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決策第一號:ENNweekly(«長按可複製)
來源:模切圈、信息時報、懂懂筆記、柏銘科技、竺道
中國智慧型手機軍團2017年將在印度市場展開一場「百團大戰」並瓜分三星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不僅僅是手機行業,包括BAT在內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都紛紛於近兩年內在印度建立橋頭堡。而專注於科技產業的國內投資機構,更是不約而同將重金「押注」印度。
截至2016年,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金立等十多家中國手機品牌,均在印度市場打下了一片天地。
而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前不久發布的報告也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已經佔據了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蠶食了三星的市場份額」。
3月底,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曾披露小米在印度2016年全年收入「已經超過10億美元」,目前小米在印度創造了超過7500個就業崗位,預計3年內將總計創造就業崗位2萬個。此外,雷軍還表示,小米今後在印度會繼續擴大製造生產,以解決當地供應短缺問題。
同樣,在印度獲得巨大市場發展機遇的還有vivo和OPPO。有媒體記者在印度幾大城市隨手拍攝了街景後表示,這裡掛著OPPO和vivo品牌的手機零售店,與在國內二三線城市的「比比皆是」幾乎沒有差別。據悉,僅vivo在印度就擁有約15000家零售店。
而聯想手機在印度市場的表現也令人欣慰。根據IDC的報告顯示,以出貨金額排名,聯想目前已超越蘋果、Micromax等競爭對手,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第二大品牌,市場份額達到9.6%。
2016年第二季度,受到聯想、vivo、OPPO、小米和樂視等品牌在印度市場的推動,中國品牌奪得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27%的份額。到2016年第四季度,國產品牌已經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絕對主角。來自第三方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印度手機市場出貨總量中國品牌有明顯增長,vivo的市場份額達到10%,小米與聯想均為9%左右,而OPPO也達到8%。第四季度市場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中,國產品牌佔據4席。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近兩年在印度表現搶眼。據不完全統計,2015-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印度市場完成18筆交易,涉及金額超過40億美金,範圍涵蓋戰略投資、財務投資和跨境併購。在產品和服務層面,專業數據分析平臺AppAnnie的數據顯示,有超過50%的印度網際網路用戶曾經或正在使用來自中國的網際網路產品和服務。
據印度《經濟時報》2015年12月的報導,印度已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報導稱,阿里巴巴在印度有450萬註冊用戶。2015年9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還聯合投資了印度最大行動支付服務公司PayTM。除了投資外,阿里還在大力布局直接運營。目前,阿里在印度直接運營的業務主要是Alibaba.comB2B平臺,並與印度物流公司Mypacco達成戰略合作。
騰訊作為進軍印度最早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早在2008年就以750萬美元的價錢收購了印度MIH環球網絡公司。據公告披露,MIH環球網絡公司擁有全資附屬公司Ibibo Web Private Limited,該子公司的主要業務為印度境內用戶提供網絡服務,擁有三個核心網際網路門戶網站。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稱,「印度版京東」Flipkart新一輪融資已經敲定:騰訊將是投資方之一。這不是騰訊第一次投資印度創業公司。雷鋒網查詢公開資料獲悉,騰訊在印度已經先後投資了醫療信息平臺Practo、在線旅遊公司Ibibo、以及「印度版微信」Hike。
在BAT三家中,百度較晚進入印度,其在印度的發展方向是聚焦在核心業務移動軟體和商務領域。目前,百度已在新德裡設立辦事處,負責產品支持、業務銷售、尋求投資項目等業務。這也和百度打造全球通用產品,實現技術儲備,進行國際化營銷的戰略相符。
在移動軟體方面,百度的工具類軟體如DU Battery Saver、DU Speed Booster、DU Cleaner在印度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此外,百度自己的應用商店Mobomarket已經在印度開展了完全的本地化運營,使其適用於不同的印度地區性語言,如孟加拉語以及印地語。據悉,Mobomarket是谷歌安卓市場的一款替代品,覆蓋了接近90%的印度市場。
皮尤斯數據報告在2015年曾統計過「全球智慧型手機擁有率」。印度只有17%的人口用的是智慧型手機。雖然絕大部分人有手機用,但為非智能機,另有 22% 的人沒有手機。從經濟消費結構層級來看,印度也是跟中國最貼近的國家。
潛在的巨大市場紅利成為了印度境外手機廠商眼中的一塊「肥肉」。而國產手機廠商由於中國智能機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紛紛出境尋找新的商機。
此外,相比較發達國家市場中具有的「專利壁壘」,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門檻要低一些,這對於起步較晚的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機遇是明顯的。
沒有了嚴苛的監管,為國產手機的滲透也提供了絕佳環境。同時國產手機近年來在中低端市場以性價比著稱,對於印度的消費者來說,可謂是極具吸引力。據調研公司數據統計,在印度市場當中,4000-8000盧比(約合400-800元人民幣)機型佔據70%左右的市場份額,在這個區間範圍內,是具備高性價比國內手機品牌的主戰場。
儘管印度的文化跟中國天壤之別,但商業邏輯卻是一樣的,這給了中國企業家施展拳腳的機會。印度市場規模龐大,起點低、層次多、增長快,跟中國市場完全類似,為中國企業家所熟悉;其次則是規模效應。不論是手機還是網際網路企業,都講究規模效應,中國科技企業有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基地去攻打印度市場自然容易得多;再次,中國企業,不論是阿里、小米,還是騰訊,在全球稱得上是領先,甚至特定領域中數一數二的企業,功夫絕對過硬,因此他們攻打印度市場時,幾乎沒有碰到太大阻力。
如今,印度業界已認識到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在世界競爭格局中的地位。在阿里和騰訊等一系列大的戰略投資事件之後,中國網際網路的成功經驗不但成為印度創業者的談資,甚至直接寫進商業計劃書進行類比,拷貝「中國模式」、尋求中國投資成為最新熱潮。
任何事宜請後臺留言
或發郵件至mickeywang555@163.com
喜歡的朋友請多多分享
長按指紋自動識別二維碼即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