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項目合作微信:416000888
晶片應用領域擴大, 半導體行業進入高景氣周期確定。 隨著 AI 晶片、 5G晶片、汽車電子、物聯網等下遊的興起,全球半導體行業重回景氣周期。存儲器行業 3D NAND 擴產, 下遊應用領域擴大,全球晶圓廠擴建等因素均使基礎材料矽片面臨供不應求的窘境, 矽片價格持續上漲。
東吳證券 陳顯帆,周爾雙
矽晶圓供不應求到進入漲價周期,行業進入量價齊升的高景氣度確定
晶片應用領域擴大, 半導體行業進入高景氣周期確定。 隨著 AI 晶片、 5G晶片、汽車電子、物聯網等下遊的興起,全球半導體行業重回景氣周期。存儲器行業 3D NAND 擴產, 下遊應用領域擴大,全球晶圓廠擴建等因素均使基礎材料矽片面臨供不應求的窘境, 矽片價格持續上漲。
矽片擴產周期長,產能供給彈性小。 目前主流半導體矽片市場的全球寡頭壟斷已經形成, 2016 年日本、臺灣、德國和韓國資本控制前五大半導體矽片廠商銷量佔全球 92%, 且並無大規模擴產計劃。 然而根據 SUMCO 於 8月公布的最新擴產計劃顯示,平均每 10 萬片月產能對應投資約 24 億元,從興建到投產時間為 2-3 年, 擴產周期產和產能供給彈性弱。 故我們預計未來幾年矽片缺貨將是常態, 且隨著需求不斷增長,供需缺口將繼續擴大。國內需求缺口大, 投資高峰尚未到來。 而目前國內對主流 300mm 大矽片的需求量約 50 萬片/月,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到 2020 需求量將會達到 200萬片/月, 缺口仍有約 170 萬片/月。 這樣一個供不應求並且寡頭壟斷的矽片市場, 突出的供需矛盾將倒逼矽片國產化。 投建大矽片項目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意義就是上遊(原材料端)的自主可控。 目前國內至少已有 9個矽片項目,合計投資規模超 520 億元人民幣,正在規劃中的 12 寸矽片月產能已經達到 120 萬片, 遠期看可緩解矽片缺貨的問題。 根據投資周期和羊群效應原理,我們預計未來大矽片行業未來幾年仍將會有新玩家加入, 投資高峰尚未到來, 半導體行業和設備行業即將進入高景氣周期!
半導體矽晶圓今年供不應求,持續漲價,預期明年在中國大陸12英寸廠產能相繼開出後,將缺貨一整年,缺貨已引爆晶圓廠客戶出現提早搶貨動作,顯見矽晶圓市況緊俏的程度,明年中國臺灣地區相關個股如臺勝科、環球晶圓,均擁有較多的產能,客戶已搶訂一空。
矽晶圓約僅佔晶圓廠生產成本的5~6%,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矽晶圓就像煮飯的米一樣,沒有最基本的矽晶圓生產材料,晶圓廠良率再高、客戶訂單最多也沒輒,連向來具有材料議價主導權的臺積電也怕沒貨生產,今年被供應商漲價。
供應商漲價 臺積電不敢吭聲
業界指出,全球5大供應廠商排名依序包括日本信越半導體、日本勝高(SUMCO)、臺灣環球晶圓、德國Silitronic、韓國LG及其它小廠,5大供應廠商市佔率高達9成以上。供應端到目前為止仍沒有投資建新廠計劃,都以生產突破瓶頸、增加有限產能為主,供給成長有限,預期明年半導體業持續成長,大陸持續開出12英寸晶圓廠產能,對矽晶圓需求增多,將帶動整體矽晶圓持續供不應求。
根據研究機構統計,12英寸矽晶圓需求將持續成長到2021年,年複合成長率約7.1%,8英寸矽晶圓複合成長率約2.1%;業界指出,去年矽晶圓每平方英寸平均價格約0.67美元,今年雖漲3到4成之多,價格仍比2009年的平均1美元為低,這代表價格還有調漲空間,有助明年各家供應商營收與獲利成長。
環球晶圓 併購後產能大增贏家
環球晶圓今年因併購SunEdison帶動排名從全球第六大躍居第三大,市佔率達17%,海內外廠區總計產能增加150%,從3英寸到12英寸產品齊全,月產能涵蓋12英寸矽晶圓達75萬片、8英寸矽晶圓100萬片、6英寸及以下矽晶圓達83萬片。
受惠矽晶圓短缺、價格上漲,環球晶圓成併購後產能大增的贏家,今年以來,營收與獲利逐季走高,第三季合併營收達119.78億元(新臺幣,下同),季增6.9%,淨利達16.52億元,季增27.8%、年增3.46倍,營收與獲利同創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盈餘3.78元。累計前三季淨利為32.94億元,年增1.97倍,每股稅後盈餘8.06元。
環球晶圓12英寸矽晶圓產能已被客戶搶訂一空,8英寸矽晶圓訂單能見度也已達2019年上半年,最近更有一個客戶因為要持續擴產,擔心拿不到矽晶圓貨源,一口氣與環球晶圓籤訂三年以上的長期供貨合約,以確保後續料源無虞。不過,環球晶圓近期股價也上漲超過400元,今年累積漲幅可觀,已有日系外資認為,未來矽晶圓銷售與價格成長動力恐趨緩,目標價調降至400元,建議投資人逢低再承接。
臺勝科 上半年賺贏去年全年
臺勝科由臺日合資,目前股本77.56億元,其中全球第二大矽晶圓廠日商SUMCO持股比佔48.3%、臺塑集團持股佔29.1%、亞太投資公司持股14%。臺勝科產能不小,8英寸月產能為32萬片、12 英寸月產能是28萬片,面對市況短缺,臺勝科目前沒有擴產計劃,往後若獲利成長,才會考慮擴廠。
臺勝科今年營收與獲利也是逐季成長,上半年就已賺贏去年全年,累計前三季稅後盈餘15.31億元,年增2倍,每股稅後盈餘1.97元。
設備國產化是必然選擇: 需求龐大+核心工藝遭遇國外技術封鎖
晶圓廠投資熱潮帶動半導體設備行業高增長: 以一座投資規模為 15 億美金的晶圓廠為例, 其中 70%的投資將用於購買設備(約 10 億美金)。
SEMI預計 2018 年中國設備增速率將達 49%( 全球增速最高), 為 113 億美元。技術封鎖多年,依靠自主研發。 目前我國半導體設備自製率僅為 14%,且集中於晶圓製造的後道封測環節(技術難度低), 關鍵設備如光刻機、刻蝕機等還有待突破; 矽片製造環節的前道長晶設備單晶爐( 8 寸) 已國產化, 大尺寸長晶設備和後道的切磨拋環節尚未攻克。 半導體核心設備在實際採購中面臨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瓦聖納協議), 國產化是必然選擇。大基金扶持力度將加快。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投資規模達 6500 億,在上中下遊布局的企業涵蓋了 IC 設計、晶圓製造、晶片封測等領域, 但對設備企業投資較少,只有少數幾家例如長川科技( 大基金持股比例 7.5%)。我們認為,未來大基金等在設備方面的投資力度和政策扶持會加快,設備國產化是 IC 國產化的基石與重中之重。 矽片設備作為生產關鍵原材料大矽片的核心設備所在,會迎來訂單高峰和政策支持的雙重利好。
矽片設備需求空間大,核心環節國產化已有突破
拉晶、研磨、拋光工藝和質量控制是大矽片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的關鍵。 其中晶體生長設備直接決定了後續矽片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是矽片生產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佔比 25%)。隨著國家 02 專項對半導體設備廠商進行扶持,晶盛機電等企業在晶體生產設備方面已有成果。 雖國產設備在技術上跟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但其具有明顯的價格和服務等優勢,隨著國內矽晶圓廠擴產逐步投產,將帶動矽片設備需求提升。 我們預計, 從矽片需求供給缺口的角度測算,到 2020 年國內矽片設備的需求將達到 291 億元。
如侵權請聯繫QQ/微信:416000888
如侵刪丨如轉注
【整理不易,記得轉發】
半導體人臨走記得點下方拇指留下腳印。如覺文章不錯,留言評論,轉發更多朋友,傳遞咱半導體人的觀點。
推薦關注:半導體行業聯盟(微信:icunion)
電子發燒友www.eefans.com 中國半導體論壇www.eefans.com 電子工程師論壇www.eefans.com
推薦關注:芯榜(微信搜索「芯榜」 添加關注)
電子發燒友www.eefans.com 中國半導體論壇www.eefans.com 電子工程師論
封測、設計外包、流片等合作微信:416000888
www.eefans.com電子工程師
推廣合作QQ/微信:416000888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