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APS-C畫幅微單「四國大戰」正式打響!

2021-02-13 AIRPHOTO

尼康發布了APS-C畫幅微單Z50,新機採用2088萬像素傳感器,搭載EXPEED 6影像處理器,每秒11張連拍,實時取景每秒5張連拍,ISO 100-51200,3.2英寸104萬點可折TFT觸控背屏,支持每秒30幀4K視頻錄製(無裁切)。

209個自動對焦點,支持SnapBridge應用程式與手機傳輸照片和視頻,視頻最高ISO 25600。

最大特點卡口大,用的Z卡口,機身尺寸:126.5 x 93.5 x 60mm,重量450g,支持每秒120幀1080p升格,具備眼部偵測自動對焦,自動對焦偵測範圍–4至+19EV。

Nikon Z 50 Body 售價 $856.95,約折合人民幣6100元。Nikon Z 50 單鏡頭套機 售價 $996.95,約折合人民幣7100元。

Nikon Z 50 雙變焦鏡頭套機 售價 $1,346.95,約折合人民幣9600元。

Z 50機身 +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鏡頭:RMB 6,980.00元。

Z 50機身 +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鏡頭 + 尼克爾 Z DX 50-250mm f/4.5-6.3 VR鏡頭:RMB 8,580.00元

1、緊湊輕巧的機身和傳承Z 7和Z 6的人體工程學設計。3、配備EXPEED 6影像處理器,提供高品質影像。4、配備CMOS傳感器與焦平面相位偵測自動對焦像素結合的尼康DX格式相機。8、支持尼享SnapBridge應用程式,允許用戶通過社交網絡即時分享照片和視頻。

9、其它特點:

- 配備靜音拍攝功能的DX格式相機,可防止混入快門釋放的聲音。- 當使用VR減震鏡頭時,雙重偵測光學VR減震將被激活以減少拍攝時相機抖動的影響。

- 支持ML-L7遙控器(另購),通過Bluetooth®與相機連接,可以進行多種操作,包括變焦、拍攝照片時釋放快門以及開始和停止視頻錄製。

全畫幅微單市場已經逐漸完善,索尼、松下、徠卡、尼康、佳能等都有著自家相應的產品,其中索尼耕耘時間最長,無論是鏡頭群還是機身數量都遙遙領先,而作為「馬徠松」的三家品牌來勢洶洶,已經發布和即將發布的產品都來頭不小,但這並不是我今天想要說的內容。

我今天想要討論的是APS-C微單。2019年10月10日,尼康正式發布的旗下的第一款APS-C畫幅微單:Z50,標誌著這一領域市場愈發的完整。


首先我們來說說微單的誕生,2008年松下開創了微單這一品類的相機,隨後奧林巴斯跟進,很難想像最先跟進的兩個品牌是M43吧!隨後是1英寸,再然後才是APS-C,最後才是全畫幅,當前市場主流的微單相機也就還剩下M43、APS-C以及全畫幅,當然中畫幅大有普及的意思。

我在標題裡面為什麼要提到是四國群雄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全畫幅相機中佳能、尼康、索尼三家各自為營,幾乎瓜分了這一領域的市場;而在APS-C畫幅相機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品牌:富士,所以我用了四國群雄來形容。

尼康Z50


尼康此前也曾發布過1英寸的1系列微單相機,由於多方面的因素,最後無疾而終。所以在APS-C畫幅微單市場上,尼康Z50算是尼康首次涉足APS-C畫幅市場的產品,值得注意的是,其採用了Z卡口,也就是說和全畫幅的Z6/Z7共享鏡頭資源。


尼康Z50

尼康Z50


尼康Z50的像素為2100萬,原生感光度為ISO 51200,屏幕可實現向下翻轉;機身參數可通過下面的這張參數表詳細的看到,但是我想說的是,尼康Z50在保持了軍艦頂和取景器的情況下,機身體積和重量的確要比其他三款產品更大和更重,但實際使用的時候,這種細微的差異變化其實並不大。

網絡上各路大神對這款機器的態度褒貶不一,尼康Z50的誕生註定了要和其他幾家進行市場PK,所以我打算換一個角度,來分析分析Z50的競爭對手們。

首先是佳能,佳能涉足APS-C畫幅微單的時間其實是挺早的,但由於當時要照顧自家單反的產品以及市場銷售,給我的感覺是始終放不開腳步。

但好在後期的EOS M系統發力很快,憑藉著小巧輕便的特徵,在市場上有著龐大的用戶基數,縱觀佳能EOS M的發展史,只有M5以及M50兩款機器搭載了軍艦頂和取景器,其餘的M系列產品均沒有軍艦頂,進而使得M系列的機身進一步的縮小。

而且佳能還有M100以及M200這類專門針對女性研發的產品,EF-M鏡頭群也相對豐富,要打產品可以打產品,要打價格可以打價格,深得用戶內心。

佳能EOS M系統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不會和自家的EOS R系統的用戶重疊,定位非常的清晰。但尼康Z50明顯和Z6有一定的重疊,用戶在選購這兩款產品多少會有些猶豫。

尼康Z50


然後是索尼,索尼最早是從APS-C畫幅進入微單市場的,從早期的NEX搭配如今的α,索尼應該是走了不少的彎路,要不然也不至於默認的砍掉單電和單反兩條線。

而致力於微單的全速研發,而且即便是推出α7系列全畫幅相機之後,α系列的APS-C畫幅微單也並未停止前行的腳步。時至今日,已經趨於成熟的α系列的APS-C畫幅微單無論是對焦、畫質還是操控性等方面都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速。

並且索尼遵循的是一個卡口原則,所以無論你購買任何類型的相機,鏡頭資源完全不用發愁,而且索系相機提供了從低到高,從便宜到貴的完整選擇,可以說匹配了當前市場90%以上用戶的需求。

只要你想買,總有一款機器能滿足你的需求。而當前尼康Z50僅僅還只有一款機器,想要達到索尼這樣的生態系統,顯然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

尼康Z50

尼康Z50


富士也是2012年開始進駐微單相機市場的,只不過時至今日,富士的錯位競爭策略使得富士並沒有進入全畫幅市場,而是回歸中畫幅市場,但同時還保持了APS-C畫幅微單的持續更新。

所以富士在機身數量以及鏡頭群方面,同樣和索尼一樣有著強大的產品群;相比於索尼的產品,富士在保持了優秀的產品性能同時,還保持了高顏值(復古的外觀設計)和膠片模擬色調,這是相當多人看中富士的原因所在。

尼康Z50以及兩支新鏡頭


無論是佳能的EF-M卡口、索尼E卡口,還是富士的XF卡口,誕生時間都比較早,市場上第三方鏡頭群資源也相對豐富。而作為剛剛誕生僅一年多時間的Z卡口,雖然有大口徑的優勢,但是鏡頭群方面的確是沒有其他三家豐富,對尼康Z50來說,壓力不小。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一個剛剛誕生的嬰兒來說,我們將其拿出來和七八歲的孩子相比的確有些不公平。但就尼康Z50產品本身來說,這款產品無論是配置還是產品本身的大小,都對得起高端的定位。

對於尼康Z50來說,雖然前進的道路上充滿「荊棘」,但仍然還是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再加上5880元的單機身價,搭配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鏡頭6980的單頭套機價格,搭配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鏡頭以及尼克爾 Z DX 50-250mm f/4.5-6.3 VR鏡頭8580的雙頭套機價格,性價比超高有沒有。如果你感覺到沒有,不妨看看「河對岸」……

接下來讓我看看尼康Z50的樣片吧!


相關焦點

  • 富士XT-4,至今為止最強APS-C畫幅無反(微單)相機
    富士於2020年2月26日正式發布XT系列第四代機型,XT-4,外觀方面依舊延續著富士XT系列硬朗的造型,在富士XT-4發布之前最強
  • 索尼正式發布了APS-C畫幅微單數位相機A6400
    2019年01月16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APS-C畫幅微單數位相機
  • 佳能即將發布C畫幅單反850D
    話說2020年佳能真心發力了,2月份除了全畫幅微單EOSR5,還將推出一款入門級單反850D。
  • 小身材強大「芯」 尼康首款APS-C畫幅微單尼康Z50評測
    Z系統的序幕,隨後尼康相繼發布了大量Z卡口的鏡頭,使得Z系統用戶有了豐富的原生卡口鏡頭的選擇,就在我們期許著尼康Z系統的下一款全畫幅微單時,尼康在2019年10月10日突然發布了Z50,只不過這款相機並非是一臺全畫幅相機,而是一臺APS-C畫幅的產品。
  • APS-C畫幅陣容再壯大,索尼微單Alpha 6600/6100發布
    2019年8月28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APS-C畫幅微單™旗艦新品Alpha 6600(型號名:ILCE-6600)和Alpha 6100(型號名:ILCE-6100)。兩款新品在小巧便攜的機身內集成了索尼先進的影像技術,包括出色的自動對焦性能,優異的影像畫質和豐富的視頻功能。
  • 不同的富士APS-C畫幅微單區別在哪裡,檔次是怎麼劃分的?
    富士APS-C畫幅微單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類別,它的外形和佳能尼康索尼完全不一樣,走了復古的路線,也因此吸引了一群喜歡復古外形的攝影愛好者。富士專注膠片色彩很多年,稍微懂點膠片的人都知道富士膠片的大名,因此富士給數位相機也配置了膠片模擬濾鏡。
  • 【思遠攝影】APS-C畫幅陣容再壯大 索尼α6600/6100微單參數
    2019年8月28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APS-C畫幅微單™旗艦新品Alpha 6600(型號名:ILCE-6600)和Alpha 6100(型號名:ILCE-6100)。兩款新品在小巧便攜的機身內集成了索尼先進的影像技術,包括出色的自動對焦性能,優異的影像畫質和豐富的視頻功能。
  • 攝影器材 資訊篇 索尼發布APS-C畫幅旗艦微單數位相機A6500
    2016年10月9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APS-C畫幅微單™旗艦相機A6500(型號名:ILCE-6500)。具體產品方面,索尼全畫幅微單™A7RII的高畫質、高感光和高速度並存優勢,能夠幫助職業攝影師輕鬆勝任拍攝風光、商業等題材的拍攝;索尼全畫幅微單™A7SII的高感光和出色視頻拍攝能力,讓喜歡弱光攝影和視頻拍攝用戶能夠拍攝出更加優秀的作品;而索尼全畫幅微單™A7II均衡的性能則為攝影發燒友發揮想像力提供了出色的技術保障,讓其拍攝出自己心儀的作品;具備4D對焦技術的索尼微單™A6500、A6300和A6000
  • APS-C微單新標杆 索尼A6300相機評測首發
    幾年前,APS-C畫幅的無反相機還肩負著代表無反相機最高畫質的使命,相對小巧的體積、較高性價比的售價,最終令無反相機被攝影愛好者們所接受,同時也愈發普及和流行,大有逆襲數碼單眼相機的趨勢。但自從索尼公司在2013年推出配備全畫幅傳感器的A7系列微單機身之後,逐漸走低的價格令APS-C畫幅無反相機的定位頗感尷尬,尤其是現在這個全畫幅微單套機跌入一萬元區間的時候。
  • 攝影器材 評測篇 APS-C畫幅皇者再臨 索尼SONY微單A6500評測解析
    這款上市於2014年的微單相機,依然是目前最具性價比的相機產品之一。今年2月,索尼推出了APS-C畫幅微單A6300;僅僅過了8個月,當我們還在享受國慶假期時,索尼又正式發布了APS-C畫幅微單A6500(以下簡稱索尼微單A6500)。
  • APS-C微單新旗艦 索尼微單A6500評測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的索尼奶昔系列微單呢?這個讓索尼微單名聲鵲起的系列在整個索尼微單歷史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佳能會推出「全畫幅微單」?我認為EF-M 32這枚鏡頭已經給出答案
    它製造了一個假象:「尼康、佳能都要發布全畫幅無反相機了,消費者你們還買什麼單反,趕緊皈依索尼大法吧」!2、尼康的回答很尷尬,兩頭受堵,兩頭受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尼康在單反領域被佳能壓著打,市場份額掉到不足佳能的1半。而微單領域,尼康更糟糕,1系列微單差不多已經死了,新的微單系統又還沒出來。
  • 全畫幅微單A7RⅡ正式發布
    6月11日,索尼正式發布了α系列便攜全畫幅索尼微單數位相機新品A7RⅡ(型號名:ILCE-7RM2)。索尼微單A7RⅡ的問世再一次定義了無反相機的新標準,將高像素、高感光度和高速處理等特點容納在一臺小巧的全畫幅索尼微單產品之中,一次性滿足了所有微單用戶的期待,特別是A7R用戶的。
  • APS-C畫幅陣容再壯大 索尼微單Alpha 6600/6100發布,SEL1655G/SEL70350G同期發布
    2019年8月28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APS-C畫幅微單™旗艦新品Alpha 6600(型號名:ILCE-6600)和Alpha 6100
  • 【硬核筆記】索尼APS-C微單及鏡頭推薦
    2019年8月28日,索尼正式發布了兩款APS-C畫幅微單相機a6100和a6600。a6600定位更高,旨在滿足最為嚴苛的攝影師和視頻用戶的需求,豐富的專業功能適用於不同的用戶和拍攝環境,而a6100則定位更偏向入門,面向希望通過可更換鏡頭相機在不同環境下拍攝高質量照片和視頻的用戶。
  • 尼康微單未來還會搞更「大」?全畫幅是微單的終極畫幅嗎?
    視頻內容大概是從膠片相機到數碼單反,再到全新的微單相機,尼康的F卡口即將邁向新的高度。預熱視頻還包含兩句話,強調尼康新卡口是為了應對未來100年的挑戰,「跳躍」進入全新的「尺寸」。簡單的幾句話令人浮想聯翩,未來一百年的影像是什麼樣的?單反徹底交棒微單是板上釘釘的,但全畫幅是微單的終極畫幅嗎?
  • 索尼正式發布全畫幅微單Alpha 7C和FE 28-60mm F4-5.6鏡頭
    2020年9月15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小巧便攜的全畫幅微單™Alpha 7C(型號名:ILCE-7C)。
  • 尼康全畫幅微單,行家這麼說
    8月23日,尼康在日本東京召開全球發布會,正式推出其首款全畫幅微單相機——尼康Z7和Z6。其中,Z7採用的是與全畫幅單反D850相同的4570萬像素背照式傳感器,並配備內置焦平面相位檢測自動對焦(AF)系統,採用EXPEED 6圖像處理器,原生ISO 64,感光度範圍達到64-25600(可擴展至ISO32-102400)、機身五軸防抖、493點自動對焦系統,以及9fps的高速連拍。
  • 索尼a7R II全畫幅微單相機正式發布
    索尼a7R II正式發布
  • 佳能發布 APS-C 畫幅微單相機新品 EOS M6 Mark II
    2019年8月28日,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宣布推出APS-C畫幅微單相機新品EOS M6 Mark II。佳能1EOS M6 Mark II在保持小巧輕量機身設計優勢的同時,性能得到顯著提升。約3250萬有效像素CMOS圖像感應器配合DIGIC 8影像處理器,實現高速高畫質拍攝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