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發布了APS-C畫幅微單Z50,新機採用2088萬像素傳感器,搭載EXPEED 6影像處理器,每秒11張連拍,實時取景每秒5張連拍,ISO 100-51200,3.2英寸104萬點可折TFT觸控背屏,支持每秒30幀4K視頻錄製(無裁切)。
209個自動對焦點,支持SnapBridge應用程式與手機傳輸照片和視頻,視頻最高ISO 25600。
最大特點卡口大,用的Z卡口,機身尺寸:126.5 x 93.5 x 60mm,重量450g,支持每秒120幀1080p升格,具備眼部偵測自動對焦,自動對焦偵測範圍–4至+19EV。
Nikon Z 50 雙變焦鏡頭套機 售價 $1,346.95,約折合人民幣9600元。
Z 50機身 +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鏡頭:RMB 6,980.00元。Z 50機身 +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鏡頭 + 尼克爾 Z DX 50-250mm f/4.5-6.3 VR鏡頭:RMB 8,580.00元
1、緊湊輕巧的機身和傳承Z 7和Z 6的人體工程學設計。3、配備EXPEED 6影像處理器,提供高品質影像。4、配備CMOS傳感器與焦平面相位偵測自動對焦像素結合的尼康DX格式相機。8、支持尼享SnapBridge應用程式,允許用戶通過社交網絡即時分享照片和視頻。9、其它特點:
- 配備靜音拍攝功能的DX格式相機,可防止混入快門釋放的聲音。- 當使用VR減震鏡頭時,雙重偵測光學VR減震將被激活以減少拍攝時相機抖動的影響。- 支持ML-L7遙控器(另購),通過Bluetooth®與相機連接,可以進行多種操作,包括變焦、拍攝照片時釋放快門以及開始和停止視頻錄製。
全畫幅微單市場已經逐漸完善,索尼、松下、徠卡、尼康、佳能等都有著自家相應的產品,其中索尼耕耘時間最長,無論是鏡頭群還是機身數量都遙遙領先,而作為「馬徠松」的三家品牌來勢洶洶,已經發布和即將發布的產品都來頭不小,但這並不是我今天想要說的內容。
我今天想要討論的是APS-C微單。2019年10月10日,尼康正式發布的旗下的第一款APS-C畫幅微單:Z50,標誌著這一領域市場愈發的完整。
首先我們來說說微單的誕生,2008年松下開創了微單這一品類的相機,隨後奧林巴斯跟進,很難想像最先跟進的兩個品牌是M43吧!隨後是1英寸,再然後才是APS-C,最後才是全畫幅,當前市場主流的微單相機也就還剩下M43、APS-C以及全畫幅,當然中畫幅大有普及的意思。
我在標題裡面為什麼要提到是四國群雄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全畫幅相機中佳能、尼康、索尼三家各自為營,幾乎瓜分了這一領域的市場;而在APS-C畫幅相機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品牌:富士,所以我用了四國群雄來形容。
尼康Z50
尼康此前也曾發布過1英寸的1系列微單相機,由於多方面的因素,最後無疾而終。所以在APS-C畫幅微單市場上,尼康Z50算是尼康首次涉足APS-C畫幅市場的產品,值得注意的是,其採用了Z卡口,也就是說和全畫幅的Z6/Z7共享鏡頭資源。
尼康Z50
尼康Z50
尼康Z50的像素為2100萬,原生感光度為ISO 51200,屏幕可實現向下翻轉;機身參數可通過下面的這張參數表詳細的看到,但是我想說的是,尼康Z50在保持了軍艦頂和取景器的情況下,機身體積和重量的確要比其他三款產品更大和更重,但實際使用的時候,這種細微的差異變化其實並不大。
網絡上各路大神對這款機器的態度褒貶不一,尼康Z50的誕生註定了要和其他幾家進行市場PK,所以我打算換一個角度,來分析分析Z50的競爭對手們。
首先是佳能,佳能涉足APS-C畫幅微單的時間其實是挺早的,但由於當時要照顧自家單反的產品以及市場銷售,給我的感覺是始終放不開腳步。
但好在後期的EOS M系統發力很快,憑藉著小巧輕便的特徵,在市場上有著龐大的用戶基數,縱觀佳能EOS M的發展史,只有M5以及M50兩款機器搭載了軍艦頂和取景器,其餘的M系列產品均沒有軍艦頂,進而使得M系列的機身進一步的縮小。
而且佳能還有M100以及M200這類專門針對女性研發的產品,EF-M鏡頭群也相對豐富,要打產品可以打產品,要打價格可以打價格,深得用戶內心。
佳能EOS M系統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不會和自家的EOS R系統的用戶重疊,定位非常的清晰。但尼康Z50明顯和Z6有一定的重疊,用戶在選購這兩款產品多少會有些猶豫。
尼康Z50
然後是索尼,索尼最早是從APS-C畫幅進入微單市場的,從早期的NEX搭配如今的α,索尼應該是走了不少的彎路,要不然也不至於默認的砍掉單電和單反兩條線。
而致力於微單的全速研發,而且即便是推出α7系列全畫幅相機之後,α系列的APS-C畫幅微單也並未停止前行的腳步。時至今日,已經趨於成熟的α系列的APS-C畫幅微單無論是對焦、畫質還是操控性等方面都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速。
並且索尼遵循的是一個卡口原則,所以無論你購買任何類型的相機,鏡頭資源完全不用發愁,而且索系相機提供了從低到高,從便宜到貴的完整選擇,可以說匹配了當前市場90%以上用戶的需求。
只要你想買,總有一款機器能滿足你的需求。而當前尼康Z50僅僅還只有一款機器,想要達到索尼這樣的生態系統,顯然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
尼康Z50
尼康Z50
富士也是2012年開始進駐微單相機市場的,只不過時至今日,富士的錯位競爭策略使得富士並沒有進入全畫幅市場,而是回歸中畫幅市場,但同時還保持了APS-C畫幅微單的持續更新。
所以富士在機身數量以及鏡頭群方面,同樣和索尼一樣有著強大的產品群;相比於索尼的產品,富士在保持了優秀的產品性能同時,還保持了高顏值(復古的外觀設計)和膠片模擬色調,這是相當多人看中富士的原因所在。
尼康Z50以及兩支新鏡頭
無論是佳能的EF-M卡口、索尼E卡口,還是富士的XF卡口,誕生時間都比較早,市場上第三方鏡頭群資源也相對豐富。而作為剛剛誕生僅一年多時間的Z卡口,雖然有大口徑的優勢,但是鏡頭群方面的確是沒有其他三家豐富,對尼康Z50來說,壓力不小。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一個剛剛誕生的嬰兒來說,我們將其拿出來和七八歲的孩子相比的確有些不公平。但就尼康Z50產品本身來說,這款產品無論是配置還是產品本身的大小,都對得起高端的定位。
對於尼康Z50來說,雖然前進的道路上充滿「荊棘」,但仍然還是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再加上5880元的單機身價,搭配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鏡頭6980的單頭套機價格,搭配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鏡頭以及尼克爾 Z DX 50-250mm f/4.5-6.3 VR鏡頭8580的雙頭套機價格,性價比超高有沒有。如果你感覺到沒有,不妨看看「河對岸」……
接下來讓我看看尼康Z50的樣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