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宣布,預計到今年底,停止銷售所有長途漫遊套餐,逐步推進全國一體化資費。這也意味著,屆時,市面上將不會再有包含長途漫遊費的中移動號碼套餐。
此前,中國電信集團董事長楊傑表示,今年中國電信將逐步取消長途漫遊費,並將率先推行全流量計費,即電話、簡訊折合為流量,統一計費。
今年8月,為配合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應工信部要求,三大運營商從8月1日起取消京津冀手機漫遊資費。這意味著在京津冀的任何地區,撥打三處電話,沒有任何壁壘,就像是同一座城市一樣。
而在這之前,在四川的你應該也看過這樣的消息↓↓
「取消長途漫遊費」的政策消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為了體現「我們這幾個地方要一體化發展了所以你看漫遊費都沒有了」這種功能。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移動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移動執行長李躍表示,中國移動已經從7月起停止銷售包含長途漫遊的新套餐,預計今年年底停止銷售所有長途漫遊套餐,逐步推進全國一體化資費。而早在7月,中國電信就表示要逐步取消長途漫遊費,雖然沒有公布確切的時間。
中國移動中期業績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營運收入大約為人民幣3700億元,同比增長7.1%。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的流量收入貢獻首次超過傳統業務,躍升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達到1950億元,同比增長26.7%,流量收入佔通信服務收入比重提升至43.3%,流量收入貢獻實現標誌性跨越。與之相反,中國移動上半年語音收入為1200億元,同比下滑14.2%。
眾所周知,我們常用的手機話費中,長途費是指給歸屬地之外地區的用戶撥打電話所收取的費用,漫遊費是指你將手機帶出歸屬地,到別人的「地盤上」時撥打電話需要付的費用。而通常情況下,當你到外地時,可能需要付「漫遊+長途」的費用。取消長途漫遊費的呼聲也一直存在。
首先肯定是運營商利潤收入的影響。雖然移動的數據顯示,流量收益日漸佔據主流,但語音業務依舊佔據其整體收入的37%。
對於以流量為主要結構的3G和4G用戶來說,漫遊資費基本已經隱藏在套餐中贈送,而對於2G用戶來說,語音業務是其主要業務,也是運營商的利潤來源。
中國移動執行長李躍表示,集團計劃用兩年時間消除取消長途漫遊費給中國移動帶來的風險,未來會拓展資費全國一體化等計劃。
第二個就是取消長途漫遊後,所謂的「全國一體化資費」帶給業務技術層面的影響。因為現在各地的手機資費收費標準是不一樣的,所以想要完全一體化資費,還牽扯到服務和計費等流程的升級改造。這不僅需要資金的投入,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據之前的報導顯示,京津冀一體化項目提前數月進行系統改造,光這一項投入就超過了2000萬元。
除了技術層面,各地區之間用戶數量的差異會導致收益差異,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然,隨著一體化的發展,長途漫遊資費雖然取消,但是也會隨之出現更有價值的新業務。
今年4月30日起,歐盟把成員國內的手機漫遊費用下調至原先的四分之一。這並不是歐盟首次採取這樣的措施。2014年7月,它就已經大幅下調手機漫遊費,而歐盟的最終目標是要在明年的6月取消成員國內的手機漫遊費。
有批評人士認為,因漫遊費用的取消使移動運營商損失了部分收益,或會促使它們考慮普遍提高移動通信服務價格,包括針對非旅行的手機用戶。歐盟認為,取消手機漫遊費用後,將會鼓勵移動用戶在出國之後增加使用手機的時間,而不像之前那樣為了避免高額漫遊費用關閉手機,因此亦將會促進移動運營商收入增加,運營商不一定需要提高國內通信服務價格。
由於美國國土面積大,50個州的具體情況和法律各不相同,美國的四大運營商難以將自建的基礎設施覆蓋全國。為保證在各個地區的移動通信服務,四大運營商之間均有漫遊互免協議,因而不向用戶收取漫遊費。
儘管不收取漫遊費,但美國的移動資費並不算便宜。美國手機資費通常以合約的方式收取,經常捆綁手機一併銷售。用戶在使用一家運營商的服務時必須以兩年為單位籤訂合約,中途如若變更還需繳納違約金。
日本的手機用戶不是向製造商購買手機,而是向移動運營商購買手機,類似國內的合約機,一般籤約兩年。運營商所收取的手機資費主要由購機費、通話費、流量費和可選服務使用費這幾個部分組成。一般來說購機費和通話費能獲得較大幅度的優惠。
除此之外,日本手機國內漫遊——不管是語音漫遊還是數據漫遊——不另外收費,國際漫遊則需按照漫遊國家的不同收取相應的費用,並且打電話是雙向收費。
也許,全國一體化資費還會面臨新的問題,但是你至少不用再因為學習、工作地點的變更而非要更換手機號碼了。
四川發布客戶端綜合新華網、廣州日報、參考消息
想獲取更多政務新聞及服務資訊,請手戳下方圖片並下載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政務客戶端——四川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