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穎峰、思齊
36氪獲悉,跨境電商平臺 Club Factory 正式宣布團隊在 2019 年初完成了 1 億美元 D 輪融資,本輪融資領投方包括了啟明創投等數家海內外基金,老股東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和峰瑞資本超額追投。
Club Factory 創立於 2016 年 10 月,APP Annie 的數據顯示,目前Club Factory在印度購物app中月活已經超過了Snapdeal,與Amazon,Flipkart並肩成為印度電商前三名。根據SensorTower數據,2019年8月份其全球下載量在購物類app中上升到第二名,超過Amazon和Flipkart。
創始人李嘉倫告訴 36氪,Club Factory 今年來最大的變化在於推出了本地電商平臺業務,將本地賣家也吸納成為 Club Factory 平臺上的供給,其印度本地賣家業務在近半年來實現了超過10倍的增長。
在此之前,印度的本地電商平臺的玩家已經有亞馬遜和 Flipkart,李嘉倫認為,「在印度,無論是Amazon還是Flipkart更偏向京東的重運營模式,追求封閉生態鏈下的品質供給。印度的平價購買力全球第三,人口全球第二。這麼大的市場需求一定是多元化的。」所以 Club Factory 在本地平臺電商的思路是「更加開放的平臺化電商」,來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和競爭優勢。
為了和本地玩家做競爭,Club Factory 制定了「Hyper-Local」的策略,用李嘉倫的話說,「最了解印度市場的一定是印度本地玩家」,所以「Hyper-Local」策略的本質是:將本地生態的玩家加入到平臺上,做到比本地電商更本地化。
至於如何爭取這些玩家,自然是從賣家需求端出發來。
例如,在賣家服務商,和其他平臺相比,Club Factory 最大的差異點在於本地對本地「0%佣金」,Club Factory 也在印度電商平臺提出了進行店鋪概念的強化,允許買賣雙方通過平臺開發的通訊應用進行聯繫,改變了印度電商由平臺壟斷買賣雙方信息的狀態,讓中小賣家可以更好地運營自己的用戶。
這一系列服務架構其實可以類比為「淘寶 C 店」。通過「賦能印度生態」的願景的逐漸落地,甚至在民族服飾等本地電商傳統強勢品類,Club Factory 也已經成為了印度最大的線上銷售渠道。
對於融資後的規劃,Club Factory 的計劃是變得「更加開放」,體現在三方面:
目標用戶更加開放,通過品類的擴充和本地賣家的加入在印度市場做「下沉」;
商品品類上,對於之前沒有做但是很有增長潛力的品類,團隊也會重點扶持,例如印度的傳統服飾莎麗就是一個典型品類;
基於團隊一直以來的技術積累和平臺數據繼續完善商家、商品以及消費者之間的數據圖譜,強化自身技術壁壘的同時,也會將這部分數據開放給生態內的合作夥伴。
關於投資邏輯:
啟明合伙人 Helen 認為「印度電商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給Clubfactory這家有強大AI和供應鏈能力的公司非常大的機會。我們非常看好Clubfactory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給到印度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