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索尼正式發布了α系列全畫幅微單新品α7II(型號名:ILCE-7M2)。α7II在機身中內置5軸防抖系統,最多可補償約4.5級快門速度,使用索尼E卡口或轉接A卡口鏡頭均可支持防抖。此外,α7II相對α7各方面還進行了升級,如提高了約40%的開機速度,提高了約30%的對焦速度,視頻方面加入了XAVCS格式的支持,機身採用更多的鎂合金材質等。
時隔一年,索尼此次推出α7升級產品,顯然聽取了α7系列用戶諸多建議,α7II各方面已經日趨成熟,那麼相比上一代能有多大提升?下面我先來看一下α7II與α7規格上有什麼變化:
從圖表上不難看出,α7II與α7在成像方面變化並不大,算是對上代產品很好的繼承。而升級最明顯的則在防抖系統上,α7II是世界首款搭載5軸防抖的全畫幅相機。我們知道此前索尼在微單上倡導鏡頭防抖(OSS),自此索尼開始走上「內外兼修」的路線。除了防抖系統,索尼對α7II的對焦系統也進行了加強,雖然仍是117點相位檢測25點對比度檢測的混合自動對焦,但通過優化算法,與α7相比自動對焦速度提升了約30%、跟蹤對焦準確度提高了約1.5倍。至於低光照環境下對焦也有一定改善(由於條件不同-1EV的提升並不大)。由於對焦性能的提升,連拍上α7II在Hi模式時最快就可達到約5張/秒,而α7需要在速度優先連拍模式下才能達到,同等條件下僅能約2.5張/秒。視頻方面加入了XAVCS格式的支持,設置上趨近於α7S。除了上述功能上的升級,機身外觀設計也有一些變化,後文編輯會詳細介紹。
技術亮點
全畫幅5軸防抖
索尼五軸防抖
索尼α7II硬體上最大亮點就是機身內置傳感器位移5軸防抖。提到5軸防抖我們自然會想到奧林巴斯,再加上2012年索尼成為奧林巴斯最大股東,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索尼的5軸防抖技術來自奧林巴斯。索尼方面對此,給出了明確回應是索尼自主研發的。
五軸防抖組件放入小巧全幅機身內
從表面上看,索尼是在小巧的全畫幅機身內搭載5軸防抖系統,其難度確實要高於M4/3系統,最大的問題是空間限制,M4/3系統傳感器尺寸較小且卡口較大,而E卡口全畫幅系統恰恰相反,E卡口本身承載全畫幅只能說剛剛好,再加上機身尺寸要控制,索尼需要解決補償幅度、傳感器發熱、組件耗電、邊緣成像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即使工作原理相同,索尼也不能簡單做個放大版拿來直接用。
Lesnumerqiues的防抖組件拆解
那麼工作原理上索尼與奧林巴斯相同嗎?據外媒Lesnumerqiues從索尼工程師那裡了解到一些關於α7II五軸防抖的內容。目前索尼和奧林巴斯的合作還只在醫療領域。索尼的5軸防抖系統是全新研發的。奧林巴斯的5軸防抖系統由彈簧和磁鐵組成。對於一塊全畫幅(24×36mm)傳感器來說,彈簧機構過於繁瑣且不夠強大,補償精度不夠。此外,機械彈簧隨著時間的增長將會失去彈性。為了替代機械彈簧機構,索尼選擇了轉矩線圈/磁鐵,解決了機械老化和補償精確的問題。索尼的防抖系統相比彈簧系統具備更高的能效比,電池耗電更少。此外,索尼還做了靜音處理,防抖系統工作過程中並無明顯嘶嘶聲。
圖像傳感器被安裝在一個可移動的輕量化鎂合金託架上。由於採用球軸承系統,運動更為流暢。該設計源自日本建築的抗震結構。
防抖方向
至於防抖補償的方向,索尼的5軸防抖系統與奧林巴斯類似,可以針對位移(X、Y)、搖擺(Yaw、Pitch)、及旋轉(Roll)等抖動進行補償。其最高可以補償約4.5級的快門速度。這個最高補償效果的條件為:依據CIPA標準,僅對搖擺抖動進行補償,安裝Sonnar T* FE 55mm F1.8ZA,且長時間曝光降噪關閉。
5軸防抖可以根據不同的題材提供出色防抖性能,長焦鏡頭時,容易產生搖擺抖動,搖擺(Yaw、Pitch)防抖就可以對其進行補償;位移(X、Y)防抖則可以針對微距攝影時產生的位移抖動進行補償;而旋轉(Roll)防抖可以對視頻及暗光環境,採用慢速快門拍攝建築、風光等題材拍攝時,產生的旋轉偏移進行補償。下面我們看看該防抖系統實際效果,我們使用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的35mm端進行拍攝:
防抖測試截取位置
1/40s 1/20s 1/10s 1/5s 1/2s
從實拍來看防抖效果來看表現尚可,基本能堅持到 1/5s,而此測試結果也不能全歸功於機身防抖,畢竟這款鏡頭是搭載OSS的,不能排除鏡頭防抖的助力。
OSS防抖鏡頭:協同工作
防抖設置
當α7II安裝了支持OSS防抖的E卡口鏡頭時,鏡頭負責搖擺(Pitch、Yaw)防抖,α7II則負責位移(X、Y)與旋轉(Roll)防抖;正如上文測試,OSS鏡頭本身的防抖機構也是發揮作用的,機內防抖設置並沒有具體到機身還是鏡頭,要麼全開要麼全關。關於鏡頭防抖和機身防抖,在M4/3系統中松下主打鏡頭防抖,而奧林巴斯主攻機身防抖,如果奧林巴斯搭載松下防抖鏡頭,僅能使用一方。如今索尼一家來做,可以做到兩者協同工作。那麼未來索尼是否會減少推出防抖鏡頭?事實上索尼推出機身防抖,並非否定鏡頭防抖,從索尼的言論可以看到,鏡頭防抖在搖擺(Pitch、Yaw)防抖上還是有優勢的。畢竟α7II機身緊湊可發揮的餘地有限,未來如果應用到單電機身上,相信能充分發揮其性能。
防抖兼容性
非OSS防抖鏡頭:全面補償
防抖可設置自動/手動
焦距設定
而當安裝了非OSS防抖的E卡口鏡頭或者通過LA-EA4卡口適配器A卡口鏡頭時,則由α7II負責所有方向的防抖(部分鏡頭只支持3軸防抖)。此外,5軸防抖技術還對第三方鏡頭提供支持,對無法傳遞信息給機身的一些鏡頭,用戶可在機身上手動設置鏡頭的焦段(8-1000mm)以得到防抖補償。對於沒有電子觸點的第三方鏡頭部分只支持3軸防抖,甚至個別轉接鏡頭,機身防抖設置為灰色無法開啟。編輯覺得轉接用戶還應到體驗店真機體驗,以確認防抖是否支持。
除了防抖系統,α7II的CMOS傳感器上採用了防反射塗層(同α7R、α7S),可改善拍攝點光源時出現的光暈問題。
整體外觀
正面
背面
側面
索尼α7、α7R、α7S機身設計基本一致,只不過材質上有所區別,而α7II的機身採用全新的設計,整個機身的塗層有所變化,不再是光面而是與單電機身類似的噴砂處理塗層,機身握柄更加前凸,機身頂部尖頂變窄。
機身材質
α7II機身採用更多的鎂合金材質,與α7R、α7S相同,機身頂部、前端、內部結構和部分按鈕採用了輕質、高強度的鎂合金。值得注意的是α7前面板卡口為塑料材質,如今換成金屬材質,卡口強度和穩定性更好。此外,機身和操作按鈕還採用了密封構造,具備防塵防滴的能力,可滿足高端攝影愛好者的需求。
背面出現斜坡
體積方面,由於機身內置加入5軸防抖,與α7相比α7II的寬度維持不變但是高度和厚度都有一定增加,尤其是厚度上1cm的增加,使得機身後肩出現斜坡,體積增加和防抖組件的加入,讓機身重量明顯提升,達到556g。
Wi-Fi與NFC無線控制及分享
α7II與索尼以往機型一樣同時支持WiFi無線傳輸功能和一觸功能(NFC),實現與智慧型手機等設備之間的一觸遙控和一觸分享。具體操作可以參考α7評測
此外,α7II還支持PlayMemories相機應用程式,除了之前已經開放的「照片效果+」、「照片潤飾」、「直接上載」、「微博附件」、「智能遙控」、「多語言鍵盤-CN」、「延時拍攝LE(Limited Edition)」、「同步到智慧型手機」與「我的美顏工坊」等10款應用外,還新增了「鏡頭補償LE」應用程式,能手動設置鏡頭的周邊陰影和失真的補償值。「鏡頭補償LE」應用程式允許將補償值作為鏡頭校準文件登錄後,隨時可以進行相同補償拍攝,包括可以補償周邊亮度、周邊紅色、藍色光量的陰影矯正,以及針對桶形或枕形的失真矯正。
ISO與白平衡
下面我們看一下白平衡和ISO表現,首先看看白平衡,由於在室內評測,編輯選擇自動、白熾燈、自定義分別拍攝。
從結果上看自動白平衡明顯偏暖、白熾燈稍微偏冷。如果用戶需要較為準確的白平衡,建議使用自定義模式。
此次,α7II採用約2430萬有效像素的全畫幅ExmorCMOS,感光範圍為ISO100至ISO25600,並可擴展至ISO50。使用多幀降噪功能時,感光度的最高上限可延伸至ISO51200。相機設置為RAW+JPG、多區分割測光、自定義白平衡、焦距35mm、光圈f8.0。PS自帶Adobe Camera RAW 8.7.1打開RAW文件。
ISO測試 截取位置
從測試結果來看,ISO50-ISO800的中低感光度下,這款相機畫面保持比較乾淨,在ISO1600時RAW出現輕微噪點,但不明顯。ISO上升至ISO3200,RAW噪點開始明顯,顆粒稍有粗糙,不過還能接受,ISO6400時噪點已經非常明顯了,沒有出現彩色噪點,至於ISO12800-ISO25600細節已經損失嚴重,彩色噪點很多,實用價值不高。整體來看RAW下索尼α7II與α7處於同一水平上,由於影像處理器採用新的降噪算法JPG會比α7稍好。
實拍樣片
下面為編輯使用索尼α7II搭配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拍攝的樣片。ISO選擇自動,白平衡為自動。
評測總結
索尼α7銷售一年以來,由於全幅畫質、機身便宜、轉接良好迅速成為入門全幅中的明星機型。索尼想來也看到了這一點,α7系列已經成為其擴大無反市場的主力。如此好勢頭,索尼自然不會放過,α7II正是「再接再厲」的產物。
α7II這款產品最大亮點自然是5軸防抖,作為全畫幅中首次搭載的產品,已經足以吸引眼球。其實5軸防抖對於原廠鏡頭用戶來說,主要在微距和視頻上有幫助,但對於轉接第三方鏡頭的用戶來說,那好處就不言而喻了。這部分用戶最關心的自然是該防抖系統的兼容性。
其他方面,α7II全新的設計的外觀優化了手柄握持感,對焦和連拍性能也得到強化,這些改進都可以提升用戶的產品體驗。當然對焦方面,編輯認為還停留在改進上,如果能搭載α6000/α5100的對焦系統,相信面對單反競品會更有自信。最後談一下定價,α7II機身近1.1萬的定價,比α7高出4000餘元,這樣的差價是否合算,還要看用戶對於防抖和視頻的需求而定。
優點:
1.機身手柄握持感更好;
2.增加C2自定義按鈕,自定義設置更豐富;
3.短片拍攝支持XAVC S,具備S-Log2伽馬等設置;
4.機身內置5軸防抖,可支持第三方鏡頭;
5.對焦性能、啟動速度及連拍能力有一定提升;
6.法蘭距短轉接性能優於單反;
7.支持NFC的Wi-Fi連接分享。
缺點:
1.畫質相比上代提升不明顯;
2.對焦性能(追焦)仍需加強;
4.電池續航能力一般。
按「閱讀原文」,查看完整測評。
色影無忌——全球最大中文影像門戶
微信號:xitek01
官方網站:www.xitek.com
新浪微博:@色影無忌官方微博
你想看的,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