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騰訊科技
連結:http://tech.qq.com/a/20161213/032287.htm(點擊尾部閱讀原文前往)
谷歌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僱主公司,它是世界上最大、最有野心的技術公司,在這樣一家公司工作還有什麼好吐槽的呢?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不信我們就來看看谷歌現有員工和前員工在 Quora 網站上的一個專門吐槽貼中說了些什麼。當然,你最好抱著懷疑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吐槽的內容,畢竟這都是牢騷話。
前高級帳戶經理喬·坎內拉(Joe Cannella):「基本上,你生活的大部分時光就是在吃谷歌的食物,與谷歌員工們在一起工作,戴著谷歌的設備,用各種穀歌人才懂的縮略詞說話,在谷歌手機上收發谷歌電子郵件,你會感覺到離開了谷歌就無所適從,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讓你產生一種想法:你絕對不會想過其他人的生活,除非你瘋了。你會得到你能夠想到的一切,但是你唯一需要付出的代價卻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前軟體工程師弗拉德·帕特裡斯赫夫(Vlad Patryshev):「除非是跟好友交談,否則很難與其他人討論任何問題。客觀的討論相當少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領域,每個人都對別人的觀點不感興趣,除非那些人是重要人物。」
前基礎設施軟體工程師凱蒂·列文森(Katy Levinson):「人們在問你為何離開或是否繼續在谷歌工作時感覺非常自然,他們堅持認為一切都必須是完美的。除了對你有幸進入谷歌以及你想在這家公司幹多久有興趣之外,他們不想聽到任何其他的話。」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公司裡有很多員工是從十大名校畢業的,但是他們所做的工作都很瑣碎,比如為谷歌廣告產品提供技術支持,手動刪除 YouTube 上被舉報的內容,或者編寫一些基本代碼來測試網站上的某個按鈕該用哪種顏色等。」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這家公司的政治立場在業績管理和招聘方面表現得最為明顯。一名經理人要想管理好團隊必須學會討價還價和掌控他人,這是很影響士氣的。要想提拔某個人,你需要提前一年開始做準備,因為這個緣故,你不可能給團隊裡的其他人同等的關注力度。」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前工程師:「公司裡的優秀人才太多了,因此你即便學富五車也不一定能拿到好項目,因為這裡真的是人才濟濟,大家都有獲得好項目的資格。但是公司裡的笨蛋也不少,而你必須證明你不是其中的一員。」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你可能會被高層忽視,你可能一蹶不振。我知道有的人在軟體工程師崗位上工作了 8 年時間後仍然只是 4 級工程師,從未被提拔過。」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我經常打趣我的同事,說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剛剛坐著遊輪出海了,然後把他們聯繫在一起,比如他們坐在噴氣式飛機上的同一排座椅上,抽著雪茄,瀏覽谷歌員工的簡歷,上面可能寫著「他曾在一家跨國電信公司擔任經理人,獲得過哈佛 MBA 學位,現在在谷歌旗下社交網站 Orkut 做客服工作」,然後他們會大笑著抖落菸灰,端起蘇格蘭威士忌舉杯相慶。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佩奇和布林並不抽菸,也不喝蘇格蘭威士忌。但是其他的描述卻是合理的。」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谷歌主動找到我,邀請我接受一份管理職位的工作。當我被聘用的時候,另一個與我同名的人也被聘用了。結果人力資源部門把我們兩人搞混了,我被安排到一個非常初級的職位,招聘合同的內容也含糊不清,負責這件事的人力資源員工後來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去了,因此現在沒人能夠說清這件事。我跨越整個世界來到谷歌然後立馬又踏上了歸途,最後谷歌只是報銷了我的來迴路費。」
卡蒂·列文森:「任何無法以精確指標反映的改善都不值得花時間去做。可用性?漏洞數量?沒人在乎這些。如果你沒辦法精確量化它,就沒有人會對它感興趣。」
前軟體工程師希恩·格裡希(Sean Gerrish):「谷歌必須小心行事以免觸碰法律。總的來說,如果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谷歌是不會做像違反版權法這樣的事的。現在這種情況更加嚴重了,因為政府會修改法令來影響谷歌。相反,很多初創公司則可以圍繞谷歌打擦邊球,這不是因為它們的執行力更強,而是因為它們能夠在被發現之前躲避監管或民事訴訟。」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到目前為止,我對谷歌最大的不滿意之處就是公司會隨意取消項目。更加令人難受的是,如果項目被取消,那麼這名員工提交的升職申請也會被駁回,原因是沒能作出任何工作成績。」
前軟體工程師亞德裡安·卡巴羅(Adrian Carballo):「在海灣區,生活成本太高了。下班後除了跟同事一起加班或者出去閒逛,你基本上沒有什麼事可做。太差勁了。你確實可以隨時享用免費的食物,喝咖啡,做鍛鍊,洗衣服也都是免費的,但是習慣了這些免費的福利後,你就會把越來越多的時間用在辦公室裡。你每天的生活會變得很單調,千篇一律。不論工作還是外出,你身邊總是同樣的一批人。我最終決定跳槽到其他公司,雖然我要為此付出代價,但卻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
一位前技術項目經理:「人們被提拔到各種管理崗位上,這不是因為他們真正知道如何領導/管理一個團隊,而是因為他們剛好比較聰明或者是因為沒有其他的道路可選。因此公司裡現在有一大批智商很高但是管理很爛的經理人和團隊負責人。」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你會備受關注,你身邊的好友會因為他們自己沒能獲得你的工作崗位而心生嫉妒,媒體報導說公司的每一項舉動都跟廣告總體規劃有聯繫但你會表示懷疑,這已經是過去式了。沒人會讓你舒舒服服地獲得你的工作。」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他們不斷招聘一樣的人。這些人的背景一樣,都畢業於十大名校,都有一樣的世界觀和興趣愛好。毫不誇張地說,我在谷歌工作的 3 年裡遇到了 100 位鐵人三項運動員,只有一小部分人是有趣的人。」
前行政軟體工程師約翰·米勒(John L. Miller):「對我來說,在谷歌工作時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感覺不被重視。我在編程、管理和架構學方面擁有 25 年的從業經驗,但是我所做的工作連只有 2 年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都能做得好。這種情況太令人心灰意冷了。」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如果你正在跟谷歌談招聘事宜,你一定要努力談判,該提什麼要求就提什麼要求,並且確保對方把一切要求都寫在合同中。谷歌總是喜歡做一些語焉不詳的承諾,而且似乎很少兌現它們。」
Chrome 開發者傑夫·尼爾森(Jeff Nelson):「你從谷歌以外聽到的很大一部分評價都是胡扯。通常,這類胡扯的話是由谷歌的員工散布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公司的聲譽。如果有人提出一個非常蠱惑人的評價,他就會贏得其他谷歌工程師的尊敬。這是谷歌員工的典型做法。」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顯然,人們隨時都可以選擇在遙遠的辦事處工作,但是從長遠考慮,這無異於職業自殺。」
產品設計師安妮·哈爾薩爾(Anne K. Halsall):「如果你必須在四大園區裡辦公,那麼你的辦公區域可能會非常小。3、4 個員工擠在同一個小房間裡辦公或者幾名經理人共用一間辦公室是常有的事。由於公共區域都被用來擺放食物、遊戲、電視、休閒區了,想要找一個安靜、隱秘的地方來思考問題反而變得幾乎不可能了。」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我在谷歌工作了 3 年的時間,作出離開公司的決定非常艱難,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幫助我作出了這樣的決定,那就是我作為一個人可以對公司做出的影響實在是太渺小了。谷歌是一架非常龐大的機器,因為 AdWords 而大賺特賺。除非你是一名天才工程師並且能夠開發出一些新的東西,否則你就只能做些簡單的工作比如給這臺機器加點油。」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中層管理人員每天抱著無情的想法,他們完全專注於各種指標而不考慮其他事情。他們不想讓這艘船晃動,他們不想知道如何激勵手下的員工,他們太在乎谷歌的名氣和名譽了。」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蘇黎世有一個安靜的房間可供人們放鬆或小憩,那裡有很多漂亮的金魚缸,在那裡辦公你有大把的時間可供你消磨,欣賞魚缸裡的小魚或者給它們餵食。有一百多人發來電子郵件要求撤銷這個房間裡的按摩椅,因為據說有的人抱怨說這種按摩椅的噪音太大,吵得他們睡不著覺。」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員工:「這裡就像世外桃源,人們永遠長不大。他們一直在喝酒,談笑,玩遊戲,就是不幹活。」
自由職業者迪米塔爾·博揚切夫(Dimitar Bojantchev):「對讓我不能接受的是谷歌不允許我遠程辦公,但我過去的5、6 年就是這麼過來的。」
卡蒂·列文森:「這會讓人產生奇怪的噩夢,我們有 4 個只供內部人使用的 JavaScript 庫。為什麼?因為編寫出一個創新的 JavaScript 庫,你就可以升職!」
高級產品分析師保羅·巴特利(Paul Buttery):「我在谷歌工作的第一周比我預想得更嚇人。我陷入了人們所說的『冒名頂替者綜合症』中。我的新團隊的成員都很聰明,學問很高。不是門門功課拿A那種聰明,而是像『我在 18 歲以前就開發出了 Google Mars 並且發表了十多項專利』這種聰明。大多數人都在史丹福大學跟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註:Google X領導人之一,世界頂級機器人、人工智慧專家,開發了世界首輛無人駕駛汽車)共過事。我如何才能在這個團隊裡發揮我的價值?事後想來,我是真的有些力不從心啊。」
前工程師內森·約瑟普(Nathan Yospe):「谷歌招聘的工程師都是多面手型的人才。他們擅長算法、資料庫概念、事務處理、規模調整等等。他們通常不具備產品領域的專業知識。谷歌的企業文化鼓勵工程師們去解決複雜的技術問題並給予他們獎勵,而不太重視產品開發的後續工作比如升級、維護和查找漏洞等以及做這些工作的人。」
內森·約瑟普:「我在谷歌一個相對比較大的園區(但不是山景市的總部園區)工作過,我在那裡遇到的唯一一次需要動用智商的情況是接受採訪。我並沒有在那裡遇到很多有思想的人,而是遇到一些平庸但自以為是的傢伙,我還看到很多哈巴狗。我所在的那個團隊的負責人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從未碰過軟體代碼,即便以前她還是程式設計師的時候也做得很不稱職,團隊的技術主管也只是略懂 UX,其他的就一概不通了。」
●本文編號2174,以後想閱讀這篇文章直接輸入2174即可。
●本文分類「職場」,搜索分類名可以獲得相關文章。
●輸入m可以獲取到文章目錄
Linux學習↓↓↓
算法與數據結構↓↓↓
更多推薦《15個技術類公眾微信》
涵蓋:程序人生、算法與數據結構、黑客技術與網絡安全、大數據技術、前端開發、Java、Python、Web開發、安卓開發、iOS開發、C/C++、.NET、Linux、資料庫、運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