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輸入法橫評較長,共分為三部分,這是第一部分輸入法的「顏值」——皮膚和鍵盤布局的內容。
全文共 2646 字,閱讀大約需要 5 分鐘。
手機輸入法是手機上最常用的軟體之一,喚起頻率甚至比打開微信的頻率還要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字習慣,甚至網上有很多根據輸入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的節奏來看一個人的性格的測試,手機輸入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用戶使用手機的體驗。
自從 iOS 8 發布以來,第三方輸入法已不再是 Android 用戶的專屬,甚至提供了很多原生輸入法無法提供的體驗。同時第三方手機輸入法也紛紛聯合國內手機廠商訂製專屬版本(有趣的是 Google 自家的谷歌輸入法在 iOS 設備上反倒提供了比在 Android 設備上更好的輸入體驗)。
在安全層面之外,第三方輸入法的功能豐富程度已大幅超越原生輸入法,但同時同質化非常嚴重,那對於我們來說隨便下載一個輸入法就可以用了嗎?我選取了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四款輸入法(搜狗輸入法、百度輸入法、訊飛輸入法、觸寶輸入法)來進行對比,希望看完這篇橫評,能為你選擇輸入法提供一點參考。
上手一款輸入法,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輸入法的「顏值」——皮膚和鍵盤布局,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一款輸入法的顏值高低決定了用戶的第一印象,也會影響用戶的決策。
除了觸寶輸入法,其他三款輸入法的皮膚分類都很豐富,涵蓋風景、動漫、影視、體育、明星等眾多主題分類,搜狗、百度和訊飛也通過「皮膚大賽」等活動徵集優秀的皮膚作品,基本可以滿足各種類型用戶的喜好。
不過那些畫面複雜、特效酷炫的皮膚往往與手機系統 UI 不協調,甚至因為視覺幹擾元素太多而影響輸入效率。推薦儘量使用極簡風格或畫面元素較少等比較耐看的皮膚,幹擾少輸入效率高。
比起「皮膚」這個給輸入法化妝的「易容術」,更能影響輸入體驗和習慣的就是輸入法的「五官」——鍵盤布局。鍵盤布局是整個輸入效率的基礎,個人認為一個好的鍵盤布局應該符合輸入直覺,在保證輸入效率的前提下精簡按鍵數量,利用好寶貴的屏幕空間。中英文輸入切換最不影響體驗的方式應該是相同的功能鍵(比如數字、符號、標點等)位置不變,不需要因為鍵位的調整分散精力。同時語音輸入可以集成在空格鍵,輸入法切換這樣低頻的功能可以集成到中英文切換按鍵中。
常見的功能按鍵有分詞/上檔鍵、刪除鍵、符號、數字、中英切換、輸入法切換、語音輸入、空格鍵、逗號、句號、換行/回車鍵,共 11 個,經過整合可通過 7 或 8 個按鍵來實現上述功能(比如符號與數字合併、中英切換與輸入法切換合併、語音輸入與空格鍵合併、逗號與句號合併)。
不同輸入法之間存在差異很好理解,難以想像的是同一款產品在不同平臺上也會有較大的差別。
四款輸入法 iOS 端的布局在中英文切換時都或多或少發生了鍵位變化,搜狗輸入法的變化最小。無法理解的是訊飛輸入法在變化鍵位的同時,原本寬度就不大的空格鍵甚至發生了位移。如果是用「空格選詞」的話,非常容易一句話裡多打出好幾個句點。
觸寶輸入法的布局最為簡潔,甚至可以在設置中開啟「左右滑動空格鍵」切換語言,將功能按鍵數量精簡到 7 個,但是在九宮格輸入的狀態下就有些冗雜了。搜狗輸入法和百度輸入法的鍵位布局較為合理,訊飛輸入法的鍵位最為繁瑣,功能按鍵數量為 9 個。
iOS 設備切換輸入法是通過鍵盤上的「地球」符號實現,Android 設備切換輸入法是通過下拉通知欄點選實現,這就減輕了鍵盤布局上的負擔。有意思的是,第三方輸入法在 Android 端反而變得更加冗雜,搜狗輸入法英文鍵盤功能按鍵數量從 iOS 端的 8 個變成了 10 個。觸寶輸入法依然保持著最簡潔的鍵盤布局,訊飛輸入法在 Android 端 26鍵布局時實現了切換中英文不影響鍵位布局,非常贊。百度輸入法在九宮格布局中「獨樹一幟」——不僅與其他輸入法不同,與自家在 iOS 端的做法都不一致——把換行/回車鍵放在了右側居中的位置而非右下角,這種做產品的思路實在不敢認同。
在九宮格布局中,因為 26 個字母分布在 9 個按鍵上而省下來不少的屏幕空間,以至於各家輸入法都非常詭異的使用兩個按鍵(退格鍵和清空/重輸鍵)來實現同一功能——清除候選區文字(滑動退格鍵快速刪除的功能在下文中會詳細說明)。在 Android 端,訊飛輸入法和觸寶輸入法在除了中英文切換之外,還提供了一個「ab」按鍵,功能實現上和切換為英文沒有什麼差別,甚至訊飛輸入法在中文 26 鍵時也是這麼做的……意義何在?
鍵盤布局中還有幾個功能點值得注意:
雙擊空格輸入句號/句點
百度輸入法和觸寶輸入法在 iOS 端支持雙擊空格輸入句號/句點,除了某些強迫症發作時發朋友圈的居中排版需要——連續點擊空格鍵時需要刪除因此功能產生的一個句號,大部分時間這個功能都非常實用和方便。Android 端只有觸寶輸入法英文輸入時支持雙擊空格輸入句點(關閉「空格輸入聯想詞」功能狀態下)。
英文大小寫切換
英文輸入有三種狀態:小寫、首字母大寫、全部大寫,最簡便的上檔鍵設置是單擊大寫(第一個字母)、雙擊鎖定大寫,同時配合首字母自動大寫。
四款輸入法在 iOS 端都支持雙擊上檔鍵鎖定大寫,除訊飛輸入法之外,其他三款輸入法都支持英文句首自動大寫。在 Android 端只有觸寶輸入法支持雙擊上檔鍵鎖定大寫,只有百度支持英文句首自動大寫(搜狗輸入法設置項中支持句首自動大寫,可是不生效)。不支持自動大寫帶來的不便就是當需要輸入首字母大寫的單詞或者一句英文的時候,搜狗和訊飛需要多點擊兩次上檔鍵進行大小寫切換。
在中英文混輸的情況下,上檔鍵(大小寫切換)的作用非常大。在中文輸入界面可用上檔鍵替換分詞鍵,以提高輸入效率。分詞鍵主要用於解決「xian」是「西安」還是「鮮」這種情況下的問題,依靠詞庫功能、記憶用戶輸入詞和智能語音分析,這類問題基本已經解決,對於部分雙拼用戶來說甚至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百度輸入法在 Android 端 26 鍵布局中直接取消了分詞鍵,觸寶輸入法 Android 端默認是上檔鍵,進行中文輸入時會自動切換為分詞鍵,非常人性化。
語音輸入
需要注意的是在英文鍵盤下,四款輸入法 Android端都可以進行語音輸入,iOS 端只有百度可以,其他三款都需要切換回中文輸入鍵盤才可以進行語音輸入。但是不管是通過中文鍵盤還是英文鍵盤,默認的語音輸入語言都是普通話,如果在英文鍵盤中直接默認用英語進行輸入,應該更符合操作直覺。訊飛輸入法 Android 端鍵盤上有兩個語音輸入按鈕,分別是長文本輸入和短句輸入,一樣的功能設置兩個入口,就算是語音識別率高也不用如此表現自己吧?
綜合在兩個系統上的使用體驗來看,百度輸入法的鍵盤布局毛病最少,略有創新;搜狗輸入法相比之下略顯平庸,但也屬於第一梯隊的表現;觸寶輸入法亮點頗多;訊飛輸入法……加油吧少年。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觸寶輸入法獨有的 T+ 鍵盤,兼顧了輸入效率和輸入準確度,雖然比起 26 鍵重碼率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輸入效率上做到了 26 鍵和九宮格之間一個非常巧妙的平衡,非常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