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簡史: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2021-02-08 中國僑網

  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嫦娥奔月簡史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

  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就來講一講嫦娥奔月史。

  商代 就有嫦娥奔月的記錄

  最早記錄嫦娥奔月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籍《歸藏》。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篇中記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姮娥奔月。」

  湖北王家臺出土的秦簡《歸藏》:「《歸妹》曰:昔者恆我(姮娥)竊毋死之(藥),(奔)月而攴(枚)佔。」這說明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商代已經流傳。

  而嫦娥的丈夫后羿,又是夏代諸侯,曾從太康手中篡奪政權,「後」就是「王」的意思,「羿」是指善射者,后羿射日,大概是影射了這次政變。後來后羿又被逢蒙或寒浞所殺,廣寒宮據說乃是寒浞的宮殿。

  到了戰國,嫦娥有了一隻寵物。屈原《天問》首次提到了月兔,「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顧菟,魯迅認為是楚語中的虎,聞一多認為是蟾蜍,主流的說法則解釋為兔子。

  西漢 帛畫中繪有蟾蜍和玉兔

  漢代以前,嫦娥還不叫嫦娥,叫姮娥,漢人為避文帝諱,改稱嫦娥。現存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文獻是成書於漢初的《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嫦娥在漢代已不再孤單,那時月中不僅有玉兔,還有蟾蜍。在西漢初期的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中,月上繪有蟾蜍和玉兔。劉向《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何?」他認為這是陰陽協調,月為陰,蟾蜍為陽。

  也有文獻顯示,蟾蜍即嫦娥所化。東漢張衡《靈憲》:「羿妻嫦娥竊以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初學記》引古本《淮南子》有:「(姮娥)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四川綿陽三臺縣郪江崖墓,其中有石刻的蟾蜍座。據香港中文大學著名學者饒宗頤解釋,「背託棺底,說明蟾蜍正是嫦娥的化身,可以長生不老,有起死回生的神力,可證張衡之說。「

  南北朝時期 出現飛天和羽人形象

  古人對於飛天的期望,除了寄託於嫦娥奔月,先輩還幻想出了飛天和羽人登天的形象。

  北朝時,人們受佛經中古印度傳說啟發,敦煌壁畫中出現了大量的「飛天」圖。南朝墓葬壁畫中,最常見的則是羽人,深受道家影響。

  「羽人」概念,早已有之,最早出現於《山海經》,稱羽民。屈原不僅問天問月,也提及了「羽人」和「不死之鄉」。《楚辭·遠遊》:「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古人想像的羽人,「身生羽翼,變化飛行」,與偷吃了靈藥的嫦娥差不多,等同長生不死,承載了人們追求長生、飛天遨遊的渴望。

  唐代 有了吳剛伐月桂

  到了唐代,因學道犯錯被罰砍樹的吳剛,和那棵他永遠也砍不倒的月桂出現在了月亮中。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記載:「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樹創隨合,其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道有過,常令伐樹。」在民間傳說中,后羿和嫦娥就是相遇於桂樹下,成天作之合,桂樹就是他們的證婚媒介。

  到了這時,月球上已相當熱鬧了。嫦娥、吳剛、玉兔、蟾蜍總要有房子住,於是人們又加上了一座廣寒宮。《明皇雜記》《初學記》及唐詩中都出現了廣寒宮。唐人詩歌中記錄嫦娥奔月的俯拾皆是,較有名的如李白《把酒問月》「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古朗月行》「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李商隱《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阿波羅11號 登月前提到了嫦娥

  明代時,據吳承恩《西遊記》記載,有一位天蓬元帥曾去廣寒宮撒野,結果被貶下凡。

  明代中國,還出現了「歷史上首位嘗試用火箭升空的人」。在西方流傳著一個故事,明朝一位名叫萬戶的官員,身綁47枚火箭,想將自己送上天。但中國歷史文獻中卻沒找到萬戶的記載,可能這只是西方人對東方的想像。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將月球表面的一個隕石坑命名為萬戶環形山。

  幾百年後,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前的對話中,提到了嫦娥和月兔。林頓·詹森太空中心:有一條要求請你留意,月球上有一個帶著大兔 子 的 可 愛 女 孩(a lovely girl with a big rabbit)……然後講了一遍嫦娥奔月的故事。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回答:收到,我們會密切關注兔女郎(bunny girl)。

  知道一點 「嫦娥家族」奔月曆程

  2003年,中國啟動了探月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2007年11月7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繞月,標誌著繞月探測的工程目標基本實現,中國具備了對月球進行探測的能力。

  2008年11月12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正式發布「嫦娥一號」拍攝月球全圖。中國公布的全月球影像圖,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圖中最完整的一張。

  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成功,作為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環月探測之後繼續往更深遠的深空飛行。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正面著陸,「玉兔」月球車踏上月球表面,實現月面行走。

  2016年1月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點周邊區域命名為「廣寒宮」,附近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紫微」「天市」「太微」。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發射成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玉兔」二號巡視器駛抵月球表面。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落月並「挖土」,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封面新聞記者 文康林

相關焦點

  • 上古神話人物|嫦娥:奔月故事版本多 狗血程度直逼黃金八點檔
    我個人是不太信服這個說法的,因為如果常羲就是嫦娥,那麼她何以成為羿的妻子,又如何成為凡人,最後奔月還被困在月亮裡出不來,凡此種種,都讓我不願意相信嫦娥就是常羲。在這裡,嫦娥不叫嫦娥,叫姮娥,而且厚實很長一段時間,記載中的嫦娥都是叫姮娥。而這個姮其實是「恆」的變體,據說是為了避諱漢文帝劉恆的忌諱,到底是不是,咱也不敢問,但專家說是就是吧。但實際上西漢《淮南子》裡關於嫦娥的記載,可能也是引用的更早的文獻《歸藏》。1993年,王家臺出土的秦簡上有這樣的記載:昔者恆我竊毋死之□(一般這個框框就表示這個字沒有被識別出來)。
  • 吳剛與嫦娥是什麼關係?為什麼嫦娥的寵物是玉兔?
    據考證,嫦娥就是從《山海經》裡的常羲演變來的。只不過常羲在《山海經》裡是月亮母親,故事講到後來,嫦娥就只是月亮上的一個女子了。如果說嫦娥一個人在月亮裡,聽起來有些奇怪:嫦娥怎麼會一個人在那裡?她是從哪裡來的?她的婚事怎麼辦?人們覺得好奇,講故事的人也就需要給一個圓滿的解釋,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先秦以前就有了。
  • 吳剛為什麼沒有和嫦娥戀愛
    只不過常羲在《山海經》裡是月亮母親,故事講到後來,嫦娥就只是月亮上的一個女子了。  如果說嫦娥一個人在月亮裡,聽起來有些奇怪:嫦娥怎麼會一個人在那裡?她是從哪裡來的?她的婚事怎麼辦?人們覺得好奇,講故事的人也就需要給一個圓滿的解釋,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先秦以前就有了。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
  • 免費領取微信紅包封面 |【中秋嫦娥】微信紅包皮膚封面
    嫦娥,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仙女,「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山海經》中古天帝——后羿的妻子、帝俊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稱恆娥(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嫦娥,又作常娥。也有稱其姓純狐,名嫄娥
  • 嫦娥五號升天,也是時候給孩子好好講講嫦娥的故事了
    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於月圓之日與羿會於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眾焉。我們可以看到,最初后羿之妻本稱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忌諱,才改稱嫦娥。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這也是中秋拜月風俗的由來。嫦娥的傳說故事源遠流長。嫦娥與后羿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愛情故事又讓人唏噓不已。
  • 山東發掘出后羿嫦娥古墓,原來他們真的存在,死前提了2個條件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誕生了很多傳奇故事,其中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便是其中的一段佳話。
  • 新版「嫦娥奔月」
    編者按:2018年1月31日,恰逢150年一遇的「超級藍月亮+月全食」盛況,為了迎接農曆新年,「洋蔥廚房之家」微信群亦於當日舉辦了《嫦娥奔月》故事新編接龍遊戲。接龍遊戲面向洋蔥廚房全體學員,在大群裡自願參加,以先發為準,依次有序接龍。
  • 嫦娥五號奔月
    此前,長徵三號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以及長徵三號乙火箭承擔了發射我國月球探測器的任務,相繼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四個月球探測器,完成了對月球的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但是,執行本次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非長徵五號莫屬。這是為什麼呢?
  • 月宮真正的主人不是嫦娥而是她!連孫悟空見了都要迴避!
    早期神話中的嫦娥並不是什麼漂亮小姐姐,而是一隻醜陋的癩蛤蟆! 知道月宮為什麼也叫蟾宮嗎?因為癩蛤蟆有個學名叫蟾蜍! 最早報導嫦娥奔月的主流媒體是商代的《歸藏》,新聞雖短,信息含量卻震驚世界:「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
  •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為什麼嫦娥奔月要先架「鵲橋」?
    ——嫦娥四號。多年前,它的「同胞姐姐」嫦娥三號曾探訪過。多年後的今天,嫦娥四號帶著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神聖使命飛往月球。探月之路,路途遙遠;每邁一步,充滿艱險。為了讓嫦娥四號遠航之途平平安安,中國航天人早就做好了周密打算。「嫦娥」未動,「鵲橋」先行。
  • 「嫦娥一號」奔月前,他們許下了一個鼓舞人心的約定……
    「嫦娥一號」衛星,便承載了全體中國人的這個夢想。「如果你保證火箭在『零窗口』成功發射,我保證一定實現『嫦娥一號』可控撞月!」,「嫦娥一號」任務前,衛星總設計師與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許下了一個鼓舞人心的約定。
  • 還在給孩子講嫦娥奔月?歷史可比你以為的精彩得多~
    關於月餅,以及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的來歷,民間有許多美麗、生動而又浪漫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關於嫦娥的傳說,早在先秦時期的《歸藏》一書中就有記載。《歸藏》在漢代被認為是商代的《易經》,魏晉以後失傳。漢王充《論衡》載:「古者烈山氏之王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山》;歸藏氏之王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圖,周人曰《周易》。」
  • 「嫦娥」奔月的每一步,我們都記著呢!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的奔月夢想在西昌發射成功。同年11月26日,中國郵政特別發行了《中國探月首飛成功紀念》郵票一套1枚,郵票圖案以宇宙作背景,主圖為「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繞月飛行在蔚藍的星空中,畫面富有動感,凸顯航天場景的宏大壯美和宇宙空間的浩淼深邃,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 嫦娥再奔月!還帶了這些四川造!
    同時,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也承擔了嫦娥五號探測器上點火器、爆炸螺栓、分離裝置等產品的研製生產工作,主要作用於探測器的回收系統點火、分離系統分離等,所交付的火工品佔到嫦娥五號探測器上所有火工品的80%以上。
  • 嫦娥奔月成為現實,天宮展翅再次飛翔
    天宮二號中秋節之夜開啟太空之旅,為實現空間實驗室宏偉目標闊步奔月,驗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化成了中華民族振興之力
  • 嫦娥五號 | 嫦娥是怎樣「深情擁抱」的?
    2020年11月24日04時30分,嫦娥五號發射升空,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月球發現活嫦娥,阿波羅20號發現嫦娥飛船?
    在我國古代有著很多神話故事,都是人們的飯後閒談,而著嫦娥奔月更是著名,但現在,科技已經很發達了,一些國家都能登上月球,但大家都想知道月球上有沒有嫦娥和玉兔
  • 遨遊宇宙雲情遠,嘯傲乾坤氣勢長 ||蠡邑詩社第144期嫦娥5號勝利返航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李彥蓉  滄州嫦娥奔月凱旋歸,華夏天空顯著輝。取土回家成偉績,尖端科技築神威。嫦娥採土歸來老農又見嫦娥飛朗月,捧回仙土降人寰。嫦娥五號登月之旅圓滿成功君子之交淡如水蟾宮有路亦飛仙,科技興邦助夢圓。篤志神州翱玉宇,嫦娥奔月復回還。
  • 回顧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嫦娥一號奔月全程嫦娥一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月球虹灣地區通過「嫦娥二號」的任務及拓展實驗,獲得了「嫦娥三號」的預選著陸區——虹灣地區的高解析度圖象;驗證了在月球背面不可看到的情況下,採用主發動機大推力自主軌道的機動技術,為「嫦娥三號」軟著陸進行了技術驗證,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