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在今天的節目中報導了智慧型手機偷跑流量,以及預裝軟體難卸載的問題,涉及蘋果、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手機產品。《每周質量報告》在節目中首先提及了上海消保委的公益訴訟,起訴理由是上海消保委認為一些手機廠商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央視在節目中引用了上海消保委的實驗,從實驗中的20款各品牌智慧型手機選出10款產品,包括5款運營商定製機,將手機均恢復出廠設置並插入相應運營商的SIM卡,進行純待機測試。
測試結果顯示有多達9款機器在純待機狀態下有偷跑流量的情況,其中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蘋果iPhone6 Plus,120小時偷跑了80MB流量;而其他幾款中國移動定製的索尼、華為,以及中國聯通定製的小辣椒、諾基亞等手機也有不同程度的偷跑流量情況,只有一款海信手機無偷跑流量的情況。
上海市消保委還對手機的預裝軟體進行了比對實驗,結果發現,除一款無法開機外,測試的20款手機中其餘19款都預裝了不少軟體。其中,最少的27個,預裝最多的一款OPPO手機多達達71個。消費專家認為,手機預裝軟體過多而且功能雷同,幹擾了消費者的正常使用。
而預裝軟體不能卸載也侵犯了消費者的權利,檢測人員發現蘋果、三星和金立等3手機根本無法卸載任何預裝軟體,其餘手機也均出現有預裝軟體無法卸載的情況。另外,即使消費者卸載預裝軟體之後,手機的存儲空間也並未出現增大的情況,說明預裝軟體根本沒有被物理刪除,在恢復出廠設置後依然會自動出現。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有部分手機廠商和運營商通過預裝軟體獲利,預裝1款軟體可獲利1元到5元。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預裝軟體不僅帶來幹擾正常使用,更帶可能帶來經濟損失。
預裝軟體人人恨:這次中國成了維權先鋒「終於有人就預裝軟體的事起訴三星了!」這是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的新聞報導標題,因為上海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簡稱:上海市消保委)就手機預裝軟體一事向三星和OPPO提起正式訴訟。事竟如此,三星情何以堪;相隔萬裡,美國媒體的那種幸災樂禍依然可以感受的到。另一方面也體現出,預裝軟體這一問題已經是全球共怒,人人反感。總說美國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是美帝良心和業界楷模;這一次,中國卻走在了行業前列,著實值得肯定。
三星情何以堪
不過,坦率的說,我並不認為三星和OPPO是預裝軟體問題上的最無節操者,至少他們預裝的軟體還是知名應用。相比之下,國內運營商定製的一些低端機型,手機連鎖商出售的一些機型,預裝的軟體更加無所忌憚,而且其中還包括了一些木馬性質的惡意應用。
上海消保委選擇三星和OPPO顯然也是出於威懾目的。選擇一家國際頂級廠商和一家國內主流廠商,提起國內首起消費維權公益訴訟;這起訴訟的判決結果,或將對未來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起到重要影響。
預裝軟體痼疾
預裝軟體並不是智慧型手機的固有問題,在PC上也同樣存在。只是相對於PC的運算能力和存儲空間,過多預裝軟體對智慧型手機帶來的影響更為明顯,佔據大量的存儲空間,延緩手機運行性能,後臺消耗移動數據,因而也更加容易遭致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一款智慧型手機在出廠時通常包括系統商的系統應用、設備商的功能應用、運營商的服務應用以及第三方應用。系統應用保障了智慧型手機正常運行,通常也是必需存在的;消費者不滿的通常是後面三種應用的泛濫成災,而其背後根本原因就是直接商業利益。
為了獲取新用戶以及保障用戶活躍度,第三方應用提供商會向手機廠商和運營商支付費用,在智慧型手機裡預裝應用。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手機廠商的利潤越來越稀薄,每筆1-5元人民幣的預裝軟體費用已經成為安卓廠商的重要收入來源。
舉例來說,微軟就與三星、索尼、LG、戴爾等30多家廠商以及Cyanogen這樣的系統商達成合作,將自己的Office、OneNote、OneDrive和Skype應用預裝到後者特定機型的Android手機與平板之中。不過,微軟利用的是自己手中的Android相關專利進行交換。(Android是谷歌開發的免費系統,但其中涉及到微軟的相關專利,微軟一直向Android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
此外,美國最大的廣告主、電商巨頭亞馬遜也會通過合作以及付費的方式,將自己的購物、閱讀、音樂和應用商城應用安裝到其他安卓手機之中。同樣預裝軟體的還有Facebook以及旗下WhatsApp、Instagram等社交應用。雖然這些預裝應用都是用戶常用的,但無法卸載的問題依然引來了諸多抱怨與投訴。
運營商的施壓
在預裝軟體的問題上,美國運營商並不會比中國同行更有節操。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運營商不僅會收取費用在旗下渠道銷售手機上預裝應用,還會因為利益問題幹涉手機廠商此前預裝的應用。AT&T和Verizon都曾經阻止過微軟在三星Galaxy S6手機中預裝應用。
為了獲得運營商的支持和銷量保證,絕大多數手機廠商都會盡力配合運營商的各種合理以及不合理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了預裝運營商應用。對於那些銷量嚴重依賴運營商渠道的手機廠商來說,這一點尤其明顯。或許只有蘋果敢於對運營商說不,即便實力強大如三星也無法得罪運營商。
以美國最大運營商Verizon的定製機摩託羅拉Droid Turbo為例,除了谷歌的系統應用和摩託的特色應用,還預裝了Verizon自身的簡訊、導航等6款服務應用,以及來自亞馬遜、美式足球聯盟NFL、網絡電臺Slacker Radio等7款第三方應用。這意味著消費者在買到Droid Turbo的時候,手機內已經有了總計40多款應用。而且這些應用完全無法刪除。第二大運營商AT&T也同樣好不到哪裡。
比Droid Turbo更加誇張的是三星今年的旗艦Galaxy S 6。當美國第四大運營商T-Mobile用戶買到這款手機時,機器內已經有了56款應用,其中包括微軟OneDrive和WhatsApp等大量第三方應用以及來自T-Mobile的多達6款應用。第三大運營商Sprint也在自家銷售的S 6內塞入了十多款非必需應用。雖然S 6憑藉其設計和性能贏得了諸多好評,但預裝軟體問題依然是三星面臨的一大負面。
蘋果相對節操
在預裝軟體方面,蘋果無疑是業界楷模。無論消費者是購買裸機或是合約機iPhone,手機內只有蘋果自己的系統應用,而不會有任何第三方應用。隨著蘋果近年來的去谷歌化,iPhone此前預裝的谷歌地圖和YouTube應用也不再隨機附帶,整部iPhone中只有蘋果自己的全套系統和功能應用。
當然,蘋果的相對節操來自於他們的強大業界實力。得益於iPhone高達50%利潤率和巨大的銷量,蘋果不需要考慮預裝軟體這一收入來源。擁有強大的業界地位,蘋果有足夠的底氣拒絕運營商的任何預裝軟體要求。不過,即便蘋果剛剛進入智慧型手機行業的時候,蘋果並沒有多少選擇,但他們也頑固地扛住了運營商的壓力。
這是賈伯斯的完美主義思維。他曾經公開表示,很多手機廠商錯誤地把零售商、運營商等渠道合作夥伴當作自己的客戶,而蘋果則相信終端用戶才是唯一,因此不會考慮運營商的要求和壓力。實際上第一代iPhone之所以選擇AT&T獨家合作,也是因為只有AT&T看到了iPhone的前景,願意滿足蘋果當時看來極其傲慢的要求。
不過,即便iPhone上沒有任何運營商和第三方應用,有潔癖的消費者依然不能感到滿意。部分用戶根本不需要Game Center、Apple Watch這些應用,缺少它們也不會影響到其他功能正常運行,但蘋果用戶依然不能自主刪除這樣系統應用,只好眼不見為淨。此前,深圳一位消費者就曾經就蘋果手機預裝軟體將蘋果中國告上法庭,這起訴訟目前還在二審過程中。
合理解決方案
或許意識到預裝應用給Android手機帶來的困擾,因為絕大多數預裝軟體問題都存在於Android手機中,谷歌在Android 5.0中授予了用戶停用部分應用的權限。但以美國地區銷售的三星S 6為例,大量預裝應用只是可以停用,並不是直接卸載;儘管不會再消耗流量,但依然佔據著大量機內存儲空間。
要免受運營商和第三方軟體困擾,Android用戶最好解決方案就是購買谷歌Nexus系列原生Android手機,或者通過Root卸載這些軟體,或者購買非運營商渠道的無鎖機。但Nexus在中國大陸並不實用,Root機器可能導致失去保修。國內安卓手機是否預裝應用以及是否可以卸載,依然只在於設備廠商和運營商良莠不齊的節操。
去年深圳市消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根據其隨機抽選的6873名消費者問卷調查顯示,95.32%的手機存在預裝軟體,88.91%的預裝軟體不可卸載。98.60%的受訪消費者認為預裝軟體不合理,不滿意。今年6月,深圳已經約談了三星、華為、聯想等手機廠商,勸諭各家廠商允許自由卸載預裝軟體。
上海消保委的訴訟要求並不過分:要求兩家手機廠商在手機外包裝和說明書明知預裝軟體的詳細信息以及提供直接卸載預裝軟體的解決方案。所有消費者都痛恨刪不掉的預裝軟體,尤其是運營商和第三方的預裝軟體。上海消保委這起訴訟同樣引起了全球科技媒體的關注。
這起國內首起消費維權公益訴訟,或將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未來起到重要的規範作用,並為其他國家和地區起到示範作用。至少這一次,中國走在美國前列,配得上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體量。
↓↓ 全國最大數碼特賣網
點擊【閱讀原文】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