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AI頂會評實力:美國7倍領先中國,谷歌雄霸全球第一,騰訊和清華分獲中國產學No.1

2021-02-15 量子位
十三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編譯 | 公眾號 QbitAI

一年一度AI研究排名來了!

這一次,排名分析了兩大AI頂會——NeurIPSICML

排名研究了2200篇被接受的論文,還列出了一份作者及其附屬組織的名單,並計算了每個組織的出版指數。

美國出版指數接近中國7倍,中國位居第二;
清華、北大入圍全球大學排名前20;
騰訊、阿里、百度、華為入圍全球公司排名前20。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在公司排名中,位居中國第一,奪得8.8分,超越了阿里、百度和華為。

那麼排名是根據什麼方法?

據作者介紹,排名方法是受到了《自然指數》(Nature Index)的啟發。

為了在不被重複計算的情況下,收集一個國家、地區或機構對一篇文章的貢獻,《自然指數》使用了分數式計量(FC)方法,這個方法能考慮到每篇論文作者的貢獻份額。

一篇論文的FC總值為1,如果每位作者的貢獻度是一樣的,那麼就平分這個總值。例如一篇論文有10個作者,且貢獻度相同,那麼每位作者的獲得的FC就是0.1。

如果作者不止屬於一個機構,那麼作者的FC將在每個機構之間平均分配。

某機構的FC,就是將屬於這個機構的所有作者FC求和。

而這項研究排名與《自然指數》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它將海外實驗室計入總部所在國/地區(而非所在國/地區)

舉個例子。

如果一篇論文有5位作者,其中三位來自MIT,一位來自牛津,剩下的一位來自谷歌,那麼每位作者將獲得0.2分。

按機構而言,MIT將獲得3 x 0.2,即0.6分;牛津和谷歌分別獲得0.2分。

按國家/地區而言,美國將獲得0.8分,歐洲將獲得0.2分。

如果有一位作者隸屬於兩家機構,比如來自谷歌的作者還屬於斯坦福,那麼谷歌和斯坦獲得的分數分別為0.2/2,即0.1分。

那麼,研究排名為什麼會選擇NeurIPS和ICML呢?作者解釋到:

它們在頂尖AI研究人員當中都有相似的知名度、相似的機構參與度以及相似的論文接受率(NeurIPS的論文接受率為21.2%,ICML的論文接受率為22.6%)。

2019 AI研究排名

2019年人工智慧研究領先的全球前40大組織(工業與學術界)

谷歌 (USA) — 167.3

史丹福大學 (USA) — 82.3

麻省理工學院 (USA) — 69.8

卡內基·梅隆大學 (USA) — 67.7

UC 伯克利 (USA) — 54.0

微軟(USA) — 51.9

牛津大學(UK) — 37.7

Facebook (USA) — 33.1

普林斯頓大學 (USA) — 31.5

康奈爾大學 (USA) — 30.9

喬治亞理工學院 (USA) — 30.1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USA) — 29.9

伊利諾伊大學 (USA) — 29.4

哥倫比亞大學 (USA) — 29.2

清華 (China) — 28.4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SA) — 27.2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Switzerland) — 27.0

IBM (USA) — 25.8

華盛頓大學 (USA) — 24.0

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 (France) — 23.2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Switzerland) — 22.3

北京大學(China) — 21.6

多倫多大學 (Canada) — 21.4

哈佛大學 (USA) — 19.2

杜克大學 (USA) — 18.7

紐約大學 (USA) — 17.7

劍橋大學 (UK) — 15.1

韓國科學技術院 (South Korea) — 14.8

以色列理工學院 (Israel) — 14.6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USA) — 14.6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USA) — 14.4

亞馬遜 (USA) — 14.3

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 (USA) — 13.8

倫敦大學學院 (UK) — 13.7

蒙特婁學習算法研究所 (Canada) — 13.5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USA) — 13.5

賓夕法尼亞大學 (USA) — 13.3

首爾大學 (South Korea) — 12.7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USA) — 12.6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Japan) — 12.3

2019年人工智慧研究排名前20位的地區

美國 — 1260.2

歐洲經濟區+瑞士 — 431.5

中國 — 184.5

加拿大 — 80.3

日本 — 49.4

韓國 — 46.8

以色列 — 43.3

澳大利亞 — 27.0

印度 — 17.1

新加坡— 13.2

俄羅斯 — 10.6

中國臺灣 — 5.3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 5.0

阿聯 — 2.3

伊朗 — 2.2

南非 — 1.0

智利 — 1.0

馬來西亞 — 0.7

土耳其 — 0.6

紐西蘭 — 0.5

2019年人工智慧研究排名前20位的國家

美國 — 1260.2

中國 — 184.5

英國 — 126.1

法國 — 94.3

加拿大 — 80.3

德國 — 64.5

瑞士 — 59.3

日本 — 49.4

韓國 — 46.8

以色列 — 43.3

澳大利亞 — 27.0

印度 — 17.1

荷蘭 — 15.3

新加坡 — 13.2

丹麥 — 12.2

義大利 — 11.5

瑞典 — 11.3

俄羅斯 — 10.6

芬蘭 — 9.6

奧地利 — 7.4

2019年美國人工智慧研究排名前20位的大學

1.史丹福大學-82.3
2.麻省理工學院-69.8
3.卡內基梅隆大學-67.7
4.伯克利大學-54.0
5.普林斯頓大學-31.5
6.康奈爾大學-30.9
7.喬治亞理工學院-30.1
8.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29.9
9.伊利諾伊大學-29.4
10.哥倫比亞大學-29.2
11.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27.2
12.華盛頓大學-24
13.哈佛大學-19.2
14.杜克大學-18.7
15.紐約大學-17.7
16.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14.6
17.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14.4
18.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13.8
19.南加州大學-13.5
20.賓夕法尼亞大學-13.3

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研究排名前20位的大學

1.史丹福大學(美國)-82.3
2.麻省理工學院(美國)-69.8
3.卡內基梅隆大學(美國)-67.7
4.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54.0
5.牛津大學(英國)-37.7
6.普林斯頓大學(美國)-31.5
7.康奈爾大學(美國)-30.9
8.喬治亞理工學院(美國)-30.1
9.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美國)-29.9
10.伊利諾伊大學(美國)-29.4
11.哥倫比亞大學(美國)- 29.2
12.清華大學(中國)-28.4
13.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27.2

14.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27.0
15.華盛頓大學(美國)-24.0

16.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法國)-23.2

17.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瑞士)- 22.3
18.北京大學(中國)- 21.6
19.多倫多大學(加拿大)-21.4
20.哈佛大學(美國)-19.2

2019年人工智慧研究排名前20位的公司

谷歌 (USA) — 167.3

微軟 (USA) — 51.9

Facebook (USA) — 33.1

IBM (USA) — 25.8

亞馬遜 (USA) — 14.3

騰訊 (China) — 8.8

阿里巴巴 (China) — 7.5

博世 (Germany) — 7.2

Uber (USA) — 7.1

英特爾 (USA) — 6.9

豐田 (Japan) — 6.0

Yandex (Russia) — 5.8

百度 (China) — 5.5

英偉達 (USA) — 5.2

蘋果 (USA) — 4.6

Salesforce (USA) — 4.2

PROWLER.io (UK) — 4.2

Criteo (France) — 3.9

華為 (China) — 3.7

NEC (Japan) — 3.5

更深入的分析

學術界 vs. 產業界:總出版指數佔比

學術界佔比:77.8%
產業界佔比:22.2%

NeurIPS 2019和ICML 2019,2200篇論文標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前150個單詞

人均出版指數排名前30的國家

1.瑞士-6.97
2.以色列-4.88
3.美國-3.85
4.新加坡-2.34
5.加拿大-2.17
6.丹麥-2.11
7.英國-1.90
8.芬蘭-1.75
9.法國-1.41
10.瑞典-1.11
11.澳大利亞-1.08
12.韓國-0.91
13.荷蘭-0.89
14.奧地利-0.84
15.德國-0.78
16.拉脫維亞-0.67
17.比利時-0.44
18.愛沙尼亞-0.44
19.日本-0.39
20.挪威-0.32
21.賽普勒斯-0.28
2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0.26
23.臺灣-0.22
24.愛爾蘭-0.21
25.義大利-0.19
26.沙烏地阿拉伯-0.15
27.希臘-0.14
28.中國-0.13
29.捷克共和國-0.11
30.紐西蘭-0.11

2019年人工智慧研究領先的全球前40大組織(樹圖)

總體而言,排名前40位的組織貢獻了出版指數總數的55% ,在總計2200篇論文中合計為1212.3篇。

人工智慧研究中的競爭力(赫芬達爾指數)

赫芬達爾指數是用來衡量參與者人數與行業的關係,也是衡量參與者之間競爭程度的指標。

其公式如下:

其中,

H值低於100表示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
H值低於1500表示該行業不集中;
H值在1500到2500之間表示行業集中程度適中;
H值高於2500表示行業集中程度較高。

在這項研究中,H值為146.47,表示行業不集中。也就是說,2019年AI行業沒有出現壟斷的現象

誰在引領人工智慧行業?

現如今,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間的競爭較為激烈。這項排名傾向於站在較平衡角度去研究,但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回顧一下歷史:

2016年,人工智慧領域發生了2件大事。

3月份,谷歌的AlphaGo成為首個擊敗圍棋9段專業選手李世石的電腦程式;10月,歐巴馬政府發布了一項關於人工智慧未來發展方向和考慮的戰略,名為「為人工智慧的未來做準備」。

在中國,這兩件事推動了政府優先考慮並大幅增加對人工智慧的投入。

2017年7月,中國將2030年設定為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個期限:2020年達到人工智慧經濟體的頂級水平,2025年實現重大新突破,2030年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的領跑者。

像CNAS這樣的智庫認為,中國的人工智慧戰略反映了歐巴馬政府報告中的關鍵原則——現在是中國在採用人工智慧,而不是美國。

這項研究排名是從2017年開始的,下圖反映了2017年出版指數排名前10的國家。

2017年,美國出版指數是中國的11倍。

而到了2019年,這一差距縮小到了7倍(美國1260.2,中國184.5)。

此外,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分析發現,在被引用次數Top 10的論文中,中國作者的比例穩步上升:2018年,中國作者的比例為26.5%,與美國的29%相差無幾。

有人會說,未來十年,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力可能會削弱。

而這項排名研究認為,結果將取決於現代人工智慧的三個關鍵要素:算法硬體訓練數據

誰要想在人工智慧領域佔領主導地位,就需要把這三個要素都做好。

目前,美國的優勢在於算法和硬體,而中國的優勢在海量的數據。

排名研究作者認為,雖然很難得出結論,但未來幾年內,美國仍將保持人工智慧領先地位。

One More Thing

此項排名研究還公布了數據。

由於人工智慧頂會的數據不會採用標準化的形式,所以分析基本上靠人工手動(HTML解析、Python轉換、大量手工名稱標準化等)。

數據下載連結如下:
http://people.csail.mit.edu/chuvpilo/publications.html

傳送門

Medium博客:
https://medium.com/@chuvpilo/ai-research-rankings-2019-insights-from-neurips-and-icml-leading-ai-conferences-ee6953152c1a

量子位 MEET 2020 智能未來大會精彩回放來襲!李開復、倪光南、景鯤、周伯文、吳明輝、曹旭東、葉傑平、唐文斌、王硯峰、黃剛、馬原等AI大咖與你一起讀懂人工智慧。掃碼觀看回放吧~ ~

相關焦點

  • 【令人恐懼的真相】NIPS數據告訴你中美AI差距有多大
    真相比你想的更恐懼:根據AI領域頂會NIPS兩年論文統計結果,無論是學術、產業,還是產學結合,美國至少領先中國10倍。是時候給國內浮躁的AI圈,澆一盆清醒的涼水了。換句話說,在發表先進的AI研究方面,美國領先中國10倍。這些數據還顯示了什麼呢?猜猜看,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全球AI研究領導者Top 5分別是哪些呢?
  • ML&NLP頂會論文統計:谷歌登頂!清華、北大、國科大、南大位列全球20強高校!
    Marek Rei研究團隊統計後發現,來自於美國的谷歌公司在2019年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ML&NLP)」領域頂會中所發表的論文數量位列全球首位這裡要說明的是在本次統計中,Marek 團隊將谷歌和位列本榜單位第十的Deep Mind進行了單獨統計(2014年1月,谷歌母公司斥資4億英鎊收購來自於英國倫敦的人工智慧初創企業Deep Mind),儘管如此,在2019年穀歌所發表的論文數量依舊排列第1。
  • ICCV 2019最佳論文歸屬谷歌,中國入選論文最多,商湯57篇全球第一
    在這個全球最重要的計算機視覺頂會上(與CVPR、ECCV並列),AI熱情繼續倍速增漲,中國力量依然閃耀——除了湯曉鷗任大會主席,中國學者的入選論文總數排名第一,各項奪冠數也遙遙領先。只是這一次,最佳論文和最佳學生論文,均未出現華人身影。最佳論文由以色列理工和谷歌研究院摘取,最佳學生論文屬於美國喬治亞理工。
  • 【NIPS論文數排行榜】谷歌、CMU、MIT佔據前三,中國清華第一, 騰訊AI Lab第二
    清華大學共發文12篇並列第22名,也是中國機構第一名。騰訊AI實驗室並列32名,中國第二名。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也有不俗表現。本周召開的第32屆NIPS可以說是AI領域最頂級的會議,那麼,在這樣的頂會裡,各家表現如何?Infinia ML的CEO Robbie Allen做了一個統計,分析了679篇接收論文(錄取率21%)背後的作者和機構分布。
  • 騰訊重磅AI產業報告:美國晶片、算法、NLP等領域全面壓制中國
    站在新世界起點,我們看到似曾相識的情形——AI的勃興類似1998年網際網路勃興兩年後又遇到寒冬的情形。近年來AI厚積薄發,主要是深度學習的突破,引發創業和投資情緒高漲。你發現投資越來越多,公司越來越少,項目越來越貴,而深度學習自身的不足並沒有快速得到解決,AI商業化之路有點力不從心。我們要保持冷靜的認知。尤其是在即將出現泡沫的時候,不宜設定過高的期望。
  • 中國AI發展報告2018:中國AI專利全球第一,高水平論文最多
    報告發現,中國在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人工智慧專利數量上都排在世界第一。微信後臺回復【清華報告】獲取報告全文。報告從科技產出與人才投入、產業發展和市場應用、發展戰略和政策環境、以及社會認知和綜合影響四個方面描繪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面貌先來看幾個報告中的結論:中國在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上都排在世界第一,中科院系統AI論文產出全球第一,但中國在人才擁有量全球第二
  • 微軟AI專利全球第一,超谷歌2倍、英特爾4倍
    近年來,伴隨著世界各國不斷將布局人工智慧技術擺到日益重要的戰略位置,全球每年的 AI 相關專利數量急劇增加。微軟、IBM、三星等國際科技巨頭是該領域內的」頭號玩家「,微軟擁有人工智慧專利數超 18000 項,居全球第一。遺憾的是,中國公司未出現在前十榜單中,但中國的 AI 專利提交數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二,甚至在一些領域領先美國,中國的 AI 力量也正在強勢崛起的路上。
  • 「中國在5G領域領先美國10倍,現在是國家緊急狀態」
    當地時間3月7日,這位谷歌前CEO接受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採訪,期間他再次拋出美國「人工智慧領軍者」地位即將被中國取代的論調,以此來敦促國會加大對該科技領域的研發資金投入,防止中國在人工智慧市場取得優勢。
  • 實力超越谷歌!潘建偉讓這項技術領先全球!美國人:劃時代的成果
    中國一直都在奮力追趕世界頂尖的科技,從未停止腳步,也不會停止腳步。中國從一個傳統型的農業大國憑藉自己勤勞果敢的品格開始在經濟、科社會等各個領域不斷發展進步,從拿到手像磚塊式的「大哥大」到今天領先全球的5G技術,中國的發展速度足以讓世界為之讚嘆!
  • AI恆昌 | 中美AI差距縮小,中國無畏「制裁」跑出中國速度
    在FPGA晶片生產商的融資上,中國相關企業2017年獲得的投資是3440萬美元,佔全球FPGA廠商融資額的7.6%;而美國這一數據是1.925億美元,佔據42.4%的份額。 我們知道,GPU是進行深度學習計算的重要算力基礎,目前全球前幾位的GPU廠商均在美國,中國沒有一家,幾乎全部依賴國外,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制裁中興事件會引發強烈討論。
  • 震驚全球 中國量子電腦 大勝谷歌100億倍..
    早在今年6月,TOP500組織發布第55屆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單顯示,中國部署的超級計算機數量蟬聯全球第一,中國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2A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位。此前,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取得過如此成就,即便是日本,在其半導體產業的巔峰時期,美國依然佔據著超算版圖上的絕對份額。
  • 谷歌退出中國8年,百度收入增長19倍!李彥宏期待真刀真槍再PK再贏
    根據艾瑞諮詢統計數據,2009年中國搜尋引擎市場營收份額,百度以63%佔據第一,幾乎是第二位谷歌的兩倍,搜尋引擎市場呈現兩巨頭形態,並列排在第三的中國雅虎和搜狗僅佔據市場營收份額的1.1%。網易有道搜索市場份額為0.2%,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圖1)。圖1:
  • [轉]AI專利大閱兵:中國猛增、美國保持領先,日本數量下降
    Astamuse 技術情報部門經理 Nobuaki Kawaguchi 表示:「2015 年和 2016 年的應用數量應該高於2014年,創下了歷史新高。」AI 專利申請數量:中國猛增、美國保持領先,日本數量下降1. 中日美等十大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數量大幅增長
  • 3月29日早報‖全球250家品牌撤下谷歌廣告;擅自"翻牆"上境外網站 責令停止聯網並警告
    1.全球250家品牌撤下谷歌廣告
  • 中國用時40年將美國拉下王座,專利申請20年增長200倍;世界智慧財產權最新報告發布,網友:多不意味強
    報告中指出:中國通過PCT共提交了58990件申請(2018年53345件),位列全球第一。美國以57840件申請(2018年56142件)位列全球第二。除此之外,華為是連續三年穩居全球專利申請數量第一的企業,僅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就達到了4411件。專利所有權,被廣泛的視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工業技術的重要標誌。WIPO總幹事Francis Gurry表示:中國的成功歸功於領導層深思熟慮的戰略,不斷推進創新,使中國成為一個經濟運行在更高價值水平上的國家。
  • 美國罰中興禁華為,你卻期待谷歌進中國?
    事實上,「猜畫小歌」這樣的小遊戲以及文件管理APP等應用並非谷歌搜索、社交和郵件這樣的主要業務,只是一些邊緣性的小應用,據此就猜測谷歌會回歸中國,未免唐突。至於谷歌在北京招募400人做研發,這也不能被看作回歸中國的信號。中國擁有全球最出色的行動網路、最龐大的網民群體和最普及的網際網路應用,以及大量的有豐富經驗的人才。
  • 【訴訟】思立微再遭匯頂科技專利訴訟,屏下光學指紋亦未倖免;中國AI專利申請位居全球第一,百度領先國內企業表現亮眼
    1.中國AI專利申請位居全球第一,百度領先國內企業表現亮眼;摘要:從全球範圍內,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在2010年後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近兩年的增長率更是令人矚目。據報告顯示,從全球範圍內,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在2010年後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近兩年的增長率更是令人矚目。從國家和地區來看,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依次為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歐洲(指在歐專局直接提出申請)、德國、澳大利亞、臺灣、加拿大和印度。
  • 全球遊戲看中國, 中國遊戲看騰訊, 騰訊遊戲看王者 | 小巴侃經濟
    不信我們來捋一捋2016年,中國遊戲產業收入244億美元超越美國,位列全球第一玩家們不是常說「歐皇」「非酋」嗎?中國玩家數量達到5.6億,全球第一(平均每2.5個中國人裡就有一個玩家)付費玩家達到2.0億,全球第一僅去年一年,平均每位中國付費玩家就氪金122美元
  • 中國經濟的「安全邊際」還有多大?
    2016-2018年,曠視科技的經營現金流為分別為-1.13億元、-1.5億元和-7.18億元。這顯示成長期的曠視科技實現了營收的高速增長,但因為仍處於「跑馬圈地」階段,盈利能力並不強勁。按曠視科技估值40億美元的估值計算,印奇的身家達到(40*8.21%*7.14)23.44億元,今年第一次登上新財富青年富人榜。
  • 2020年AI 100全球榜單官方首發:中國企業正在崛起
    事實上,中國的AI公司一直是CB Insights各大榜單上的常客,這也與國內活躍的AI投資和創業氛圍相關。根據CB Insights此前發布的最新版《全球人工智慧投資趨勢年度報告》,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球範圍內AI投融資分布中,美國佔比下降,非美國區域投融資比例上升。美國由2014年的佔比71%,逐漸下降到2019年的39%。美國以外的比例則對應上升到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