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騰訊好消息不斷;
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標誌著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會議宣布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除了百度、阿里雲和科大訊飛外,騰訊入選:依託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騰訊LOGO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字體發生了新變化……
剛剛的好消息是:11月22日,騰訊的股價突破430港元。騰訊最新總市值早就超過了阿里巴巴的4683億美元,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第一大公司。
放眼全球,騰訊已是全球第五大市值公司,爬過了FaceBook(約5200億美元),僅次於蘋果(約8700億美元)、谷歌(約7200億美元)、微軟(約6350億美元)、亞馬遜(約5500億美元)。
在亞洲,一舉超過三星和中移動,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
其實,2017年深圳已收穫了意外驚喜!又一家企業——騰訊殺入世界500強!
早在5月時,深圳就發布:2017深圳最牛公司誕生!市值超過深圳去年GDP還多18.7%!
6月20日,在香港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順豐王衛說:我和馬化騰兩千億與兩萬億市值區別就是「一念之差」,而現在市值又漲了兩萬億……
而現在騰訊市值超過了內地2016年四川或湖北全省GDP。
41016港元=34818.482人民幣,5250.627美金,騰訊市值已成為中國第六大省。
11月21日,騰訊再創年度高位,最高曾升至439.6港元,市值約5364美元。如果把騰訊當做一個經濟體來看,今天其高位時的市值可以排在全球第20位。據2016年全球各國與地區的GDP排名,排第22名的中國地區臺灣, 其GDP為5285億美元,第23名瑞典為5113億美元,第24名波蘭為4676億美元。騰訊的市值超過了臺灣、瑞典的GDP,遠遠地把波蘭拋在後頭。
古代所謂的富可敵國, 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他們這麼努力,我們還能不再努力嗎。?
儘管如此,騰訊創始人馬化騰,還在講,高盛科研這麼努力,我們還能不再努力嗎?他在一次演講就說:前不久高盛說他自己是科技公司。他不是金融巨頭嗎,怎麼是科技公司?他說我三分之一員工是科研人員,按數量來看,比Facebook的研發人員還多,我不是科技公司是什麼。我說金融公司都很拼,他們這麼努力,我們還能不再努力嗎。
比如:馬化騰2017公開信中就提到:要打造「數字生態共同體」 !他說,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好的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的發展有可持續性。
或許騰訊不斷壯大秘密就在與此:開放、生態!
以下是深圳本地媒體《深圳商報》的近日報導:
股價復權價達2212.4港元,
13年漲了598倍,
成亞洲首個市值5千億美元科技公司!
繼上一交易日突破400港元後,11月20日,騰訊股價再度放量大漲逾4%,股價站穩400港元大關,並以全天最高價收市。截至收盤,騰訊收報420港元,上漲16.60港元,漲幅為4.12%,成交額144.9億港元,換手率0.37%,總市值39895億港元,逼近4萬億港元,折合5106.56億美元,成為亞洲首個市值破500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據統計,今年以來,騰訊股價漲幅達121.91%,今年已連續10個月月K線收陽。截至11月20日,騰訊總市值折合5106.56億美元,超越阿里巴巴總市值4683億美元,騰訊再次成為亞洲市值最大公司。騰訊掌門馬化騰再次成為中國首富。
上周三,騰訊公布了三季度財報,騰訊第三季度營收6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淨利潤180.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均大幅超越此前市場預期。同時,騰訊QQ月活躍帳戶數達到8.43億,同比下降3.8%。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達到9.8億,同比增長15.8%。騰訊表示,三季度收入增長主要受智慧型手機遊戲、個人電腦遊戲、支付相關服務、數字內容訂閱及銷售以及網絡廣告推動。
但隨著騰訊廣告、支付、雲服務等業務的快速增長,騰訊遊戲方面的營收所佔比例已經從60%下降到了41%,而其他方面的營收均有顯著提升。
騰訊投資的範圍
已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
內容包括電商、本地生活、醫療、
出行、金融、遊戲等20多個網際網路行業,
投資金額達千億級,獨角獸超過50家,
如京東、美團點評、滴滴、58同城等。
其中,京東第一大股東就是騰訊。
深圳新裡程董事長賴戌播表示,騰訊是一家巨無霸網際網路企業,公司各方面人才濟濟,騰訊旗下股權投資項目都相當出彩,未來有望為騰訊帶來不菲的投資收益。但相比騰訊巨大的壟斷優勢和核心競爭力,騰訊的股權投資項目收入都可忽略不計。據統計,今年1月1日至11月20日,騰訊股價已連續10個月月K線收陽,11月漲幅超過17%;今年以來,騰訊累計漲幅達122%。從2004年騰訊以每股3.7港元在香港上市至今,截至11月20日,騰訊復權價為2212.4港元(期間曾1股拆5股),上市13年累計漲幅達598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騰訊已成為亞洲市值最大公司、全球市值第六大公司,未來超過同行業的Facebook市值只是時間問題。隨著騰訊股價上漲,騰訊掌門人馬化騰身家亦水漲船高,根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榜數據顯示,馬化騰淨財富最新報467億美元,大幅超越第二名許家印(402億美元)和第三名馬雲(398億美元)。
騰訊頻創新高,後市將會如何運行呢?
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騰訊是一隻大白馬,看好騰訊長期競爭力,人人都在用微信、QQ,這樣的公司還用多說嗎?
但斌稱,去年的支付寶流水,據說是8.8萬億元。過去,吃飯刷信用卡,但是現在,都在刷微信。每刷一次微信支付,是千分之六手續費,其中千分之一是商家、千分之五是騰訊的。如果經過微信刷單的流水是10萬億元,就意味著500億是騰訊的,如果是30萬億,那就是1500億元。現在,騰訊只是為了推廣等因素沒有體現出來,如果不推廣,就是1500億元利潤,給20倍市盈率,微信支付就值3萬億元。這還不包括廣告、遊戲等其他細分領域。
恆創天下投資總監羅曉鳴表示,騰訊行業壟斷地位突出,行業內幾乎沒有競爭對手。而阿里巴巴有京東等競爭對手,市值落後於騰訊是可以理解的。羅曉鳴認為,騰訊良好的業績成長性,有望進一步助推股價上行,目前騰訊上漲呈加速態勢,鑑於騰訊上行趨勢良好,後市股價仍可以看高一線。
交銀國際分析師谷馨瑜認為,騰訊仍將維持其網際網路行業領先地位,基於其社交屬性、行動支付能力及領先的遊戲運營能力,以及大流量、社交化帶來的信息流、社交廣告收入增長。交銀國際上調騰訊2018年、2019年收入預期至3.5%、5.6%,上調2018年、2019年每股盈利預測至15%、19%。並將騰訊目標價從372港元上調至430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來源:深圳商報記者:鍾國斌
自2011年始,騰訊開始踐行開放,Pony每年都會發布《給合作夥伴的一封信》,暢談他對騰訊開放生態的思考。2017年11月8日,騰訊將在成都舉辦第七屆全球合作夥伴大會,Pony的公開信也如約而至。
騰訊開放的第7個年頭,他用7個關鍵詞闡釋了對「數字生態共同體」的新思考和觀察:(高度提煉的金句來了)
1.深度融合:網際網路企業將和傳統企業進行更深度的融合,線上線下打通成為一體,通俗的說是讓技術尋找到可落地的產品,讓具體的應用找到技術支持。
2.雲化分享:過去講「插上電」,現在講「接入雲」,讓雲化分享源源不斷地為創業者提供各種工具和能力。通過雲化創新,努力實現各行各業在雲端用人工智慧處理大數據的圖景。
3.智慧連結:騰訊堅持連接。連接,是實現深度融合、雲化分享以及未來一切變化的基礎,也是提供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數位化生態體系中,要做好「心」與「芯」的溝通。
4.「全用戶」: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轉變為「全用戶」平臺,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全用戶」平臺。
5.「大內容」: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大」非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
6.新科技:騰訊和合作夥伴將一起探索新科技,共同成長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新機會和顛覆性的變革。
7.「寬平臺」:騰訊致力於打造堅持共生共贏的「寬平臺」。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好的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的發展有可持續性。
聽了Pony的思考,你是否希望和騰訊一起探索2017年網際網路新的機遇和挑戰?
11月8日,歡迎各行各業的企業坐客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深入了解騰訊策略,誠邀各位合作夥伴加入「數字生態共同體」。
各路英雄,網際網路發展的新風口,我們不見不散。
附馬化騰《給合作夥伴的一封信》全文。
各位合作夥伴,大家好!
從第一屆合作夥伴大會到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第七年。起初,我們提出要攜手合作夥伴一起打造「沒有疆界、開放分享的網際網路新生態」。去年,大家看到這個新生態已經從「一棵大樹」成長為「一片森林」。可以說,我們的初衷已經漸漸成為現實。
過去一年,整個經濟社會都邁入了全面數位化的進程。以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不但開始為各個產業的革新提供源動力,而且逐漸構成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並為前沿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打造強載體。各行各業的商業企業、公共服務部門、教育科研機構、公益機構以及文化創意組織等,都希望搭上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快車。
這些變化正重塑著網際網路生態,並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這「一片森林」並非沙漠中孤獨的綠洲,它植根於更龐大而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在數位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於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這無疑將給我們每一個企業乃至個人,帶來了巨大的創新機會與發展空間。在這裡,我希望用七個關鍵詞來描述最近一年來的觀察與思考,跟各位合作夥伴一起分享。
下面簡要展開,與大家一一探討: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裡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過去幾年,「網際網路+」項目紛紛落地。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從簡單「觸網」,發展到整體「上雲」,把全產業流程鑲嵌到更為開放的網絡中以激發更多創新,並將決策控制建立在流動的實時數據上,以大幅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效率。
北京大學周其仁教授認為,中國創新在「上下行」兩條路上求索。我粗淺地理解為,一條是技術尋求產品落地,另一條是應用需求找技術支持。
目前網際網路與各行各業的縱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兩條路上發力:一條是從線上往線下做,這是多數網際網路公司目前傾力而為的方向;另一條是線下大量的傳統企業「反攻」線上,無論是商業零售,還是物流交通,甚至是製造業、農業等傳統行業,都希望藉助數位化實現產業迭代。
打通線上線下的數位化創新,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地圖,更不會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兩條路結合起來,讓網際網路企業與各行各業結伴而行,才是我們穿越路途中那些險峻峽谷的最優選擇。
雲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於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雲化」程度體現著網際網路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過去我們說「插上電」,今天我們說「接入雲」。雲已經成為數字時代的一種基本需求。我認為,就像「用電量」在工業經濟中的指標意義,「用雲量」也將成為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指標。
我們還處在數字時代的初始階段,很多跟雲相關的重要事物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比如,電氣時代後期出現了計算機,數字時代與之匹敵的發明是什麼?我覺得,也許是未來的強人工智慧。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三者不離彼此。我曾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數字時代的圖景:各行各業在雲端用人工智慧處理大數據。
「雲化」是數字時代的一種重要創新模式。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布還是在「雲端」集中,並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
去年我提過,分享經濟就是生產力的雲化。換句話說,各種資源和能力只有實現「雲化」,才能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才能真正納入數位化管理,實現大範圍匹配後的精準分配或科學分工。
通過「雲化」創新,數字時代將能夠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比如,我們一直有個願望是,在我們開放平臺上,哪怕只有一兩個人的小公司,只要有好的創意,我們就可以幫助它把注意力集中在產品開發上,其他問題不用考慮太多。這個願望的實現,得益於我們這幾年藉助「雲化分享」的方式,通過騰訊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各種工具和能力。
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做連接,我們希望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這是實現深度融合、雲化分享以及未來一切變化的基礎。隨著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位化,我們不但要通過更多的連接減少「信息孤島」,更需要通過更好的連接來實現溝通協作的持續優化。
如果未來所有雲與端都具有人工智慧,那麼連接將意味著「心」與「芯」之間的溝通。在數字時代,只有匹配相應智慧解決方案的連接,才能更好地優化「智慧體」之間的溝通協作。
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連接,不再是一件騰訊自己開發個APP 就能完全搞定的事,它需要我們與各行各業合作夥伴以及大量專業服務機構一起,攜手打造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繼公眾號之後,微信去年與各個領域合作夥伴一起推出了小程序,可以說這是我們對智慧連接的又一種探索與嘗試。
最近推出的「京騰無界零售解決方案」,就啟用了微信小程序進行智慧連接。這是騰訊、京東以及生態服務機構聯手打造的一個具有行業標杆意義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以往我們在電商平臺選購商品,在社交媒體裡瀏覽品牌廣告,以及在線下門店購物,這些場景都是孤立分割的。消費者、品牌商和零售商之間沒有建立跨場景的有效連接,更沒有做到線上線下數據、營銷方案、會員體系以及物流系統的一體化貫通,難以為消費者進行個性化定製。
騰訊將把社交平臺、內容平臺與京東的交易體系全面打通,有望實現零售行業線上線下跨場景的智慧連接。這不但能大大提升消費體驗,而且將真正賦能商家。它的創新意義將遠遠超出流量導入的概念。
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過去一年,騰訊內部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我們不少內部職能部門,開始變成了生產力部門。例如,負責我們深圳濱海大廈新辦公大樓的工程部門,開始將自己的智慧建築方案輸出給貴州等地的開發商。我們開始並不太在意,後來發現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職能部門都能對外輸出自己專業領域的數位化解決方案。目前外界的市場需求也非常大。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正是在於: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轉變為「全用戶」平臺。
隨著實體經濟與社會的全面數位化升級,數目龐大的企業和機構用戶正不斷Log in 進來,成為數字平臺的使用者。數字平臺的用戶光譜,正在從C 端個人用戶迅速拉長到B 端幾乎所有商業企業用戶、甚至G 端的公共服務機構用戶等。由於傳統企業、機構等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沒有多少可參考的經驗。身處數位化前沿的網際網路企業,自然成為了第一個可供參照的數位化樣本。
過去,「全用戶」平臺僅僅局限於像水、電與交通網絡這樣的基礎設施平臺。今天,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越來越凸顯出基礎設施的特性。隨著用戶迅速擴容,這對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模式、組織形態和企業責任等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全用戶」平臺,網際網路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會有助於C 端、B 端和G 端等平臺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這有極其重要的經濟與社會意義,也是未來各種創新的基礎。
例如,傳統製造業只有實現動態感知消費者需求,來組織研發、製造和服務,才能實現智能製造。
再比如,我們幫助成都國稅開發小程序,讓辦稅人員通過微信進行在線實名認證,緩解了辦稅的時候排長隊「爆廳」的情況。
「全用戶」平臺解決了傳統政務服務難以觸達「最後一公裡」的痛點,讓C 端用戶感受到政務服務的便捷實惠。
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遊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只有內容足夠「大」,才能匹配「全用戶」需求。當然「大」並不僅僅指規模數量和品種類型多,更包括內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內容間交融創新的活躍、內容分發渠道的豐富等。
隨著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數字內容將獲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機會和傳播媒介,變得更「大」。「IP」智慧財產權,作為數字內容的頭部力量,也可以看做是數字時代一種重要的過濾器,為普通用戶找到相應領域數字內容提供了方便。
未來各行各業都可能產生自己的IP。它們是各個領域通往數字生態廣場的「門和窗」,具有樞紐節點的價值。數字內容是騰訊的核心業務之一。過去幾年,我們對泛娛樂生態和IP 打造的探索,正是對「大內容」戰略的一種初步嘗試。
對於海量的長尾內容,我們需要更多地藉助機器來完成「大內容」的集成與分發。數字內容天然具有流動性,它比線下資源更有優勢採用「雲化分享」。與其他資源一樣,海量集成與大規模分發,能夠充分發揮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數字生態基礎設施的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機器會替代許多人力,但它需要既理解用戶,也理解內容,才能完成最優的個性化匹配,從而解決內容的無限膨脹與用戶的有限注意力之間的矛盾。當然,機器要成為足夠理想的過濾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論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面前,各個傳統企業都開始招募大量的技術人員。這既是為了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為了應對未來顛覆性技術可能帶來的威脅。
今天,軟體、硬體和服務三者正在變得越來越緊密,甚至在融為一體。未來「科技企業」的稱謂不再是TMT 公司專享。
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都需要藉助數位化升級成為科技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希望掌握新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因為其科技屬性的強弱,決定著未來競爭力的大小。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一定會帶來很多重新洗牌的機會。
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技術跟隨者與借鑑者,但今天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借鑑和參考的經驗,我們需要逐漸成為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通過持續創新來開闢前路。
過去一年,騰訊在新技術領域加碼投入,並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們在各業務研發團隊之外,成立了公司級的AI Lab,並在美國西雅圖設立首個海外實驗室。同時我們的眾創空間和AI 加速器也開始走向海外,希望攜手海外高科技創業企業共同成長。
作為產業一線的工作者,我們深感,中國科技企業的成長與國內教育科研機構的發展密切相關。我們需要更重視基礎和前沿科學的研究,更需要發展創新產學研體系。
近幾年,騰訊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包括今年我們合辦了「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正是希望幫助國內創業企業了解前沿科技,同時探索創新產學研生態。
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麼「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儘管現狀並不理想,我們仍然期望一步步往這個方向走。
我在公司內鼓勵大家要有運動員精神,不斷拼搏,力爭上遊。但運動員之間不是只有競爭。在需要組隊比賽時,互相競爭的運動員會成為緊密合作的隊友,一起配合打出精彩的比賽。
很多時候參與比取勝更重要。無論是企業內,還是企業外,今天我們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都需要有足夠大包容力的「寬平臺」。
平臺型生態企業,作為基礎設施提供者,在「數字創新共同體」中承擔著更大責任。
例如,一方面我們肯定希望越多人用我們的雲越好;但另一方面,雲和電一樣都是基礎設施,如果電網只有一家供電會有很大風險,我停你也停了,這樣肯定不好。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包容「另一種選擇」的存在,因為用戶比競爭更重要。
騰訊即將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及全方位的平臺能力,為廣大商家提供一個更為包容、創新和具有可持續性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持續地賦能廣大品牌商、線下零售平臺以及商業地產等相關機構。
我們希望通過真正讓商家擁有自主運營流量與粉絲的能力,破除目前零售行業中的「窄平臺」規則,幫助大家從「二選一」的困境中走出來,為數位化轉型中的零售生態開拓更大的藍海。
同樣,數字經濟的發展讓跨地域的協作創新產生了更多可能。比如今年我多次談到的粵港澳大灣區,也需要採用「寬平臺」思維來鼓勵協作創新,過去大家之間有競爭,現在更需要握成一個拳頭去向全球要市場、要人才,共同把數字科技的創新生態做大。
隨著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數字平臺的發展,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或組織都通過數位技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大家生活、生產以及各種生命活動都交織在一起。我們在這個「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命運與共。
我想,在這個「共同體」中,競爭的目標並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發創新來解決用戶痛點,讓整個生態更有可持續性。
我相信,自己對這些新變化的認識還處於非常初始的階段。
整個實體經濟社會的全面數位化是前所未有的。這既讓每一個網際網路與科技工作者興奮欣喜,大家有了更多一展身手的機會。同時,這也讓我們心懷敬畏:我們越來越需要關注整個網際網路生態可能產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萬物互聯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也越來越更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謝謝大家!
來源:騰訊
來源 / 騰訊(ID:tencent)
這是騰訊的新大樓——
當然,你已經見過了。
但讓我們把鏡頭再拉近一些——
可能一些細心的同學已經發現了,騰訊LOGO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變化的過程,是這樣的——
變化的關鍵,是更現代、更協調、更動感。
就在昨天,基於同樣的設計理念,我們發布了「騰訊字體」( TTTGB-Medium ) ,收錄 6,763 全形漢字,以及拉丁字母、希臘字母、日文平假名及片假名字母、俄語西裡爾字母,共同呈現一致的視覺美感。
騰訊字體由全球知名字體公司 Monotype 的字體設計師小林章提供指導,字體設計師許瀚文主導中文部分,日文字體設計師土井遼太負責日語假名設計,拉丁文字體設計師 Steve Matteson、Juan Villanueva 也參與了漢字以外的字型設計——是一群大牛們的心血結晶。
昨天,他們也來到騰訊公司的發布會現場,介紹這套字體背後的故事。
這套字體最不同尋常的地方在哪裡?
全,部,是,斜,體。
更準確地說,這是第一套完整支持 GB 2312-80 簡體中文編碼字符標準的「真・斜體」。
其實,騰訊一直以來都對斜體情有獨鍾,原先的斜體 logo 就用了19 年之久。斜體有一種向前的意味,自帶動感和速度感,是一種奔跑的姿態。在我們看來,這體現了騰訊一種帶領科技潮流的信心和夢想。
但是,設計斜體漢字,是特別難的一件事。
如字體設計師許瀚文所說,在漢字的歷史裡,「斜體」這個概念從未出現過。從篆書、隸屬、楷書,到行書和草書,整體上來看,整個漢字還是平的(正的),重心線也還是垂直的。
斜體帶來的另一個挑戰是空間布局。不少漢字的左右空間是不對稱的,簡單粗暴地把它弄斜,漢字的結構就會不穩,甚至坍塌。
最終敲定的方案是:漢字的視覺傾斜度為 8°,輔以一定的視覺修正,內白設計成平衡均勻,中宮也是以平均為主,確保能夠像其他中文字型般使用。為了配合中文,拉丁文字的視覺傾斜度為 10°。
為啥是 8°?因為設計師們發現,7°太死板, 9°又太傾斜有點站不住腳的感覺,8°簡直就是個黃金數字啊!就像下面這張圖——
現在知道了吧,不是強迫症,當不了好設計師.
當然,除了斜體,騰訊字體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切角。
這也是個難題——漢字的數量太多了,且形態千變萬化,在一個筆畫上加斜角特徵的話,會導致有些字筆畫變短,或者重心不穩,甚至會影響辨識度。
最後,設計師們定了一套基本規則,在充分衡量了字體的視覺平衡性以後再加上切角,比如說在非重要筆劃的末端、橫筆的兩端、豎筆的頂部等。
這些特徵並沒有被運用在所有筆畫中,但正是這些細節,使得這套字體多了一些個性。
同時,為了緊貼騰訊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和海外市場的訴求,這套字體也有完整的日文版和拉丁字母版。
日文假名
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數字
想了解更多背後的故事?戳這個視頻——
目前騰訊字庫不支持對外授權,日後會作為騰訊品牌標識的標準字使用,也可以作為廣告宣傳,網站的標題等,強化企業形象的塑造。
我們希望,這套字體所蘊含的創新性和衝勁,能夠真正融入我們對產品和服務的運營中,並通過這種視覺的表達,傳遞給用戶。
也許一套字體,並不能為一切帶來太大的改變。但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發現,蘊藏在一套字體裡的視覺力量和美學感動。
畢竟,一個個美好的文字,就是一切美的起點。
以上來源:深圳夢(微信號ID:SZeverything)綜合深圳商報、騰訊
相關文章:
定了!國家正式宣布,深圳企業有其一!四大巨頭或將無眠!
深圳意外驚喜!又一家企業——騰訊殺入世界500強!
騰訊大鏟灣"網際網路+「科技城規劃PPT曝光,地鐵15號線連接3個鵝廠!
深圳AI企業數量全國第三 馬化騰透露騰訊內部研發規劃
大數據揭密!深圳最優秀的公司都去加班去了!沒功夫空談!(附騰訊+華為+大疆管理絕招)
2017深圳最牛公司誕生!市值超過深圳去年GDP還多18.7%!
馬化騰最新香港演講:高盛科研這麼努力,我們還能不再努力嗎
2017年深圳最牛宣傳片上映,任正非馬化騰王傳福說:我在深圳等你!
順豐王衛:我和馬化騰兩千億與兩萬億市值區別就是「一念之差」
關於深圳的一切,關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長!
我們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與夢想者同行!
擁有深圳夢,請關注(微信號ID:SZeverything)
歡迎來稿,合作,暢談深圳夢,郵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