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光刻試驗樣機、
三維快閃記憶體晶片、5G智能製造生產線
領跑全國
「十四五」組織
「卡脖子」技術集中攻關、
建設國內首個人工智慧算力中心
「『十四五』期間,武漢將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推動科技工作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構建更加系統、完備、高效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創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科技企業棲息地、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開放協同創新示範區。
強化科技創新「最初一公裡」。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集群,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提升源頭創新和科技成果供給能力。組織「卡脖子」技術集中攻關,突破技術瓶頸,提升產業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支持鼓勵企業加大自主研發,打造量大質優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實施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爭取院士專家支持,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發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提速發展。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設國內首個人工智慧算力中心,培育數字建造與安全、智能設計與數控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好「一芯兩網四大應用場景」,打造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新標杆。
東風汽車自主研發的L4級5G無人駕駛汽車——SharingVAN。「努力實現『中國車都』向『中國車谷』的跨越。」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武漢經開區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兩大發展路徑,培育數字經濟和智能製造兩大發展新動能。加速布局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與雲計算等新興產業,推動汽車產業由傳統汽車製造向以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特徵的「下一代汽車」迭代演變。
時下,武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正在加速擴容,二期建設工地一派繁忙景象,上千名建設者加班加點,將新增第二批78公裡5G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今年內,基於5G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總裡程將突破100公裡,成為全國最大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範區。」這位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表示,將加快企業智能化改造,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數、智、網、端」等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數字經濟和智能製造兩大發展新動能。積極申報全國5G應用研究中心,依託中國電子、浪潮、京東雲等項目,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推動建築業向數字建築、綠色建築轉型升級,打造一批智慧社區、智慧樓宇、智慧家居示範項目。以申報國家氫能源示範城市為契機,培育壯大雄韜氫燃料電池產業園、眾宇動力、理工氫電等企業,加快推進國電投氫能產業園等項目。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全面建設『世界光谷』。」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局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東湖高新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打造「三個光谷」升級版。建設創新光谷,打造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加快建設光谷科創大走廊核心承載區和光谷科學島,加快建設重大科學裝置、「四不像」機構和國家創新中心、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創平臺,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力實施「卡脖子」技術攻關工程,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湧現一批領跑型重大科技成果。 建設富強光谷,打造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把光谷打造成中部地區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形成「光芯屏端網」、生命健康「兩強引領」的產業集聚態勢,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新經濟產業。 建設美麗光谷,打造長江中遊兩山理念的樣板區。加快產城融合,打造宜業宜居的科技新城。
搶佔制高點
「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召開,首場發布會的主題是「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發布會總結過去也展望未來,一批科技創新的標誌性、前沿性成果讓人振奮,這些關鍵詞值得我們注意:「產業風口」「發展高地」「領先成果」「關鍵突破」……收官「十三五」、開啟新徵程,一座城市的「創新清單」數不完,但這份清單的題眼是很清楚的,這就是瞄準科技創新制高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創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落腳於城市發展,這意味著創新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不只是量的增長,更是質的飛躍;不僅是自身發展需要,也是服務國家戰略。我們要找準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堅持「四個面向」,搶佔制高點。把「創新」置於城市發展的「制高點」,才能育先機、開新局。
堅定不移創新驅動發展,向前沿賽道進軍,這是武漢疫後重振加速奔跑的姿態。
長江日報訊出品 採寫:記者李金友 評論員:肖暢 海報:主創陳智 王語哲編輯:王戎飛 校對: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