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眼鏡就是個失敗的項目。從它要做智能眼鏡的新聞出來,我第一時間就說過它做不成一個大眾消費產品。
很多人截至目前還在討論它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軟硬體結合不好啦、沒有大數據支撐啦,都是強拉硬扯一些概念,胡說八道。
我從頭就不看好它的原因在於,眼鏡,無論定位啥功能,它不可能是一個標準的消費電子,因為人的眼睛適應度差別太大了。
去影院看3D或者IMAX,若你是近視眼,戴著近視眼鏡,然後再戴一個看電影的眼鏡,你覺得舒服麼,效果好麼?
那種體驗真的不一樣。不戴近視眼鏡,看不清楚;不戴影院眼鏡,就沒了視覺效果。面對院線大屏幕,老花眼的感受也差不多。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習慣、喜歡戴眼鏡,它不是個消費品的概念,而是一個健康的概念。那些純粹追求美觀或者拽比的大墨鏡,比如王立軍那樣子的,或者大街上流氓吧唧的那類,他也不是天天戴。
每個人的眼睛,對於眼鏡的適應,都不可能一樣。心理的感受度更是如此。眼鏡,很大程度上屬於健康、安全與心理層面的消費品,根本不是快消,而是屬於耐用品,低頻消費的產品。
谷歌們,也包括中國消費電子企業,從一開始就把它當成一個消費電子,出發點就有問題了。大部分消費電子的特徵是,追求少樣多量,其實就是一個標準化的東西,在軟體、硬體上,實現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拿標準化的東西去滿足一個小量多樣、健康與心理需求大於消費電子需求的市場,就一下撞牆了。
那些糾纏什麼谷歌眼鏡失敗在軟硬體上的觀點,什麼缺乏大數據、應用場景支持的觀點,都不懂體驗的。
還有價格與什麼方案。
是的,谷歌眼鏡可以配什麼近視鏡片的。這類不成問題。但是,你看看我熟悉的知名半導體業媒體人士孫昌旭的一段話:「谷歌眼鏡,兒子戴了一星期不戴了,眼鏡11800,配近視鏡片又花了580。[汗]今天上學去扔在了家裡。。。昨天晚上給我說他拍了很多照片,還用谷歌眼鏡打了電話,當然是通過藍牙連接手機打的電話[嘻嘻]他正準備寫一報告,我自然十分期待。」
這樣的價格,不是殺人嗎?一個眼鏡,你想整出一個什麼整體解決方案,搞得非常複雜,那不會有什麼大的市場。戴過隱形眼鏡的知道,其實非常不方便,那小東西,貼啦,洗啦,掉地上找半天還擔心消毒不好。若不是因為隱形,有美觀,它其實連最後的市場都很難保證。
如果谷歌不能將它的眼鏡產品做到與普通眼鏡的功能毫無違和,是沒有一點出路的。它不但需要考慮材料、安全、健康、近視、老花等等因素,還要考慮方案的集成度,以及產品的標準化。這個不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所能解決的。
眼鏡,跟你身邊大量的手機、智能手錶、手環這類玩意不是一種路數。
如果谷歌眼鏡不想做大,不想成為大眾消費品,只想要一小部分市場,填滿特定人群的一些有限的碎片生活,還是刻意賣給那些土豪的。比如那些本來也不大戴眼鏡的,開車、旅遊、大街上裝逼,在人多的地方摘下來,眺望天空,引來小鳥跟鳥屎。
長期看,谷歌們需要等待材料、技術的更新,這些領域可能涉及電子業之外,涉及環保、生活、材料革命。這不是它們的擅長領域。那些專業的眼鏡公司的體會恐怕更深。
網際網路不是無所不能,尤其是心理層面。
有些創新,屬於一種想像力泛濫結果。它背後有種對於技術、網際網路的盲目崇拜。王忽忽不牛逼,但是屬於第一個提出「網際網路沙文主義」概念的,並對它一直保持警惕。用意不是貶低網際網路,而是期望它別誤導人們忽視現實,或者為了商業利益,故意扭曲市場。
你看看央廣《中國之聲》,今年4月,就被利用了一把,幫著炒作什麼谷歌眼鏡的直播功能威脅人們隱私啦,類似10多年前,媒體炒作拍照手機威脅人們隱私一樣。可是,炒作半天,該啥還是啥,沒聲音。眼鏡跟手機不一樣。
我絕不是貶低谷歌創新行為本身。想像力泛濫,抑或盲目的技術崇拜帶來的鑽牛角尖的努力,也不是沒有一點好處。除了驗證到必須尊重物理現實、人及人的存在價值本身外,那就是鍛鍊了技術的融合本領。
還有,許多創新行為,從一開始確實也帶有技術崇拜、誇張、泛濫的印象,谷歌的無人駕駛飛機等項目,短期也不會有多少商業化蛋糕。但是,這種創新帶有挑戰未來的勇氣。它可能沒有多少利益,甚至失敗,但是這種努力帶給谷歌的價值就是,能夠將自身塑造為一個不是純粹為了商業利益而前行的創新巨人。這種動作,能對其他對手形成壓制,保持一種戰略威懾。這種保持威懾的策略,在政治、軍事上更多。有些武器不是非要用它,但是必須保持一種姿態,形成拒止、均勢、威懾,瓦解對手鬥志。
未來的創新,僅僅局限於同一產業鏈內部,已經遠遠不夠。它越來越倚賴於整個社會層面的創新。設想谷歌眼鏡,在單片的鏡片上,未來若能集成牛逼的材料、技術,形成一個方案,能化解個人眼睛對眼鏡的適應度、匹配度,符合美觀、安全、健康、娛樂等多重訴求,價格又低,那誰不喜歡呢?但這需要網際網路與電子業之外的力量。
事實上,電子業本身的創新,確實也已經遭遇材料等許多領域的限制。摩爾定律,從物理、技術層面走向盡頭也是這一體現。而目前的許多網際網路公司,甚至包括創始人,根本看不到這一點,還喜歡兜售泛濫的沙文主義,渲染對傳統工業的顛覆,到最後,它還是要從比特回到原子,回到基本的物理世界,重新給予工業、實業尊重。
不要以為,整個世界只有下面這張圖片中的企業:
還有它們:
更有無數的領域、人、人的心理……
急需更多產業甚至整個社會層面協同創新的,也有其他領域,在TMT業,物聯網、智能家居都是如此。搞不清楚這點,就會陷入類似一國可以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的幻想中。
谷歌如此,小米們也是如此。什麼時候它們開始尊重原始的創新,尊重工業,尊重製造業,尊重整個社會層面的創新,而不是繼續堅持個人英雄主義,才會有更大的面向整個社會層面的系統集成能力,那才是牛逼的生態。
————
微信公眾帳號:Quark_media
TMT點評最犀利;上市公司最內幕;IT業最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