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過一句話,「人與人的悲歡無法共通」。而對數碼產品而言,讓不同設備協同工作也是個大難題。典型如手機、電腦,作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互聯互通可不輕鬆。
舉個例子,平時工作,我時常需要跨設備傳輸各種文件。一般來說,得用數據線連好手機和電腦才能繼續,某些手機還得在PC端裝好插件。倒也能用微信、百度雲之類的軟體,可一來速度有點慢,二來限制頗多,例如文件大小。
或許正因如此,華為設備間的「一碰就傳」才備受好評:於PC端暢玩手機應用,實現文件雙向拖拽,還能刷抖音、點外賣、追劇、逛手機淘寶……小米方面也曾透露消息,打算推出基於NFC的互傳功能,完善整個生態鏈。
不過嘛,類似技術體驗雖好,卻僅供單一品牌產品使用。那麼,品牌不同的PC和手機該如何更好實現互聯互通呢?我們或許可以從微軟身上看到一些不同思路。
拋開自成體系的蘋果,目前大部分手機都用安卓系統,而PC幾乎是Windows的天下 。因此,基於系統層面,微軟打造了應用「Your Phone(你的手機)」,將其裝在Windows 10上,便可直接打開、使用安卓設備上的APP。
問題也有,很多安卓APP由於不支持鍵鼠操作,在PC端可能無法適配使用。對此,微軟方面,搞出了另一項專利——「USING AN ALTERNATE INPUT DEVICE AS A MANEUVERABLE EMULATED TOUCH SCREEN DEVICE(使用替代輸入設備作為可移動的仿真觸屏設備)」。
簡單來說,該專利能讓沒有配備觸控屏的筆電,模擬出手機那樣的觸控屏操作。在使用這項功能時,筆記本電腦會進入一種特殊模式,其觸控板秒變觸控屏,讓用戶像操作手機一樣,通過觸控使用安卓APP。
同時,微軟指出,觸控板通常比屏幕小很多,他們的解決方案是規定一個可移動的輸入區域,用戶可以通過雙指輕掃來定位,然後將輸入區域移動到你想要進行觸摸輸入的地方。
當然,微軟給出的方案也難以盡善盡美。據悉,在觸控板模式下,電腦光標無法操作,用戶一次只能操作一個項目。也就是說,安卓APP與筆記本,恰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對於需要手機、電腦雙開的用戶,或者某些強迫症用戶,簡直太難了!
此外,有不少人只用鍵鼠,基本不碰觸控板。如果用其代替觸控螢幕,這部分人用起來會很不習慣,尤其是定位點,很不好找。
不過嘛,科技進步不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再不斷解決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關於多設備互聯互通,終會有更人性化、便捷的解決方案,畢竟吾輩所願,唯萬物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