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首發 | 「磨逗」獲千萬級天使輪融資,從傳統豆製品裡「切」出新品牌

2021-02-13 三聲

磨逗的創始人林超認為,近年來冷鏈、城配物流等基礎設施逐步發展成熟,新興的年輕消費客群的興起,為他們在豆製品領域切出一個「小口子」奠定了基礎。近期磨逗宣布拿到了千萬級的天使輪融資,接下來他們將加快開店速度,進一步打開市場對磨逗的品牌認知。

磨逗是北京磨豆兒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品牌,這個新興的豆製品連鎖品牌致力於打造消費市場對豆製品的新認知。《新商業情報NBT》(微信公眾號ID:newbusinesstrend)獲悉磨逗近期宣布拿到了由青松基金領投、北京生活服務基金跟投的千萬級天使輪投資。

目前,磨逗圍繞大豆研發了各類食品,其中包括傳統的豆漿、豆腐等產品,也有像豆渣素丸子、皮蛋花腸等這類特色零食產品,SKU數達40多個。「豆腐這個品類實際上可以做出很多花樣,它是個非常大的市場。」磨逗品牌的CEO林超說。

在她看來,這個消費高頻的傳統品類此前因受到供應鏈基礎設施、消費市場的限制,而在產品創新和品牌豐富度上都存在缺口。尤其近年來逐步完善的冷鏈、城配物流和新興的年輕消費市場,為磨逗提供了成長的土壤。

林超介紹稱,線下零售是磨逗現階段主要的業務板塊。目前他們的門店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內的各個城區,共開有24家直營店。這些門店平均面積約20平米,主要開設在盒馬、華聯、物美、食寶街等新零售、商超業態中。

獲得這筆融資後,磨逗計劃加大開店力度,以增加消費者與磨逗互動的頻率,進一步培養他們對「磨逗」的品牌認知。

林超認為目前豆製品行業仍然有很大的空間。

這一方面是由於零售渠道的變化。由於大城市的城市治理,壓縮了傳統豆製品銷售渠道——夫妻老婆店等小作坊的生存空間,這導致像豆腐這類新鮮豆製品的銷售渠道逐漸轉向商超。與此同時,市場上豆製品的品牌更迭速度緩慢,新興的豆製品品牌仍然存在缺口。

另一方面,新興的消費人群也給磨逗切入這部分市場提供了消費土壤。由於豆製品有一定營養價值,同時也是當下中國消費者高頻食用的產品。但同時,市面上的豆製品產品類型單一,主要以豆腐、豆乾、豆皮等這類傳統豆製品為主。

基於這個市場現狀,加之林超的家族在豆製品的製作工藝上的多年積累,她最終選擇了豆製品這個領域創業,希望培養消費市場對這個傳統品類的新認知。

目前,磨逗的所有產品原材料來自於東北的非轉基因黃豆。為了保證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它在東北與一家糧食供銷公司合作,後者負責在產地為磨逗採購黃豆。

具體到新產品研發思路上,磨逗的新品研發主要圍繞使用場景展開。目前,門店內銷售的豆製品,既有服務早餐場景鮮豆漿、豆腐等傳統豆製品,也有創新的下酒菜類、小零食類、代餐類的豆制產品。林超介紹,他們根據年輕人的喜好,推出了中料西做的「豆漿鬆餅」,這成為目前店內熱銷的新產品之一。

多元化的產品設計同時也是為吸引不同的目標客群。例如老年人比較愛消費即時類的豆漿、豆腐等產品,這類產品能帶來高復購率。林超透露老年客戶也是磨逗復購頻次最高的一類客群,「基本上每天到店消費兩次」;而較年輕的消費群體則更偏好預製類的豆製品。目前,磨逗的顧客中老年人佔15%。25歲到45歲的女性消費者佔65%。

新鮮是磨逗的產品標準之一。

這一方面體現在門店在售的產品上。目前店裡豆腐、豆皮等鮮食類的豆製品銷售周期僅為4小時。儘管這類鮮食產品保質期短,但它本身也是豆製品的原材料,因此每隔四個小時就會更換貨架上的鮮食產品。門店會將這些仍然新鮮的食材作為原材料,加工成其他成品類的豆製品,補充前店銷售。得益於這樣的循環設計,林超透露現在店內的貨損率並不高,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所有門店豆製品的新鮮度,磨逗也加大了供應鏈的投入。2018年磨逗在順義租了一個面積為4000平左右的倉庫。它被作為中央廚房對大豆進行加工。目前其產能已經覆蓋了北京及周邊300公裡的範圍。

現在,這個加工中心每天會根據前一天門店下的訂單進行計劃性生產。加工完成後,產品會在當晚被運到門店。這個周期為24小時。

今年是磨逗創業的第三年,這三年為門店積累的經營數據,幫助磨逗提高了門店商品的周轉效率。「一個店的爬坡期是三個星期,三個星期之後你就能知道每天的銷售節奏了。」根據這些數據,門店可以適時地調整促銷策略,提高銷售效率。

線下零售目前仍然是磨逗業務的重心。

林超透露,目前磨逗所有門店都已實現盈利,月銷最好的店一個月收入達30萬,「如果不算新開店面的話,我們年坪效可以達到8萬,算上新開店的話年坪效將近5萬。」

這次獲得融資後,磨逗將主要花在了拓店上。隨著門店的擴張,磨逗在門店布局、設備、人員、生產線的投入都加大投入。

林超認為,現階段他們要培養消費者對磨逗的品牌認知,線下是不可或缺的場景。因為豆製品本身是個消費高頻且保質期有限的食品,這個特點讓它在保障了品質的前提下,天然能為門店吸引來復購客戶。

加大線下門店的擴張速度,一方面能增加磨逗與消費者的接觸面,另一方面線下也是一個相對低成本的獲客渠道。

她透露今年的疫情對磨逗接下來的擴店計劃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為商圈裡不少商家因疫情而關閉,這就讓不少地理位置比較好的商圈內空出了店面。對於正在拓店的磨逗來說,這反而是個好消息。

目前磨逗的門店大多開設在商超業態中,這種模式讓磨逗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同類型產品的競爭。面對這個問題,林超認為他們的競爭壁壘仍然在於產品——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和運營策略來吸引目標粘性用戶。

在此基礎上,磨逗在今年也加快了線上的布局。

林超介紹,融資後的他們還會投入一部分錢用在線上團隊的搭建上。「原來線上沒有打算這麼快做,畢竟投入成本還是挺大的,但是我們現在已經著手在做了。」疫情讓原本平臺與品牌方之間的矛盾凸顯了出來,也讓林超意識到了自建渠道的迫切性。微信小程序、城配物流等第三方工具和服務的發展也為其現階段自建渠道提供了條件。

現在,磨逗通過美團提供的第三方門店經營管理軟體,已經逐步將到店消費的顧客數據沉澱在後臺中,完成第一步消費者的數位化轉化。此外,他們還計劃在抖音、快手等流量平臺投放內容,增加磨逗的品牌曝光度。

據悉,磨逗的小程序將在6月正式上線。對於磨逗來說,建立自己的會員系統、小程序有助於接下來它對消費者進行更精細化的運營,提高顧客的品牌忠誠度及復購率。據悉,磨逗目前也在接觸下一輪融資,「我們將堅持產品和經營模式的創新,不斷完善供應鏈體系,持續深耕豆製品行業。」

轉載】加微信號:xinshangye233

商務合作】加微信號:sansheng_kefu

 爆料或尋求報導】加微信號:Hoffman3056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