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阿里耽誤的獨角獸:優酷不「優」,土豆真「土」

2021-02-08 青財經看財報

阿里的熱搜不斷,熱度不減反增。但被阿里收購的獨角獸們,非死即殘,一個更比一個慘。

遙想2015年,優酷和土豆的合併,震驚整個網際網路。可誰也沒有想到,5年時間過去,合併後的優酷與土豆,並沒有把蛋糕做大,反而拱手讓出了行業老大、老二的地位,被後來者愛奇藝、騰訊視頻以及「出圈」的B站反超,轉戰短視頻的土豆,也遠遠落後於抖音、快手等頭部平臺,甚至銷聲匿跡。

阿里生態內卷沒有做起來,手中的牌一張一張少下去,眼瞅著淘寶、天貓電商平臺的戰場,還要被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網際網路新小巨頭蠶食,分去一杯羹。心中怎不急!

網際網路圈向來不缺新聞,曾經牽動萬千網民的優酷土豆,已成往事,然而往事並不如煙,歷歷在目,但又無能為力。

優酷土豆,都有哪些往事?

優酷土豆往事:相愛相殺

如果說網際網路是一個不斷創造財富與傳奇的地方,那麼肯定少不了視頻網站優酷&土豆相愛相殺的故事。

2005年,1974年出生的福州人王微,在上海創立了土豆網。「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隨著這一句slogan的散播,中國網際網路最早的視頻網站誕生,沒有之一。

土豆創始人 王微

這一年,同樣是留美回國的古永鏘,離開了四大門戶之一的搜狐。2006年,1966年出生的香港人古永鏘創辦了優酷。

此時,視頻網站隱隱呈現出一股氣勢,樂視網、56網、酷六網等都已成立,開始數據融資競賽。

這裡有個小插曲,不得不提一下。1999年初,古永鏘加盟搜狐任職CFO。期間,搜狐在上海面試COO候選者,來了一個面試者,這個人是馬雲。聊了一個多小時,馬雲甩出一句話:「我聽說過你,我就是想跟你聊聊,我肯定不是來搜狐……但我覺得你很適合做搜狐的COO。」3年後古永鏘擔任搜狐COO,2004年任總裁兼COO。

也許,多年後優酷與阿里的走向,就在古永鏘與馬雲的這次會面,就已被命運選擇。

優酷創始人 古永鏘

2007年,土豆、優酷拿到牌照後,開啟了網際網路兩大頭部相愛相殺的模式。一邊是視頻播放量的暴增和用戶數的激增,一邊是一輪繼一輪直至IPO的融資。自成立以來,土豆融資5輪,總融資額為1.35億美元;優酷也不甘其後,從創建到上市,融資6輪總金額達1.6億美元。

視頻網站開始時,雙方都將對方視為勁敵,兩雄相爭,水火不容,競爭異常激烈。2010年,到了IPO的關鍵時刻,率先提交招股書的土豆,卻因為王微離婚事件,反而讓優酷捷足先登。從此,土豆作為中國第一家視頻網站讓出行業第一寶座,成為「千年老二」。

阿里收購優酷土豆:老大並老二卻成了老三

2010年12月8日,優酷掛牌紐交所,成為全球首家在美獨立上市視頻網站。優酷首日大漲,與12.8美元發行價相比,漲幅達160%,市值超過30億美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原本可以第一個赴美上市的土豆,由於離婚財產糾紛,王微錯失良機,於2011年8月17日,在納斯達克二次IPO。不過,市場並不看好,土豆上市首日直跌12%,市值7.1億美元。

就在這一期間,背靠百度的愛奇藝誕生,騰訊視頻更是騰訊嫡親子也隨之出生,兩家背後都有B和T金主。

2012年,土豆與優酷「抱團取暖」,合併為優酷土豆。2015年,阿里巴巴和雲鋒基金以12.2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創下中國網際網路史「第一併購」。收購完成後優酷土豆從紐交所退市私有化。這時,中國視頻三巨頭:優酷土豆、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都成為BAT角力的王牌。

序曲喧囂,正劇平平,猜中了開頭卻猜不出結局:視頻行老大與老二合併後卻成了老三。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大跌眼鏡,也令人唏噓不已。

收購完成後,金主阿里一方面在企業內部進行人事變革,另一方面在優酷土豆推出邊看邊買等功能。2016年,優酷土豆董事長兼CEO古永鏘正式離去。頻繁換帥,再加上外部激烈的影視劇版權之爭,BAT三國殺中,騰訊視頻、百度愛奇藝後來居上,阿里帶領的優酷土豆節節敗退,一路衰退。

優酷不「優」,土豆倒是越來越「土」。2017年3月,土豆全面轉戰短視頻平臺,20億現金打造「大魚計劃」,獎勵優秀內容創作者。口號也由「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變為「只要時刻有趣著」。只是,轉型短視頻的土豆並沒有變得「有趣」,原有用戶不斷流失,活躍用戶從2018年1月開始爆跌,4個月時間蒸發1000萬用戶。水很大可「魚」卻越來越少。

土豆轉型失敗,優酷也自顧不暇。阿里收購的優酷土豆,未來能保住行業第三的位置嗎?

阿里沒有併購文化

中國網際網路史「第一併購」阿里收購優酷土豆的基因,似乎滲透到此後阿里收購的大多數獨角獸,餓了麼、ofo小黃車、天天動聽、蝦米音樂等,概不如此,被阿里收購後就每況愈下,

始終逃脫不了「阿里買誰誰不行」的投資魔咒。

阿里文化有「毒」?為何昔日行業數一數二的獨角獸,一入阿里囊中就開始僵化,走向衰落。8年前,在一次關於「未來10年、20年中國最需要什麼」的主題大討論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說道:「10年後,中國人最缺什麼?Double H!健康(Health)和快樂(Happiness)。」

阿里健康做得不溫不火,另一個「H」——阿里大文娛板塊,直轄的8大業務部門: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UC、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遊戲、阿里文學、阿里數字娛樂事業部。

阿里音樂旗下的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簡直是優酷土豆的翻版,如出一轍。儘管阿里收購的獨角獸,發展衰落的原因各不相同,《中國企業報·青財經》梳理發現,有其共通點:

首先,在企業內部進行人事變動,空降高管、頻繁換帥,創始團隊出局後業績也隨之下滑,走向沒落。

其次,無論適不適合行業與獨角獸,強行植入阿里鐵血文化。阿里用數據化、模型化、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打造了淘寶、天貓電商帝國,但這一鐵血文化,移植到更依賴於創意、靈感、自由的影視行業,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現象?

最後,雖然阿里有充足的資金、強大的組織能力以及規範化制度,但在大文娛領域,並沒有發揮其優勢,反而成了束縛,阻礙其快速發展。

只有阿里文化、沒有併購文化的阿里,難道就沒有反思自己的併購模式嗎?

前段時間,阿里創投入股芒果超媒的消息曝出後,優酷處境越來越尷尬。優酷土豆真的會成為阿里的棄子嗎?

不論棄與不棄,優酷土豆都無法成為自己生活的導演……

來源:中國企業報·青財經

作者:青青

編輯:嶽上媛

主編:江金騏

相關焦點

  • 那些年,被阿里收購的公司為什麼都快消失了?
    在蝦米音樂官方給出了「不予置評」的回應後,該條新聞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2013年,阿里巴巴收購蝦米,成立音樂事業部。2015年3月,阿里巴巴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時至今日,擁有兩億用戶的天天動聽早已消失在江湖中,而曾作為當之無愧的頭部精英樂迷平臺蝦米似乎也變得風雨飄搖。這難道真的是阿里的「光環」作祟?
  • 阿里收購優酷土豆,馬雲到底咋想的?
    阿里計劃以每ADS(美國存託憑證)26.60美元的價格收購,這比優酷土豆最新股價20.43美元溢價30%多。這一要約已獲得優酷土豆創始股東古永鏘、成為基金,以及相關聯方的支持。2012年,優酷曾完成對土豆的合併,上演網際網路同領域老大吞老二的精彩一幕。
  • 阿里不懂優酷:骨幹員工流失、KPI讓人不敢做項目
    這一事件也得到了前優酷高管問天的證實。樊路遠接手優酷後,負責阿里大文娛IP採購,兼任元氣工作室總經理、《白夜追兇》總策劃王平離職,《北京女子圖鑑》聯合製片人、《鎮魂》製片人方思離職,再次失去兩員大將。目前優酷管理層主要由阿里系構成。新任總裁樊路遠,2007年加入支付寶,曾任螞蟻金服集團支付寶事業群總裁、財富事業群總裁,是支付寶功臣,後分管阿里影業。
  • 優酷股東變更 阿里通過全資子公司土豆繼續持有優酷
    1月24日消息,日前,優酷發生工商信息變更,阿里通過旗下阿里文娛全資子公司上海全土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繼續持股優酷。
  • 優酷與阿里的「星戰計劃」:教你如何流量互導
    10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和優酷土豆集團宣布達成新的戰略合作,共同推進中國營銷領域的DT(Data Technology)化進程。古永鏘說,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從大數據的角度把文化娛樂跟商務、支付的大數據結合會產生一個全新的全球性的創新模式。為此,阿里媽媽和優酷土豆還分別發布了開放數據管理平臺達摩盤(Alimama DMP),和基於大數據的精準營銷方案「星戰計劃」。
  • 視頻圈瑪麗蘇優酷土豆易主,背後的八個問題
    視頻圈瑪麗蘇優酷土豆終入阿里彀中的消息,雖屬突發,但也不出人意料。我們似乎不應該再將當初一而再再而三傳謠「優酷土豆即將收購愛奇藝」的黑歷史再扒出來,但正如之前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傳言拉升優土股價的意圖確鑿無疑。儘管與一年前相比,優酷土豆在這場交易價中縮水了近13%,但已經比前一交易股價溢價30.2%,按最近三個月交易量加權平均價格則溢價44.5%。
  • 古永鏘正式退出優酷,改執掌阿里文娛百億投資基金
    此後,合一在阿里文娛大板塊中的地位也逐漸變的越來越重要。在今年9月的合一集團開放生態大會,楊偉東就曾透露,合一集團已經在大文娛板塊中與阿里的其他泛娛樂業務進行了整合。在體育方面,優酷體育將變成優酷和阿里共同的平臺,承接阿里體育的媒體內容;在投資領域,阿里投資的文娛內容都將與合一集團協同,具體的業務已經在進行對接。與此同時,合一與阿里音樂、阿里影業的聯動也在規劃之中。
  • 優酷土豆的資本迷局:一年要被阿里全資收購幾次?
    此後阿里巴巴一直在試圖增加持股比例,相關資料顯示截止2015年3月31日,阿里持股比例增至20.7%,已超越古永鏘成為優土最大的單一股東。一位接近優土的業內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還在通過二級市場購入優土股票,目前持股比例還不得而知。屢次關於阿里意圖控股或全資的傳言也源於此。事實上在阿里入股優土之後,兩者業務打通上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 優酷土豆被阿里收購,「可她最想嫁的其實是騰訊」
    (NYSE:YOKU)聯合宣布,阿里已向優酷土豆董事會發出要約,全面收購優酷土豆集團。阿里巴巴方面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若此次交易完成,優酷土豆將從美國退市,成為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優酷土豆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CEO)古永鏘將繼續擔任優酷土豆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領導業務發展。優酷土豆目前活躍用戶超過5億,特別是在移動視頻端有顯著領先優勢。2012年8月,優酷和土豆以100%換股方式合併。
  • 【獨家】阿里45億美元收購優酷,視頻業開啟拼爹時代
    為何轉身就被阿里發起了私有化要約?文_本刊記者 翟文婷就在剛剛,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全資收購視頻網站優酷土豆。按照每ADS(美國存託憑證)26.60美元計算,預計總金額將超45億美元。2014年4月28日戰略投資優土之後,目前阿里持有優酷完全流通股份的18.3%。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提議下,優酷創始人古永鏘將會繼續擔任優酷土豆主席以及執行長,領導優酷土豆的發展。
  • 為什麼阿里投資的都被弄死了,而騰訊投資的卻紛紛上市?
    其實,阿里全資收購餓了麼早有跡象可尋,2017年7月份,在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成為外賣市場唯二的公司之後,就有傳言成餓了麼將最終成為阿里的盤中餐。回看餓了麼近兩年的融資情況,無論是2017年6月的10億美金的融資,還是2016年4月的12.5億美金的融資,背後都只有阿里巴巴以及螞蟻金服。
  • 2020 年,這 8 家公司被踢出了獨角獸俱樂部
    以上獨角獸大多成立於 2010 年以後,成立時間最短的是 2016 年 11 月創立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博郡汽車;從成立到變身獨角獸歷時大多也需要 3 年左右的時間,其中用時最短的是拜騰汽車——成立 1 年半估值就超 10 億美金了;但成為獨角獸後各自的境遇就各不相同了,有的在榜時長僅僅 1 年多,就經歷風雲變幻,有的在榜 6 年之長,後來也沒撐下去。
  • 貪汙855萬,包養情婦,優酷原總裁被判7年背後,那些輸給欲望的大佬都怎麼樣了?
  • 封面人物 | 不一樣的馬雲:玩朋克,唱搖滾,打太極,被阿里「耽誤」的全能跨界王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中規模最大的龐然大物,馬雲帶領下的阿里值得大書特書的東西實在太多,淘寶是零售電商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支付寶金融體系覆蓋近6億人、阿里雲的十年一劍、螞蟻森林的公益創舉、收購餓了麼、打造大文娛、組建菜鳥聯盟、創立盒馬鮮生……對於張勇這位馬雲的接班人來說,要想繼續把阿里的這盤棋下好,就必須堅持做對的事、正確的做事、不做不該做的事,唯有這樣,才能實現阿里「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
  • 45億美金收優酷土豆 表明阿里流量壓力空前
    筆者認為,阿里收購優酷土豆,核心意圖是搶佔視頻流量,以解決阿里流量壓力問題。
  • 打通阿里大文娛聯盟平臺 優酷自頻道生態玩法再升級
    「簡直太激動了,我們要大幹一場「優酷自頻道主何仙姑夫劉飛看到這條消息後激動的在朋友圈記錄了這條消息,在他看來,優酷此前平臺的扶持計劃主要以版權內容為主,而打通阿里大文娛體系則意味著給自頻道主帶來全平臺的整合,「我們非常期待阿里旗下的分發平臺。」
  • 2018年招強引大!2018首季度「獨角獸企業名單」出爐!名單附上~
    一、2018年第一季度獨角獸企業名單排名排名變化企業名稱企業估值範圍(億元)掌門人總部行業1→螞蟻金服4000井賢棟杭州網際網路金融2→滴滴出行3000程維北京網際網路服務21↑小米3000雷軍北京智能硬體41
  • 古永鏘丨有了阿里爸爸,優酷土豆能超過YouTube嗎?
    合一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古永鏘說:優酷土豆私有化後,未來三年的目標是在國內上市,未來十年的目標是,超越Netflix和YouTube。那麼,優酷土豆在有了阿里這個「乾爹」之後真的能「一統江湖」嗎?古永鏘為何選擇馬雲?讓我們走進合一集團CEO古永鏘的人物故事。
  • 騰訊助攻每日優鮮便利購:無人貨架迎來獨角獸?
    強如騰訊,為什麼會看上僅僅運營半年的每日優鮮便利購?  2017年12月28日下午,我回老東家速途網絡拜訪老友,在辦公區一角驚訝的看到每日優鮮便利購的智能貨架。不禁感慨:像速途網絡這種低調辦公的環境,也出現了無人貨架,每日優鮮便利購這種公司的執行力(今年夏天才推出的業務)和迅速的布局讓人驚嘆!
  • 阿里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優酷日均付費用戶同比增長約30%
    2021年2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阿里文娛集團所屬的數字媒體與娛樂業務在報告期內實現收入人民幣80.79億元,經調整EBITA虧損同比收窄。本季度,優酷繼續專注於提供優質的用戶體驗和類型多元的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