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級別的IP,《龍珠》在遊戲行業的表現反而不如人意。
漫改遊戲並不好做,《龍珠》也不例外。如果沒有去年萬代的《龍珠鬥士Z》撐場,近幾年《龍珠》改遊戲的陣容將大概率乏善可陳。
而拋開單機主機不說,網遊一直不是漫改願意涉足的領域。至於手遊方面,玩家對IP改作品品質的要求其實並不高,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刀塔傳奇》。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刀塔傳奇》在玩法上有一定創新,布陣、技能、裝備等也有策略一說,不過相較大多數主機遊戲,手遊的內容終歸還是淺顯了點——但一般來說,我們選擇一款手遊,只是希望能用它來打發一些零碎的時間,而具體到「漫改」遊戲當中,則又包含了一些類似收集「周邊」的個人情懷在裡面。
在《龍珠》漫畫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賽亞人首次來到地球」和之後的「弗利薩」部分。這大概也是鳥山明第一次真正將《龍珠》的世界觀引出地球,是人物的戰力第一次迎來暴漲——也是第一次有影視作品讓我空出零花錢,去馬路牙子上的小販手中淘盜版DVD,而當時我好像還在讀小學。
現如今,遊戲畫面越來越精細了,但從一名《龍珠》愛好者的角度出發,我還是認為粗獷的漫畫線條更得我心,或者說,對於一款《龍珠》遊戲來說,我認為在畫面、動作、對白等方面不要做任何改動,保留原狀,就已經是最好的設計。
就如下圖所示,用漫畫來輔助敘事,就是最能引起玩家共鳴的選擇。
這張圖出自《龍珠Z超神》,這是一款在劇情、人設等方面均完美還原了《龍珠》動畫的手遊。
它從拉蒂茲等人第一次來到地球開始,一直將劇情做到了「魔人布歐」,甚至「布羅利」的部分。其間包含了大量過場,均用了漫畫+3D演出的效果來呈現,配音也相當精細。
戰鬥過程中,畫面會時而拉近到人物特寫,這時悟空武道服上的褶皺,甚至是17號牛仔褲與紅色絲巾的模型的層次感,都會在鏡頭下畢顯。而人物釋放技能時的動作,包括周圍散發出來的氣功波動,也和動畫中如出一轍。
一些大場面特寫更是讓人驚嘆於製作方的龐大工作量。
而在不同劇情下,玩家戰鬥時也會來到對應場景中。比如藍綠色調的經典的那美克星,比如乾燥壓抑的丘陵地帶,這些場景與漫畫中的設定息息相關,提升了玩家遊戲時的代入感。
遊戲中的一些細節也值得樂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遊戲中的人妻「18號」第一次出場時,克林在一旁吐槽了一句,「好漂亮的姑娘啊,真希望能娶回家當老婆」,算是製作方精心埋下的彩蛋了。
強調策略,而非單純比拼數值在對戰中,《龍珠Z超神》對策略的要求不低,不同角色之間定位各異,技能和支援技的釋放時機也有一定講究。比如「超2悟飯」,就是一名「進攻型」戰士,輸出高,但生存能力欠佳。它可能會成為對方針對的目標,玩家要通過站位、疊加BUFF等方法提升其生存機率。
同時,玩家也要想辦法讓「超2悟飯」儘快地打出傷害、積攢怒氣,來釋放必殺技,終結比賽。同樣的,「布羅利」就是一名防禦型戰士,有一定機率「嘲諷」對方單位——這不僅能打亂對方的戰術安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全自己狀態不佳的單位。
另外,在剛才提到的「超2悟飯」和「布羅利」之間,還存在一重聯協關係。當對方同時在場時,雙方均可獲得一定戰力加成。
那麼,在《龍珠Z超神》中,諸如此類擁有個人特色、技能迥異、存在聯協,能出陣戰鬥的角色有多少位?目前的答案是76位之多。從漫畫中最早的布瑪、少年悟空,到之後的桃白白、天津飯和餃子,再細到基紐四人組,弗利薩和沙魯的1、2、3階段,該作均有收錄。
而值得一提的是,通常來說,當一款手遊中的建模量較為龐大時,製作方有可能會將人物單單以「卡牌」、「Q版」的形式呈現。這當然是一種權衡利弊後的折中手段,但難免會讓玩家深感敷衍。
不過在《龍珠Z超神》中,你能看到每一位角色均有同等細緻的建模和動畫演出,基本可以說,你手中任一位角色的背後,都有豐富的內容有待挖掘。
另外,《龍珠Z超神》的內容也一直在跟著最新的《龍珠》動畫劇情更新。比如之前提到的「布羅利」,就是今年在國內上映的《龍珠超·布羅利》大電影的新近反派。以及在角色創建階段,遊戲也給出了《龍珠超》世界觀中呈現的「女性賽亞人」造型,與時俱進。
同時,這款由3DM首次代理運營的《龍珠Z超神》,也會時不時在遊戲中向玩家發放福利。無論於情懷還是於遊戲品質而言,這款遊戲在漫改手遊中都已能稱得上佳作。
遊戲下載地址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跳轉
也可以通過掃碼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