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搬去印度後怎麼樣了?當地員工太任性,郭臺銘:想回國內了

2021-02-15 大魚國際號

富士康搬去印度後怎麼樣了?當地員工太任性,郭臺銘:想回國內了

這幾年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全球產業分工合作的操作也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衍生出不少新興產業,代加工廠就是其中之一。意思就是科技品牌負責研發和銷售,而代工廠則負責加工生產,這樣一來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為了配合市場需求,代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最著名的的代工廠就是富士康。

一提到富士康,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這是一家全球頂級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很多手機品牌都找它代加工,當年富士康被引進中國後也解決了不少人民的就業問題。不過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工成本也逐漸提高,於是富士康領導人郭臺銘經過商議決定將工廠遷到印度,印度屬於落後不發達的國家,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再加之蘋果公司在印度投資,於是在四年前郭臺銘就宣布在印度投資50億建廠,並承諾要招夠一百萬工人。

如今已經過去四年的時間了,想必大家對富士康在印度的情況有所好奇。據小編了解到,這幾年富士康在印度只招了不到十萬人,而且大家也知道印度人民的特性,那就是「懶惰」!不少中國企業之前也抱怨道:雖然印度的勞動力廉價,但是印度工人太過懶惰,經常在上班時間聊天,工作效率特別低。

而且印度工人相比中國工人來說沒有一點責任心,對待工作極其任性,動不動就辭職,甚至拒絕加班,即使有加班費也拒絕。曾經富士康為了趕進度,強迫印度工人加班,卻遭到了印度工人的集體抗議,甚至是「罷工」!不難看出,當地員工實在是太過任性,郭臺銘對此都曾表示:想回國內了。

雖說富士康如今正在加大對印度工人的監管,出臺了不少措施,但是效果並不顯著。這樣一看,印度的人工成本也不比國內低。另外自從富士康遷移印度以後一直在虧損,勞動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印度資源稀少,很多原材料配件根本買不到,嚴重的影響了工作進度,富士康並不適應印度的生存。

兜兜轉轉一圈後,郭臺銘才發現只有中國大陸市場才是最好的選擇,不過現在後悔已經為時已晚。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富士康郭臺銘:印度員工不好管!叫加班就辭職 網友:那不是中國
    ,現在郭臺銘覺得印度工人更便宜,於是開始在印度布局!郭臺銘投資了50億在印度建廠,他原本以為在5年之內可以在印度招聘到100萬名員工,這樣的話就可以成為巨大的生產工廠,而且他也覺得印度有龐大的人口再加上人工價格比較便宜,它的成本肯定會降低很多,可是計劃是完美的,事實是殘酷的,兩年的時間過去了,他的投資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是屢屢發生一些安全問題,甚至還會引起工人的罷工!
  • 郭臺銘清楚的很,富士康離不開蘋果,富士康的苦日子在後頭?
    最近幾年的例子大家都看到了,蘋果把大部分訂單給了郭臺銘的富士康,結果富士康就成為了全球最有實力的代工廠,而最近2年,蘋果又開始加大對立訊精密的扶持,結果還是一樣,目前立訊精密的市值超過了3524億元,不得不說,蘋果的造富能力確實很強!富士康為何要去印度建廠?郭臺銘這個人太狂妄了!
  • 郭臺銘響應印度製造,再投22億,富士康把中國經驗在印度複製?
    2015年,郭臺銘與莫迪進行會面後,富士康就宣布要投入20億美元在印度建立工廠的計劃。目前,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主要設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的首府金奈市(Chennai)。雖然目前已在當地投資了至少10億美元,但還是以生產蘋果老款的iPhone XR和iPhone 11為主,生產線是較為低端的。
  • 富士康搬到美國、越南、印度的工廠,怎樣?
    富士康自從在大陸駐紮建廠,已經過去30個年頭了。這三十年間,富士康見證了人口、等時代變遷,憑著強大的代工能力成為最大的代工廠,分廠遍及全國。憑藉著富士康工廠帶來的巨額效益,郭臺銘也一躍成為臺灣首富。但是隨著國內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以及蘋果手機在國內銷量的下滑,富士康的利潤也在逐年減少。
  • 富士康再次遭印度冷落,郭臺銘撤離計劃或將落空
    實際上,郭臺銘早就有了將富士康遷移至印度的想法,並於5年之前在印度建立了相應的代工廠,但由於產品出量以及訂單問題,所以在無奈之下,選擇關閉了。至於選擇印度班加羅爾的原因,無非就是這裡的人工成本要比較低廉,再加上大客戶蘋果將市場發展重心轉移到印度,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富士康或將把國內的蘋果產線轉移到印度,目前撤離計劃正在進行中。
  • 郭臺銘富士康回心轉意?郭臺銘宣布擁護任正非,網友:終於做對一件事
    在中國一說起富士康,我們很多人都還是比較熟悉的,富士康作為全球第一大的代工廠,每一年在國內都會招納眾多的員工,作為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富士康目前在全球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了
  • 富士康被印度「坑」慘了,如今想回中國,比亞迪:已經晚了
    富士康就是這樣的一個企業,當初在中國建設了許多的工廠,隨後又將眼光放到印度,認為在印度建廠會比在中國發展更好,於是就離開了中國市場。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富士康被印度坑的太慘,如今正進退兩難。藉助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還有高質量的產品完成,富士康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在當時就擁有120餘萬員工和全球頂尖IT客戶群。但富士康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想要更上一層樓,此後又在全國各個地區建立自己的科技工業園區。這些工業園區的建立,不僅使得富士康企業再度創下製造新高,而且還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 「捅刀」華為後,又一手機巨頭「拋棄」富士康,郭臺銘悔不當初!
    提起國內的富士康,相信很多朋友還是比較熟悉的,一方面富士康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代工巨頭,在全球擁有近100萬名員工,另一方面富士康在全球還擁有多個富士康工廠
  • 富士康上演「反轉大戲」,郭臺銘一錘定音!
    ,如今在國內大家掀起了一波支持華為的浪潮,支持國貨之處國產華為手機的呼聲很強烈,而這個時候聯想、蘋果公司被拿來不斷對比和貶低,背後估計也是有些人不懷好意煽動民憤,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連國際第一大代工廠富士康也被卷進了輿論之中。
  • 富士康總裁郭臺銘語錄精選,太精彩了!
    至於太聰明的人,則婉拒。22.事業成功的要素——意願、專業、耐心。(郭臺銘認為從事一項事業,一定要有兩三年投入)23.座右銘:努力,努力,再努力。不為物慾,不為虛名。其他講話:41、「工會主席的地位跟我一樣大!」、「員工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工會,工會必須給出一個答覆!」
  • 郭臺銘再傳要跑路,美國印度均有工廠,員工百萬
    眼下,公司在做產能調整,但關於產能在各國的具體佔比,要到疫情結束後才能明朗。也就是說,富士康的確正在中國以外地區,增加產能。8月12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召開業績說明會,會後,一篇題為《iPhone製造商說,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結束》的報導廣泛傳播,令富士康緊急發布聲明,直言「我們沒有這麼說」。這並非富士康首次自證清白。
  • 郭臺銘拿22億元股票給員工分紅 佔富士康淨利潤三分之一
    ,後有郭臺銘給員工分股票。以鴻海11月28日的收盤價81.3元新臺幣計算,這次郭臺銘發放的員工股票分紅總市值高達102.9億元新臺幣(約合22.279億元人民幣)。  在截至9月30日的2016年第三季度,雖然受收購夏普影響,富士康淨利潤同比下滑8.7%,但這是歷年來鴻海對員工分紅最高的一回,兌現了郭臺銘的人才政策。
  • 富士康郭臺銘的30年
    文| 陳蘭來源| 鹿鳴財經哪裡有肉,哪裡就有猛獸,哪裡有花,哪裡就有蜜蜂,哪裡有機會,哪裡就有郭臺銘。今年68歲的臺灣首富郭臺銘曾因富士康「血汗工廠」而被人熟知,在惡名逐步淡化後,郭臺銘一直在尋求轉型。而富士康什麼時候才能重塑靈魂?
  • 「分裂者」郭臺銘:對員工苛刻,卻花百億救弟弟,一句話引發眾怒
    早在80年代,郭臺銘就想將產業擴張到全球,於是來到美國開設了分公司,但我們都知道美國的收入高,工資自然也不低,這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直到1988年,郭臺銘來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發現這裡生機勃勃,政策優惠,人工成本低廉,很快就在這裡設立了第一家工廠。果然,不但可以讓員工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可以給很低的工資,讓其成本大大降低,收穫頗豐。
  • 富士康郭臺銘:代工皇帝想轉型高科技
    儘管人們看到的不盡然是「鴻海」與「富士康」的本來面目,儘管從創業伊始,郭臺銘就把創新、專利放在頭等位置,儘管早在幾年之前,鴻海已經進軍半導體、面板、晶片、機器人甚至雲端、大數據等更為科技創新的領域,但留在人們腦海中最深刻的印象,依然是2010年發生在深圳富士康龍華園區的「13連跳」,一連串不能完全歸責於郭臺銘的悲劇,成了日後難以甩開的魔咒。
  • 郭臺銘關閉印度富士康工廠,這個中國巨頭成贏家!
    郭臺銘關閉印度富士康工廠,這個中國巨頭成贏家!自從郭臺銘從美國蘋果公司接下了iPhone、ipad等生產訂單以後,富士康的生產規模就與以往再次的擴大了很多;而搭上了蘋果公司以後,富士康就開始專心為蘋果公司做代工,這也讓富士康一舉發展成為了美國蘋果公司的御用代工廠,但這樣也就導致富士康的命運和蘋果公司緊緊的捆綁在了一起
  • 曾單方面中斷跟華為合作的富士康,在印度損失慘重
    關停說幹就幹,在單方面中斷跟華為的合作後,富士康跑到印度建廠,不過讓郭臺銘始料未及的是,印度的勞動力是廉價,但是勞動力的總體素質也很差,讓他們生產高精尖的頂級iPhone,根本不現實,也正是因為此,富士康印度工廠一直都是在生產一些舊款
  • 郭臺銘關閉印度富士康工廠,這個中國巨頭成贏家!
    自從郭臺銘從美國蘋果公司接下了iPhone、ipad等生產訂單以後,富士康的生產規模就與以往再次的擴大了很多;而搭上了蘋果公司以後,富士康就開始專心為蘋果公司做代工,這也讓富士康一舉發展成為了美國蘋果公司的御用代工廠,但這樣也就導致富士康的命運和蘋果公司緊緊的捆綁在了一起,只要蘋果公司的產品熱銷,那麼富士康的日子就好過,而只要蘋果的銷量下滑,那麼富士康的訂單就會相對應的減少
  • 富士康上市前夕,郭臺銘:馬上推出員工持股計劃
    在現場播放的視頻中,郭臺銘表示,富士康之所以選擇在A股上市,是因為大陸員工很難拿到臺股股票,工業富聯上市後,會馬上推出員工持股激勵計劃,未來還可能考慮合伙人制度。在當天的「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年近70的郭臺銘發表《走進歷史轉折中的富士康》主題演講。但他並沒有馬上切入「工業網際網路轉型」的話題,而是先回顧了自己與富士康過去30年的「往事」。
  • 代工巨頭富士康擬A股上市,郭臺銘定調鴻海轉型工業網際網路
    在富士康股份的董事名單中老冀也看到了幾位過去在國內科技行業呼風喚雨的大佬: 富士康股份董事長陳永正曾經擔任過摩託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NBA體育文化發展(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特斯拉國際部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