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攝影班中有近8-10人買了索尼RX10 IV相機,它擁有25倍光學變焦,進可攻600mm超長焦,退可守24mm廣角,加上一些獨特的極致功能,已定位為一臺生態攝影機器。當打開PS嚴格地審視照片的質量時,我不再對通過鏡頭轉換率而達到的超長焦段嗤之以鼻。
索尼黑卡相機有四個系列,小黑卡以便攜為主,胖黑卡以旅遊為主,大黑卡以畫質為主,而長焦機型的RX10系列已經發展到第4代,它搭載著一枚呈綠色鍍膜的蔡司鏡頭,凜冽感十足的金屬機身,只憑每秒24張的連拍和40倍高速升格慢動作拍攝,我已然無法忍受它的誘惑。不帶架子的情況放在小挎包裡就可以出門了,風光,人像,拍鳥,花卉,微距都不在話下,從買到手至今我竟去了8次圓明園。
它的很多好玩到極致的功能,不用絕對是個浪費!而那上百頁的相機說明書,能看懂80%的人並不多,其中暗藏著很多攝影理論,視頻技術及後期語言,想入手特色功能只看說明書是不靈的,雲裡霧裡繞來繞去,當然這不能怪罪廠家。
本人反覆琢磨通過再學習,理解了其中一些特色玩法,分兩期與大家交流。本期先做6個方面的共享與交流,下期細說「逆天的24張/秒連拍」與「HFR高速升格慢動作拍攝"。
索尼的5軸防抖系統不但支持靜態照片,視頻的錄製同樣享受這一技術帶來的便利,標誌著除非拍慢門,一般情況下都可以用手持的方式進行拍攝,而那些長而粗的專業定焦鏡頭使用者,拍鳥是一定要用架子的。往常拍攝我最不喜歡帶三角架,與打鳥人攝影觀念不同,我們往往是選擇以風景為依託來拍鳥,要兼顧環境,光線和突然闖入的一些精彩。小巧的機身配合光學防抖功能,加之F2.4-F4的大光圈進光量充足,在防抖系統的支撐下,可手持在長焦端進行拍攝。抬手就拍是我追求的工作方式,而架設三腳架的往往會損失多一半的精彩。
防抖的開關在菜單2-動態影像3中,進入Steady shot,可設為」智能增強「、」增強「、」標準「 和 」關「。
固定在三角架上使用時相機的防抖要關閉。
上圖為追蹤動物眼睛對焦的示意,升級後的第4代在對焦系統方面做出的提升最大,特別是315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能力,使RX10M4從旅遊攝影擴展到了生態攝影。
一次剛剛在拍攝點站穩,水裡二隻黑水雞就激烈地幹起仗,當時眼睛還沒看準位置,下意識對著水中按動快門狂掃,2秒連拍戰鬥結束。依據過去的經驗,照片回家肯定要刪除,結果不可思議地50多張全部對焦清晰!我在琢磨,即使有眼控對焦,我的眼睛可是連看也沒看清楚呢!智能化真利害,誰用誰知道!設置了連續對焦AF-C和廣域對焦點,便可激活多個自動對焦點,相機根據物體的移動智能調整對焦點位置。
在拍攝對焦時,可選擇「中間點」、「自由點」、」擴展自由點「、「廣域」,自由點可將對焦框移動到顯示屏上的所需位置,對非常小的被攝體或狹窄區域進行對焦。在自由點工作的畫面上,轉動控制撥輪可以改變對焦框的尺寸。比如左圖對焦在動物的眼睛,右圖對準一滴小水珠聚焦。
這兩項技術針對的是使用長焦端拍攝的便利。
「限位器」切換如下圖所示,當前設置為全程擋。如果拍攝時專注於遠攝,則可將範圍設定在「3米~無限遠」,這樣減少對焦範圍,3米以內對焦系統就放棄了,其一提高了對焦速度,其二是可以有效避免近處的遮擋物造成對焦系統的不良影響。
長焦視野窄是常識,拍鳥時最有用的600mm焦段經常會發現從取景器中找不到鳥了,「輔助變焦」的作用是,當發現拍攝的物體不在畫面中時,按下此功能按鈕,鏡頭暫時切換到廣角端,找到拍攝的主體後即可抬手鬆開,相機又自動變回長焦以便拍攝。當然這個按鈕可以用變換焦距的方式替代,但「輔助變焦」有記憶,更準確快捷。通過設置可以把這個功能賦予某個鍵,如對焦保持按鈕。
多幀降噪技術專門為在光線暗淡的場景下拍攝而設計, 當通過菜單開啟時,相機會快速連續拍攝若干張照片,然後將其相互疊加,通過一定的複雜算法,按指定 ISO 創建出一張低噪點照片。此功能非常適合在沒有閃光燈的夜晚或其他暗淡背景下獲得漂亮的低噪點照片,而閃光燈可能破壞柔和的照明氣氛。
不同的相機會自動連拍多張影像併疊加影像, 如果自行設置ISO從200到25600,連拍6張合成,過暗時使用ISO25600時是連拍10張合成。與用通常ISO感光度拍攝相比,可以記錄最高增強兩個級別降噪效果的影像。
多幀降噪是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這樣既保證了快門速度,又保證了畫面不會出現太多的噪點。在面對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多幀降噪是一個最佳的選擇。習慣上的「長時間曝光降噪」往往耽誤加倍的時間,一定要慎用,特別是在延時拍攝星軌時,而〔多幀降噪〕是更先進的一種新技術。
當照相模式設置為〔P〕、〔A〕、〔S〕或〔M〕時,可以使用〔多幀降噪〕。
多幀MOVIE按
當下普通大眾拍視頻已經進入到2.0時代,黑卡攝像對比普通卡片機有很多優勢,大光圈、大底、50P、特別是豐富的對焦和變焦功能,可以找到電影鏡頭的推拉感覺。在機身底部還可以看到光圈環最右端的開關,打開狀態便可設置光圈的無級變速,在攝像過程中得到連續的景深變化。
視頻拍攝默認的是通過按MOVIE按鈕開始和結束,原則上在拍攝照片時隨時按動MOVIE便切換為攝像,這個功能我非常喜歡,不耽誤事呀。並且在P、A、S、M等各檔都能按錄像鍵進行攝像,但你會發現模式轉盤有一個專門的攝像檔位,它有什麼作用呢。使用這個檔位時攝像存儲很快,幾乎拍完就存儲好了。其他臨時檔錄像焦距有變化,影像有變大的感覺,600mm處成為680mm,但廣角也會損失,28mm約為35mm,還有就是進光量變小,直接按下錄像鍵攝像要加曝光補償。而攝像模式下所見即所得,一步調到位。
攝像的拍攝參數在菜單中是通過第二個圖標選擇的,使用哪種速率其文件量差別是非常大的,鑑於我們不是專業攝像,後期也沒有比較專業的設備,練習時可先選擇較小的解析度,4K就先別玩了。
AVCHD是索尼和松下制定的全高清格式。選中後會在「記錄設置」中有幾個選項,50i是隔行掃描,50p是逐行掃描,邊拍邊走用逐行掃描方式畫面會更流暢。
如果後期想進一步升格,觀看到更流暢的慢動作,可選擇逐行掃描的100幀進行拍攝。
視頻拍攝中更多的可玩選項,我們下期接著聊……
隨波不逐流
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