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背景下廣播媒體音頻創新研究

2021-02-15 V傳媒
2020年是令人難忘的一年。由於經濟下行和新冠肺炎的影響,廣告主投放減少,傳統媒體的創收可謂雪上加霜。經濟學的觀點認為,經濟下行周期往往是創新的重要機遇期。那麼,當前在廣播音頻領域出現了哪些創新熱點呢?
根據中科網聯《2019年度全國音頻內容用戶觸媒與收聽行為專項調查》數據分析,用戶付費已成為網絡音頻行業的主要商業模式之一,76.0%的用戶都在音頻平臺有過付費行為,付費模式主要分為訂閱和會員制。音頻付費內容主要分為音頻節目(播客)、有聲書(含廣播劇)、音頻直播以及網絡電臺四種形式,涵蓋親子、歷史、職場、曲藝、情感、二次元、教育、健康、外語等多個類別。音頻內容的生產主體及合作模式主要有三類,各大平臺和版權方合作生產、商業平臺和各類型主播合作生產、電臺APP和PGC主播合作生產。

《小虎愛推理》是北京廣播電視臺音頻客戶端「聽聽FM」出品的系列兒童廣播劇,首批上線100集,採用 「免費+付費」 的盈利模式在聽聽FM和喜馬拉雅平臺同步推出。該劇上線一個月就達到了喜馬拉雅最高內容評估級別S級,進入親子新品榜第四名。截至2020年12月底,總播放量超過3000萬人次,總訂閱量近10萬人,平均每月收入超過1萬元。後續計劃在一年之內上線的付費內容還有600集,預估每月能帶來10萬元收入。
一場新冠疫情讓線上經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路大佬紛紛強勢入局「直播帶貨」。在這輪熱潮中,廣播媒體紛紛下場試水,探索新型盈利模式。廣播媒體的直播帶貨具有三個特點:

第一是公益為主,
以幫扶弱勢人群作為帶貨主要目的,所售商品盈利部分皆由湖北省接收,為促進當地經濟復甦貢獻綿薄之力。

▲  6月10日,北京電臺多頻率多部門合力推出大型融媒體公益直播——「京鄂交響曲」

第二是專業可信度高。廣播媒體擁有主流媒體的信用背書,直播帶貨不會存在誇大、虛假宣傳等行為,而且,廣播媒體主持人素質高、在直播帶貨中展現出更多專業素養,進而提高了直播帶貨收視率。

第三是直播帶貨盤活了來自各類渠道的私域流量,
形成多個基於垂直領域的強關係社群,完成拉新、留存、活躍、轉化、裂變的正向循環,實現了自己所有、免費觸達、反覆使用的目的。

各地電臺藉助客戶端和「兩微」等社交平臺展開立體耕耘,大力提升廣播在雲端的影響力在融媒體運營上,突破了傳統的「自給自足」運營模式,開始探索市場化、商業化運作。湖南廣電的「芒果動聽」由馬欄山文創基金和科大訊飛成立的合資公司採用市場化方式運營,以生產自製內容為發力點,內容付費將是未來主要的盈利模式。今年3月上線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雲聽」APP主打「聽精品」「聽廣播」「聽電視」三大內容板塊,通過知識付費、互動打賞、廣告營銷等業務功能,帶動產品逐漸向商業化運營進軍。今年6月上線的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愛聽」APP,以用戶運營為核心,垂直服務深圳本地車主,逐步打造政務、教育、交通、健康、醫療等行業領域融合生態圈。
探討廣播轉型的邏輯,知名科技公司微軟逆境重生經驗值得參考。微軟曾經1999年底創下市值6000億美元的歷史峰值。此階段的微軟以Windows作業系統為核心,盈利模式是收取授權使用費。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了和智能終端的增長,以個人電腦為基礎的核心產品與大環境脫節。微軟徹底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黃金期,2013年市值跌至2248億美元。2014年第三代領導人薩提亞·納德接手微軟並著手戰略轉型,第一步就是放下過去轉變角色,對微軟進行重新定位。微軟不再封閉的將Windows作為核心增長模式,以服務者的姿態積極參與到移動網際網路生態之中,通過免收智慧型手機的windows系統授權費等一系列舉措,重新與移動終端用戶建立了連接。


▲ 微軟公司各領導者任職期間公司市值的變化

傳統媒體的經歷與微軟相似,曾因壟斷性渠道優勢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黃金時代,錯過了低成本培育新媒體渠道與產品時間窗口。隨著傳統媒體的渠道價值被移動終端與社交媒體稀釋,以廣告為主的盈利模式已經搖搖欲墜。廣播媒體若要真正實現深度融合的轉型,必須果斷放下曾經作為壟斷平臺的主導思維,以服務者的姿態嵌入生態,與流量平臺展開全方位合作,摸索並適應新生態的規則,成為流量平臺的頂級合作者,與用戶建立更為緊密的連結。

廣播的未來在哪裡?答案是全面雲化,創新服務,掌握用戶。未來媒體需要更智能準確的分析用戶,並以此為基礎持續創新迭代產品與服務,支撐其發展需求的「基礎設施」必須功能強大也勢必會造價高昂。而公有雲廠商服務具有規模效應,可按需使用、按量計價,所以任何媒體自建成本都不可能比採用雲廠商提供的公共服務模式更低。利用公有雲服務將大大降低企業生產的成本,先與公有雲生態靠攏的企業將獲得先發優勢,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廣播媒體深度融合轉型,要在現階段利用各種手段與用戶建立強連結,同時布局新時代的產品,投資趨勢,實現增量。未來的媒體不應在危機時才被迫轉型,而是要在內部根植創新求變的文化基因,讓持續創新,創造價值成為一種信仰。
美國管理學家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創立者伊查克·愛迪思(Ichak Adizes)在《企業生命周期》(Managing Corporate Lifecycles)一書中將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十個階段,具體是: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壯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他指出,任何壟斷企業都有蛻化成官僚體系的趨勢。當壟斷地位可以持續時,危機會被高利潤暫時掩蓋,但是僵化的官僚體系註定無法對新的市場形勢快速做出反應,一旦市場環境改變,壟斷地位遭遇挑戰,危機就會立刻爆發。如果企業長期坐享無風險壟斷利潤旱澇保收,內部各級的注意力將更多轉移到資源與利益的分配。近期一篇名為《網際網路公司的兩萬人陷阱》的文章受到廣泛關注。文中歷數了百度、騰訊、Google、華為、阿里等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呈現官僚化趨勢時,如何通過升級文化與調整公司治理結構,使公司保持創業創新狀態。傳統媒體轉型不應僅研究成功後的網際網路公司如何治理,而是更應該回顧歷史,看其在創業初期與危機時刻的舉措。上述企業雖然業務戰略各有不同,但是回歸追求創業創新精神的文化是共性。

▲《企業生命周期》一書中將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十個階段

雖然現階段廣播身處逆境之中,卻也是絕佳的創新機遇期。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StephenA.Schwarzman)在《我的經驗與教訓》一書中寫到:處於困境中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於你能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為人人避之不及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才是競爭最小,機會最大的領域。對於用戶而言,其有限的時間只能分配給產生更多價值的媒體,所以未來的媒體要成為個性化程度高、可以為用戶省時間、省錢且提升效率的「剛需」。對於客戶而言,傳統媒體要回歸「營銷專家」的角色,從銷售自身渠道變為整合多渠道資源的用戶資產管理者,探索全新服務場景,為客戶精準適配「人、貨、場」。幫助用戶與客戶提升效率、賺錢,或者幫助他們節約時間、省錢,媒體的運營與商業模式才能更暢通。在媒體創造價值的道路上,價值是因,利潤是果,創新是手段。為他人賦能,才能與他人共贏。(本文由作者參加第五屆中國廣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發言稿整理而成)


相關焦點

  • 研究論文| 「5G+」技術背景下媒體深度融合的新趨勢——基於中央主流媒體5G實踐的研究
    摘要:隨著中央將「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寫入「十四五」規劃,媒體融合進入朝縱深發展的新階段。本文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三大中央主流媒體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5G、AI等多種媒介技術的疊加運用對媒體融合的影響。研究發現,5G技術目前在傳媒領域的應用有兩個特徵,即傳播渠道平臺化與內容形態視覺化。
  • 【他山之石】一體多維:城市廣播與媒體融合的未來之路(下 )
    新媒體部運營了廣播的一網雙微、自建的「勁聽」音頻客戶端以及「今日頭條」、「抖音」等帳號,其中「天津廣播」微信公號已成為天津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社交帳號。2019年,新媒體部併入廣播新聞中心,與傳統廣播業務深度融合。新聞中心的內容生產部門也因此重組,成立了中心層面內容生產的指揮協調部門--策劃部,之後又與原來編輯部門融合,成立融合策劃部。
  • 觀點 |廣播音頻與網際網路移動音頻如何深度互融
    (一)移動音頻競爭,廣播媒體壓力巨大在報紙、雜誌、電視等傳統媒體被網絡媒體衝擊得風雨飄搖的背景下,廣播是近幾年勉強支撐、尚沒有大面積衰退的媒介,但困難已經顯現,尤其是地市級及以下的廣播,普遍出現了影響力下降、營收困難等情況。廣播媒體不斷探索、創新,積極向全媒體轉型。
  • 「媒體深度融合」十一談:央視網創新「三部曲」為深度融合賦能
    《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指出,要儘快建成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 分享 | 一體多維:城市廣播與媒體融合的未來之路(上)
    今年是中國人民廣播事業誕生80周年。80年來,中國廣播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在改革開放特別是當前媒體融合和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戰略實踐中,正由世界廣播發展的跟跑者變成快跑者,由快跑者正跑入領跑群體。
  • 媒體融合語境下的短視頻|傳統媒體|快手|央視頻|短視頻|媒體融合
    拓寬新聞報導渠道,創新新聞傳播載體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擁抱短視頻是應對去中心化、碎片化傳播環境的必然選擇,也是開闢融媒體報導新路徑的機會。入駐短視頻平臺已成為傳統媒體創新傳播形式、搶佔話語高地的首要選擇。以快手平臺為例,截至2019年底,快手上媒體相關機構與個人累計開設帳號超過3000個。
  • 【獨家】媒體融合背景下 電視臺生產系統安全防護體系如何打造?
    其中,大數據和雲計算是當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兩種新技術,而這兩項技術與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正好契合了融合媒體的發展需求,給融合媒體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但由於傳統媒體模式的局限性,導致媒資系統的利用率不高,最終成為資料存儲的一個大倉庫。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我們不再滿足於媒資系統現有的存儲和基本互聯功能,媒資系統開始 向生產型、經營型模式轉變,傳統媒資向全媒體內容庫轉型。隨著依託全媒體內容庫的業務不增加,全媒體內容庫將成為全媒體業務開展的核心,對外聯合、內容交互方面的應用層出不窮。
  • 內容先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融媒體探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作為廣電媒體轉型的代表,根本上,還是要抓住內容這一核心:這不僅是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傳播力的要求,更是廣電媒體在媒介融合大環境下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武器。因此在目前眾多融合舉措中,總臺以內容融合先行,成果頗豐。對內,一方面是將垂直版塊的內容進行整合提升其融合內容的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利用新舊媒體相互融合,打造多樣化的融媒體產品。
  • 2021年新聞傳播學八大刊研究熱點|媒體融合&主流媒體
    [13] 曾祥敏,董華茜,羅坷欣.媒體深度融合語境下時政報導創新研究——基於2021年全國兩會媒體融合產品的分析[J].新聞與寫作,2021(04):40-48.[14] 袁雷.重大主題報導跨區域媒體融合聯動的實踐與思考——以《理想照耀中國——慶祝建黨百年「雙100」系列融媒報導》為例[J].新聞與寫作,2021(08):97-100.
  • 2018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發布
    經濟日報、文匯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多張報紙也宣布改版,內容全面轉向深度報導和優質觀點,打造「觀點紙」、「深度紙」,滿足網際網路環境下用戶對權威、優質、深度新聞的需求。除此之外,一些紙媒還積極採用新技術豐富報導形式。2019 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聯合人民網推出「AR 看兩會」,採用 AR 技術(增強現實技術)讓人民日報「活」起來。
  • 手機廣播為傳統廣播媒體帶來的啟示
    (一)傳統廣播的傳播平臺得以拓寬  2008年中央電臺首次提出「臺網一體」的概念,中國廣播網的建立意味著廣播節目上線,聽眾可能通過網際網路收聽廣播節目,同時也預示著廣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開始。但自從節目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整合後,廣播節目可以在這些社交媒體平臺上「邊聊邊聽」的模式,節目主持人、編輯、聽眾三者之間可以進行實時互動,形成一個具高度社交特徵的廣播直播社區。在新的收聽環境下,受眾已經不滿足於被動地收聽廣播節目或音頻內容,參與節目互動、與其他受眾之間互動以及個性內容收聽等需求越來越強烈。
  • 電視全高清 廣播全覆蓋 濟寧廣電媒體融合再升級
    今天下午,濟寧廣播電視臺舉行「電視全高清廣播全覆蓋」上線儀式。至此,濟寧廣播電視臺實現了三套電視節目全高清制播和廣播三套頻率市域同頻全覆蓋。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秘書長董波出席儀式並講話濟寧廣播電視臺著眼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實施全高清、全覆蓋規劃。
  • 2021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名單來了
    共評出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10家、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15個、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成長項目14個。其中,央廣新媒體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等10家單位被評為「媒體融合先導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玉淵譚天」融媒體品牌矩陣、上海廣播電視臺阿基米德項目、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 「光芒」超高清雲制播技術在大型綜藝中的應用案例等15個案例被評為「媒體融合典型案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 京津冀「三朵雲」正式攜手,推進媒體深度融合
    冀雲北京雲津雲「三朵雲」正式攜手,推進京津冀媒體深度融合中國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大會現場。長城網記者 李相伯 攝今天,以「共融·共生·共美好」為主題的中國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廣電系統局臺網機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媒體,專家學者和機構、企業代表等近500人參加大會。本次大會將在推動京津冀媒體深度融合、協同創新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 報告丨媒體正從戰術性創新向戰略性融合邁進
    2020年,媒體融合作為我國國家戰略推進已邁進第七個年頭,主流媒體已進入深度融合發展階段,身處深水區和攻堅區,怎麼往前走成為需要解答的緊迫課題。在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上,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曾祥敏,發布了由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編撰的《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
  • 媒體融合背景下報紙創意廣告及其問題
    嚴峻的生存壓力客觀上要求報紙從業人員開始探索廣告創新之路。不少報紙在創意廣告上花心思,試圖力挽頹勢。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報紙在創意方面雖然有所突破,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新問題。本文基於對當下報紙創意廣告的分析,對其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梳理和探討。
  • 分享 | 廣播:大音頻格局逐步形成
    這一變化中,廣播不僅有直播流節目,藉助網絡,還可以發展視頻節目,甚至文字閱讀以及AR、VR、MR等節目形態;而根植於網絡發展起來的音頻平臺不但發展了形式多樣的有聲內容,還可以引入電臺的直播節目。電臺和音頻平臺互相滲透,融合發展已然成為現實。目前,廣播電臺在移動網際網路端的發展還相對滯後,但是未來,電臺必將大力深耕新媒體領域。
  • 傳統廣播如何玩出新花樣 「廣播新聲音大會」在杭舉行
    移動電臺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  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王求在致辭中表示,媒體融合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要大力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 央地聯動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新華網又出「新玩法」
    媒體融合自2014年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從「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到「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再到如今的「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融合進程不斷加快發展。要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重點要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的關係。
  • 江西廣播電視臺「今視頻」APP上線
    廣播電視臺融合媒體雲平臺 接口協議廣播電視臺融合媒體雲平臺 總體架構2021年8月中國5G&8K市場月報2021年8月中國視聽產業月報2021年全球雲遊戲市場報告2021年上半年廣電網絡上市公司財報分析人工智慧與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