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全面屏手機面板Q1滲透率逾4成;WSJ:iPhone新機生產偏重LCD、明年續用;車載面板價格跳水 獲利面臨考驗;

2022-01-19 集微網

1.全面屏手機面板 Q1滲透率逾4成;

集微網消息,全面屏今年加速增長,如今全面屏在大陸手機品牌中已經成為新機標準配置,另外異形切割也快速普及。反映在面板廠商的出貨產品結構上,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調查,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接近4.2億片,其中全面屏面板出貨數量1.8億片,滲透率超過40%,接下來滲透率還會提升。

從面板廠商方面來看,具備較好客戶和技術優勢的面板廠對全面屏和異形切割的態度更為積極,整體的出貨表現也更好。三星顯示器是全球最主要的AMOLED面板供應商,三星Galaxy S和Note系列以及蘋果iPhone X手機對AMOLED全面屏的使用拉動三星成為智慧型手機全面屏面板出貨的龍頭。三星在第一季全面屏面板出貨超過5,000萬片,市場佔有率超過4分之1、達到28%。

全面屏和異形切割技術在LCD產品中也開始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大陸面板廠商天馬和京東方憑藉LCD產品優勢、以及和大陸本土手機品牌良好的合作關係,在第一季的全面屏面板出貨數量接近3,500萬和2,000萬片,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9%和10%。大陸手機品牌全面屏手機的大規模上市以及天馬與大陸四大手機品牌的密切合作,將天馬第一季的全面屏面板出貨推至全球第二、LCD領域第一的位置。

友達在第一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全面屏面板出貨中排名第三,佔據了14%的市場佔有率,出貨超過2,500萬片。友達在產品品質和價格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競爭力,與大陸手機廠商華為,Oppo和Vivo也都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其他面板廠,尤其是以海外手機品牌客戶或以a-Si LCD產品為主的面板廠,受個別客戶和產品規劃的影響大。深超、華映、JDI、群創、彩晶的全面屏手機面板出貨也穩定成長,特別是第二季手機面板需求回溫,華映出貨拉升,上半年全面屏出貨比重超過60%,彩晶全面屏出貨比重接近80%。

2.WSJ:iPhone新機生產偏重LCD、明年續用;

韓媒曾於5月底時報導稱,蘋果(Apple)計劃在明年(2019年)推出的iPhone上全數採用OLED面板,消息一出,拖累蘋果液晶面板(LCD)主要供應商Japan Display Inc(JDI)股價暴跌創下歷史新低紀錄。不過知名財經媒體華爾街日報(WSJ)打臉上述韓媒報導,稱蘋果重視價格,因此預計今年(2018年)開賣的次代iPhone生產計劃中、蘋果更偏重於LCD版機種,且預計明年開賣的新機仍將持續採用LCD。

預計今年開賣的次代iPhone盛傳將有3款,除了現行iPhone X(5.8吋)的升級版機種之外,還將推出採用6.5吋OLED面板的iPhone X Plus以及搭載6.1吋LCD的新機。

華爾街日報日文版15日報導,預計今秋開賣的新型iPhone生產計劃中,蘋果將偏重於價格較便宜的LCD版機種,主因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的價格很敏感。蘋果原先規劃的生產計劃是LCD版機種數量同於OLED版機種,不過現在蘋果計劃生產更多LCD版機種。

報導指出,據供應鏈關係人士指出,蘋果預估,今秋推出的新型iPhone中、LCD版機種將佔過半數的銷售量,且計劃在明年開賣的新型iPhone上持續採用LCD。

根據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JDI 18日重挫2.68%,收145日圓,盤中一度飆漲6.7%至159日圓、創4月16日以來新高水準。

日前傳出因採用OLED面板的iPhone X銷售不振,導致蘋果保守看待預計今年開賣的iPhone新機銷售表現,因此新機用零件訂單將砍2成。據悉,iPhone新機用OLED面板由三星獨家提供,液晶面板則將由日本JDI和南韓LG Display(LGD)提供,鴻海(2317)轉投資的夏普(Sharp)預估不在供應名單內。

JDI 5月15日指出,該公司可實現4邊超窄邊框的新型液晶面板「Full Active」將在下半年度(2018年10月-2019年3月)獲得來自客戶的強大需求,因此預估2018年度(2018年4月-2019年3月)營收將呈現急速增長、預估將年增10-20%,營益率預估為2-3%。

另外,韓媒日前曾稱6.1吋LCD版新機採用像iPhone X那樣的「瀏海」設計、但因JDI等廠商的液晶面板良率不佳,因此恐延至11月才能開賣。不過該報導遭有「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之稱的郭明錤打臉。

日本網站CoRRiENTE.top、taisy0 6月4日引述MacRumors的報導,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出具報告指出,蘋果將在今年秋天推出3款新型iPhone,該3款新機皆將搭載臉部辨識技術「Face ID」、採用無邊框設計,且3款新機皆會在9月發表、開賣,而售價則為較去年的機種(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進行調降、價格將更具侵略性。

郭明錤預估,6.1吋LCD版iPhone新機售價為600-700美元、將低於現行的iPhone 8;iPhone X 2售價預估為800-900美元、較iPhone X(999美元起)便宜;iPhone X Plus售價預估為900-1,000美元。MoneyDJ

3.車載面板價格跳水 獲利面臨考驗;

汽車電子化,每一輛車所使用的面板數量也攀升,帶動車載面板需求每年維持兩位數的高成長,產值甚至是超過Mobile PC,成為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中第二大應用。 不過大陸、韓國面板廠加入車載面板市場戰局,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面板廠指出,今年車載面板價格跳水,跌幅高達20%~30%,產品導入車廠的時間也縮短,獲利面臨考驗。

根據IHS Markit統計,2018年整體手機面板出貨量超過20億片,是中小尺寸面板最大的應用市場。 而車載面板一年出貨量不到2億片,出貨量不及手機面板的10分之1、也比不上Mobile PC,但是因為質量要求高、單價高,其產值超過Mobile PC,成為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中第二大應用,過去一直被視為是面板產業當中的藍海市場。

近年來像是電視、監視器、筆電、甚至是手機等消費性產品市場成長鈍化,車載面板是少數還能維持兩位數成長的應用。

除了市場在成長,車載面板質量要求高、前期導入的時間長,對於面板廠來說,單價較高、利潤較好,而且一旦導入,配合汽車產品生命周期,訂單出貨時間可能長達7~8年。

但是過去日本以及臺灣面板廠所主導的車載面板市場在韓國和大陸面板加入戰局之後,穩定的市場生態也產生轉變。 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電視面板市場相當低迷,IT面板、手機面板需求也不振,更多5代、5.5代、甚至是6代面板廠產能開始生產車載面板,造成車載面板價格大跳水,面板廠透露,年初以來車載面板一口氣大砍20%~30%, 讓面板廠獲利面臨極大的考驗。

供應鏈指出,現在汽車產業也走向電子化,每一輛車上所使用的傳感器、面板愈來愈多,車用電子也逐漸走向平臺化,形成標準規格,因此車上零件的可替換率提高。 過去車載面板的導入期要2~3年,現在往往不到一年就可以認證完畢量產出貨。 而且大陸面板廠質量也上來,價格又低,車廠、系統廠也樂於比價,未來車載面板藍海變紅海,高利潤的時代也過去了。工商時報

4.陸IC國產化/臺系面板鏈 遭雙重夾擊;

面板驅動IC屬於成熟製程,要買設備、找人才投資生產不難,近期8吋晶圓代工漲價,又有京東方帶頭加快大陸驅動IC自製化腳步,雙重夾擊下,對臺灣驅動IC業者而言壓力不小。

驅動IC採用的製程相對成熟,多在8吋廠投片。近年來,大陸驅動IC廠也陸續推出較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臺灣業者分析,大陸競爭對手,目前較為不足的仍在於良率。

就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幾乎全球主要面板廠都會設立屬於自己的驅動IC廠。近期傳出大陸官方對京東方下達,超過五成驅動IC使用國產品的指示,並下達「良率不好沒關係,先用再說」的指令,臺灣半導體業者預料,此舉將有助大陸驅動IC業者加快提升良率。

業者分析,以手機的歷史經驗來看,早年大陸手機從白牌起家,但2017年第4季時,大陸已有華為、小米、OPPO等業者躋身全球前五大品牌;另外,大陸的汽車工業也是從仿製到建立自有品牌與供應鏈,因此,大陸要提升驅動IC良率,「只是時間的問題」,臺灣驅動IC業者難逃陸廠興起的壓力。

此外,臺灣驅動IC廠另一項營運壓力來自於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尤其物聯網、車用電子等需求興起,造成代工廠排擠LCD驅動IC投片量,也值得正視。經濟日報

5.新技術平衡產能過剩 晶電Q3需求可望回溫;

晶電(2448)董事長李秉傑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大陸廠商自去年第4季擴產產能開出之後,新產能過剩影響LED市場平衡,預期第3季需求可望回溫,晶電將以新技術如Mini LED手機應用,或是雷射應用等,平衡產能過剩的影響。

晶電將在本周召開股東常會,市場聚焦晶電各事業分割狀況,以及中國大陸持續開出新產能的影響。

晶電董事長李秉傑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中國大陸於去年第4季擴產產能開出後,新產能過剩問題影響LED市場平衡,預期今年年第3季需求可望回溫,公司將以市場新技術,如Mini LED應用的手機產品或雷射應用等,來平衡產能過剩的影響。

李秉傑也表示,由於世界各國對節能環保的議題相當重視,且因發光效率提升及LED的微小化,因此LED 市場仍有潛在發展機會,例如LED高效燈管及燈絲型LED燈泡的需求量逐年大幅成長,LED在 照明及汽車等應用之滲透率仍持續地提升,LED植物照明應用逐漸被重視及紅外線(IR)LED在安控、智慧型手機感測、Mini LED應用於各種顯示器等,預估晶電今年晶粒出貨量為5,629億顆。

至於VCSEL(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代工業務的推廣,李秉傑指出,除了原有應用於資料傳輸的VCSEL磊晶片銷售量會有顯著的成長外,晶電今年開始推展應用於感測的VCSEL產品。

李秉傑也表示,晶電自105年下半年起,全球氮化物LED供需狀況雖略為好轉,但去年第4季起,同業在今年擴增之產能又陸續開出,競爭遂轉趨激烈,經營環境雖然變差,晶電仍不放棄轉虧為盈的目標,全力投入降低營運成本,優化產品組合,因此106年度合併營業收入淨額雖然較105年度衰退約1%,但106年度合併營業淨利新臺幣23.1億元,合併稅後淨利新臺幣16.9億元,不但轉虧為盈,且獲利大幅提升,超越預算目標。工商時報

6.群創股東會明登場 傳新董座將現身?

群創(3481)股東會將在20日登場,股東會後隨即舉行董事會,外界推測將推選出新任董事長洪進揚。會後記者會當中,新舊任董事長王志超、洪進揚、總經理蕭志弘等共9位高階主管將一併現身,向外界說明群創未來策略方向。

鴻海集團去年宣布將在廣州興建10.5代廠,王志超是鴻海K次集團負責人,主導集團內新廠建置,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有意讓王志超卸下群創董座職務,專心籌劃新廠和面板事業布局。而外資出身、曾擔任臺泥國際總經理的洪進揚則是規劃接任群創董事長。

根據群創規劃,20日的股東常會後,就會立刻舉行董事會。外傳屆時王志超將請辭董座,並將推舉洪進揚擔任董事長。會後新舊任董事長王志超、洪進揚、總經理蕭志弘、執行副總丁景隆、以及事業群總經理楊弘文、楊柱祥、林添仁、郭正夏等多位主管都將一併現身。

群創營業報告中指出,中小尺寸因智慧型手機應用與觸控技術日趨成熟,加上陸續有廠商投入AMOLED或可撓式面板等下一世代技術的研發,成為近年來產品最多樣化且成長最快速的產品類別,展望今年,18:9、可撓式及異形切割將成為中小尺寸面板發展趨勢。

此外,為了更強化競爭優勢以及長期展望,群創積極投入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發展,包括可撓性顯示、IGZO、AMOLED、Mini LED、MicroLED、觸控整合技術、廣色域顯示、中大尺寸觸控型面板等的開發,都獲得相當成果,有助未來在激烈競爭的產業環境中脫穎而出。

大尺寸TFT LCD產品中,液晶電視持續朝向更大尺寸、節能、高畫質4K8K、窄邊框發展,液晶熒幕主要訴求為可撓式、電競及窄邊框,筆記型電腦產品朝向低耗電、IGZO、窄邊框及輕薄化的技術方向為主要發展趨勢,希冀能促使消費者對現有產品線進行升級。工商時報

7.車載面板廠 近年份額大風吹;

過去日本獨大的車載面板市場,在臺灣、韓國、甚至是大陸面板廠加入戰局後,近年來市佔率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臺灣面板廠在2016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車載面板供應國,不過大陸天馬、信利急起直追,3年來市佔率暴增3倍。

臺灣面板廠近年來積極布局車載應用市場,在2016年超越日本,成為最大的車載面板供應國,2017年市佔率將近40%,仍然維持市場龍頭寶座。 不過去年韓國、大陸面板廠積極搶進車載面板市場,各面板廠市佔差距縮小。 2017年日本JDI車載面板出貨量成長8%,友達也成長7%,群創下滑了9%。 不過LGD因為拿到大廠中控臺面板訂單,2017年出貨量大幅成長22%,天馬出貨量更是成長了43%之多。

中控臺大多是標準規格,成為面板廠最先切入車載的產品類別,2017年LGD中控臺面板出貨成長了24%、天馬成長率更高達60%。 反觀在車載面板耕耘已久的日本、臺灣面板廠,因為中控臺面板競爭激烈,利潤下滑,2017年出貨大多衰退,JDI出貨年減6%,友達略減1%,群創衰退了14%。

IHS Markit表示,儀錶板面板因質量、信賴性要求高,目前日本還是主要供貨商,JDI很大比重是供應3.5吋、4.2吋儀錶板面板,尤其愈來愈多高級車種導入全數字儀錶板,因此10吋、12.3吋儀錶板出貨快速成長。 日本和臺灣面板廠2017年關注焦點轉往儀錶板面板,JDI出貨成長14%,友達出貨更是倍增,群創出貨成長了32%。 韓國、大陸面板廠也有很大的成長,LGD出貨年增17%,天馬則成長了35%。

2018年各家面板廠車載面板出貨目標都相當積極,不過除了JDI以2,910萬片一支獨秀,其他面板廠出貨目標都相當接近,可以看出車載面板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IHS Markit調查指出,群創因為出貨包含車前和車後市場,出貨目標達2,300萬片,居市場第二位。 其他像友達、LGD、夏普和天馬,2018年出貨目標都落在1,900萬片,華映出貨目標預估約1,450萬片。工商時報

相關焦點

  • 【戰略】LGD打入蘋果OLED面板供應鏈;對抗下行 京東方加速布局物聯網;為深超上市,郭臺銘分拆群創車載業務;三星面板面臨考驗
    據了解,車載面板事業佔群創營收1/4、毛利率3成以上,可以說是群創的金母雞,因此分拆案引起了群創內部不滿:「深超的主要股東包括深圳市政府和鴻海集團,利益變成他們的,這樣對得起群創股東嗎?」「車用面板是群創的金母雞,包括特斯拉、BMW、通用汽車、奔馳、奧迪以及福斯汽車等都是群創主要客戶,全球佔有率高居第2位(僅次於JDI),把群創的車用面板整合到深超,對我們有什麼好處?」群創主管不滿的說。知情人士透露,丁景隆接下來要將深超、群創以及夏普的車用面板事業整合在一起,新組織預計明年3月底就會調整完成,並在2021年至2022年赴中國掛牌上市。
  • LTPS NB面板明年或量產,筆電邁向高解析,降低功耗成首要
    筆電產業領導廠商與面板相關業者,不斷思考何者才能引領下一波的換機潮。由於手機、平板電腦及液晶電視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顯示器主流解析度都已陸續提升,消費者對新世代筆電顯示器的要求,成為業者期待下一波換機的動能之一。高階筆記型電腦的設計將由性能的提升轉變成質感的提升。
  • 【動態】京東方等正攻關首臺柔性動態X射線成像樣機;大陸2021年顯示器面板市佔率將過半;明年OLED手機面板滲透率將達38%
    4.中小尺寸面板價格持穩向上 明年OLED手機面板滲透率將達38%市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 今(16) 日舉辦產業預測研討會,顯示器研究處研究協理範博毓表示,今年中低端手機需求逆勢成長,帶動中小尺寸面板價格自第
  • Mini LED監視器出貨動能緩慢 / 今年手機用AMOLED面板滲透率估46%
    2)幾家液晶監視器品牌廠商在高階產品推出Mini LED背光的液晶監視器,2021年Mini LED背光液晶監視器價格約落在2300~5000美元之間,約為傳統同尺寸LED背光規格的4到8倍,屬於金字塔頂端的產品,由於價高且產品剛起步,
  • 【傳聞】三星明年推可摺疊手機的可能性不大;三星明年不再生產NB面板 京東方等面板廠喜迎轉單
    1.業內人士:三星明年推可摺疊手機的可能性不大;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7日晚間消息,當前有許多報導稱,三星將於明年推出可摺疊屏幕手機Galaxy X,但業內人士指出,由於面臨諸多技術挑戰,三星明年推出Galaxy X的可能性不大。
  • 【瓶頸】Micro LED面臨巨量轉移等技術生產瓶頸;8K面板明年正式搶攻高端市場;華碩新外觀專利曝光
    本次投資方案為,同創建設公司將惠科智能家電13.33%的有限合夥份額(對應認繳額為10 億元,其中0.40 億元的份額已實繳,9.60 億元的份額尚未實繳) 以4,013.44 萬元的價格轉讓給通信科技公司,通信科技公司同意予以受讓。
  • 車載面板 | 2020年10英寸以上車載面板出貨量排名:LGD/JDI/京東方居前三名
    從分品牌看,LGD、JDI、京東方分別以28.8%、17.1%、7%的份額在10英寸以上車載面板市場佔據前三名。據了解,車載面板市場在前幾年的主流還是5~7英寸,今年10英寸以上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跑贏了大盤。JDI和京東方目前還專注在8~9英寸產品,LGD的調整最快。Omdia預計,明年10英寸以上車載面板市場規模還會快速增長。
  • 2018年柔性AMOLED手機面板趨勢分析
    在2018 臺灣顯示產業研討會上,IHS Markit研究總監謝勤益分析今年柔性AMOLED手機面板趨勢指出,已下修OLED手機面板滲透率到3成以下,除了蘋果重新檢視採用OLED及LCD的新iPhone手機佔比外,中國僅兩家手機品牌採用
  • 面板業超級寒流來了 下半年跌幅似金融海嘯
    只有日本夏普的10代廠率先調降產能利用率至75%,主要是大的60吋以上電視用面板客戶少。TFT LCD面板價格在下半年狂跌,跌幅約介於2~3成,幾乎與金融海嘯時期無異,市場人士估計,面板廠可能會在11月時進入損益兩平階段,由於12月面板價格仍續跌,屆時可能就會陷入單月虧損。
  • 車載顯示|群創與一線車廠合作 車用面板轉回臺南生產
    群創與一線車廠合作,2018至2021年車用面板出貨可望大增。    群創指出,因應5G世代的到來,自駕車滲透率逐年攀升,車用顯示器朝大尺寸化、曲面化、異型化、內裝化發展,因此,群創整合內裝設計,包括背光模塊、面板、全貼合、大尺寸曲面保護玻璃等技術
  • 鴻海組面板聯盟有譜?JDI會長感謝提議;iPhoneX提升OLED面板滲透率2020年將達43%;中國大尺寸面板供給躍居世界第一
    為了獲得儘可能多的利潤,LG Display準備繼續維持高價格。目前LG是世界上唯一生產大型OLED面板的企業,它會繼續守住這一位置。產業人士透露說,LG Display今年三季度開始向E4生產線第二期投資,這條生產線生產8代OLED面板。三季度試運營之後,四季度E4生產線就會全面投產。
  • 預估2022年手機採用面板AMOLED市場滲透率至46%丨TrendForce集邦諮詢
    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研究顯示,受惠於蘋果(Apple)、三星(Samsung)與其他品牌擴大導入AMOLED機種,2021年手機用面板AMOLED市場滲透率為42%。2022年在各家面板廠持續投資AMOLED產線擴張下,預計滲透率可攀升至46%。然而,TrendForce集邦諮詢進一步表示,AMOLED DDI供貨持續緊張及手機品牌擴大採用AMOLED面板的意願程度,仍是影響明年AMOLED市場滲透率的關鍵。
  • Trends | LCD面板:集中度提升弱化價格周期性 OLED加速國產化孕育機會
    LCD面板價格於2019年10、11月觸底並在2019年12月開始反彈,受疫情影響價格進一步上漲趨勢停滯。現狀:LCD面板價格維持高位 龍頭廠商盈利能力有望趨於穩定LCD漲價,電視生產商庫存持續吃緊,諮詢機構Omdia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向記者表示,韓國面板廠已關閉約三分之二液晶面板產線,且面板上遊零組件缺貨,面板供不應求。財聯社記者從電視生產商了解到,目前面板庫存水位低於歷史平均水平,且拿貨價格上漲明顯。
  • LCD面板IC短缺,4月或面臨供貨危機
    4月面臨供貨危機。圖:採用mini-LED背光的面板晶片大師曾報導損失已超5億,三星奧斯汀Fab恐停產至四月中旬,三星電子位於德州的晶圓廠受到今年2月暴雪影響停工,至今要恢復產能恐怕還得等到4月中旬,導致市場對於NAND、SSD主控IC的需求爆滿。
  • 三星屏幕可凹折手機可能最快選在CES 2018亮相;蘋果觸控面板供應鏈,臺廠今非昔比;PMOLED、電子紙 營運翻身
    至於全屏幕面板智能型手機成為市場新主流,面板驅動IC封裝製程要由玻璃覆晶封裝(COG)改為雙層薄膜覆晶封裝(COF),因為封裝製程改變加上需要較多的測試時間,有助於推升頎邦營收及獲利成長。對於明年營運部份,頎邦已針對OLED面板驅動IC封測市場擴大布局動作。 iPhone X採用OLED面板之後,各大手機廠均計劃推出搭載OLED面板新手機。
  • 【動態】iPhone產業鏈:大立光難逃淡季魔咒,JDI擴產LCD面板;iPhone新機受矚目 4大功能傳有譜
    大立光預期,目前仍處於淡季,雖有客戶新機推出,但是整體訂單動能趨弱,4月營收約與3月差不多。在出貨結構上,3月份大立光千萬像素鏡頭出貨佔比仍維持70%-80%,800萬像素佔比10%-20%。近期中國大陸手機市場需求已見回溫,預計對於大立光營收有所助益,但可能不及蘋果下滑的缺口。
  • 手機面板Q4逆風 a-Si面板價格跌
    面板價格平穩或小跌,a-Si面板則是維持單月3%上下的跌幅。由於三星放緩新廠投資,預估到2021年韓國面板廠AMOLED面板市佔率將從今年的82%下滑到53%,大陸產能市佔則是從16%跳升到39%。範博毓指出,接下來AMOLED面板價格競爭加劇,在智能型手機市場滲透率也會持續攀升,預估2019年AMOLED面板在整體智能型手機面板市場滲透率會達到35%,2020年滲透率估約42 %。
  • 臺面板雙虎11月營收年增逾2成 拼全年營運由虧轉盈
    、群創大、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仍維持高檔,11 月營收雙雙年增逾 2 成,攀上近 260 億元(新臺幣,下同)大關,同步改寫今年單月次高紀錄,彩晶則連三個月站穩 20 億元,達 23.93 億元,續創近三年新高。
  • 【分析】OLED策略太過保守,臺灣已跟不上摺疊手機趨勢;手機面板Q4逆風 每月跌3%
    京東方為可摺疊屏幕做好準備受面板價格較大幅下降,面板大廠普遍面臨業績壓力。如京東方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約7個百分點。由於三星放緩新廠投資,預估到2021年南韓面板廠AMOLED面板市佔率將從今年的82%下滑到53%,大陸產能市佔則是從16%跳升到39%。範博毓指出,接下來AMOLED面板價格競爭加劇,在智能型手機市場滲透率也會持續攀升,預估2019年AMOLED面板在整體智能型手機面板市場滲透率會達到35%,2020年滲透率估約42%。
  • OLED面板熱 臺灣觸控廠和鑫明年擬擴產三成
    OLED面板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3%,看好OLED面板的成長性,和鑫(3049)明年計劃擬投資15~18億元擴產,擴產幅度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