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時腦吧測評室有個活動,領優惠券可以買到一塊價格實惠的浦科特m.2接口固態硬碟(在我看來價格挺實惠的),下單收貨後,撰寫測評有機會獲取到免單獎勵。
我在卡吧寫了一篇簡單的測評帖,這篇推送其實就是把測評帖從貼吧搬運了過來。
對了,手頭有塊富餘的滑鼠墊福利給大家,北理校內可自取或者直接送貨上門,其他地區的同學包郵送貨上門,不過僅有一塊滑鼠墊~先到先得,文章下方留言告訴我你想要滑鼠墊即可。
接下來就是搬運的測評內容了。
本貼分為以下部分:
1. 購買初衷
2. 收貨初體驗
3. 性能測試
4. 筆者評價
5. 文章小結
一. 購買初衷
最近固態硬碟價格斷崖式下跌,此前18年8月筆者購買一塊256g的三星pm981還花了500+rmb,現在相同的價格能買到容量翻倍的硬碟。印象中浦科特的固態口碑一直是不錯的,很早期的時候就有比較出名的產品,和三星/英特爾此類大廠是一個級別的。
而這款m.2-nvme接口的m9peg的性能在市售固態硬碟中應該排第一梯隊(nvme協議,且是PCI-e x4通道),上次腦吧開車沒趕上,這次開車價格更實惠了,寫測評居然還有機會得獎勵~於是乎就在第一時間下單了!
(科普一下,m.2 nvme也分為PCI-E x4 通道和 x2通道,理論傳輸帶寬x4為4GB/s,x4為2GB/s,目前挺火的明星固態產品西數藍盤480g就是PCI-E x2)
二.收貨初體驗
店家發貨很快,快遞很給力次日就送達了!
可是我人還在外遊玩,不在北京啊。
只能拜託室友幫我取快遞了,室友給拍照說快遞破了個洞,並且只看到有個滑鼠墊(沒錯,這就是福利大家的滑鼠墊!)
...
...
這下我可有點懵,滑鼠墊只是贈品啊真正貴重的是這塊固態硬碟啊!
我讓他仔細找找,該不會是運輸途中出了些意外吧!
終得到答覆說還有塊固態硬碟,
512g的,
舒了一口氣。
購買固態時可選有帶背板散熱片和不帶散熱片的,我向來覺得,綠油油的PCB電路板上橫縱密布排列著的針腳、排線、顆粒隱約中有種道不明的科技美感,用一塊冰冷厚重黝黑的金屬散熱片把它嚴實的捂住實屬罪過,看過別家測評了解到帶散熱片在溫度控制方面確有優點,可我就是喜歡不帶散熱片,裸露電路板,小巧且精緻的固態。(我看來是很精緻的)是我不願意多花二十塊錢購買那塊小鐵片?不不,價格調換我的選擇亦是不改變的。
返校取到固態,彩盒包裝,拆開包裝,尺寸為2280的m9peg就靜靜的躺在塑料盒封中,2280尺寸是目前最為常見的m.2固態尺寸,寬22mm,長80mm,附送一個m.2專用固定螺絲。前些日子給女票的小本加裝過一塊2242的m.2固態,2242尺寸,m.2固態接口(多數是m.2口SATA協議)常見於13,14年聯想的定位較高端的小本中。
(科普x2,描述m.2固態尺寸有2280 2260 2242三種,對應固態硬碟尺寸的長和寬分別是22mm,80mm;22mm,60mm;22mm,42mm。)
說回這塊固態m9peg,到手我就把顆粒上遮擋視線的標籤撕了下來,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這塊固態用的顆粒編號,一大串數字英文排列,「查表」可以知道用的是兩塊東芝(TOSHIBA) 的八級原廠顆粒,每顆容量256g,還有一顆ddr4-512m的緩存顆粒,主控馬牌(Marvell),腦吧推送下面有個老哥提到現在512g的981也就480元左右,選擇pm981是否更明智,後臺回覆說pm981的保修不給力,而浦科特的五年聯保更有選購價值,仁者見仁,像我這種到手對比了一下盒裝與標籤上的P/N碼後,一下就把顆粒上的標籤給撕了下來的佛系買家,五年聯保似乎已經招手遠去了,然而,我並不在乎。
(手起籤落,撕得乾乾淨淨)
三.性能測試
測試平臺:
CPU: I9-9900K
主板:華碩Prime 大師Z-390-A
內存:金士頓 掠食者 3600mhz 8g*2
主硬碟:三星970 evo 500g
顯卡:技嘉 RTX-2080-Ti
作業系統:Windows 10 1803 專業版
測試軟體:PCmark10, AS-SSD,AIDA64,CrystalDiskinfo,CrystalDiskMark,TxbenCH等
這個測試平臺用的是實驗室的主機,我也就是個用八代i5加1066的垃圾佬,要自己能上這套配置的話,就不會在這裡忙活著寫測評了..
首先是用AIDA64看了下這塊硬碟的具體廠家,最大速率等信息:
理論最大讀取速度3200mb/s,最大連續寫入速度2000mb/s,接口速率PCI-E x4 4000mb/s,製造商產地什麼的一切正常,與盒裝封面信息完全一致,畢竟這都是理論速率,肯定是得一致的。
其次是用軟體CrystalDiskinfo看了下這款固態的通電時間,讀寫數據量以及固態的溫度(華碩這款z390的 m.2自帶散熱條的,我欣賞夠了裸露的pcb板後,上機測試時把散熱片也加上了)。
通電時間,次數,主機讀寫量都沒有瑕疵,溫度什麼的也一切正常,
一切正常,那么正式進入跑分環節了。
首先是AS-SSD 的跑分情況,寫入數據量分別測試1G與5G時候的讀寫速率(要想測TLC cache緩外速率,寫入量應該更大些10G更秒,不過跑分相應的會難看些),
從AS-SSD的跑分情況可以看出,浦科特m9peg這塊固態的性能是極強的,近3000mb/s的讀取,2000mb/s的寫入速度,與官方標稱的理論最高速差別不大,拷一部三五G的電影也就三五分鐘的事情,在增大寫入量後,順序讀寫速度基本不變,得分降低的主要原因是4k隨機、4k多線程讀寫速度稍稍降了一丟丟,不過還是瑕不掩瑜,其性能還是毋庸置疑的。
順手跑了一下主機系統盤三星970-evo的AS-SSD跑分,貼在下面,分數確實漂亮些,不過這塊500G的970當初一月份購買時花了一千塊rmb左右,現在京東上970evo價格大概850rmb,具體如何抉擇,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荷包鼓不鼓?需求到底是什麼?
接下來是CDM(CrystalDiskMark)軟體的跑分實錄,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小巧的硬碟檢測軟體,分別測試固態硬碟的順序單線程,隨機4K單線程,多線程的讀取速度。
m9peg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挺不錯,測試截圖如下:
接下來用一款比較古老的硬碟測試軟體,HD tune pro測試這塊硬碟在進行較大數據量讀寫時的速度,讀取寫入數據均為40G,這款軟體有個好處是可用圖表實時繪製速率變化曲線圖,能清晰直觀的看到固態硬碟的讀寫速率。
可以看到進行較大文件讀取時,TLC顆粒的弊端還是略微的顯露出來,此時的讀取速度平均在1100mb/s左右,並不是小容量讀取時令人咂舌的3000mb/s。
接下來還用tx bench再次測了測這款SSD的具體讀寫速率,測試項目和CDM差不多,跑分情況也差不多,讀寫速度都快得飛起,和官方宣傳的3200讀取,2000寫入速度相差無幾。(都比AS-SSD測試出來的速度要高...哪個可信度更高我也說不準。)
最後我本來打算再用PC-mark10測測這塊固態,
這個軟體我在steam上買的正版,但是還沒用過幾次...
直接跑基準測試時,和硬碟相關的項目不多,
且測得是本地的系統盤,
最近有點忙沒工夫再折騰摸索這個了,
PCmark這項測試就暫時取消,不測了,
性能測試在此宣告結束
四.筆者評價
筆者個人看法,這塊m.2 nvme PCI-Ex4的浦科特m9peg固態硬碟確實是已經站在了性能的第一梯隊,各類測試的表現上佳,用它來當系統盤、遊戲倉庫盤都是不錯的選擇。
遙想前兩年買固態還糾結顆粒mlc,tlc,cache緩外速率如何如何,而現在qlc顆粒的固態都將要大量上市,固態價格一路下跌越來越親民,可供消費者選擇的SSD也是五花八門,各類商家各顯神通。總之,有什麼需求,有多少預算,打算買什麼樣的固態,都是很主觀的問題,適合自己的最好,五一開車買到的這款固態硬碟,我就挺滿意的。
五.文章小結
這篇測評從
選購動機-看到開車價,有了買固態的衝動;
收貨體驗-代取快遞有些波折,固態整體外觀還算不錯;
性能測評-比較業餘的隨便測測評評 ;
筆者評價-一陣瞎說胡侃大家就看個樂呵;
這幾個方面展開敘述,
沒什麼發帖排版布局的經驗,
隨便寫了寫,
看到最後的老哥們也不容易,
這篇測評就到此完結了,
撒花。
祝諸位生活愉快,笑口常開!
帖子搬運完畢~
有需要滑鼠墊的朋友們記得留言,
本博主更新比較佛系,
我們有緣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