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隱藏大行星之謎:「行星X」或致恐龍滅絕

2021-02-15 浩瀚宇宙

  從今年年初開始,有科學家提出在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尚未被發現的「第九顆大行星」,自那以後,科學家們便不斷致力於尋找能夠證明其存在的證據

  就在上周,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教授在推特上貼出一張照片顯示一顆最新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軌道。科學家們認為這顆隱藏的大行星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其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與天王星或者海王星較為相似

  美國阿肯色大學數學科學系的退休天體物理學教授丹尼爾·維特邁爾提出,這樣一顆大行星的存在可能曾經導致了一場災難性的「彗星雨」。 他認為在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以大傾角軌道運行的大行星,周期大約2700萬年

  在維特邁爾的理論中,大量由於軌道擾動而進入內太陽系的彗星體不僅會撞擊地球造成大滅絕事件,同時彗星在接近太陽時造成的大批解體也將部分遮蓋太陽光並減少地球接收太陽的光熱總量。這樣的結果是造成地球生命的大滅絕,其中可能就包括恐龍的滅絕事件

  邁克·布朗教授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們之所以認為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著一顆隱藏的大行星,主要原因是因為觀察到一些柯伊伯帶天體的軌道所呈現的某種異常特徵。柯伊伯帶是一個圍繞太陽系邊緣存在的環狀區域,這裡存在著大量的冰凍小天體

       天文學界近期再次陷入關於太陽系邊緣是否存在第九顆大行星的爭論之中。而隨著相關證據的不斷增加,一項持續30多年有關地球上大滅絕原因的理論又一次開始浮出水面。

  從今年年初開始,有科學家提出在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尚未被發現的「第九顆大行星」,自那以後,科學家們便不斷致力於尋找能夠證明其存在的證據。而就在近日,一位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宣稱這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神秘大行星或許曾經帶來一場彗星大撞擊事件,並在地球上造成了大滅絕。

  前幾天,作為最先提出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顆大行星的科學家之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宣稱自己找到了更多新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科學家們認為這顆隱藏的大行星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其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與天王星或者海王星較為相似。

  現在,作為美國阿肯色大學數學科學系的退休天體物理學教授,丹尼爾·維特邁爾(Daniel Whitmire)博士提出,這樣一顆大行星的存在可能曾經導致了一場災難性的「彗星雨」。這樣的大規模彗星撞擊事件可能非常強大,其影響可以波及到地球軌道附近並造成地球上災難性的大滅絕事件。

  事實上,維特邁爾博士早在1985年在路易斯安納大學工作時便曾經和他當時的同事約翰·馬特斯(John Matese)博士一起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過文章,談到了太陽系中可能隱藏的另一顆大行星可能與地球上生物大滅絕事件之間所存在的聯繫。

  在當時學界對於周期性出現的彗星大撞擊事件主要有3種解釋。其中就包括在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一顆未知的大行星,被稱作「行星X」( Planet X);其他可能性還包括可能存在一顆太陽的伴星,以及太陽在圍繞銀河系核心公轉時產生的垂向震蕩。

  在1985年,如果太陽系中還存在著另外一顆大行星,那麼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將達到10顆,因為在當時冥王星還被視作一顆大行星,後者直到2006年才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布拉格會議期間被從大行星行列除名。

  隨著時間推移,前面所提到的三種設想中的後面兩種設想都先後被排除了,原因是它們與古生物學研究得到的結果不相吻合。

  於是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另一顆大行星的設想便成為唯一還剩下的可能理論,也因此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維特邁爾博士和馬特斯博士的理論認為,在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大行星,其軌道傾角較大,大約每隔2700萬年左右會經過柯伊伯帶附近並造成在那裡運行的大量彗星群軌道的擾動,並將其中的一部分彗星體推出柯伊伯帶並向太陽系內側運行。

  而邁克·布朗教授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們之所以認為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著一顆隱藏的 大行星,主要原因則是因為觀察到一些柯伊伯帶天體的軌道所呈現的某種異常特徵。柯伊伯帶是一個圍繞太陽系邊緣存在的環狀區域,這裡存在著大量的冰凍小天 體。邁克·布朗教授將他們設想中的這顆大行星稱作「第九顆大行星」。

  但時至今日,關於太陽系中是否還隱藏著另一顆大行星的討論仍然莫衷一是,另外,關於1985年時維特邁爾博士等人所提出的「行星X」設想,以及布朗等人提出的「第九顆大行星」這兩者是否是同一顆天體也仍然存在爭議。

  布朗教授指出:「維特邁爾幾十年來一直認為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著一顆未知的大質量行星,並認為這樣一顆大行星引發了彗星軌道的擾動。但這樣一來這樣一顆大行星的軌道周期就應該是大約2700萬年左右。」

  他說:「目前還很難說這樣一種想法是否具有可能性,但不管如何,這一設想中所提及的大行星與我們現在所提出可能存在的第九顆大行星都完全不是一回事。因為我們認為可能存在的這顆大行星距離太陽要近得多,其軌道周期也僅有大約1.5萬年左右。我們所提出的『第九顆大行星』可能存在的設想與維特邁爾提出的『行星X』是否存在之間不存在任何關聯。」

  對此,維特邁爾也表示,布朗等人最新提出的這一設想並不影響他在30年前所提出的理論,他說:「我對於最新出現的證據持有十分積極的想法,儘管這些證據與我們原先的行星X模型並不十分吻合。但我認為一個質量較小,但距離更近的行星體同樣可以解釋柯伊伯帶那些 天體的軌道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異常特徵,因為在他們的估算中存在著不確定性。一顆行星所能產生的影響不僅取決於其質量,還與它的距離有關。因此一顆質量較小 但距離較近的行星體同樣可能產生類似的引力攝動效應。『第九顆大行星』理論的作者們也已經承認他們尚未排除不同質量與軌道距離組合下的其他可能性。」

       維特邁爾表示:「『第九顆大行星』的兩項特徵:其軌道傾角以及軌道偏心率都與我們原先所提出的『行星X』模型中所要求的相應參數非常吻合。不過話又說回來,正如很多其他科學家們所提出的那樣,即便假定他們給出的參數都是完全正確的,仍然有可能在那裡同時存在著兩顆不同的行星。」

  在維特邁爾的理論中,大量由於軌道擾動而進入內太陽系的彗星體不僅會撞擊地球造成大滅絕事件,同時彗星在接近太陽時造成的大批解體也將部分遮蓋太陽光並減少地球接收太陽的光熱總量。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從各個角度致力於對太陽系中未知行星體的搜尋。在1985年,一項研究發現在2.5億年時間跨度內的古生物學記錄符合周期性彗星撞擊引發大滅絕事件的設想,而最新的研究則將這一時間跨度進一步拓展到了5億年。

  維特邁爾和馬特斯等人模型中所提出可能存在的大行星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5倍,距離太陽比地球遠大約100倍。維特邁爾認為在如此遙遠的地方存在的一顆行星竟然會對地球上生命的命運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這一點讓人感到驚嘆。他說:「我在這個事件中已經超過30年了,如果最後有了結果,我會很樂意為此寫一本書的。」

如涉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繫我們


      ▲(長按識別二維碼,可一鍵關注我們)

      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ove_hhyz

          也請您推薦給您身邊的朋友們,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X行星」很可能就是造成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原因
    之前我們曾寫過天文學界指證太陽系的新第九行星「X行星」存在的文章,但現在有專家進一步宣稱,「X行星」很可能就是造成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原因
  • X行星: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那麼在某個不為人所知的角落裡,會不會隱藏著一顆神秘的第九大行星呢?這是一個已經困擾了天文學家將近2個世紀的問題。自從19世紀海王星被發現以來,每當觀測到天體軌道出現反常,往往就會有科學家提出未知行星的假說。比如說,海王星的軌道就出現了異常,於是人們就推測,在太陽系更深遠的地方,或許還隱藏著新的行星。
  • 恐龍滅絕 | 太陽系星體還可能撞擊地球嗎
    恐龍滅絕和近地小行星襲擊地球的歷史事件小行星直徑最大的不超過幾百千米,最小的也就只有鵝卵石一般大小。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使人類心有餘悸, 眼前的威脅使這類小天體的研究價值陡升,一些小行星時刻被人類監測著,正在尋求辦法防止它們對地球的侵犯。小行星雖然個頭兒都很小,但它們與八大行星及矮行星一樣,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小行星在公轉的同時也有自轉,也有四季變化和晝夜交替。一般地, 公轉軌道是偏心率不大的橢圓。
  • 14.太陽系有幾顆大行星?
    這篇就聊一下人類認識太陽系中行星的歷程。木星質量如此之大,也讓它成為太陽系中最容易被彗星撞擊的行星。間接導致了其他行星免受彗星的光臨,成為行星的保護傘。因此它被稱為太陽系的真空吸塵器。 這麼大的質量,當然為其捕獲了很多衛星。
  • 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與行星之間的距離
    這種恆星系包括8顆大行星和它們的衛星、5顆目前能夠觀測到的矮行星和難以計數的小行星以及其他天體。這些天體都受到太陽的引力作用,圍繞太陽運動。所謂大行星是太陽系裡除太陽之外最大的行星,它們總共有8顆,它們各自有著運行的軌道,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    哥白尼時期,人類奠定了對太陽系的認識基礎,依據與太陽之間距離的排列,這8顆大行星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距太陽5800萬千米;最遠的是海王星,距太陽45億千米。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啥會有傾角?
    ,已經有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釋,從附近經過的恆星施加的暫時性引力影響,到太陽系形成之初由於太陽磁場與原始行星塵埃盤之間的相互作用,不一而足。能夠解釋當前太陽自轉軸傾角的第九大行星參數與能夠解釋太陽系外側冰凍天體運行軌道異常的解釋兩者之間基本是可以相互結合起來的。因此,在一方面這項工作提供了關於太陽赤道面與大行星公轉軌道平面之間的傾角,同時也能反過來為假想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相關參數提供了約束。」
  • 揭秘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
    生命的起源是個謎,生命的毀滅同樣是個謎。
  • 冥王星被降格後,太陽系第九大行星「X」存在嗎?太陽系內會有微型黑洞?
    ,它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嗎?太陽系目前有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距離由近到遠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雖然,冥王星被降格了,但是不妨礙人們對它的欣賞,下圖是冥王星最著名的「冥王星之心」,是一個橫跨上千公裡巨大的冰原形成的心形區域,它看起來是不是有點萌!當然這是一顆平均溫度大約為零下223攝氏度的冰心,讓小天想起了:「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世界3大未解之謎:生命起源、地球內核、宇宙之謎
    對於如今的人類而言,未解之謎是越來越多。尤其是那些「終極拷問」,比如:起源之謎,就包括了人類起源,生命起源以及宇宙起源。再比如:我們無法探索地球內部結構,對於我們而言地球內部結構也如同謎一樣,還有宇宙未來的演化之謎,為什麼宇宙會如此浩瀚?起源之謎在許多終極拷問當中,「起源之謎」從始至終都困擾著我們。
  • 為什麼太陽系七大行星軌道都符合波得定律,只有海王星是個例外?
    「波得定律」全稱為「提丟斯-波得定則」,是用來計算太陽系中行星軌道時通常採用的一個簡單規則。該定則的表述形式為:4+0,3,,6,12,24.,利用這種數學形式做簡單的加法,得出的數值即為太陽系中各大行星距太陽的距離,也就是行星圍繞太陽的軌道參數。科學家通過波得定律計算了各行星距太陽的距離,其中七大行星都符合這個定律,可唯獨海王星是個例外。
  •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為何逆轉,千古之謎
    不過前提是,在地球上,太陽是不可能打西邊出來的,但是太陽系中卻有一個星球,站在它上面看,太陽還真是從西邊出來的,然後落到東方去。金星那麼,這個星球上哪個呢?對,就是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作為地球的姊妹星,又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金星是一顆很奇怪的星球,它有諸多的未解之謎,那麼多的謎團到今天我們也沒有解開。那麼,金星到底有哪些與眾不同呢?
  • 太陽系成員新盤點:是否有第十大行星存在?
    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我們已經成年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們都會記憶九大行星的名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2005年時,Mike Brown發現了鬩神星(Eris),這是一顆和冥王星體積差不多的冰冷天體,運行於冥王星軌道之外。這使得太陽系內行星的總數增加到10顆。  為了平息爭論,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會議,質疑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啥會有傾角?這可能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已經有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釋,從附近經過的恆星施加的暫時性引力影響,到太陽系形成之初由於太陽磁場與原始行星塵埃盤之間的相互作用,不一而足。能夠解釋當前太陽自轉軸傾角的第九大行星參數與能夠解釋太陽系外側冰凍天體運行軌道異常的解釋兩者之間基本是可以相互結合起來的。因此,在一方面這項工作提供了關於太陽赤道面與大行星公轉軌道平面之間的傾角,同時也能反過來為假想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相關參數提供了約束。」
  • 英科學家稱恐龍滅絕真兇來自外太空
    據英國《衛報》6月29日報導,英國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破解了66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之謎,導致地球上包括恐龍在內的近75%的生命滅亡的原因,只可能是小行星撞擊。恐龍為什麼會滅絕?這個問題長期以來都是科學界的熱議話題,也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
  • 關於第九大行星我們知道什麼?
    在今年1月份,美國加州的一些科學家提出一項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說法,他們認為在太陽系外側的遙遠區域可能隱藏著所謂的「第九顆大行星」。
  • 太陽系究竟是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看完這個視頻大家就知道了,原來是冥王星Pluto被開除出了太陽系。冥王星Pluto起初被認為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第五號決議,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Dwarf Planet. 冥王星為什麼會被降級呢?2006年國際天文大會給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 3.其軌道附近應該沒有其他物體,或在30億年之內可以自行"清理"軌道內的天體。
  • 如果「X行星」真的存在,那麼世界末日便會來臨嗎?
    歷史上的五次大滅絕事件消滅了99.9%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其中的一些物種則直接被地外事件毀滅殆盡。可見,小行星並非我們的朋友。現在,阿肯色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的最新研究表明,這些災難性事件可能是太陽系中一顆神秘的第九大行星(天文學家稱之為「X行星」)軌道變化所產生的結果,而這一結果是可預測的。
  • 堪比恐龍滅絕的彗星撞地球!木星:地球由我來守護!
    盛極一時的恐龍就在一次小行星撞擊事件中滅絕了。事實上,幾十年前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要不是木星,人類差點就消失了。一個恆星系在形成的早期是非常混亂的,比如我們太陽系形成初期,當時大約有100顆左右的行星,不同行星之間撞擊頻率非常頻繁。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行星都被撞得支離破碎,倖存下來的八大行星組成了如今的太陽系。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
  • 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或許就要浮出水面了
    Hurt (IPAC) 100年前,天文學家珀西瓦爾·洛厄爾(Percival Lowell)設想在太陽系的邊緣潛伏著一個「X行星」,如今,有天文學家聲稱已經獲得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可證明這顆行星確實存在,他們把這個神秘的未知行星稱為「第九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