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處理工具及音樂製作軟體
進到混音階段!推薦給大家多款好用的聲音處理工具,讓你對你所做的聲音或音樂更了解,或是找到問題在哪裡。現在就來看看是哪些工具~
1.GT Analyser
完整檢視你的整個 mix 就跟直接聆聽一樣重要,在這幾個plugin 中包含了幾個讓你能夠直接檢視你的聲音波型的工具,可以檢視雙聲道、mid-side 的波型,並且有多種編輯選項,讓你能夠將聲音調整到你想要的狀態。
2.Infected Mushroom/Polyverse Wider
先前我們曾經寫過介紹這款 plugin 的文章,可用於增加stereo image,並且不限於任何訊號都可以提升 200% 的完全stereo 或是甚至更廣、到稍微誇大的效果。即使是透過 mono 訊號進行轉換,也能夠保有一定程度原始訊號的相位。
3.Loopmasters Loopcloud 5
Loopcloud 以往比較偏向是 sample 管理工具,現在則增加了更多創造性功能;他們提供月租付費方案,也有免費版但每月有限定數量的免費 sample,最重要的是實時sample 的混合及組合功能,仍然是一個值得一試的工具,能夠提供你許多意想不到的新點子。
4.Room EQ Wizard
將你的錄音室或是錄音空間調整成能聽到對的聲音,對於混音和聲音後期製作是一件重要的事,而 Room EQ Wizard 是一個免費的空間聲音分析軟體,能夠產生聲音訊號、測量 SPL、頻率、聲音反射、失真及更多,並且顯示 EQ 數值,你能夠在混音時注意這些細節,為你混音省下更多麻煩。
5.Voxengo Correlometer
當你需要解決相位問題或是你用聽的無法明確判別的高低頻聲音時,這些細節會影響整體的混音,你能使用這個工具進行檢視這些細節。分辨問題出在哪裡,並且有一些時間軸工具、預設、縮放 UI。
6.YouLean Loudness Meter Free
這個 plugin 能夠讓你檢視你在你的混音中所需要知道的響度信息,包含響度範圍、peak 值、動態範圍以及 peak 的響度數值。能夠幫助你了解你所製作聲音的響度,進而能夠幫助你在針對不同平臺及串流針對響度的的設定,若不需要針對這樣進階的功能,查看聲音的圖像數據也會對你的混音有所幫助。
如何快速掌握一款音樂製作軟體
許多同學對於如何學習音樂製作軟體很迷茫,今天就來聊聊軟體學習的話題。這是我在從業七年,自學了多款DAW軟體之後,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這篇文章介紹的主要是學習方法,適用於所有的DAW軟體。
掌握軟體的基本操作是新手學習音樂製作的第一道門檻,也是是對自學能力的一次檢驗。搞音樂需要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指望每個東西都有人能手把手教你,如果你按照此文中的思路學習軟體操作仍然感到迷茫,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你是否適合學音樂製作了。
選擇一款通用的音樂製作軟體
音樂製作軟體(以下簡稱DAW)相當於是一個作業系統,大部分製作工作要通過它完成。要做音樂首先你要選擇一款音樂製作軟體。
我的建議是三款通用型DAW軟體,Logic Pro X,Cubase,Pro Tools,你至少要熟練使用一款。由於Pro Tools面向商業錄音棚錄音混音,對于于音樂製作入門,個人創作,我比較推薦的有兩款:Logic Pro X,Cubase Elements 8,有條件用Mac做音樂的,直接從Logic Pro X 開始學,對於中國的音樂人而言,Logic Pro X其實是最容易學習的,唯一的門檻就是你要有一臺Mac。
通用型DAW可以在一個軟體中搞定編曲、錄音,混音所有事情,廠商的技術實力都比較雄厚,自帶的功能比較齊全,項目對接,學習資源方面有一定優勢,在各個錄音棚和音樂人之間協作不會遇到障礙。
其他的比如說針對電子音樂的,像FL STUDIO,Ableton Live之類的,我建議先放一放,在你熟練使用一款通用型DAW之後作為輔助來學習。軟體的概念大體上都差不多。熟練掌握一款軟體之後,遷移到另外一款軟體,也就是一兩天的事兒。
使用軟體廠商提供的學習材料
學習材料的選擇是關鍵,許多新人吃虧就吃在這裡,你學的一臉懵逼很多時候不是你的智商不夠,而是資料本身有缺陷。
各個軟體的軟體操作視頻,網絡上並不少,但那些業餘愛好者錄製的,動則幾十集上百集的的視頻教程,我是不推薦的。大多都不成體系,要麼是把軟體拆成一個個功能來講解,要麼是製作技術和軟體操作混為一團。
這類材料學習效率非常低,明明兩分鐘就能說明白的問題,可以扯上十分鐘,許多功能都不是現階段需要掌握的,然而並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用得上,等有機會用上可能也忘的差不多了。這類學習材料很容易把你變傻。
最靠譜的學習材料,其實是各個軟體廠商的官方教程。
沒有誰比軟體開發商更懂一個軟體的,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內,讓用戶全面了解一款軟體,並且上手操作,軟體是賣不動的。一款軟體在開發過程中不知道要做多少調研工作,撰寫大量的文檔,所以軟體廠商的學習材料是最科學的。
許多人獲取軟體的渠道是各論壇,網盤,也沒有瀏覽官網的習慣,所以並不知道廠商為教學推廣做了哪些工作,也不知道有這些資料存在。
快速入門視頻一般都比較短小精湛,像 Cubase 和 Ableton Live 的快速入門的,能夠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從軟體的基礎設置,到以一首簡單的歌曲製作為例, 演示軟體最常用的功能。所涉及到功能學習都是圍繞一首歌製作中的具體場景進行的。
快速入門一款DAW軟體,大致只需要掌握中;
1. 基礎設置:正確設置音頻接口,MIDI設備,能正常錄製播放
2. 熟悉界面:了解軟體界面各個區域主要功能
3. 音頻錄製及編輯
4. 虛擬樂器、MIDI錄製及編輯
5. 導出音頻
英文不好,可能是很多人學習音樂製作的一道障礙,但也是有辦法解決的。
Logic Pro X 是DAW軟體裡中文支持最完備的。全中文官網的介紹,軟體界面,還有技術手冊。你只需要把官網介紹刷一遍,再花上一個小時看一看使用入門概述的章節,基本就可以快速上手。Cubase 的官方快速入門視頻教程,我之前有翻譯,Ableton Live 的快速入門視頻,也組織同學正在翻譯中。
還有一類學習材料非常好,是像 Lynda.com ,macProVideo.com這樣專門從事軟體類設計類教學網站開發的軟體課程,他們有非常成熟系統的課程開發經驗,無論是從整個課程的結構設計上,還是觀看體驗,練習設計上,都有明顯的優勢。只可惜這一類視頻教程通常是英文,適合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同學學習。
跟隨快速入門教程實際操作
選擇了官方的快速入門資料以後,你所要做的只是需要跟著視頻一起,把每一個功能都親自操作一遍,從而理解軟體的操作邏輯,只要動手操作基本就不會忘,整個一套學完就可以達到快速入門的目的。這一過程通常只需要大半天到一天時間。
我要指出的是,軟體功能的學習,和音樂製作的學習不是一碼事兒。不要將軟體操作學習和音樂製作學習混為一團,軟體操作只是音樂製作中的一個知識模塊。
學習操作軟體的主要目標是,一是理解軟體中的各個模型,例如調音臺,軌道,編輯界面,常用的編輯工具等。二是大致了解一首歌曲在軟體中的製作規範。至於具體的音樂技術,相關的知識依賴,那是在掌握音樂製作軟體基本操作,能夠使用軟體這個工具之後,之後需要單獨去解決的。
學習軟體起初只有一個目的,最短的時間掌握最主要的功能,其餘功能在項目中逐步學習,慢慢就熟練了。
軟體功能學習是二八原則,大部分時間我們只會用到軟體20%的常用功能,只要掌握這20%的功能就能應付大部分製作任務。而其他的功能,是在具體場景下,有針對性去學習的,很多時候是碰到問題了現學。
當你藉助快速入門資料,掌握基本操作之後,可是其他軟體工鞥還不熟悉,除了快速入門指南以外,如何進階學習,還有哪些靠譜的學習材料?
藉助演示工程探索功能
軟體的功能學習要基於在真實的應用場景下,解決具體的問題來學習,不要去處理空氣,要在具體的項目中學習。此時我建議你從演示工程入手。
軟體的進階功能,跟著演示工程順藤摸瓜去學習就好了。演示工程包含了大量的製作軌跡、你可以看到每一個軌道是如何編輯的,每一個效果是利用哪些功能實現的。哪裡感興趣你就點哪裡。
例如在主唱軌道上,點開一個帶三角箭頭的音頻素材,這裡就使用了Logic Pro X的匯整編輯功能,當你了解這個功能之後,在你自己錄音的時候就可以運用,進行多遍錄製只需要在同一軌道錄製,會自動生成片段匯整,利用該功能可以快速完成素材的選擇和拼接。
例如在一軌合成器LOOP看到有片段是灰色的,這裡用到了替身功能。製作LOOP循環,使用替身功能比複製粘貼更方便,因為碰到需要修改的時候,只需要改動前面這一份,由這個片段延伸出去的LOOP都會應用更改。
打開調音臺,你可以看到整個歌曲的軌道,用了哪個樂器,用了哪個效果器,信號流程是怎樣的。每個效果器起到了怎樣的效果,你可以打開關閉試聽對比。對哪個樂器,哪個效果器感興趣,你就點開看呀。
順著演示工程去了解軟體功能,基本上一個項目中所涉及到的軟體功能可以了解的差不多了。演示工程的學習價值遠不止了解軟體功能這麼簡單,限於篇幅不展開。
掌握快捷鍵提升操作效率
演示工程熟悉之後,你需要掌握常用的快捷鍵,進一步提升操作效率。
所謂提升效率,就是想辦法偷懶,想辦法簡化操作路徑。你可以看各個DAW軟體的快捷鍵指南,有的是一個單獨的PDF小冊子,有的是包含在說明書中。
常用的高頻操作,一般都用快捷鍵,滑鼠點選,鍵盤操作。當你幹起活兒的時候,基本上就條件反射了,腦子裡想要怎麼做,手就已經按上去了。這是音樂人平時的工作狀態。
不常用的操作,如果在你的製作流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沒有快捷鍵的功能,或者一些組合功能,你可以對快捷鍵進行自定義。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看完快速入門概要之後,就先把快捷鍵指南的章節翻一遍,因為能出現在快捷鍵指南中的功能,都是高頻功能,而且軟體中常常有一些」隱藏「功能,只有快捷鍵,沒有菜單項。可能你都還不了解這個功能在哪個菜單中,但是你只要知道它能幹什麼,按什麼鍵可以觸發,一樣可以執行任務。
具體功能學習查閱說明書
什麼時候需要單獨學習軟體功能呢?碰到非常具體的問題時。最高效的方法是查閱說明書。
專業團隊開發的開發的視頻課程,其實是更直觀的方式,用視頻講解來演示某個功能具體怎麼用。但是限於時長和篇幅,許多使用頻率不太高的功能,無法一一演示到。
說明書是軟體開發過程中為用戶編寫的文檔,國外軟體的技術手冊比國內大學的部分教材質量要高得多。軟體操作方面的指導,沒有比說明書更詳細了。軟體中的每一個功能,其作用,每一個參數,主要應用,都做了詳細概述。此外,許多說明書講的不只是操作層面的問題,像Logic Pro X的說明書,連合成器基礎,效果器基礎都有介紹的。
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只要查閱說明書,一般都能找到答案。
我知道許多人沒有看說明書的習慣,但是學音樂製作你就必須得學會看說明書。Google找不到的答案,可能就靜靜躺在說明書裡。軟體設計出來是為了給人用的,而
別的軟體只有英文說明書,這個不怪你。但像Pro Tools,Logic Pro X是提供官方中文說明書的,術語的翻譯嚴謹,文字閱讀流暢。有中文說明書你都不看,花錢來等著別人來幫你解決問題,那就沒招了。
另外提醒一下,說明書是用來搜索查閱的,不是用來通讀的(雖然N年前學習Pro Tools時我確實這麼幹過)。你可以先瀏覽目錄,大致定位你的問題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嘗試以不同關鍵詞進行搜索。電子檔的說明書在信息檢索方面,比紙質書籍要方便的多。
碰到疑難問題請教專業人士
大部分軟體功能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說明書解決。疑難問題,可以先嘗試用 how to xxx 在 Youtube,Google進行搜索,在嘗試了使用說明書,網絡鎖搜索之後,問題仍然解決不了,你可以考慮請教前輩,此時你就會發現,有一個社群的學習環境,有圈子是多麼方便。
向別人提問之前請你先學會如何提問,關於如果提問在知乎有很多優秀答案,你自己去知乎搜索。
例如:描述清楚你想要完成什麼任務,你在執行什麼操作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問題?你已經嘗試通過哪些方法搜索或者解決,有沒有截圖?有沒有具體的例證?要像發郵件一樣一次性把事情說清楚,不要等著別人來一句句問你。這樣你的問題,才有更高几率得到別人的回答。
我並不排斥順手回答幾個問題,但當我看到一個信息量不足的問題,還需要我去幫你分析你可能在哪哪出了問題,這種問題通常我會選擇直接略過。
有能力解答你問題的人,通常也是最忙的人。向專業人士提問請尊重他們的時間,尊重知識本身的價值。學習成長是你自己的事情,沒有義務回答你的問題。
FL Studio 20 正版軟體 flstudio軟體
詳情聯繫網站客戶即可:
音頻應用官網:
https://www.audioap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