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開發應用和保護

2021-03-02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今日薦文的作者為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專家雷璟,深圳市醫學信息中心專家鄭靜,北京朋創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專家郭煜。本篇節選自論文《大數據的開發應用和保護》,發表於《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第13卷第1期,轉自「學術plus」微信公眾號。

摘 要大數據的開發和利用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趨勢,但是如果數據安全保護不到位,也會嚴重阻礙大數據的合理利用。本文基於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原則,對大數據安全保護體系展開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種大數據安全開發和應用平臺設計方法,通過對數據的擴散過程進行控制,在保證大數據能夠被充分開發和應用前提下,為數據安全提供必要的保護能力。

關鍵詞: 大數據安全;個人敏感信息保護;虛擬化;雲計算;數據擴散控制

隨著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在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政府和其它很多行業都積累了海量的業務應用和服務數據,並且還在不斷地快速增長,這些數據不僅僅是對業務應用和服務的記錄,如果能加以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它們將在相關領域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比如,對醫療健康大數據進行深度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的熱點研究內容和方向,各學術機構、研究單位、政府部門、企業都紛紛在這一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可以說,數據就是效率、數據就是效益,這些數據如果不加以合理開發和利用,那就是對社會財富的一種巨大浪費。

但是在大數據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一直是一個伴生問題。比如,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包含大量的個人隱私信息,如姓名、電話、住址、病情、家庭情況等,這些信息對黑產經濟有巨大的利用價值和強烈的吸引力,一旦洩露,可能會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各種精神困擾和經濟方面的損失。2017年六月開始實施的《網絡安全法》[1]中也明確將個人信息保護作為網絡安全的一個重要內容,國家相關部門也在組織起草和制定《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2],以「規範個人信息收集、存儲、處理、使用和披露等各個環節中數據操作的相關行為」,以「遏制個人信息濫用亂象,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戶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個人隱私的保護在國外也是重要關注內容,並已經有相關標準[3]。

大數據的開發利用和個人信息保護本質上應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二者應該達到某種程度的平衡。如果對大數據過度保護,或者保護範圍過大,那就可能會限制對這些數據的有效開發和利用,但是如果不加任何保護的開發,那就容易陷入個人信息被濫用的境地,反過來也會使數據的開發利用陷入窘境。

目前在大多數實踐中,大數據管理者和開發方經常不是同一個實體,大數據開發方為了開發大數據,一般會要求大數據管理者提供所要求的數據,這一過程中,大數據管理者面臨著以下困境:他們必須為每個開發方提供數據副本;他們必須根據每個開發方的需求,對要提供的數據進行脫敏;如果開發方有意或無意洩露這些數據,他們也可能承擔相應的損失或責任。

為了克服大數據管理者面臨的問題,本文提出一種基於數據擴散控制的大數據保護方法。該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大數據的管理者基於安全虛擬化技術,為數據開發方提供集中的數據處理平臺,所有待處理的數據及其處理結果都被限制在指定的物理範圍內,數據開發方不再擁有大數據副本,因此不必擔心由於他們引發的數據洩露問題。這一基於數據擴散控制的大數據保護方法不影響數據開發方的數據處理流程和操作習慣,也不需要對相關應用進行修改。

數據脫敏方法是目前大數據安全保護中較為常見的方法。所謂數據脫敏是指對大數據中的個人敏感信息進行技術處理,使得其中的個人信息主體在不藉助額外信息的情況下,無法被識別。數據脫敏應當儘量保證數據原始特徵不被破壞,使得共享的數據具有相同或者相當的可利用價值。

常用的數據脫敏方法包括採用加密、哈希或者刪除相關個人敏感信息等,雖然這些脫敏方法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比如如何隱匿個人隱私標識數據並在其餘數據公開的情況下,不能反向推定已隱匿的數據,相關算法也是研究熱點,包括k-匿名、L多樣性、差分隱私等[4]。

對大數據採取分級分類的保護也是大數據安全保護的一個重要內容。數據分級分類保護是指根據數據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等指標,對數據進行類別和安全等級劃分,並按照數據分級分類結果,採取相應強度的數據安全保護措施,以實現在最大程度地開發和利用數據的同時,對數據進行充分和必要的安全保護。

數據的分級分類保護應該採用多維度指標體系,比如數據形態、數據內容、數據類型、數據完整性、數據準確性、數據新鮮度、數據加工層級、數據重要性、數據敏感度等,不同的保護需求和應用場景,其分級分類指標可能不盡相同。

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所(NIST)提出了數據分級分類的建議和方式[5][6]。NIST按照信息和信息系統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三個方面定義了數據分級分類的維度,同時對每個維度定義了三個影響級:低、中、高。NIST還根據信息系統中處理、傳輸和存儲的信息類型的重要性來確定該信息系統的安全類別,並配套制定了相關標準指南,以配合上述分級分類原則的實施和落地[7]。

儘管以上研究和安全措施有其重要意義和安全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實踐中,還是面臨很多安全局限性。

首先,它們對內部員工和第三方服務人員(如駐場開發、測試和維護人員)缺乏有效的安全管控手段。在利益的誘使驅動下,這部分人群可能會利用他們對內部網絡安防機制的了解以及他們能夠接觸到數據的便利,繞開安全機制或利用安防漏洞,截留、獲取敏感數據,並通過轉讓或出售等方式獲得非法利益。近幾年來,這類案件在銀行、衛生醫療、物流、教育等行業領域頻頻發生,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

其次,由於各種原因,大部分用戶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在設計和建設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疏漏環節,加之在日常管理運維中也存在經驗不足或管理不到位情況,給數據的越權訪問提供了機會,這些違規行為很難被發現和追蹤;

再次,在大數據開發和應用環境中,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在技術層面很難分割,如果允許相關人員或合作方對數據進行開發和應用,就意味著他們在技術層面擁有數據的所有權,他們可能會未經允許對數據進行複製轉讓,由此帶來數據損失和安全責任問題;

最後,網絡病毒和木馬依然是嚴重的數據安全威脅,比如勒索軟體利用病毒木馬的原理機制,對用戶數據進行加密,並通過金錢敲詐等方式獲取非法利益,而傳統的網絡病毒檢測和查殺機制還不能對勒索軟體等進行有效防範。 

大數據面臨著這些安全風險,一個重要的根源在於數據擴散問題。如果大數據的管理者能夠有效控制大數據副本的複製範圍,將大數據限制在一個可控可信的物理環境中,那麼上述風險就會得到極大地緩解。

針對數據安全風險和傳統網絡安全機制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種基於數據擴散控制的數據安全保護方法,即將數據副本的複製範圍限制在一個可控可信的物理環境中。其主要思想包括:

(1)通過集中化的數據安全操作平臺實現對數據的集中安全管控,對數據的複製範圍進行安全控制,防止數據洩露;

(2)通過密碼技術實現對集中數據安全操作平臺的可信運行保證,有效阻止數據勒索威脅,同時對用戶操作進行規範;

(3)通過細粒度的數據訪問控制機制,防範數據的越權訪問;

(4)通過可視化安全審計機制,對相關人員的違規操作和訪問行為進行快速和直觀的追溯。如圖1所示。

圖1 基於數據擴散控制的數據安全保護方案

圖1中,「集中數據安全操作平臺」基於虛擬桌面技術實現,操作人員通過「遠程/本地訪問終端」進入「集中數據安全操作平臺」中的虛擬桌面,並基於虛擬桌面訪問應用系統和相關資料庫。「遠程/本地訪問終端」不實際處理和存儲任何數據,它們只起到「集中數據安全操作平臺」中虛擬桌面的顯示器和輸入設備作用。

在「集中數據安全操作平臺」中,系統還通過基於密碼技術的「可執行程序保護白名單」機制對系統運行進行保護,所有未經批准的程序都不能在平臺中運行。「可執行程序保護白名單」機制是可信計算平臺技術的核心內容[8],它可以有效防範各種勒索軟體和病毒木馬,同時還可以規範操作人員的操作行為。

「數據安全網關」不僅對操作人員進行身份認證,對其所使用的「遠程/本地訪問終端」也進行設備認證,未經批准的終端設備不能遠程訪問「集中的數據安全操作平臺」;認證通過後,「數據安全網關「的一個最主要功能是對數據進行保護,它可以基於操作人員的身份對數據進出進行控制,比如可以允許一般人員把數據從外部網絡(如網際網路)複製到平臺內部,但是不能將安全平臺內部的數據複製到外部,確保數據不會被竊取或洩露。

 「安全訪問控制模塊」對數據採取進一步的安全保護,它可以制定安全規則,規定「哪些人可以用何種方式訪問數據」,防止越權和非法訪問。

「安全審計和可視化追蹤」模塊收集其它相關組件(模塊)的審計日誌記錄,在發生安全事件後,基於保存的審計日誌記錄對安全事件進行回放、分析和追蹤,幫助對安全事件進行認定,比如可以快速查證某個操作人員是否訪問或查詢過某個特定數據。

顯然,圖1的方案可以做到:非法人員和設備「進不來」,違規操作「做不了」,未經批准「看不到」,敏感數據「拿不走」,出了問題「跑不掉」。

結合大數據應用特點,將第2章圖1方案應用於大數據的開發和安全保護中,本文給出如圖2所示的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

圖2 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


圖2中,除了「大數據開發和應用系統」和「遠程/本地訪問終端」由大數據的開發者或共享者(以下簡稱為數據共享者)所有外,其它組件都由大數據的所有者或管理者(以下簡稱為數據所有者)所有或管理。

「大數據開發和應用系統」被部署在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中,數據所有者能夠參與其運行和安全管理。大數據來源於業務應用等領域的元數據,這些元數據經過數據同步、整形和處理,以標準形式存放在資料庫中,這一過程可能是實時動態的。

「大數據服務平臺」為「大數據開發和應用系統」提供數據服務,比如數據集市、數據統計、數據脫敏等處理。「大數據開發和應用系統」通過調用「大數據服務平臺」的API接口來使用相關服務。

大數據開發者通過遠程或本地操作終端進入圖2「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中,對大數據進行開發和應用。數據共享者通過遠程或本地操作終端進入圖2「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中,對大數據進行開發和應用。

圖2方案中,大數據管理者並不把數據(包括脫敏後的數據)提交給大數據開發者,大數據只能在集中數據安全共享平臺中被處理和存儲,大數據開發者必須遠程進入「集中數據安全操作平臺」才能對大數據進行處理,其處理結果只有經過審核和批准後,才可以被允許複製到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之外。因此,在大數據開發和應用過程中,大數據管理者不必擔心數據被轉讓,也不必擔心大數據開發者的越權訪問行為,一旦發生數據洩露和違規操作行為,大數據管理者可以通過可視化審計機制對安全事件進行快速追溯取證,幫助確定安全責任。

圖2方案通過數據擴散控制機制實現了大數據使用權和管理權的分離。大數據開發者可以根據數據開發需求有效使用數據,但是他們沒有數據的所有權和管理權,無法將數據複製擴散到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之外,也不能將這些數據轉讓給第三方,從而避免數據非法洩露事件的發生。將數據的管理權和使用權進行分離是圖2方案的創新之處,傳統的大數據安全保護方案難以在技術層面實現這一點。

圖2方案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大數據管理者可以基於已經成熟的虛擬化或雲計算平臺技術實現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為多個大數據開發者提供集中的共享數據操作和處理平臺服務,大數據開發者將數據處理工具(圖2中的「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以及數據操作客戶端)都部署安裝在上述安全平臺中,採用類似雲計算的方式,對大數據進行開發。

對大數據進行充分開發和利用是「網際網路+」時代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力,與此同時對大數據中涉及到的個人隱私採取必要的保護也是推動大數據開發利用的重要保障。基於數據擴散控制的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不僅能夠很好地滿足大數據開發的現實要求,還能夠很好地保護個人敏感信息,並讓大數據管理者有效規避數據安全管理風險。大數據管理者通過建設大數據開發應用安全平臺為大數據開發者提供雲服務,無論是在經濟性還是在社會公益性方面,都是一種優勢選擇。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EB/OL].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11/07/content_2001605.htm.

[2] 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2016年12月徵求意見稿)[EB/OL].  http://www.tc260.org.cn/zyjfb.jsp?norm_id=20160628214349&recode_id=21042&idea_id=20161221094921&t=0.9173992744618802.

[3] NIST.Special Publication 800-122 Guide to Protecting the Confidentiality of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PII) [EB/OL].http://nvlpubs.nist.gov/nistpubs/Legacy/SP/nistspecialpublication800-122.pdf.

[4] 周水庚,李豐,陶宇飛,肖小奎.面向資料庫應用的隱私保護研究綜述[J].計算機學報,2009,32(5):847-861.

[5] NIST.FIPS Publication 199 Standards for Security Categorization of Federal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EB/OL].http://nvlpubs.nist.gov/nistpubs/FIPS/NIST.FIPS.199.pdf.

[6] NIST.FIPS Publication 200 Minimum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Federal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EB/OL].http://nvlpubs.nist.gov/nistpubs/FIPS/NIST.FIPS.200.pdf.

[7] NIST.SP800-60 Vol.1 Rev.1 Guide for Mapping Types of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to Security Categories[EB/OL].https://csrc.nist.gov/publications/detail/sp/800-60/vol-1-rev-1/final.

[8] TCG.https://www.trustedcomputinggroup.org/home.

 

聲明:版權歸《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違者必究。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投稿郵箱:liuyali@c2.org.cn

長按下方二維碼    免費訂閱!

如何加入學會


註冊學會會員:

個人會員:

關注學會微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c2_china),回復「個人會員」獲取入會申請表,按要求填寫申請表即可,如有問題,可在公眾號內進行留言。通過學會審核後方可在線進行支付寶繳納會費。

單位會員:

關注學會微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c2_china),回復「單位會員」獲取入會申請表,按要求填寫申請表即可,如有問題,可在公眾號內進行留言。通過學會審核後方可繳納會費。


長按下方學會二維碼,關注學會微信

相關焦點

  • 權威發布:國內《大數據的風控和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6月19日,人民網·人民數據(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聯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網際網路與新經濟專業委員會發布了《大數據風控和權益保護研究報告》,分享了大數據風控和權益保護的十大典型案例。瑞智華勝案相關人員已經獲刑,但它警示意義發人深省:一是數據開發應該在合法、安全、合規的情況下有序進行;二是網際網路平臺需進一步構建數據安全保護體系,加強用戶信息保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網際網路和新經濟專委會副主任 陸琪)
  • 專業介紹 |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將大數據分析挖掘與處理、移動開發與架構、軟體開發、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相結合,聚焦「產、學、研、用」,以就業為導向,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演練,開展「1+X」行業證書認證,依託產學界的雄厚師資,「產教融合、課證融合」多方並進,保證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深度融合,旨在培養適應新形勢,具有最新思維和技能的「高層次、實用型、國際化」的複合型大數據專業人才。
  • 0代碼開發大數據應用,真的可以實現嗎?
    大數據時代下,經過近10年的蓬勃發展,市場上開始出現基於大數據場景的低代碼開發平臺,這類平臺研發門檻高、現階段市場規模相比BPM類場景更小。數說故事的低代碼大數據智能開發平臺(下文簡稱:數說低代碼平臺)更加側重海量大數據應用的開發,致力於幫助企業用更少的代碼,開發更強大的海量大數據應用,解決大數據時代對數據採集、清洗處理、挖掘的高技術門檻、高建設成本問題。
  • 「砂之塔」: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
    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除了加快制定統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還可以參考美國2015年發布的《消費者隱私權利法案(草案)》與歐盟2016年發布的《數據保護通用條例(草案)》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經驗,釐清信息生產者、信息服務者、信息使用者和信息監管者的責任,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信息流轉與反饋,切實增強公民對個人信息的控制權。
  • 什麼是應用程式安全性?用於保護軟體的過程和工具
    應用程式安全性是通過查找、修復和增強應用程式安全性來使應用程式更安全的過程。這大部分發生在其開發階段,但其中包括在應用程式部署後對其進行保護的一些工具和方法。隨著黑客越來越多地攻擊組織採用的應用程式,這一點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網絡威脅變得更加強大和普遍,組織時刻檢查應用程式中的安全漏洞至關重要。
  • 詳談持續數據保護(CDP)和數據副本管理(CDM)技術
    不同的廠商建立了不同的持續數據保護模型,參考SNIA的存儲共享模型, 可以將實現持續數據保護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分為基於應用、基於文件和基於數據塊的持續數據保護。 1、基於應用實現持續數據保護      對需要保護的關鍵應用程式,可以在其中直接嵌入和運行CDP功能。這種實現CDP的方式首先能夠和應用進行深度整合,確保應用數據在持續保護中的一致性。
  • 隱私和數據保護的未來和挑戰
    好在,統計學和概率論為人類研究不確定性提供重要的數學基礎。而最近十幾年的發展,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在消除不確定,提高效率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說抖音出現後,原先刷微博的時間被抖音吸引去了。微博不知道你喜歡什麼,所以只能通過你主動關注來獲得想看的內容。但是抖音通過人工智慧算法,可以確定你喜歡什麼類型的視頻,然後推送給你,所以你會經常做馬桶上刷抖音半個小時。
  • 【大數據】大數據應用及其解決方案完整版
    大數據將帶來巨大的技術和商業機遇,大數據分析挖掘和利用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而隨著應用數據規模急劇增加,傳統計算面臨嚴重挑戰,大規模數據處理和行業應用需求日益增加和迫切出現越來越多的大規模數據處理應用需求,傳統系統難以提供足夠的存儲和計算資源進行處理,雲計算技術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
  • 天空衛士楊明非: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安全治理與保護
    物理資產在企業的本地還會有一份數據,而這部分流出的數據它只是被拷貝走,這也是數據資產和物理資產的非常大的差異,數字資產的損失意味著企業價值的損失或流失,因此面向數據資產的保護意味著面向企業業務的保護。我們過去談到安全的時候,很多時候過多去關注於完整性和可用性,認為這樣就保護了數據的機密性,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概念,是對於可用性的一種限制。我們今天去看數據安全的時候,一定是要從數據的內容,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數據資產保護的角度,因為當我們對所有的數據都進行保護的時候,就等於沒有保護了,像是軍事應用裡面無差異的保護。所以說我們需要分清楚哪些是數據資產,進行區別保護。
  • 九次方大數據聯合60餘城市啟動「推進器」計劃,扶持大數據技術應用公司共同開發政府數據應用
    通過該計劃,九次方大數據將扶持更多的大數據技術應用公司共同開發政府數據應用,更好地服務於政府數據融合共享。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中強調,應該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深入了解大數據發展現狀和趨勢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分析我國大數據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 大數據時代的尷尬:遍地的數據煙囪、信息孤島和碎片化應用
    數據煙囪、信息孤島和碎片化應用滿坑滿谷由於頂層設計缺失等歷史原因,數據煙囪、信息孤島和碎片化應用遍地開花,政企內部業務系統、App系統、數十萬計的PC應用等,不僅出現在政府部門/企業內部各環節,也存在於不同政府部門/企業之間。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共享久推難通。
  • JFE工程公司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應用
    該時間序列數據包括傳感器數據、狀態數據和操作員操作數據等,具有數據周期,以一定間隔同時收集和積累大量數據的特點。通過自主開發便於處理時間序列數據的結構,該公司的技術人員建立了便於進行數據分析的平臺。3.1.3 高安全性設計Pla,cello®主要處理社會公共設施的數據,所以信息洩露會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
  • 大數據的概念、特徵及其應用
    隨著大數據理念逐漸被大眾了解,出現了一些闡述大數據基本概念與思想的專著,舍恩伯格等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用三個 部分講述了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變革、商業變革和管理變革。數據是廣泛可用的,所缺乏的是從數據中提取知識的能力,當前,對非結構化數 據的分析仍缺乏快速、高效的手段,一方面是數 據不斷快速的產生、更新,一方面是大量的非結 構化數據難以得到有效的分析,大數據的前途取 決於從大量未開發的數據中提取價值,據 IDC 統計: 2012 年,若經過標記和分析,數據總量中 23% 將成為有效數據,大約為 643EB; 但實際上 只有 3% 的潛在有效數據被標記
  • 大數據開發常用的大數據分析軟體有什麼?
    大數據研究的出現,為企業、研究機構、政府決策提供了新的行之有效思路和手段,想要做好大數據的管理和分析,一些大數據開發工具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大數據開發過程中常用的工具
  •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
    專業簡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是新興專業,是將大數據分析挖掘與處理、移動開發與架構
  • 大數據場景中語言虛擬機的應用和挑戰
    ,簡化了應用的開發和部署,因此在大數據場景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其中,為Java提供的Java虛擬機(Java virtual machine,JVM)和為.NET提供的公共語言運行時(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是大數據處理系統的主要選擇,其中JVM廣泛用於開源的大數據系統,而CLR則主要部署於微軟公司的實際生產系統中。語言虛擬機在為大數據應用開發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
  •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的了解
    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基本介紹: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是將大數據分析挖掘與處理、移動開發與架構、軟體開發、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相結合的「網際網路+」前沿科技專業。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系統掌握數據管理及數據挖掘方法,成為具備大數據分析處理、數據倉庫管理、大數據平臺綜合部署、大數據平臺應用軟體開發和數據產品的可視化展現與分析能力的高級專業大數據技術人才。
  • 海洋大數據應用關鍵技術及應用前景
    通過安裝各類針對性的觀測設備能夠對人類活動最活躍、最集中的濱海地區進行水文氣象要素的觀測和資料獲取,為沿岸和陸架水域的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科學研究等提供依據。美國是最早建立海洋觀測站的國家之一,目前有1 042個觀測平臺,其中758個能提供實時資料。海基海洋感知與探測技術主要包括海洋浮標、調查船、潛水器以及各類海洋觀測陣列。
  • 文昌鏈「IRITA OPB」:支持大數據隱私保護的 BSN 開放聯盟鏈
    邊界智能成立於 2016 年,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利用區塊鏈+大數據技術發展複雜的分布式商業應用,打造了自主可控且支持跨鏈和大數據隱私保護的聯盟鏈產品 IRITA。在過去的幾年中,與眾多合作夥伴一起,在供應鏈金融、金融監管、醫療健康領域開展並推進了多樣化的創新工作。
  • 大數據應用及其解決方案完整版
    調查顯示:目前,IT專業人員對雲計算中諸多關鍵技術最為關心的是大規模數據並行處理技術大數據並行處理沒有通用和現成的解決方案對於應用行業來說,雲計算平臺軟體、虛擬化軟體都不需要自己開發,但行業的大規模數據處理應用沒有現成和通用的軟體,需要針對特定的應用需求專門開發,涉及到諸多並行化算法、索引查詢優化技術研究、以及系統的設計實現,這些都為大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