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投20年:20人,投出一個時代

2021-02-25 投資界

歲月如歌。從2000年算起,中國創投走過了20年。

20年前,中國創投開啟了自己的元年。彼時,網際網路泡沫席捲歐美,國外風險投資遭受重創。不過,遠在東方的中國,風險投資行業正作為一個朝陽行業冉冉升起。

這一年,熊曉鴿所率領的IDG資本開始嶄露頭角。在網際網路泡沫破碎前夕,IDG抓住先機投資了百度、騰訊、攜程、金蝶等極具知名度的科技和網際網路項目,也由此掀開了中國創投史的嶄新一頁。

與此同時,本土創投開始崛起。成立於1999年的深創投,漸漸步入正軌;深圳證券律師界的「明星」 鄭偉鶴踏入PE界,創立同創偉業;劉晝率領達晨闖進本土創投圈;而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正式成立;脫胎於中金直投部的鼎暉投資橫空出世。短短一兩年,本土創投進入「井噴」時期。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創業板計劃被擱置,2002年本土創投遭遇史上的第一次寒冬。期間,深圳一百多家創投機構以及證券公司,死掉了一半,很多創投機構也紛紛轉行。

經歷了前一年的「寒冬」,2003年的創投行業開始展現出一些「回暖」的跡象。儘管本土創投依然還在寒冬中掙扎,但外資創投則再度活躍起來,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閻焱主導了軟銀亞洲4000萬美元注資盛大,這是閻焱的成名之作。

2005年夏天,矽谷知名風投公司聯合組織了一次中國旅行,這也是被視為中國VC/PE行業的分水嶺。那一年,紅杉資本攜手沈南鵬共同創辦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在短短15年的時間裡建立了從種子、早期、成長期、併購和二級市場的全站式投資範式;張磊帶著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一筆啟動基金回國創立了高瓴資本;鄧鋒離職出來成立獨立品牌北極光創投。

此後,美元基金大舉進入中國——2006年,鄺子平與Gary Rieschel一起創立了啟明創投,這家機構致力於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又充分理解本地市場、創業企業首選的投資者;2008年,張穎和邵亦波、徐傳陞等人一起成立經緯中國;同年劉芹聯合石建明創辦了晨興資本這群本土化美元VC後來幾乎包攬了所有中國網際網路巨頭。

同樣在2005年,本土創投迎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那一年,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此後,一二級市場通道被打通,本土創投開始逐漸登上歷史舞臺。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陳瑋決定離開深創投,於2006年創立東方富海。一年後,修訂後的《合夥企業法》正式實施,有限合夥制正式引入中國創投行業,證券投資出身的張維及其團隊敏銳地抓住這一機會,創立基石資本。同一年,深圳當時規模最大的民營創投公司——深港產學研發起設立松禾資本,由厲偉掌舵。中國本土創投勢力日愈壯大。

2009年是中國VC/PE史上堪稱裡程碑的一年。期待已久的創業板在深圳推出,多年來苦無退出渠道的中國本土創投終於迎來了爆發式的收穫。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中,其中有4家來自於當時靳海濤執掌下的深創投。另外,達晨也是創業板開啟的另一大贏家。

2010年,堪稱中國創投飛躍式發展的標誌性年份。深創投投資企業26家IPO上市,創下了全球同行業年度IPO退出世界紀錄。以深創投、達晨、同創偉業為代表的本土創投機構強勢崛起,成為當年的標誌性一幕。

但後面的故事,卻是上演「全民PE」。彼時民間顯現對PE的熱情高漲。從煤炭、房地產行業嘗到頭啖湯的土豪們,當時主業面臨國家管制,正急於為巨額財富尋找新的投資方向。PE行業的造富神話和媒體的放大效應,吸引了這批人群的目光,動輒幾千萬、上億撒錢。

然而盛宴之後,留下一地雞毛。2012年底,A股迎來了歷史上第八次暫停,被投企業上市遙遙無期,一切被打回原形。2013年,整個PE行業迎來了大洗牌,國內90%的PE投資機構面臨倒閉或轉型的危機。

直至2014年,中國VC/PE迎來了黃金時期。當年三大電商上市案中,無一例外均有紅杉中國的身影,再加上橫掃美國市場的唯品會,紅杉中國成為中國電商崛起的最大贏家,並在創業者群體中建立起以增值賦能為特色的精準投後服務模式,而沈南鵬被視為改變中國創投和網際網路歷史的重要人物。

隨後,中國VC迎來了史上新一波裂變。張震聯合高翔、嶽斌,創立了日後風頭強勁的高榕資本。緊接著,CVC(企業戰投)崛起,以聯想創投為代表CVC勢力開始活躍在創投圈。

那段時期,中國創投機構的數量也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甚至開始出現「全民VC」、「全民天使」。隨著全民創業的熱情被引爆,一些手裡有點錢的人化身創業導師,創投圈一時間充斥著各種荒誕。

2017年,中國VC/PE迎來IPO豐收年。由於IPO大提速,「7天收穫3家IPO」、「12小時收穫2家IPO」等各種傳奇不斷上演。這一年,倪澤望執掌下的深創投以23家IPO笑傲群雄,達晨緊隨其後。同一年,熊曉鴿帶領IDG資本成功收購IDG集團投資業務,完成世界投資史上傳奇的一筆。

但自2018年以來,中國創投經歷了冰火兩重天。一方面,被稱為史上最嚴「資管新規」落地,「募資難」開始全面爆發。「募資難」背後的現實是,VC/PE行業正在上演一場悄然無聲的生死淘汰賽,一批VC慢慢倒下。

另一方面,以拼多多、小米、美團點評為代表的超級獨角獸紛紛上市,背後投資方回報豐厚,這三家當年最受矚目的IPO背後均有IDG資本的身影。另外,小米令早期投資人晨興資本劉芹創造了一個回報神話;而高榕資本張震對拼多多的投資,則成為了中國創投史上的經典案例之一。

 

2019年,募資難持續瀰漫VC/PE圈,中國創投行業出現了罕見的安靜。這一年,美團點評、拼多多、字節跳動的市值/估值均突破1000億美金,成為繼BAT之後崛起的三大新經濟巨頭,而他們身後是成功實現「全壘打」的紅杉中國。作為美團點評「最早最重要的投資人」,紅杉中國不斷加持12年,這筆投資回報超越紅杉40多年來的任何項目,包括谷歌。百麗國際旗下運動業務板塊滔搏國際成功IPO,高瓴資本、鼎暉投資締造中國PE史上一筆經典投資;但最為轟動的,仍屬高瓴資本入主格力電器。

 

進入2020年,中國創投行業正經歷一次巨大調整。網際網路不再是唯一的「大糧倉」,半導體、醫療健康的「造富」速度驚人。不過頭部效應愈發凸顯。成立15年的紅杉中國在幾乎所有關注的領域中都保持了超一流的回報水平,而穿越20多年大大小小周期的IDG資本在硬科技浪潮來臨前已密集布局,依舊走在了最前沿。20年,潮起潮落,人來人往,有人繼續保持旺盛生命力,有人悄悄淡出大眾視野。

今年是清科成立20周年,也正是中國創投從蠻荒時代走向成熟的20年。為此,投資界聯合Motorola Razr 5G刀鋒手機推出中國創投20年系列策劃之【時代領潮投資人】,記錄那些曾經推動中國創投發展,至今依然活躍在創投圈的投資人,鐫刻中國創投歷史長河裡那些不可忽視的身影。

縱觀中國創投20年,2001年成立的君聯資本必定佔有一席之地。作為聯想控股旗下最早設立的風險投資機構、聯想控股在VC/PE領域的「三駕馬車」之一,君聯資本目前在管美元及人民幣基金總規模超過500億元,投資近450家企業,其中近80家企業已成功在海內外上市/掛牌,超過60家企業通過併購退出。

作為君聯資本總裁,陳浩在IT行業擁有超過十五年的從業經歷,曾經主導、參與投資的項目有展訊通信、科大訊飛、易車網、安碩信息、塞伍技術等項目,並在金域醫學、譜瑞半導體、富瀚微電子等上市公司擔任董事。在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自己的投資生涯時,陳浩表示君聯資本是「事為先、人為重」、「富而有道」的價值投資引領者,我們為能參與和見證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在中國的崛起和發展、為能支持和參與中國眾多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壯大並走向國際化進程而自豪。

2006年,同洲電子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中國本土創業投資在國內資本市場迎來首個成功退出,深創投因此名聲大噪。同年,陳瑋告別老東家深創投,離職創立東方富海。這二十年裡,陳瑋見證和參與了中國PE波瀾壯闊的成長曆程,也成為中國本土創投拓荒者之一。

從學界到投資界,從部門負責人到集團總裁再到自立門戶,陳瑋每一次轉身都精準踏上中國創投發展的關鍵步伐。作為國內第一批創業投資人,陳瑋不僅具有改革開放時期青年一代的創業熱情,更具有新時期的開拓精神。對於中國本土創投而言,陳瑋的最大貢獻在於改革創投機制,吸收西方合夥制創投基金的先進經驗,在《合夥企業法》修訂後,隨即發起設立了當年中國規模最大的有限合夥制創投基金,為推進合夥制創投基金成為市場主流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是國內首個踐行5+2基金周期的管理人,是推動長線資金進場的重要推手。

2005年,美元基金在中國本土誕生的元年,北極光創投應運而生。就像北極光的名字一樣,在那個神奇的年份,中國創投在漫長的踽踽獨行的黑夜裡終見曙光,這一批中國本土創投機構也繼續在摸索中前進。十五年過去,北極光創投已經主導管理了5期美元基金和5期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超過300億人民幣。

作為北極光創投的領路人,鄧鋒有著近20年的風險投資經驗,並且在計算機、通訊和數據網絡產業有超過15年的技術管理經驗。在鄧鋒眼裡,北極光是他的「二次創業」,追求高額回報的同時,亦抱有農夫心態,用自己創業多年得到的經驗、教訓和理念,幫助中國的中小企業成長為世界級的大企業。

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網際網路創業史20餘年,GGV紀源資本為中國創投行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紀源資本2000年成立至今資金管理量約65億美金,在全球投資380多個項目,已有43個項目實現IPO退出。

 

符績勳是GGV紀源資本的管理合伙人,他在風險投資領域有超過20年的工作經驗,已累計投資過13家獨角獸公司,包括百度、BOSS直聘、滴滴出行、Grab、哈囉出行、滿幫集團、美菜、去哪兒/攜程、途家、美麗聯合、 UCWeb、優酷土豆、小鵬汽車。此外,符績勳在諸多業內重大戰略併購中也擔任著重要角色,包括優酷/土豆、百度/去哪兒、攜程/去哪兒和蘑菇街/美麗說、運滿滿/貨車幫等。

創投圈有一批別樣的軍團——「CVC(企業戰投)」,成立於2016年5月的聯想創投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同於聯想控股旗下的財務投資君聯、弘毅、聯想之星,聯想創投聚焦於科技領域,以外部投資和內部孵化的手段,為聯想布局未來。成立僅四年,聯想創投投資和孵化的企業已超過120家,預計在2020年底,上市被投企業將超過10家。

賀志強曾說:「財務回報是我們的及格線,作為聯想集團的CVC,我們更重要的是通過外部投資和內部孵化為公司核心業務發展做出貢獻,推動公司生態建設」。

靳海濤是中國本土創投泰鬥級人物。2004年7月,靳海濤出任深創投董事長,彼時整個本土創投都過得非常艱辛,缺人、缺錢,更是退出無門。執掌深創投十餘年間,他將這家國有創投從瀕臨倒閉的邊緣打造成國內規模最大的本土創投機構,開啟了一個本土創投的傳奇時代。

2015年12月,靳海濤成功創設前海母基金,一舉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商業化母基金。中國母基金行業剛剛起步,前海母基金的誕生具有劃時代意義,靳海濤曾滿懷希望:「母基金的春天即將到來。」時至今日,他在創投圈的深刻思考依舊振聾發聵。

2006年,美元基金剛剛大舉入華,啟明創投在上海創立。此後,中國創投進入一個嶄新階段,一批日後叱吒中國乃至全球創投圈的大佬開始成為歷史舞臺的主角。成立14年,管理53億美元,抓住TMT及醫療健康兩大產業蓬勃發展的紅利,投資超350家高速成長的創新企業,啟明創投在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投資行業裡,以其卓越的投資業績,逐漸躋身中國VC第一陣營,迄今累計通過上市、合併等退出的企業超過110家,有30多家企業成為行業公認的獨角獸和超級獨角獸企業。

鄺子平從1999年開始從事風險投資,他曾是英特爾投資部中國區總監。作為一名深耕行業超過20年的老兵,鄺子平每天都在跟「未來」打交道,對未來趨勢的精準把控,不斷的改變,不斷的探索和不斷的前行,正是鄺子平與啟明創投致勝的關鍵。啟明創投投資企業中,很多已經成長為各自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公司,包括小米集團、甘李藥業、美團點評、嗶哩嗶哩、石頭科技、泰格醫藥、再鼎醫藥、啟明醫療、康希諾生物等。

談及國內本土創投的典型代表,松禾資本必佔一席。松禾資本2007年由深圳當時規模最大的民營創投公司深港產學研創投發起設立,投資團隊組建於2000年,是中國第一批本土創投機構之一。松禾始終專注於硬科技投資,是華大基因、光峰科技、德方納米、光啟科學、柔宇科技、摩方材料、瑞凌新材料等一批代表產業未來的標杆企業的天使投資人。

從孤身南下到成為國內投資界先驅人物之一,厲偉身上承載著許多的「第一」:設計中國大陸證券市場第一張可換股債券和第一張中長期認股權證,策劃操作中國大陸證券市場第一起上市公司收購案,設計操作中國大陸證券市場第一次股票上網發行方案……如今,他執掌的松禾資本在中國的VC/PE界早已名聲顯赫。「克制欲望,不熟不做」,是厲偉一以貫之的投資理念,他始終保持謹慎、理智和耐心,幾乎從不投短平快的項目。

劉芹於2000年開始風險投資生涯,作為小米最早的投資人,劉芹於2010年向小米投資500萬美元,後來還領投了小米的A輪、B輪和C輪融資,成為小米最大的外部機構股東。

2018年小米上市,晨興資本一躍成為傳奇,締造了中國創投史上的投資回報神話。外界開始對晨興有越來越多的認知,這家最早創立於中國本土的VC機構也是YY、快手、小鵬汽車、金山辦公、商湯科技、微醫集團、Agora聲網、Pony.ai、地平線等眾多明星企業的早期投資人。何以捕捉眾多獨角獸?劉芹總結道:相信企業家精神、相信企業家、相信相信的力量。

2000年,本土創投熱潮興起,劉晝帶著大股東電廣傳媒1個億的出資許諾,從長沙來到深圳,開始了投資生涯。隨後,劉晝主導達晨完成960萬元參股同洲電子的投資。2006年,同洲電子登陸中小板,這是中國本土創投在國內資本市場第一個成功上市退出的案例,堪稱中國創投行業的裡程碑。2009年,創業板開閘,首批28家企業掛牌上市。伴隨著開市鐘聲的敲響,達晨投資的愛爾眼科、億緯鋰能和網宿科技登陸創業板,獨中三元,一戰成名。

 

今年,達晨迎來了20歲生日。作為中國創投行業的「拓荒牛」,達晨見證了行業的起起伏伏,至今管理基金總規模300億元,投資企業超過540家,成功退出178家,其中98家企業上市,穩居中國創投行業第一梯隊。


櫛風沐雨21年,深創投已成為中國本土創投的傑出代表,也見證了中國創投行業的起伏變遷。目前,這家本土創投「巨無霸」管理各類資金總規模約3908億元,管理138隻私募股權基金,13隻股權投資母基金和17隻專項基金(不動產基金、定增基金等)。

 

倪澤望於2015年加入深創投,在他的帶領下,深創投踐行「發現並成就偉大企業」的使命,致力於價值發現和價值培育。「發現」更多體現在專業眼光、價值投資,而「成就」更多體現在企業服務、整合賦能。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在企業困難的時候幫一把,再扶上馬;在企業順利的時候推一把,再送一程。截至目前,深創投投資企業上市數量已達172家,居國內創投行業首位。

2005年,紅杉資本攜手沈南鵬共同創辦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成立15年來,紅杉中國在科技傳媒、消費與現代服務、醫療健康和工業科技四大板塊上進行深入和長期布局,並建立了從種子、早期、成長期、併購和二級市場的全站式投資範式。在2014年的三大電商上市案中,無一例外均有紅杉中國的身影,再加上橫掃美國市場的唯品會,紅杉中國成為中國電商崛起的最大贏家,並在創業者群體中建立起以增值賦能為特色的精準投後服務模式。2019年,美團點評、拼多多、字節跳動的市值/估值均突破1000億美金,成為繼BAT之後崛起的三大新經濟巨頭,而他們身後也是成功實現「全壘打」的紅杉中國。毋庸置疑,在短短15年裡,紅杉中國在幾乎所有關注的領域中都保持了超一流的回報水平和行業影響力。

創立紅杉中國之前,沈南鵬曾在1999年創辦攜程、2002年創立如家,三年之內兩家公司掛牌納斯達克,那是屬於創業者沈南鵬的傳奇時光。2005年,依靠對網際網路的敏銳直覺,沈南鵬成立紅杉中國,開始了更為精彩的投資人生涯。憑藉出色的業績和基金管理能力,他獲得了無數榮譽,更是連續三年蟬聯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首,成為改寫中國創投和網際網路歷史的重要人物。從一名成功的創業者,轉變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沈南鵬和紅杉中國要做的,始終是做頂級高成長企業最早和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一張鼎暉投資的業務沿革圖,「濃縮」了一部中國PE行業的蓬勃發展史。作為中國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機構之一,自2002年成立,鼎暉投資管理的資金規模已達1500億元,陸續投資了200多家企業,其中70餘家在國內外上市,成為國內PE機構名副其實的領軍者。而焦震自1995年入行至今,可謂戰功赫赫。

焦震在圈中的名氣是從投資蒙牛的案例打響,但這只是他諸多精彩案例之一。2013年由焦震主導的雙匯收購Smithfield,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案,更成為投資界如教科書般的佳話。自此,鼎暉繼續發力併購投資,在5年內完成了10多起合計交易規模超100億美元的併購項目,包括聯手九陽控股股東收購SharkNinja、聯手遠大醫藥收購Sirtex等,前者助力九陽進入全球最大的小家電市場,後者使中國在全世界腫瘤治療介入領域有了一席之地。多次成功併購的背後,得益於鼎暉始終圍繞領軍企業持續創造投資機會,也離不開焦震及團隊擅長解決複雜問題和快速執行的專業能力。正因為如此,焦震被業內公認為「快刀手」。

27年前,IDG資本成為首家「拓荒」中國市場的風險投資機構,由此掀開了中國創投史的華章,而水大魚大的中國市場也沒有辜負IDG資本當年的眼光。迄今為止,IDG資本已投資逾900家企業,有超過190家通過上市或併購方式實現退出。憑藉先發優勢和強大的抗風險能力,IDG資本更是穿越數輪經濟周期風浪,成功捕獲眾多巨頭企業和過半數的獨角獸公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創投常青樹。

從當年率先嗅到中國的無限機遇從無到有創立IDG資本,到後來在國內首推合伙人制管理模式,再到2017年帶領IDG資本成功收購IDG集團投資業務,完成世界投資史上傳奇的一筆……在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熊曉鴿和他所帶領的IDG資本始終在扮演行業的開拓和引領者。如今的IDG資本已經從早期純粹的VC機構成長蛻變為一家具備國際視野和資源,紮根中國本土,覆蓋VC、PE、併購重組等各個階段的全球化綜合性股權投資平臺。一路走來,熊曉鴿與他的創始團隊和年輕一代的投研團隊在不斷踐行著傳承與融合。他們共同的夢想是把IDG資本打造成一家永葆青春的百年老店,用全球視野投資中國,助力中國科技實現騰飛。

閻焱是中國創投教父級大佬。1994年加入AIG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投資聯通,中海油。2001年10月,日本軟銀公司與美國思科共同出資成立軟銀亞洲基礎設施基金(SAIF),聘請他擔任擔任管理合伙人。2003年4000萬美元投資盛大,成為了軟銀亞洲和閻焱的成名之作。這個投資第一次讓世界資本界認識到在中國做風險投資是可以大有收穫的。

 

2005年閻焱獲得了美元一期基金LP思科集團的繼續支持,創立了完全獨立的美元基金——軟銀亞洲投資基金二期,軟銀亞洲從此更名為軟銀賽富,從軟銀集團中徹底獨立出來,閻焱自此開啟了他投資生涯的又一新篇章。軟銀賽富管理團隊的獨立,也成為中國VC發展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從此中國VC行業第一次裂變的大幕正式拉開。截止至今,賽富投資基金總管理規模近700億人民幣,其中包含40億美元的管理資金。

「我們是創業者,只是恰巧是投資人」,2005年,張磊以樂觀主義創業者心態創立的高瓴,目前已是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在中國創投圈,高瓴全階段的打法顯得極為特殊——不但橫跨了一二級市場,同時覆蓋了早期、VC、PE、Buyout等不同階段,是真正的Total Capital,即為被投企業提供全周期、全階段資本和賦能解決方案的投資人。

早年的高瓴因為投資騰訊、京東等一眾知名企業並獲得高額回報而讓人印象深刻,但在過去幾年,以格力、公牛、百麗、藍月亮為代表的一系列案例中,高瓴正在越來越明確地以「實體經濟與科技企業融合媒介」的角色出現:投資並非高瓴的全部,配置資源、連結新技術與傳統產業、促進實體經濟的數位化轉型是現階段的高瓴更為篤信的價值創造方式。而在這些轉變背後,張磊的言說一如既往,正如他在新書《價值》中所稱:唯有長期主義能幫助人們「挺過眼前的苟且」、幫助拒絕零和遊戲。「長期主義的勝利,不僅關乎投資的結果,更關鍵的是在投資的旅途中,發現創造價值的門徑,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與擁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勠力同心,披荊斬棘,為社會為他人創造最有益的價值。」

發端於2001年,基石資本也是中國本土創投機構的開創者之一。基於對中國經濟增長及企業成長邏輯的理解,基石資本聚焦於科技技術、醫療健康、消費服務、文化娛樂等重點行業,目前已累計管理天使、VC、PE、併購、定向增發、私募證券等類型的投資基金共80餘只,累計資產管理規模逾500億元。

生於60年代末,入行在千禧年之初,外界評價張維是具有思想者氣質的投資人,他在投資上汲取的是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思想養料。張維曾說,「企業的成長性來自於企業家精神、公司治理、組織系統、產業周期、產業結構和技術進步等六個要素,其中企業家精神、公司治理、組織系統更為重要,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自於企業高層對管理問題的認知「。

經緯中國是早期市場上最活躍的VC機構,在成立後的十餘年中一直紮根本土,堅定的投資中國創業者。經緯中國投資了600多家企業,其中有剛上市的理想汽車、小鵬汽車、沛嘉,以及滴滴出行、餓了麼、瓜子二手車、富途證券、樂信集團、陌陌、獵聘、猿輔導、VIPKID、星際榮耀等一大批優質企業。

張穎是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在創投行業中,張穎是極具個性的存在。「一樣給錢,不一樣的酷」,已經成為張穎和經緯中國的一張名片。他在經緯中國十周年時曾說:「我覺得酷就是真實、簡單,帶著自己所有的想法與創始人進行正確、直接的溝通。另外就是用創新引領行業,我們要做到投資領域第一名。」 獨特個性也體現在投後管理上,經緯建立了90人的增值服務團隊,由創始管理合伙人親自推動,從戰略、運營、人才等方面為被投企業賦能,在被投資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保駕護航,全力創造更多維度的增量價值。

 

自2013年起,中國VC行業經歷了史上第二次大裂變。同年9月,張震、高翔、嶽斌聯合創辦了高榕資本,僅用3個月就完成了2億多美元的首期美元基金募集。如今,高榕資本已從最初的3位創始合伙人成長到了50多人的規模,資本管理總量折合人民幣約200億。

 

高榕資本成立伊始,就定位於中國的創始人基金,它的LP包括來自騰訊、百度、淘寶、小米、美團等的眾多企業家。擁有超過18年風投經驗的張震,發現並投資了新消費、網際網路等領域的一批優秀企業,其中他對拼多多的投資,成為了中國創投史上的經典案例之一。

同創偉業誕生於2000年世紀之交的時點,從中國創投的洪荒時代走出,成長為中國本土創投一線機構。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同創偉業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有限合夥制創投基金——深圳市南海成長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自此國內人民幣基金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走過20年,同創偉業累計投資了近500家企業,已經上市的企業80家左右。以投入產出比來衡量,同創偉業可以說是項目成功率最高的本土創投之一。回顧同創偉業20年曆程,鄭偉鶴提出了四大價值主張,即「專業主義、長期價值、管理賦能、堅持夢想」。他也再次定位了同創偉業的資本屬性,是關鍵先生、是中國好資本、是全產業鏈投資、是企業超級合伙人。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Top10創投人,他們投了哪些醫療公司?
    《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也因為其專業、權威和嚴謹性,被冠以創投界「奧斯卡」的名號。4月2日,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了2019年「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中國此次上榜21人,突破歷史紀錄,其中女性投資人達到12位。*本榜單按照投資組合企業對投資人排名。
  • 報名 | 20家知名創投重磅推薦 20家TMT投後項目集中路演!
    於2017年4月12日在深交所正式啟動,20家知名機構首批加入。6月8日,聯盟將推出「燧石星火」創投聯盟投後企業融資對接會—TMT行業活動。本次活動聚焦TMT行業,聚集20家聯盟成員機構推薦的20家投後項目進行集中推介和路演,與上市公司、大型產業集團、其他投資機構進行後續融資對接。
  • 明石創新創始人高峰先生榮膺「中國創投20年二十大創投人物」
    明石創新創始人高峰先生獲得「中國創投20年二十大創投人物」的殊榮。同時,明石創新旗下子公司明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榮獲「中國創投20年百強機構」稱號。2018年12月1日至2日,由中國創投委主辦的「2018中國年度創投人物大會暨中國創投二十年盛典」在蘇州相城成功舉辦,盛典用20年的時間標尺丈量守望的價值,採用全新的評價體系,從三個篇幅——二十年篇、城市篇與年度篇,表彰20年來對中國創投發展做出貢獻的地區、單位、機構和個人,表彰行業先進、樹立行業標杆、宣傳行業典範,推動行業自律。
  • 30年投出超120家半導體公司!他是中芯國際背後推手,「晶片創投教父」!
    一個月前,中芯國際回歸A股在科創板上市引發外界極大關注,它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推動,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亦是中國晶片逐漸實現技術突破與騰飛的開端。 相信,了解中芯國際與創始人張汝京故事的人應該不少,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中芯國際能走到今天,背後絕對離不開一個人的支持,他就是華登國際創始人,陳立武!
  • 國泰創投集團,20年,新起點,願你繼續飛升,輕盈如少年!
    1999年4月1日,國泰創投集團的前身從20平方米的兩間小屋起步,簡單、相信、堅持,一步一個腳印走在創業的道路上,每一步的前進,都鐫刻著夥伴們艱苦創業的激情和汗水
  • 他是晶片投資教父,投出104家上市公司!未來10年看中國
    關於陳立武的生平,智東西在此前(晶片創投教父陳立武:30年投出一個帝國!)一文中曾詳細介紹,這位馬來西亞華僑,曾經16歲攻讀MIT核工程、28歲就創辦華登國際的傳奇人物,如今仍積極地活躍在創投與晶片領域。無論是在上午的演講還是下午的採訪中,陳立武最先提到的一點就是,2017年是半導體行業的「好年頭」。
  • 周度創投評選:騰訊整合旅遊行業(5.20-5.26)
    芯馳科技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由經緯中國領投,由祥峰投資、聯想創投、南京江北智能製造產業基金和南京蘭璞跟投。 醫療健康共有11個項目獲得投資。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項目有:▪ 諾輝健康諾輝健康致力於為客戶提供結直腸癌症早期發現服務。
  • 透視中國創投生態,抓住十年黃金期
    創投行業是連接資本與創新創業企業的紐帶,健康的生態不僅有利於行業自身發展,更能有效引導和推動整個社會創新。本文聚焦中國創投核心生態圈,重點分析三個關鍵問題:1)與發達市場相比,中國創投生態圈有哪些特色?2)中國創投生態圈的投資機會在哪裡?3)領先資管機構如何抓住這些機會?美國創投行業已有近70年歷史,由創投孵化並支持的獨角獸上市公司,在股市市值佔比超過50%[1]。
  • 中國創投的短線遊戲
    去年9月,這家成立僅兩年三個月的公司同樣是於納斯達克登陸時,距離剛剛被報導為「3年不到、創造最快上市紀錄」的拼多多IPO不過一個月的時間。而在這一波光速上市潮出現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從成立到上市的時間通常在五年以上:阿里(以在香港第一次掛牌計)、美團、小米都用了8年,京東則超過10年。冷不丁,網際網路公司上市這部電影像按下了快進鍵。
  • 風投為什麼要投你?浩方創投合伙人與你面談!
    為什麼他拿到了投資,為什麼沒人投我? 你的種種困惑,這位大咖也許能告訴你答案。 深圳浩方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跨境電商企業之一。浩方進入創投領域以來,各項指標在國內創投圈名列前茅,已經成為這幾年深圳成長最快的早期產業投資機構之一。
  • 高瓴合伙人黃立明榮獲「2020科技捕手——中國最具慧眼的20名科技投資者」
    11月14日,知名科技媒體甲子光年在其舉辦的甲子引力大會現場,發布了年度中國最具慧眼的20名科技投資者榜單——「2020科技捕手」。高瓴合伙人、高瓴創投軟體與硬科技負責人黃立明榮登該榜單。甲子光年表示,「科技捕手」獎項旨在表彰投資業績卓越、對中國科技行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優秀投資人。正因這些伯樂的存在,起於青萍之末的新風才能蔚然成勢,引領時代方向;各路科技人才才能找到施展抱負的新舞臺。
  • 「人民弘毅」啟動,規模20億元!
    人民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人民網創投)與弘毅投資今日籤署合作協議,共同啟動人民弘毅產業基金。
  • 本周科技前沿融資快訊(12.20-12.24)
    100萬個「活體人腦細胞」5分鐘學會打遊戲小冰數字孿生虛擬人直播70天, 無人發現英偉達用300小時打造「冬日仙境」,佔地16萬平米波士頓動力出彩蛋:把Spot機器狗放聖誕禮盒裡打響指時人體會產生目前發現的最高加速度「2021年物理學十大進展」權威發布,中國團隊入選英特爾禁用新疆產品華人團隊開源史上最大的推薦訓練系統
  • 碧桂園創投「埋伏」PHA
    藍晶微生物是一家可降解塑料生產製造商,作為與近年環保熱點相關的高新技術企業,其受到眾多資本的青睞。 近日,頭部房企碧桂園也向其拋出了「橄欖枝」。 8月9日,藍晶微生物(Bluepha)宣布完成B2輪融資,獲得融資金額4.3億人民幣。
  • 2020與2021年,時代伯樂的變與不變 | 【時代伯樂展望2021系列】
    2020年最好的表現,就是2021年最低的要求!       變化的世界,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也不能肆意妄行,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2020年,變是唯一的主旋律,世界在變,中國在變,創投行業也在變。時代伯樂自成立以來,十年間,見證了行業的起起伏伏。但自2018年起,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行業在發生一場巨變,所謂募資難與投資貴,不過是行業變化規律的外在體現。
  • 泳帽、摩託車和熱錢,中國創投圈在印尼的真實故事
    一個人賣了CBD的房子,跑到印尼創辦了印尼版的「今日頭條」;一支中國基金在印尼募了錢,在印尼投出了「獨角獸」公司。 如今,欲望和野心蔓延在這個擁有露天遊廊和三角帆船的海島,黃金般的機會正在等待外來者開掘。來自中國的掘金者能獲得成功嗎?文|張晴
  • 無線通信中國自主創新20年:5G時代有望引領
    從2G時代的語音業務為主,到3G時代的數據業務興起,再到4G時代社交網絡、在線遊戲、高清視頻等大帶寬、高速率數據業務的走紅,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創新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縱觀全球無線通信市場發展,我國無線通信產業通過近20年來的不斷自主創新,已經成為全球無線通信市場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那麼,過去20年來,我國無線通信產業經歷了哪些重要的發展節點?
  • CVC之「死」:在中國10年,投出了一堆「血淋淋」的教訓!
    這家歐洲老牌PE,執掌全球710億美元,卻在中國「一挫再挫」。從珠海中富到俏江南,再到大娘水餃,CVC的「中國之旅」生出了無數事端,令人大跌眼鏡。每一個案例,幾乎都是值得載入中國創投史的「血淋淋」教訓。 如今,在中國創投圈最火熱的時候,這家PE巨頭已漸漸遠去,只留下了一個模糊的身影。
  • 全球投融資周報(2019.6.14-6.20)丨自如B輪融資5億美元,騰訊、紅杉繼續跟投;IDG資本領投微脈1億美元融資
    本輪由泛大西洋資本領投,騰訊、紅杉資本、天圖資本等跟投。自如本輪投前估值約45億美元,此次融資將於近期交割完畢。 微脈完成1億美元新一輪融資6月20日消息,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微脈」宣布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系列融資,由IDG資本領投,經緯中國、千驥資本、元璟資本、源碼資本等老股東跟投。
  • 擁抱科技,激情共贏 | 聯想創投2020 CEO年會
    我們與蔚來一起走過了最艱苦的時期,我們也是唯一一家連續四輪投資寒武紀的機構,今年7月,寒武紀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我們堅信在人工智慧超算領域,中國必須有自己的科技力量,寒武紀還會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在智能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被投企業有著非常深的技術護城河,上市以後還會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我們的被投企業寧德時代、美團、蔚來在資本市場都有著出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