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在消費級計算機領域,我們普遍使用到的作業系統,基本上只有來自微軟的Windows和來自蘋果的Mac OS這兩種,而微軟的系統為開放銷售,因此市場佔有率就會更高,所以也是大家最為熟悉的。
而目前來看,來自微軟的作業系統,根據統計來看,使用Win7和Win10的用戶為多數,但在今年的1月14日開始,微軟已經停止對Win7提供更新服務,有一些朋友可能不明白,為何微軟要停更,筆者也簡單說兩句。
要說主要原因,筆者認為有兩個:
1、Win7系統在對硬體的支持上不如Win10更優秀
2、Win7系統的維護要佔用微軟大量的資源,但Win7卻無法帶來與付出相對應的回報
很多人認為微軟就是為了賺錢,逼迫大家升級到Win10系統,筆者認為這種看法太極端了,會有經濟收益上的考慮,但並不是全部,畢竟從Win7升級到Win10,微軟曾經給出了免費升級的服務,如果說到對用戶的影響,那麼對於一些使用老舊機型的影響較大,因為他們或許無法得到支持Win10系統的硬體驅動。
近日為了修補之前就發現已久的,存在於資源管理器搜索欄中的BUG,微軟對Win10系統進行了補丁更新,但更新後,很多用戶卻發現了很多其他的問題,簡單羅列一些:
1、TPM驅動丟失
2、BitLocker加密無法使用
3、經常會藍屏死機
4、遊戲中心軟體內的快捷操作功能統統失效
5、鍵盤燈效受到影響無法正常使用
6、HDMI輸出和音效卡兩個聲源都沒有聲音
以上發現的問題來自於更新補丁後的一些用戶的分享,這些問題可能有些出於偶然,當然也有可能還有一些其他問題沒有發現,但我們不得不得出這樣的結論,Win10又「翻車」了,這幾乎成了每次Win10更新後的必然現象。
有的朋友表示,是不是微軟專注於雲計算的發展,而不關注作業系統業務了,其實並非如此,畢竟現在看來,作業系統業務,依然是微軟的主營業務,而Win10之所以頻繁「翻車」,其實與蘋果在IOS系統上頻繁「翻車」有著相同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現在的硬體系統太複雜了,上面我們提到,Win10系統在硬體的支持上會比Win7更加優秀,一方面是支持的硬體型號更新,另一方面硬體的範圍也會更廣,可以說,現在集成到計算機內部的硬體,已經跟十年前大不一樣。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拿存儲系統的硬碟來說,光硬碟的類型就有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而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還會有更加詳細的分類,硬碟當中使用的主控晶片在市場上有可能有幾十上百種,因此作業系統的每一次更新,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這也或許是微軟要停更Win7,集中資源專注於Win10一個作業系統的原因之一。
可以說這應該是作業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遇到的必然瓶頸,蘋果的IOS系統也大致如此,那麼是不是我們國產系統就迎來了轉機呢?
筆者認為,會對國產系統的發展帶來側面的幫助,因為微軟在系統發展上遇到瓶頸,勢必就會降低其發展的速度,因此有助於縮小我們與微軟之間的差距,但要真正實現國產系統走向成熟,還必須依靠自身實力,而不是寄希望對手放慢腳步。
目前我們的國產系統已經形成「統一戰線」,UOS系統已經開始廣泛的適配各類硬體和軟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實現規模市場化,除了技術、生態,價格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價格方面不具有優勢,在市場競爭中,也很難去與windows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