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特、臉書8月19日刪除近千個內地帳號後,谷歌旗下的視頻網站YouTube也加入了,理由與前者「宣布的一致」。
當地時間8月22日,谷歌發布了一篇博客文章,表示它已經關閉了210個YouTube頻道。該公司聲稱,這些頻道「在上傳與香港抗議活動相關的視頻時表現得很協調」(behaved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該文承認,這與臉書和推特最近公布的有關中國的觀察和行動一致。3天前,推特臉書以「官方散布假新聞」為由關閉了近千內地帳號。
具體理由包括:這些帳號有「官方背景」,通過協調一致的統一行動在傳播、放大各種涉港信息,而他們傳播的這些信息在破壞香港示威的「合法性」,還「企圖在香港播下政治不和的種子」,「擾亂香港政治秩序」。
谷歌截圖
推特臉書在19日刪除帳號時提供了相關案例。與此不同的是,YouTube並沒有清楚說明這些帳號被關閉的具體時間,也沒有公布被刪除帳號的例子。
而之前臉書推特的舉例,恰恰都是揭露香港暴徒行徑的「真新聞」。比如:
推特、臉書19日公布的被刪帳號
《紐約時報》援引大西洋理事會數字法醫研究實驗室主任格雷厄姆·布魯克(Graham Brookie)的話說,YouTube很少向研究人員公布其刪除內容的數據,而且該公司可能擔心公布這些內容會放大虛假內容。
根據推特本周提供的一個帳戶資料庫,其中一些帳戶經常發布YouTube視頻連結。布魯克說他的團隊在資料庫中發現了數千個YouTube視頻。
推特19日發布的一篇聲明稱為了保護「合理的探討及開放的對話」,該公司從即日起不再接受由政府控制的媒體提出的廣告業務。但是與推特不同,YouTube表示,將繼續允許中國政府支持的媒體機構在其平臺上發布廣告。
8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對推特和臉書封鎖大量內地帳戶做出回應,耿爽在記者會上反問:「我不知道你所謂的中國官方媒體對香港示威者的『負面』描述是指什麼?香港發生了什麼、真相是什麼,我想世人自然會有判斷。為什麼中國官方媒體所介紹和描述的就一定是負面或者是錯誤的?」
「中國媒體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對外介紹中國政策,講述中國故事,與當地民眾進行溝通,我想這是情理當中的事。我不知道為什麼某些公司或者某些人對此反應如此強烈,是不是戳中了他們的短處?」
19日,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沈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2009年,希拉蕊·柯林頓任美國國務卿時期,擔任美國國務院21世紀治國方略項目組的核心成員阿歷克·羅斯,與推特創始人傑克·多西是大學同學,他直接打電話給多西,要求將推特計劃中的系統升級推遲24小時,「方便伊朗首都德黑蘭街頭的示威者」用推特組織串聯、發動遊行。推特同意了。美國國務院一開始將其稱為個人行為,後來希拉蕊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公開演說,承認這就是美國在網絡時代外交的基本模式。
2016年,希拉蕊和川普競選美國總統,但因為愚蠢的競選策略,過度樂觀,輕率地認為可以用人身攻擊打擊川普,完全無視美國產業工人等群體的客觀利益訴求。希拉蕊「意外」輸掉選舉後,歐巴馬等人牽頭檢討回顧,決定將主要原因歸結為美國的社交媒體平臺「被外國政府利用」,「俄羅斯通過劍橋分析,搜集數據、精準分析,幫助川普贏得選舉」成為流行的解釋。民主黨和美國主流媒體圍剿和追殺臉書,宣洩失敗的挫敗感,拒絕反思,一度成為一種新常態。在此過程中,美國媒體完全無視,或者說徹底地、選擇性地忘記了希拉蕊和美國社交媒體平臺曾經有過的合作。
2019年,推特主動拉著臉書,選擇性地封殺發布香港暴亂相關證據和信息的中國內地帳號,理由是「反對國家宣傳」。這是2009年與2016年的延續,其核心在於,推特和臉書儘管為私人所有,但是美國的精英力量將這種平臺與美國國家利益綁定的意願是非常清晰的;這種平臺必須成為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的工具。
具體做法來看,現在美國的舉措正在變的越來越不講究,因為在實體和利益的層面,美方曾經享有的優勢正在日趨消失,所以「優雅」的管轄,日趨被「粗鄙」的壓制所取代。
來源:觀察者網
點擊閱讀原文,
來鳳凰新聞客戶端看更多精彩內容!